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環氧樹脂廢水怎麼消毒

環氧樹脂廢水怎麼消毒

發布時間:2025-02-15 15:35:36

1. 環氧樹脂板材有毒嗎

看你怎麼使用,如果你是計劃食用環氧樹脂板材的話,那肯定是有毒回的,這個肯定不是答食品,不消化,而且是化工產品出來的,肯定沒有很好的消毒;
生活中,有一種內塗環氧樹脂的水管(輸送飲用水的),所以環氧樹脂經過特定的處理應該是無毒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普通的環氧樹脂板材肯定是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的,嚴禁食用

2. 醫院經常使用液氯對污染水進行消毒,能否用PVC材質的管道輸送液氯

氯氣管道:干氯氣用20#鋼,濕氯氣用鈦管或pvc/frp復合管。

醫院經常使用液氯對污染水進行消毒,能用PVC材質的管道輸送液氯

消毒在水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氯系消毒劑在消毒領域占據了決定性的地位,本文對氯系消毒劑的介紹全部基於現場實際狀況,本文照片均為現場實拍,表格為實際數據總消悶殲結,未經允許禁止採用!

一、氯系消毒劑--次氯酸鈉

1、概述

次氯酸鈉消殺方式和氯氣基本相同,消毒副產物和氯氣也基本相同,但所產生的致癌物質要明顯少於氯氣,其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成品的次氯酸鈉,一種是電解制備的次氯酸鈉,我國污水處理廠兩種都有採用,其中成品次鈉有效氯含量較高,為10%,電解次鈉發生器依照有無陽離子交換膜可分為兩種,採用陽離子膜的二氧化氯發生器我國採用的極少,主要為無陽離子膜的二氧化氯發生器,所製取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的濃度均≤1%。

2、次氯酸鈉的的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1、成品次鈉

成品次鈉主要考慮結垢、積氣及衰拿沖減的問題,次鈉罩簡的衰減主要和環境溫度、光照等因數有關,一般來說成品次鈉從10%有效氯含量衰減至5%需要140-180天左右,達到5%濃度時候最為穩定,衰減速度大幅放緩,可以較為長期保存。投加量因污水性質不同而不同,有效氯投加量為給水消毒用的3-5倍左右,約在為3-5mg/L,具體投加量應以小試實驗為標准。

成品次鈉的投加管道多採用CPVC管道,這是因為次鈉有較強的腐蝕性,存儲容器一般採用PE桶和混凝土池(環氧樹脂內壁防腐處理,),並遮光隔熱。


成品次鈉在稀釋成5%的溶液時,需要採用軟水,否則很容易結垢,而且成品次鈉會溶鹽會分解產生大量氣體,所以投加的時候需要考慮排氣。

3. 衣服上沾上了環氧樹脂怎麼辦

如果沒干,可以用二甲苯類的化學溶劑擦拭,汽油雖然可以但不太好用。如果幹了,是小點狀,可以扣下來,要不然就剪下來再補一塊,自己創意一下,那這件衣服就是獨一無二的了^_^

