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生活垃圾該如何處理
1、政府資金投入:
2008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實施「以獎促治」政策,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
當年,中央財政設立了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各地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截至2017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35億元,支持13.8萬個建制村開展環境整治。
2、政策引導:
在政府「以獎促治」政策的引導和帶動下,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整合相關涉農資金,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取得積極進展。
3、廚余垃圾生活化處理:
爛菜葉、不需要的蔬菜瓜果,一般用來喂雞鴨。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散養了幾只雞鴨,吃不完的蔬菜瓜果一般用來喂雞鴨。
雞鴨不吃的蔬菜瓜果再把它倒到菜園土裡,堆肥摳肥。廚房的生活用水,洗菜水一般排到化糞池內。化糞池的水經過發酵又是非常好的肥料,用來種蔬菜瓜果是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減少化肥的污染,一舉多得。
4、收集賣錢:
現在農村的快遞也越來越多,很多商品的包裝紙殼紙箱會收集起來,拿去廢品收購站換些零花錢。有人到農村專門收購飲料瓶、紙殼紙箱,還會收購雞毛鴨毛,這些農村常見的可回收利用的廢品,常年累月收集也能換些零花錢。
5、樹葉等垃圾處理。
以前農村是可以焚燒垃圾的,以前農村的樹葉都是焚燒後取它的灰燼(也就是草木灰)給蔬菜瓜果上肥。
草木灰是非常好的有機肥還具有殺菌殺蟲的作用,給蔬菜瓜果上肥病蟲害少,蔬菜瓜果長勢很好。現在不能焚燒垃圾了,有些人把這些樹葉堆肥,有些人是直接把它當成不可回收垃圾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應更規范
2. 農村亂傾倒養殖家禽糞便怎麼處罰
農村生態環境是村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其經濟發展的基礎。保護和建設好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實質是生態環境的保育(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各項措施在制訂與實施過程中,應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步實施。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理與保護、建設與管理並重,除害和興利並舉,實行「邊建設,變保護」,使各項生態環境工程發揮長期效益。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產業開發、農民脫貧致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依靠農民群眾,廣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環境建設資金等。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工農業的生產方式粗放、農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與農村環保設施建設薄弱等現狀,直接導致農業生產過程中污染物亂排亂放,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問題也日益突出。這不但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不符合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整體目標。因此,須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一)大氣污染我國農村大氣污染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是霧霾天氣多次在我國大范圍發生,大氣污染防治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農村的大氣污染與城市相比有所不同,農村大氣污染具有分散性、季節性(秸稈焚燒、冬季燃煤取暖)、高復合性等特點,治理難度更高。我國農村大氣污染的來源有如下:
1.農業生產方面(1)在農業生產中,不科學的土明咐地作業,會造成土地裸露,在乾燥有風的條件下,容易產生揚塵污染,這種污染在春冬兩季尤為嚴重。
(2)葯化肥的使用。
(3)露天秸稈焚燒。
2.生活方面在生活方面,主要是做飯和取暖中使用燃煤,由於燃燒效率低、焚燒總量大、傳播面廣,燃煤造成的空氣污染也較為嚴重。
3.生產企業污染排放基於環保、生產成本、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城市的工業生產功能逐漸向外疏解,農村以土地價格較低、用工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廉、治理污染代價較小等特點備受企業青睞,農村地區在經濟尚不發達的前提下,環境准入門檻低、缺乏嚴格的監管機制,這些生產企業的廢氣排放也極易引發大氣污染。
(二)水體污染我國人均水資源較少,不少農村由於水污染而造成水質性缺水,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困境。農村水環境主要分布在廣大農村的湖泊、池塘、河流、水庫以及地下水等。
1.工業廢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少企業開始在鄉鎮農村建設工廠,使得鄉鎮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鄉鎮企業的效益比較差,能耗大,並且技術含量較低,尤其以造紙、紡織、染廠、化工廠、食品廠為主。這些工業廢水的毒性和污染危害比較嚴重,並且在水中不易凈化。導致一些對環境污染危害大的冶金、建材等企業在農村建設工廠,排入大量污水,造成嚴重污染。
2.生活污水污染生活污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混合物,污染成分復雜,產生量大,分布比較分散,不利於收集處理。目前我國農村基本沒有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絕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村周圍的河流、湖泊或水庫,造成水體污染。農村公共設施匱乏,生活垃圾到處堆放,在經過長期的堆積後,會產生垃圾滲濾液,直接污染地下水,經過降雨的沖刷,生活垃圾中的大量污染物會進入地表水體,污染水體環境。
