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鎮污水處理有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嗎,水量5萬t/d
城鎮污水處理有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的
以兩個同在太原市具有一定規模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行情況作對比。一個是太原市殷家堡污水處理廠,規模為10 000m3/d,處理工藝同北京市環保所的為兩段接觸氧化法,但以爐渣為填料。另一個是太原市的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為活性污泥法。兩者運行結果比較見表13-5。
表13-5
爐渣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與傳統活性污泥法比較
項目 太原市殷家堡污水處理廠 太原市北郊污水處理廠
生物接觸氧化法 傳統活性污泥法
處理水量 /m3/d 10 000 4 500
進水BOD5 /mg/L 186.9 163.5
出水BOD5 /mg/L 25.1 38
BOD去除率 /% 86.6 77
曝氣時間 /h 0.5 8
曝氣池總面積/m2 84 735
鼓風機總功率 /kW 30~40 100
電耗 /kWh/m3水 0.072~0.096 0.53
對水質變化的適應性 好 差
污泥迴流設備 無 有
培菌與馴化 易 難
污泥量 較少 較多
佔地面積 少 多
維護管理 較易 較復雜
由表13-5可見,生物接觸氧化法在處理城市污水時,比起傳統活性污泥法,其優點顯而易見的.
㈡ 陽曲縣青龍污水處理廠是縣管還是市管
縣。根據查詢愛企查官網顯示,陽曲縣青龍污水處理廠所屬地區為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歸陽曲縣管轄。
㈢ 污水處理廠調查報告
關於太原市污水處理現狀的調查報告
太原市地處黃土高原,多旱少雨,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之一。 全市水資源總量為 6.6 億立方米,人均佔有 243 立方米,僅為全省及全國人均擁有量的 42% 和 7.4%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太原市每天產生的55.5萬立方米污水中,有49.6%的污水在未經任何凈化處理的情況下,被直接排入汾河;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約 31萬立方米污水中,只有約 1 萬多立方米達到了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的要求。 污水凈化處理工藝落後問題嚴重威脅到了太原市稀缺的水資源。
近日,為了解太原市污水處理現狀,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走訪了相關部門,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太原市城市污水處理現狀
目前,太原市市區范圍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有6座。其中:楊家堡污水凈化廠、河西北中部污水凈化有限公司、北郊污水凈化廠和殷家堡污水凈化廠,屬於太原市市政部門管理,主要處理生活污水。太鋼趙庄污水處理廠和太化南堰污水處理廠屬於大型企業污水處理廠,太鋼趙庄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工業廢水,太化南堰污水處理廠,既處理工業廢水又處理生活污水。除太鋼趙庄污水處理廠外,其餘五座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處理能力合計為 41 萬立方米 / 日,實際處理能力為 35 萬立方米 / 日。其中,市政管理局下屬的 4 個污水凈化廠,設計處理能力合計為 29.64 萬立方米 / 日,服務太原市城區范圍。
由於近年來城市規模的迅速發展,太原市污水污染源分散復雜,污水產生量大幅度增加。據調查, 2007 年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量為 20267.67萬立方米,實際處理量為10217.0萬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1281.87萬立方米,實際處理量為7095.2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後回用量為342.5萬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62.9%。可見,目前我市污水處理能力明顯不足,每天有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二、城市污水處理設計標准較低
據了解,全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從 2002 年開始執行國家新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要求處理後的污水達到國家一級 A 標准。但是,目前太原市市政部門下屬的污水凈化廠處理水平只有升級改造後的北郊污水凈化廠可以達到國家一級 A 標准,楊家堡污水凈化廠和河西污水凈化廠可達到國家二級標准,而殷家堡污水凈化廠因設施嚴重老化只能達到三級標准,與新標准有很大的差距。
三、城市污水管網老化建設滯後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展及工業化的加速發展,產生污水的領域越來越廣,污水的產生量也越來越多。由於我市的收集管網老化,建設速度跟不上城市發展步伐,管網、污泥處理等配套設施滯後且布局不合理,使現有管網無法收集到足夠的污水。就處理標准最高的北郊污水凈化廠而言,設計處理能力為 4 萬立方米 / 日,而實際處理能力僅為 1.5 萬立方米 / 日。盡管 2007 年我市城市道路進行了大面積改造,但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滯後的現狀仍未得到徹底解決。預計2008年在大同路修好後,情況將會有所好轉。