4. 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一般分為溼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兩種。
一、溼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由於蒸汽潛熱大,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是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溼熱滅菌法可分為:煮沸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和間歇蒸汽滅菌法。
(1)煮沸滅菌法:將水煮沸至100攝氏度,保持5-10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氫鈉時沸點可達105攝氏度,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此法適用於食具、刀箭、載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種低溫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創而得名。有兩種具體方法,一是低溫維持法:62攝氏度維持30分鍾;二是高溫瞬時法:75攝氏度作用15-30秒。該法適用於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氣滅菌法:利用常壓下的流通蒸汽進行滅菌。
(4)間歇蒸汽滅菌法
(5)高壓蒸汽滅菌法:103.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3攝氏度,維持15-20分鍾。
二、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如火焰或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
(1)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該方法滅菌迅速、可靠、簡便,適合於耐火焰材料(如金屬、玻璃及瓷器等)物品與用具的滅菌,不適合葯品的滅菌。
(2)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溼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臨床上常用的滅菌的方法有哪些?一、物理方法
1、溫度
利用溫度進行滅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高溫可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和酶類發生變性而失活,從而起滅菌作用,低溫通常起抑菌作用。
1)乾熱滅菌法:
a.灼燒滅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燒死。此法徹底可靠,滅菌迅速,但易焚毀物品,所以使用范圍有限,只適合於接種針、環、試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實驗動物的屍體等的滅菌。
b.乾熱空氣滅菌法:這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把待滅菌的物品均勻地放入烘箱中,升溫至160°C,恆溫1小時即可。此法適用於玻璃皿、金屬用具等的滅菌。
2)溼熱滅菌法:
在同樣的溫度下,溼熱滅菌的效果比乾熱滅菌好,這是因為一方面細胞內蛋白質含水量高,容易變性。另一方面高溫水蒸汽對蛋白質有高度的穿透力,從而加速蛋白質變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會因高溫破壞營養成分或影響質量,如牛奶、醬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較低的溫度來殺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這樣既保持食物的營養和風味,又進行了消毒,保證了食品衛生。該法一般在62°C,30分鍾既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為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創,故名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將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鍾,即可殺死細菌的全部營養和部分芽孢。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鈉或2%的石炭酸,則效果更好。此法適用於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間歇滅菌法:上述兩種方法在常壓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難做恭完全無菌。若採用間歇滅菌的方法,就能殺滅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的物品加熱至100°C,15~30分鍾,殺死其中的營養體。然後冷卻,放入37°C恆溫箱中過夜,讓殘留的芽孢萌發成營養體。第2天再重復上述步驟,三次左右,就可達到滅菌的目的。此法不需加壓滅菌鍋,適於推廣,但操作麻煩,所需時間長。
d.加壓蒸汽滅菌法:這是發酵工業、醫療保健、食品檢測和微生物學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一種滅菌方法。它適用於各種耐熱、體積大的培養基的滅菌,也適用於玻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
加壓蒸汽滅菌是把待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可密閉的加壓蒸汽滅菌鍋中進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壓力升高。由於蒸汽壓的上升,水的沸點也隨之提高。在蒸汽壓達到1.055公斤/厘米2時,加壓蒸汽滅菌鍋內的溫度可達到121°C。在這種情況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鍾便會被殺死,而達到滅菌目的。如滅菌的對象是砂土、石蠟油等面積大、含菌多、傳熱差的物品,則應適當延長滅菌時間。
在加壓蒸汽滅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恆壓之前,一定要排盡滅菌鍋中的冷空氣,否則表上的蒸汽壓與蒸汽溫度之間不具對應關系,這樣會大大降低滅菌效果。
3)影響滅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種微生物的不同菌齡對高溫的敏感性不同。多數微生物的營養體和病毒在50~65°C,10分鍾就會被殺死;但各種孢子、特別是芽孢最能抗熱,其中抗熱性最強的是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要在121°C,12分鍾才被殺死。對同種微生物來講,幼齡菌比老齡菌對熱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數量多少顯然會影響滅菌的效果,數量越多,熱死時間越長。
c.培養基的成分與組成也會影響滅菌效果。一般地講,蛋白質、糖或脂肪存在,則提高抗熱性,pH在7附近,抗熱性最強,偏向兩極,則抗熱能力下降,而不同的鹽類可能對滅菌產生不同的影響;固體培養基要比液體培養基滅菌時間長。
4)滅菌對培養基成分的影響
a.pH值普遍下降。
b.產生混濁或沉澱,這主要是由於一些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混濁或......