3.化肥農葯過度使用我國農桐沖業生產中每年化肥的使用量超過了120萬t,只有一少部分會附著在植物體上面,其餘的都散落在土壤或水中,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對水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的危害,從而導致水環境退化。
4.畜禽業的污染由於家禽及牲畜飼養大多採用散養,圈養的不多,所以村莊到處都散落著禽畜糞便,加之大部分廁所設計不合理,在遇到連續下雨時期,極易導致廁所糞便溢出,對水體造成十分嚴重的污染。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少水產養殖大量採用化學肥料,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另外還會使得水體被動物內臟的細菌、病毒等污染。
(三)土壤污染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部分農用土地被過度使用,使得我國農村土壤被污染的危機越來越大。如果農村土壤受到污染,不僅對農村生態帶來危害,而且還會對我國的農業生產直接產生不良的影響,威脅我國的糧食與食品安全。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即污染進入土壤中,由於土壤對污染物存在吸附等效應,所以不易及時發現,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後才能通過檢測手段發現污染。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1)農業生產激輪純環境遭受了較大破壞。過量施用農葯、化肥以及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未能妥善處理,農村的生活垃圾未能統一有效管理,部分農戶的生活垃圾隨便傾倒,大量有毒有害廢棄物污染土地、水源、莊稼,破壞了農村生態平衡。
(2)鄉鎮企業發展加重了農村污染。部分鄉鎮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規劃意識、科學發展觀意識,排污設備不齊全,建廠不經論證考察,或建在交通道路兩側,或建在村落之內,嚴重污染了環境。
(3)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隨著城市污染產業向農村轉移,農村工業污染特點和性質發生了根本轉變。隨著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難以治理的企業遷移到農村,給農村環境帶來嚴重污染。
(4)農村環保意識貧乏、環保意識薄弱、缺乏保護環境的動力也是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農村環境保護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到位等也是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的原因。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對策(一)制定相應的原則方針和政策措施政府應該給予生態環境保護以特別的關注,在對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與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保護和治理的問題上給予高度重視,並就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目標與原則。
(二)明確農村生態環境整治重點和任務1、農村生活垃圾整治:實行農村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鎮運輸、縣處理」的模式,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採用集中化處理和無害化處理,降低處理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市場運作的農村垃圾處理運行機制。
2、農村水污染整治:為了加強對農村水污染的治理,應由政府進行總體規劃,並督促各區(市)縣城區和所有鄉鎮做好農村污水處理的規劃,依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分步嚴格落實。在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科學規劃水源區的同時,對水源保護區的排污口予以堅決取締,從而預防和處理水污染事故。另外,應當加強各渠系、河道的整治。
3、農業資源污染整合: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污染超標耕地綜合治理。全面推廣使用可降解農膜,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逐年削減化肥施用量,基本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葯。搞好農作物稻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建設。
4、空氣污染整治:加強對廢氣的強制處理,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的廢氣排放。鼓勵農村的中小企業集中發展,敦促廢氣排放完全達標,並對沒有遵循相關條例危害農村生活環境的中小企業實行「關、停、並、轉」。禁止焚燒會產生有毒氣體的生活垃圾,保證農村空氣質量。
5、農村建築和道路垃圾整治:農村垃圾隨處可見,隨處堆放,從生活垃圾到建築垃圾,並沒有形成明確的規范管理或者屬地管理的標准。由於垃圾亂象影響村容村貌,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村道路安全埋下了隱患,因此需及時清理農村建築和道路垃圾。
6、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整治的機制創新: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要專門編制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把新農村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統籌考慮農村的村鎮布局,發展中心鎮、中心村,萎縮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自然村,統籌考慮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按照資源有效配置的理念,將交通、教育、醫療、環保等優先配置中心鎮、中心村,要將環保基礎設施和飲用水源建設等作為重要內容;要統籌考慮產業布局,按照既要發展又要保護的理念,合理布局特色產業區、規模養殖小區和保護小區,為各行業持續發展提供空間。
3. 豬場沼液如何處理才能達標排放
