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核廢水裡面有哪些危害環境的物質長期排放核廢水會對海洋造成怎樣的污染
其實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非常氣憤的。
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將從8月24 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工作,且將會持續至少30年。當天,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公布了排放的詳細步驟。
一、核廢水裡面有哪些危害環境的物質?
核廢水中有氪-85(半衰期為10.76年)、氙-133(半衰期為5.25天)、鍶-90(半衰期29年)碘-131(半衰期為8.02天)、銫-134(半衰期為2.06年)、銫-137(半衰期為30.17年)等放射性元素。處理核廢水排放入海。從海域、海洋生物再到我們人類自己都可能遭受傷害。
核污水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了維護海洋環境的健康與穩定,我們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核污水的排放,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㈡ 日本核廢水來自哪裡
日本核廢水來源於福島核電站。
在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嘯中,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核事故,導致三個反應堆核燃料棒受損,核廢料的輻射污染泄漏到了周邊的土地和海洋。而該核電站緊急處理核廢水使用的是循環冷卻系統和抗輻射吸附劑,但移除了水中放射性物質中的銫和鍶,卻不能去除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碘,也無法去除氚。
為了保存冷卻水,來控制反應堆溫度,福島核電站把凈化後的廢水儲存在了密封的儲水池中。日本核污水的問題是長期積累的,現行的解決方案不能完全去除核污染,隨著時間的推進,處理核污染的成本將越來越昂貴,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問題的風險也將增加。因此,日本核廢水來源於福島核電站。
處理核廢水可以採用的方法
1、膜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是一種高效、經濟、可靠的放射性廢水處理工藝。膜分離技術具有出水水質好、物料無相變、低能耗等優點,因此相關的研發人員都在積極研究改良膜分離技術。
2、化學沉澱法:化學沉澱法是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用的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的不溶性特點。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