什麼叫滅菌?滅菌方法有哪幾種滅菌的定義:
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達到無菌保障水平。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物品,稱無菌物品。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區域,稱為無菌區域。
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葯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將培養基、發酵設備或其他目標物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及其芽胞(或孢子)殺滅或去除,從而達到無菌的過程。
常用的滅菌方法:
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溼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乾熱滅菌
火焰灼燒法或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把金屬器械或洗凈的玻璃器皿放入電熱烘箱內,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後,可達到徹底滅菌(包括細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燒(incineration或bustion)是一種最徹底的乾熱滅菌法,應用范圍僅限於接種環、接種針的滅菌或帶病原菌的材料、動物屍體的燒毀等。
溼熱滅菌以沸水、蒸氣和蒸氣加壓滅菌。
巴氏消毒法:因最早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於果酒消毒,故名。這是一種專用於牛奶、啤酒、果酒或醬油等不宜進行高溫滅菌的液態風味食品或調料的低溫消毒方法。
巴氏滅菌法就是溼熱滅菌,此法有兩種方式[1],①經典的低溫維持法(lowtemperatureholdingmethod,LTH):在61.7~62.8℃下處理30分鍾;②較現代的高溫瞬時法(hightemperatureshorttime或flushpoint,HTST):在71.6℃或略高溫度下處理15分鍾。在上述諸法中,以蒸氣加壓滅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壓蒸氣滅菌,也可在高壓蒸氣鍋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滅菌,其蒸氣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在30分鍾內全部殺死。但對某些易被高壓破壞的物質,如某些糖或有機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壓力下(110℃)滅菌15~30分鍾。
煮沸消毒法:採用在100℃下煮沸數分鍾的方法,一般用於飲用水的消毒。
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連續3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此法適用於不能耐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和一些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是在正常大氣壓下用蒸氣滅菌1小時。滅菌溫度不超過100℃,不致造成糖類等物質的破壞,而可將間歇培養期間萌發的孢子殺死,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輻射滅菌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較常用的有紫外線,其他還有電離輻射(射線加快中子等)。波長在25000~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有強烈的殺菌能力,以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設備復雜,難於廣泛使用。
滲透壓滅菌
滲透壓滅菌利用高滲透壓溶液進行滅菌的方法。在高濃度的食鹽或糖溶液中細胞因脫水而發生質壁分離,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結果導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學試劑滅菌
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濃度下起殺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必須有揮發性,以便清除滅菌後材料上殘余的葯物。
化學滅菌常用的試劑有表面消毒劑、抗代謝葯物(磺胺類等)、抗生素、生物葯物素抗生素是一類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或人工衍生物,他們在很低濃度時就能抑制或感染它種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細胞等)的生命活動,因而可用作優良的化學治療劑。...
醫療器械常用的滅菌方式有哪些?醫療器械滅菌工藝的驗證方法就是與菌過程的相適應性,一般的滅菌方式包括以下:
1、溼熱滅菌:
溼熱滅菌是將產品放在壓力鍋內,利用飽和蒸汽在最小溫度為1210C的壓力下,熱力和溼氣被迅速傳遞給滅菌產品,滅菌時間至少15min。蒸汽潛熱大,可迅速提高物體的溫度,水分子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凝固變性,所以溼熱滅菌是熱力滅菌中最常用、效果較可靠的一種滅菌方法。適用於溼熱滅菌的醫療器械有:衣服、被單、聚四氟乙烯、外科手術器械、硅橡膠、聚丙烯、環氧樹脂等。但對一些不耐高溫的聚合物如聚氨酯等,承受不了這樣的高溫,只能採用其他的滅菌方法。;
2、乾熱滅菌:
熱滅菌是將產品放於熱空氣箱中、利用乾熱空氣的氧化作用,殺滅一切活的微生物或消除熱原的方法。乾熱滅菌通常使用的溫度較高,范圍在160~2500℃,依據其使用的溫度,暴露的時間可達2h。乾熱滅菌條件一般為160x120min以上、180。Cx60min以上或250。C×45min以上,也可採用其它溫度和時間參數。實際應用中,乾熱滅菌的適用范圍十分有限,一般應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器具和金屬外科器械,另有些產品不僅要求達到必要的無菌水平,還要消除細菌內毒素(熱原物質),應用其他的滅菌方法很難消除細菌內毒素,而乾熱滅菌的溫度時間參數設置在250℃x45min,可以除去玻璃器具的熱原物質。
3、環氧乙烷滅菌:
包裝系統的材料中最起碼有一種具備一定的透氣性,環氧乙烷滅菌是醫療器械領域比較常用的滅菌方法,環氧乙烷滅菌原理是通過其與蛋白質分子上的巰基(一SH)、氨基(一NH:)、羥基(一OH)和羧基(一COOH)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亞氨基(一NH一)發生烷基化反應,造成蛋白質失去反應基團,阻礙了蛋白質的正常生化反應和新陳代謝,導致微生物死亡,從而達到滅菌效果。環氧乙烷滅菌時,滅菌櫃內的溫度、溼度、滅菌氣體濃度、滅菌時間都是影響滅菌效果的重要參數。一般採用的滅菌條件:溫度(55±10)oC、相對溼度(60±10)%、滅菌壓力8xl05Pa滅菌時間120min。環氧乙烷是一種烷化劑,穿透力強,能夠使用各種包裝材料,在常溫下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H。適用於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橡膠、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等。