所謂沼氣池,就是環保上稱的厭氧池,養豬場廢水沼氣池處理,也就是養豬廢水經過厭氧處理。如果養豬廢水要達標排放,其處理效果要根據排向決定,對於排入江河、景觀、河道、湖泊、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國家要求達到一級A標,採用的廢水處理工藝最好在沼氣池後面加上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和微生物發生器即可達到處理目的。對於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養豬場廢水 、只需在沼氣池後面加上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即可完成任務。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傳統處理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8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創新項目」;2009年12月,該產品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2010年5月,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12年7月,又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
微生物發生器主要根據生物凈化和流體力學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機物有效地去除,技術先進、性能穩定、使用安全,特別適合各種廢(污)水處理和微污染治理具有以下優點:
1、該設備採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致使發生器產生微生物的密度高達達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釋放進入生化池後,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徹底分解成CO2和H2O,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2、該設備為比較理想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可根據不同種類、不同性質、不同環境的污水處理需要,生成不同種群、不同菌屬、不同溫度、不同污水處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別適合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高鹽廢水、高氨氮廢水、有毒有害廢水、重金屬廢水、垃圾滲濾液等廢(污)水處理的需要。
該設備還可直接與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等舊污水處理工程配套,在既不變動污水處理工藝,也不改動土建工程的條件下,實現污水處理升級擴容、污泥減量、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種用途。該設備還可用於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領域去除微污染,保護公共環境。
3、該微生物發生器產生的是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產生臭味,不用污泥脫水機、污泥傳輸機、泥餅外運車、廢氣處理設備和大功率的鼓風曝氣設備,與傳統方法比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設備投資可節約百分之七十,還可在淺層水池上運轉,從而使污水處理池體積縮小、深度減淺,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資費用和長期管理費用。
4、該設備產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過射流進入處理池後,能迅速減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和固體懸浮物(TSS),並有極強的脫氮除磷功能,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使5類水轉變成3類以上,7天內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內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內實現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採用該設備處理污水無污泥膨脹之憂,也不受操作員學歷年齡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5、隨著高密度微生物菌群發生量的不斷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來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滅,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滅微生物還可成為魚類和浮游生物的餌料,進而形成良性的生態處理凈化過程,沒有臭味、不產生污泥、無二次污染,營造綠色環境。
6、採用傳統的生化法處理污水,受到氣候及水溫變化影響,當溫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應速度就降低1-2倍,氣候導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處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脅著北方污水處理廠,對於南方冬天的污水處理廠也是嚴俊的考驗,貴州長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專利產品生物發生器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產生的高濃度微生物菌群釋放進入曝氣池後,其生物量訊速達到2.0×104mg/L以上,使曝氣池中生物濃度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補了因水溫低而導致生物量不足,污水處理效果差的技術難題。
