『壹』 一個日處理10噸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裡面是怎麼設置布水和集水的
進出水系統的布置:濕地床的進水系統應保證配水的均勻性,一般採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裝置。進水管應比濕地床高出0.5m。濕地的出水系統一般根據對床中水位調節的要求,出水區的末端的礫石填料層的底部設置穿孔集水管,並設置旋轉彎頭和控制閥門以調節床內的水位。
填料的使用:濕地床由三層組成表層土層、中層礫石、下層小豆石。表層土鈣含量在2~2.5kg/100kg為好;礫石層粒徑在5~50mm,鋪設厚度0.4~0.7m。
潛流式濕地床的水位控制:當接納最大設計流量時,進水端不能出現雍水現象;當接納最小流量時,出水端不能出現填料床面的淹沒現象;有利於植物生長,床中水面浸沒植物根系的深度應盡可能均勻。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
1、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
1.1上流式污泥床(USB)
上
流式污泥床(USB)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荷蘭Lettinga開發的又一項新的顆粒型生物膜反應器,主要用於厭氧生物處理系統中,即UASB。它主要
由配水系統、污泥床、三相分離器等組成。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將污泥和污水進行充分混合,三相分離器將顆粒污泥、氣體和污水進行分離,污泥保留在反應器
中,氣體和處理後的出水排出反應器,其結構示意見圖1。
4.2無泡曝氣的特點:
與常規曝氣相比,採用中空纖維膜進行無泡曝氣具有如下優點:
①由於曝氣不產生氣泡,氧直接以分子狀態擴散進入生物膜,幾乎百分之百地被吸收,傳質效率可高達100%,因此溶解氧不再是限制微生物生長的決定因素。
②由於生物膜生長在中空纖維膜的外表面,所以在供氧過程中,生物膜不會受到氣體摩擦,不易脫落。
『貳』 人工濕地濾料填都有哪些哪種濾料比較好
濾料一般採用土壤、細沙、礫石、碎碗片或灰渣等,還有些採用沸石等。比起傳統的濾料,第三代活性生物濾料截污能力強,而且不跑料。主要是起到給微生物提供載體的作用,通過微生物分解,提供固定植物所需養分,促進植物生長,來達到調節人工濕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