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處理廠脫氮為什麼要投加碳源
碳源是能促進微生物生長的鋒蔽一種營養物質,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動中所需的能量。污水反硝化脫氮是指水中的硝酸鹽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進行生化反應,轉化成氮氣的彎基昌過程,而反硝化菌種所需要的是小分子的易降解有機物碳源。在生化脫氮系統中,一般在生化池的碳氮比不適合的情況下,埋扒會外加碳源來促進脫氮的反硝化反應的進行,提升脫氮效率。
㈡ 污水處理時外加碳源一般是什麼一般的生活污水是加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為了滿足反硝化階段對碳源的需求,常常需要額外投加碳源。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異養反硝化是實現氮素去除的關鍵步驟,這一過程依賴於反硝化細菌利用有機底物作為電子供體,將硝酸鹽還原為氮氣。理論上,廢水中3:5的碳氮比(C/N)可以支持反硝化細菌的代謝活動,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有機底物的有限性,經常需要添加外部碳源以確保脫氮效率。
在選擇外加碳源時,常見的碳源包括甲醇、乙醇、乙酸、醋酸鈉和葡萄糖等。這些碳源的分子結構差異影響了它們在反硝化過程中的效果。例如,甲醇和乙酸鹽雖然化學性質穩定,但在成本效益、反硝化效率和污泥產量方面存在局限性。甲醇雖然成本較低,但其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較大。乙酸鹽雖然反硝化效率高,但成本較高,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經濟負擔。葡萄糖雖然廣泛使用,但其增加的污泥產量會導致額外的處理和處置成本。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混合碳源的使用可能會帶來更有效的反硝化性能。甲醇和乙酸鹽的混合物在硝酸鹽去除率上表現出了優於單一碳源的效果。混合碳源(MCS)的反硝化效率不僅與單個組分相當,而且總反硝化潛力可能超過單個組分的總和。然而,MCS增強反硝化性能的機制尚不清楚。
在實際應用中,污水處理廠也會根據進水的水質特點和脫氮需求,計算並調整C/N比例後再投加碳源,通常將碳源投加在厭氧池或者缺氧池的進水口。在計算碳源投加量時,需要考慮碳源的當量COD價格和實際運行的投加量。不同碳源的組成成分不同,因此在環保上通常以當量COD計算。
在選擇外加碳源時,除了考慮其反硝化效果和成本效益外,還需要考慮其是否能夠快速被生物降解,以及是否會產生二次污染。目前,甲醇、乙醇、乙酸鈉和葡萄糖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傳統外加碳源。在這些研究中,乙酸被發現在反硝化速率上表現最佳,甲醇、乙醇和葡萄糖次之,麥芽糖的效果最差。以乙酸鈉為外加碳源的反硝化速率可達12 mg·(g·h)^-1,比以乙醇為碳源的反硝化速率高出約3 mg·(g·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