7、採用傳統的生化方式處理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廢水,由於微生物在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數量小、致使污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差、效果不穩定、難以達標排放。微生物發生器以獨特的方式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能將生產出的1.8×1020CFU/ml以上的高濃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斷地送入曝氣池,較其他污水處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強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對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時曝氣供氧又顯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鹽、硫酸鹽成為微生物生長的養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進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溫、沖擊負荷影響,和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抑制,也無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後繼的微生物大軍,形成對污水處理的強大陣容,進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終實現廢水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8、傳統河道治理離不開閘壩、斷水、清淤等處理過程,工程耗資大、工期長、淤泥量大。生物發生器直接安裝在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從源頭切斷和堵住污染源頭,並通過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脫氮等作用實現徹底治理,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設備。
4. 想要在農村蓋房子,但是農村沒下水道該怎麼辦
鄉村許多 房也沒有下水管道,要是沒有很大的環境污染,能夠在自己院子挖一個滲水井,讓廢水和一些糞便滲入地底,那樣也不會有自然環境上的環境污染。
許多 群眾也是經過這種的方法作為排水的輸通。鄉村本人建房毫無疑問不可能像大城市那般能夠 統一規劃,但許多 農村自建房的群眾們也會挖掘聰明智慧,想辦法讓下水管道得到有效處理。因此 鄉下的玻璃鋼化糞池解決法便是鄉村廢水污垢的合理解決方案。
老百姓洗手間工業廢水難題,一直是令城市管理者頭痛的難題。但在農村,這好像就並不是什麼問題。農戶在排出洗手間廢水時,一般 在衛生間附近建造一個玻璃鋼化糞池,隨後再將玻璃鋼化糞池裡沉積過的工業廢水到屋旁的菜地里或無人區或鄉村裡的小河中,或者三格化糞池裡。
5. 黃河水污染的現狀
水污染概述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6. 洱海治污的"地下豐碑"是指什麼
近年來,大理州在洱海綜合治理保護進程中,「線面結合」全方位治污,收到顯著效果。「線」是環湖截污系統和濕地,「面」是農村生產生活面源污染治理。近3年來,洱海水質總體保持Ⅲ類,不少月份甚至達到Ⅱ類,洱海水質已連續六年總體穩定保持在Ⅲ類。
大理州環保局3月下旬介紹,近年來,大理州在實施洱海綜合治理保護進程中,「線面結合」全方位治污,收到顯著效果。
510公里管網收集污水
「線」是環湖截污系統和濕地。目前,大理已環繞洱海建成了18公里長的截污乾渠、120公里截污干管以及510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從而使各排水管網之間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又相互溝通形成一體,最大限度地將污水納入干管,再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近年來,大理州加大洱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力度,共投資2.5億元,在環洱海流域建成了羅時江生態濕地、彌苴河入河口濕地、古生村生態濕地、紅山灣濕地等13塊濕地,共佔地1.2萬畝。這些濕地不僅能對片區地表徑流進行處理和凈化,而且還能對經「村落污水處理系統」和「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尾水進行深度處理,進一步削減氮、磷等污染因子。
大理除了因地制宜建設結構完善、凈化功能較強的多功能河口濕地外,還特別注重對進入濕地的污水進行水質提升。經河道進入濕地的污水此前已經過了隔油、厭氧、沉澱等預處理工序,目的在於有效提升進入濕地的污水水質,從而有效減輕濕地的凈化負荷,提升凈化能力。
去年,洱海被國家財政部和環保部列為全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並下達年度試點資金2億元。目前,洱海流域重點集鎮污水收集處理、濕地生態恢復保護等17個試點項目正在全面實施。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了以流域縣市行政主管部門為主體的多層級管理模式。同時,大理州進一步完善「河長制」,實行州級領導掛鉤制,對洱海流域33條主要入湖河流的保護管理實行責任到人,分段包干。
農戶污水處理設施
日凈1850噸污水
「面」是農村生產生活面源污染治理。針對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近年來,大理州先後在洱海環湖的洱濱村等地推廣了50座小型垃圾焚燒爐。農村垃圾被收集運送到處理場後,經人工分揀去除不可燃物及回收金屬和玻璃後,可燃垃圾被輸送進焚燒爐。
大理州多渠道籌集資金,在洱海流域的喜洲鎮、上關鎮、灣橋鎮、大理鎮、下關鎮等地推廣建設了8257座農戶庭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這種從湖南借鑒來的農戶庭院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以單戶或幾戶共用為主。可直接對農戶家中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實施格柵、隔油、厭氧、沉澱、礫石床等處理凈化工序,使渾濁的污水最終成為清水。每個處理系統的建設費用僅為2500元,農戶易於接受,且運行過程中無能耗、不用電、易管理。大理環境保護局工程師楊建新說,目前全州建成的農家庭院污水處理設施每天處理生活污水量超過1850立方米,對減少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發揮了很大作用。
洱海流域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分類收集清運處置取得突破,蒼山十八溪等入湖河流綜合整治加快推進。洱源縣綠玉池濕地保護與水污染防治工程正在實施,同時還啟動實施了大理中和溪、棕樹河治污截污工程和入湖小溝渠環境整治凈化工程。進一步深化「以獎促治」和「以獎代補」政策的落實,扎實開展以洱海流域百村整治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以洱海流域為重點的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近3年來,洱海水質總體保持Ⅲ類,不少月份甚至達到Ⅱ類,洱海水質已連續六年總體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總體向好的方向發展,洱海湖體自凈能力逐步增強,透明度逐年有所回升。如今,洱海生態系統逐漸恢復,絕跡多年的中華鰟鮍、麥穗魚、棒花魚、閃蜆又回來了,大理土著螺螄、無齒蚌也已經在洱海放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