4、輻射滅菌:
要求構成包裝系統的所有包裝材料都能夠耐抗輻照射線的處理而不至於老化脆裂;
輻射滅菌是將滅菌產品放於適宜放射源輻射的1射線或適宜的電子加速器發生的電子束中進行電離輻射產生自由基通過控制輻射條件而達到殺滅微生物的方法。滅菌用的1射線通常以鈷Co一60或銫Cs一137作為放射源,發生衰變時發射出1.33MeV和1.17MeV兩個能級的射線,使微生物DNA受到不可恢復的損失,達到人們所需要的目標131。輻射滅菌通常用於外科器具、人工假體、注射器和縫合線等。
5、低溫等離子體滅菌:
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的低溫滅菌技術。等離子體是氣體或蒸汽受電場或磁場影響,使大部分分子發生離子化而形成的。等離子體滅菌器是由電源、激發原、氣原、傳輸系統和滅菌腔室組成,抽真空後通過水蒸汽,蒸汽在電場作用下轉變為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滅菌優點是殺菌效果可靠、作用溫度低、滅菌後的器械不需要放置空氣中去除殘留氣體,無腐蝕性同。目前,許多國家已開始應用這種技術,主要用於不耐熱的醫療器械。
總結語:
滅菌工藝的驗證是無菌保證的必要條件,滅菌產品的無菌保證取決於滅菌材料的選擇,生產過程中適宜的的滅菌工藝、規范的GMP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同時滅菌工藝的確定應綜合考慮生......
生物中滅菌方法有哪些滅菌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實驗室里常用的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乾熱滅菌、高壓蒸氣滅菌.
(滅菌與消毒是不同的,用紫外線處理屬於消毒.)
微生物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滅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乾熱滅菌;溼熱滅菌;紫外滅菌
1.乾熱滅菌法
1.1灼燒與火焰滅菌:灼燒主要用於接種工具滅菌,在火焰上灼燒即可達滅菌目的,火焰滅菌通常用於無菌操作中試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實驗物品的滅菌,防止管口污染。
1.2干烤滅菌:利用熱輻射及乾熱空氣進行滅菌.將待檢滅菌的物品如金屬、玻璃、陶瓷製品包裝後,在烤箱內加熱至160℃,保溫2h可完全滅菌.但不宜超過170℃.此外降溫過速,驟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乾熱滅菌時裝入干烤箱內的物品切勿緊密,應有空隙,利於熱空氣流動,過密,致使溫度不均,部分物品滅菌不徹底.
2.溼熱滅菌法
通過加壓提高蒸汽溫度,用高壓蒸汽滅菌,溫度高,滅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項:1.完全排除高壓滅菌器內的冷空氣.有冷空氣存在時,在同一表壓下所達到的溫度值要低,而冷空氣排出越少,溫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壓蒸汽滅菌時,為保證達到規定的溫度,必須將冷空氣完全排除.否則,雖然壓力達到,而溫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滅菌就不徹底.
3.紫外線
殺菌譜廣,但穿透力弱,影響因素多,殺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線消毒效果與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溫度與溼度等因素有關.紫外燈殺菌的溫度以20~40℃,相對溼度40%~60%為宜.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有哪些(1)天然消毒法:利用日光等天然條件殺滅致病微生物,達到消毒目的,稱為天然消毒法。
①日光曝曬法:日光由於其熱、乾燥和紫外線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殺菌力。日光殺菌作用的大小受地區、季節、時間等因素影響,日光越強,照射時間越長,殺菌效果越好。日光中的紫外線由於通過大氣層時,因散熱和吸收而減弱,而且不能全部透過玻璃,因此,必須直接在陽光下曝曬,才能取得殺菌效力。日光曝曬法常用於書籍、床墊、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曝曬時應經常將被曬物翻動,使物品各面都能與日光直接接觸,一般在日光曝曬下4~6小時可達到消毒目的。
②通風:通風雖然不能殺滅微生物,但可在短時間內使室內外空氣交換,減少室內致病微生物。通風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門、窗或氣窗換氣,也可用換氣扇通風。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通風時間一般每次不少於30分鍾。
(2)物理滅菌法:利用熱力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及酶變性凝固,以達到消毒、滅菌目的,稱為物理滅菌法。
①燃燒法:是一種簡單易行、迅速徹底有效的滅菌方法,但對物品的破壞性大,多用於耐高熱,或已帶致病菌而又無保留價值的物品,如被某些細菌或病毒污染的紙張、敷料,搪瓷類物品如坐浴盆,也可以用火焰燃燒消毒滅菌,應先將盆洗凈擦乾,再倒人少許90%酒精,點燃後慢慢轉動浴盆,使其內面完全被火焰燒到。應用此法時,要注意安全,須遠離易燃或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災。
②煮沸法:是一種經濟方便的滅菌法,一般等水開後計時,煮沸10—15分鍾可殺死無芽胞的細菌。可用於食具、毛巾、手絹等不怕溼而耐高溫的物品的消毒滅菌。
③高壓蒸汽滅菌法:利用高壓鍋內的高壓和高熱釋放的潛能進行滅菌,此法殺菌力強,是最有效的物理滅菌法。待高壓鍋上汽後,加閥再蒸15分鍾,適合消毒棉花、敷料等物品。
(3)化學消毒滅菌法:化學消毒滅菌法是利用化學葯物滲透細菌體內,破壞其生理功能,抑制細菌代謝生長,從而起到消毒的作用。家庭常用化學消毒滅菌方法有以下三種。
①擦拭法:用化學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常用於地面、傢俱、陳列物品的消毒。如用0.5%-3%漂白粉澄清液、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現市場都出售,要看好有效期及使用方法),擦拭牆壁、床、桌椅地面及廁所。
②浸泡法:將被消毒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常用於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浸泡時間的長短因物品及溶液的性質而有不同。如用1%-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餐具、便器需1小時,用0.5%「84」消毒液浸泡需15分鍾,而用0.02%高效消毒片浸泡只需5分鍾,就可以達到目的。若浸泡嘔吐物及排泄物,不但消毒液濃度要加倍,而且浸泡時間也要加倍。
③熏蒸法:是利用消毒葯品所產生的氣體進行消毒。常用於傳染病人居住過的房間空氣及室內表面消毒。
福爾馬林(甲醛)+高錳酸鉀:每立方米加入福爾馬林25—40毫升,高錳酸鉀15—30克,兩種葯放置在一起即產生氣體,可達到消毒目的。消毒時,必須將門窗緊閉12-24/小時,消毒後再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此法對各種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均有效。
食醋:每立方米用3-10毫升食醋,加水2~3倍加熱熏蒸,用於室內空氣消毒,對於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有效。