四、資金短缺城市污水處理升級困難
據了解,按照國家規定污水凈化處理成本要達到每噸水 1.2 元以上才能維持基本運行。而目前,太原市市政管理局下屬的 4 個污水凈化廠的平均處理成本卻是每噸水 0.40 元到 0.5 元左右,其中處理能力排在前兩位的楊家堡污水凈化廠和河西污水凈化廠,處理成本分別為 0.46 元和 0.39 元。 由於資金的嚴重不足,這幾個廠的設備只能勉強維持基本運轉。按國家新的污水處理標准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想解決污水處理的現狀,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使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太原市的污水處理率將有望達到國家新的處理標准。
五、 「十一五」污水處理率將達到 90%
按照國家「十一五」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實施細則,將用「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代替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做為城市污水處理情況的定量考核指標。 「十一五」期間太原市要實現的重要環保目標之一,是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要達到 90% 以上。 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僅有 50.4% 的污水得到凈化廠處理。 據從有關部門獲悉,2010年前為提高我市污水處理能力,將完成以下三項工程建設。(1)新開工城南污水處理廠,廠區位於南內環高速北側,設計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 20 立方萬米 / 日,一期工程 10 萬立方米 / 日。(2)河西北中部污水處理廠二期改擴建工程,在原址建設,建設規模為 7.5 萬立方米 / 日,建成後該廠處理能力將達到 15 萬立方米 / 日。(3)楊家堡污水凈化廠升級改造工程,該工程在現有設施基礎上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後全部出水水質滿足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的一級 A 標准。三項工程完工後,對設施嚴重老化的殷家堡污水凈化廠將關閉。屆時太原市的污水處理率將由目前的 50.4% 增至 90% 以上,而中水回用率也將由 3.35%增至50% 。
㈣ 太原首創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是國企嗎
是雹塵喚的。首創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是首創股份與太原市排水管理處於2008年11月組建的合資兄野公司。地址:太原市小店區源凱平陽南路嘉節村村東。
㈤ 人類每天排泄千萬噸糞便,都到哪兒去了
要是直接回答成千上萬噸糞便最後還是會被人類利用,甚至變成人類的「輔助劑」,估計很多人能透過屏幕打死我,但事實真是如此,因為不管城市糞便作何處理,直接排放也好、發酵也好、集中掩埋也罷,最終都還是會變成地球自然物質的一份子,畢竟這個世界物質是恆定的,且在能量守恆定律下幾經循環,總有一天還是會重新轉變。當然,以上只是斷章取義的整體說法,實際生活中,不同城市在糞便初始處理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有的城市引進國外有機肥料再生利用生產線,把乾燥後的污物製成有機綠色肥料供應城市綠化及果園使用。這是生物有機肥。是處理城市人口糞便的最佳上選。化糞池分解後的污物數量巨大,所以污水凈化處理任務繁重。需要建立多級別處理廠,一級,二級,三級最後才能作為灌溉用水。
現代城市垃圾大多不再填埋,而是用於焚燒發電。太原古交的垃圾發電負責城市供熱水源。殷家堡污水廠便是太原城東最老的污水處理系統。
㈥ 《話說西部的xx》作文
雄偉壯麗的高樓、川流不息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水平提高了。但基礎設施卻嚴重滯後。污水、煙塵和垃圾的處理能力遠遠低於它們的產生量。黃河中上游地區,只有蘭州、西安、太原有幾座污水處理廠,但處理的數量和深度與排放量相比,還遠遠不夠。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可在這樣的毒水中,魚兒一天也不能生存,如果魚兒會上樹,或許黃河裡的珍貴魚種不至於基本滅絕。
喝啤酒的人都知道,泡沫越多,啤酒就越好,可是河面上的泡沫越多,只能說明河水的水質就越差。
90年代,每年注入黃河的污水近30億噸,黃河的污水和凈水比例高達14%。每立方米黃河水中還有52公斤污水。黃河有部分河段的水質喪失了飲用功能。我們的母親河,日益疲憊和憔悴。
鋪天蓋地的垃圾,就在黃河岸邊附近堆放,風吹日曬,雨水浸淋。高濃度的滲濾液透析到地下,對地下水造成嚴重威脅,垃圾的滲濾液注入黃河,更使黃河的水質污染雪上加霜。黃河流域,露天堆放的垃圾場竟數以百計。
黃河流域礦產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幾十種資源。煤炭開采、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礦山冶煉、建材水泥,幾乎所有的重污染行業都集中在黃河中上游地區。這種畸形的產業結構加上落後的生產工藝,對黃河的污染日趨嚴重。盡管沿黃省市對治理污染花了巨大的力氣,加大力度,但面對嚴重污染,治理的效果往往還是不盡如人意。
陝西北部,內蒙古西南部,山西西北部是著名煤炭產地,號稱「能源金三角」;山西沿呂梁山、太行山河谷一帶號稱汾河工業走廊。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上述地區能源開發強度日益增大。這里焦炭生產集中。1996年10月以前,土法煉焦盛行。一堆堆明火,一座座焦爐,搞得黑煙滾滾,遮雲蔽日。用這種粗放型的方式生產,既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又破壞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