5. 污水處理設備的處理方法有幾種

污水處理技術有哪幾種類型?
時間:2016年12月03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11次

污水處理技術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但歸納起來,實際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物理法污水處理技術:物理法又可以細分為很多種小類別。
1·格柵、篩網:就像篩子一樣,採取機械隔離的方式將大的物理固體和污水分離開的過程。
2·勻質和水量調節:同一個單元排出的污水,在不同時間污水水質是不一樣的,水量大小也有差異,因此要將這些污水進行均勻化處理,按照統一的速度進入污水處理系統。
3·沉澱:有些微小的固體顆粒不能用格柵。篩網進行分離,沉澱是一個不錯的處理辦法。
4·混凝:水中致濁雜質有大有小,細小的懸浮雜質沉降極慢,甚至近於不沉。膠粒在水中保持分散,不能沉降。通過混凝過程後,水中致濁的細小懸浮雜質和脫穩後的膠粒,以及葯劑反應物互相粘結成為尺寸較大、肉眼可見、易沉易濾的絮體。混凝污水處理既包含物理法又包含化學法。
5·澄清:和沉澱類似又不相同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它利用接觸凝聚原理,在池中讓已經生成的絮授體懸浮起來形成懸浮泥液層(接觸凝聚區),其中懸浮物濃度約在3——10g/L,當投加混凝劑的原水通過它時,水中新生成的微絮粒被迅速吸附在懸浮泥渣上,從而能夠達到良好的去除效果。瞪清池的效率取決於泥渣懸浮層的活性與穩定,因此,保持泥渣處於懸浮狀態,濃度均勻、活性穩定的工作狀態是所有澄摘池的共同要求。
6·氣浮法:利用微小氣泡將水中密度接近於水的懸浮狀固體顆粒和不溶於水的液體包裹起來並上浮到水面進行分離。
過濾:和格柵、篩網的原理類似,但是處理的卻是微小的水中雜質。
8·萃取法:利用不溶解於水,但是能夠溶解某些污水中包含的雜質、污染物的溶劑,將污染物提取出來的過程。
二·化學法污水處理技術:
1·氧化還原:利用氧化還原原理,將溶解於水的化學物質進行處理,形成穩定的化學原料,
2·中和:酸性或鹼性的污水通過酸鹼中和處理成中性污水,便於其他環節的處理。
3·化學沉澱法:主要處理水中可溶性鹽類,在污水中投入某種葯劑,將溶解於水的化學物質,通過化學反應變成不溶於水的物質,再進一步通過沉澱進行分離。
4·吸附法:溶質從水中移向固體顆粒表面,發生吸附,是水、溶質和固體穎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引起吸附的原因在於溶質對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質對 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質對固體穎粒的高度親合力。溶質溶解程度是確定第一種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質的溶解程度越大,則向表面運動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溶質的溶質的憎水性越大,向吸附界面移動的可能也就越大。
5·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是用離子交換劑上的離子和水中離子進行交換而除去水中有害離子的方法。在工業廢水處理中,主要用以回收貴重金屬離子,也用於放射性廢水和有機廢水的處理。
三·生物法污水處理技術:
1·微生物分解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對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的過程,有厭氧菌、好氧菌和兼性菌等幾種。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主要依靠固著於載體表面的微生物膜來凈化有機物。
3·濕地生態改善法:人工製造濕地環境,將各種蓮藕、水葫蘆等適應性較強的植物種植於污水處理系統中,經過植物吸收過濾的方式改善廢水。是大型城市污水處理中使用較多的污水處理技術。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52

6. 怎麼降低COD

生產單一品種樹脂 , 廢水採用酸性縮聚或鹼性縮聚回收 ,COD cr 濃度能從 195 800 mg/ L 降低到 57 000 mg/L , 去除率達 70 % 左右 。因而對樹脂廢水採用蒸餾預處理 , 可使污染物濃度較大程度降低。 綜合廢水有機物濃度仍然較高 , 且含有大量有毒有機物難以生化降解 , 按常規生化處理方式 , 將造成生化系統中可降解目標污染物的微生物數量與活性較低 , 影響處理效果 , 即使預處理過程能使廢水 COD cr 濃度降低到 1 000 mg/ L 以下 , 生化出水 COD cr 濃度仍僅能達到 300 ~ 400 mg/L 。由於大部分有毒有機物的降解是通過共代謝途徑進行 , 因而添加某些營養物包括碳源和能源性物質 , 將有助於刺激降解菌的生長 , 改善處理系統的運行性能 , 提高有機物的生物降解效率 。因而將廠區內生活污水集 中後與生產廢水混合 , 當適當投加一定量的特殊營養物質進行調配 , 能提高綜合廢水的可生化性 , 同時在生化處理調試過程中培養有針對性的微生物菌群。

①制漆 ( 塗料 ) 企業由源頭控制廢水污染物產生潛力較大 , 既可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 又利於提高產品質量 , 充分體現出清潔生產思想。

② 樹脂廢水采蒸餾預處理 , 廢水 COD cr 濃度可由 > 100 000 mg/ L 降低到 55 000 mg/L 左右 , 極大減輕後續生化處理的污染負荷 , 餾出液可考慮回收利用。

③ 利用生活污水及特殊營養物對工業廢水進行調配 , 能夠極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 運行經驗表明 , 生化處理前廢水 COD cr 濃度控制在 1 200 ~ 1 800 mg/L , 可使最終出水穩定達標。

7. 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鈉會腐蝕環氧樹脂嗎

晚上好,次氯酸鈉水溶液不能溶解和侵蝕雙組分已經固化交聯的環氧樹脂,環氧樹脂同時也不溶於其他具有強氧化能力的有機溶劑比如過氧化甲乙酮和過氧乙酸,是一種具有良好耐紫外線、耐溶劑和抗氧化的優良非極性高聚物。濃硫酸和過氧單硫酸例外可以腐蝕環氧。

閱讀全文

與環氧樹脂廢水怎麼消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丹陽污水處理維修廠家 瀏覽:907
一級鍋爐水處理g4實際操作 瀏覽:880
過濾裝置有哪幾種部分組成 瀏覽:871
壓縮空氣精密過濾器濾芯怎麼拆換 瀏覽:539
蒸餾酒的測定實驗 瀏覽:1000
壁掛飲水機都裝在家裡什麼位置 瀏覽:28
電水壺除垢劑能不能用 瀏覽:145
汽油濾芯內部是什麼 瀏覽:54
環氧樹脂膠水voc多久揮發完 瀏覽:643
氣體濾芯用什麼材質 瀏覽:695
淮南污水提升設備多少錢 瀏覽:526
如何計算廢水的色度 瀏覽:67
更換三元催化器提升排放 瀏覽:744
大型飲水機水泵怎麼接 瀏覽:421
mvr污水處理工作總結 瀏覽:651
實驗廢水溶解性總固體怎麼處理 瀏覽:601
逸動空氣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758
海南生活污水處理活性炭怎麼選 瀏覽:666
樹脂人造石檯面密度 瀏覽:795
雞蛋殼加白醋除垢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