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廢水中有哪些細菌
要看是什麼廢水:醫院d
獸醫院及醫療機構含病原體污水、傳染病結核病醫院污專水、紡織廢水、養殖屬屠宰肉製品加工廢水、發酵釀造工業廢水。
常規有: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數
個別的有: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雙歧桿菌屬、腸道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沙門氏菌屬、志賀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屬、副溶血弧菌等等等。
2. 醫院的廢水怎麼處理
處理凈化後排放。
醫院里的廢水含有多種致病菌,直接排放會引起地下水或河流的污染,因此要進行合理的處理凈化後,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准,才可以排放。醫院污水處理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粉(醫院污水處理專用),含量有10%和48%兩種。配合污水處理設備,將粉劑的AB劑分別溶化後,倒入要處理的污水中。可殺滅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
另一種是活性氧消毒粉,又叫做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是專門用來處理醫院污水的。以單過硫酸氫鉀復鹽、檸檬酸、氯化鈉為主要原料的消毒粉,單過硫酸氫鉀含量為:18%-25%,氯化鈉含量為5%-6%,活性氧含量13%±1.3%。可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致病性酵母菌等醫院感染常見細菌和細菌芽孢。
傳染病人(如結核病人)的痰液和檢驗科檢查虛巧後痰液標本、污染廢物,以及各科室病人的引流液、胸、腹水等由產生科室分類收集,用防滲漏的專用桶盛裝,送至化痰室,經高溫煮沸30分鍾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混合作用30分鍾後,污水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廢水:醫療生活廢水由排污系統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在處理站根據國家差猛鍵要求,使用知首符合國家規定有認證的設備和制劑進行沉澱和去害處理後排出。一般是用二氧化氯對廢水進行處理排出。生產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和化學試劑的廠家是需要認證的,一定要買具備資質的。還有污水處理後應進行檢測,最好是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
3. 醫療污水處理要求與標准
醫療廢水也就是來自醫院含有大量的病原細菌、病毒和化學葯劑,需要特殊工藝處理的廢水。醫院產生的廢水具有直接、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如果不經過消毒、滅活等無害化處理,直接排入下水道,必會造成水、土壤的污染,易成為危害社會健康的一個「源頭」、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流行。因此,醫療廢水應專業處理後才能排放。
1.在工作時佩戴N95等具有防護功能的口罩及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及手套需要及時更換;
2.在記錄當日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狀況時要及時對使用的筆等用75%的酒精進行消毒;
3.工作結束時要使用肥皂液、消毒液並用流動的水洗手;
4.有室內污水處理設施的工程應強通風,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紫外燈照射等方式強化消毒滅菌。
5.嚴格按照污水處理工序進行處理,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各項指標及工藝參數正常,必要時可將污水處理設施交與第三方運營;
6.對主要處理單元的設備要進行及時的檢查及更換,保證95%的設備完好率;
7.加強對醫療廢水處理消毒環節的監督檢查,嚴禁未經消毒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醫療廢水排放。對隔離區要指導其對外排糞便和污水進行必要的殺菌消毒;(
8.每日對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等進行監測,確保醫療廢水、污泥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中傳染病醫療機構、綜合醫療機構中的相關要求;
9.低放射性廢水應經衰變池處理;
10.洗相室廢液應回收銀,並對廢液進行處理;
11.口腔科含汞廢水應該進行除汞處理;
12.檢驗室廢水應根據使用化學品的性質單獨收集,單獨處理;
13.含油廢水應設置隔油池處理;
14. 一體化設備上面不要放置重物,不要行駛車輛,以防止出現坍塌危險。
15. 必須注意污水中不得有大塊固體物質進入設備,以免堵塞管道與孔口及損壞水泵;進水口應設置格柵等過濾裝置。
醫療廢水的處理好壞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所以在處理的過程中不但要保護好自身的安全,同時也要注意廢水處理達標後才能排放。
4. 污水檢測指標都有哪些
水質監測的關鍵指標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類:
1. 物理性質指標:
- 嗅覺與味道
- 溫度
- 濁度
- 透明度
- 顏色
2. 化學性質指標:
- 非特異性指標:電導率、pH值、硬度、鹼度、酸度等
- 無機物指標:包括有毒金屬、有毒非金屬、氮氧化物(如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等
- 非特異性有機物指標:總耗氧量、化學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總有機碳、高錳酸鹽指數、酚類等
- 溶解性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
3. 生物指標:
- 細菌總數
- 大腸菌群
- 藻類等
4. 放射性指標:
- 總α射線
- 總β射線
- 鈾、鐳、釷等
這些指標中,有些通過單一物理參數或物質濃度表達,如溫度、pH值、溶解氧等,屬於單項指標。而有些則是基於一類物質的共性特徵,反映多種因素影響下的水質狀況,如生化耗氧量用來指示水體中有機物的污染程度,總硬度則表明水中鈣、鎂等無機鹽的含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民健康,並規范環境監測工作,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發布了包括《污水監測技術規范》在內的多項環境保護標准。這些標准詳細規定了污水監測的方法和要求,確保監測數據的准確性與可靠性。
5. 污水中大腸桿菌怎麼快速檢測
水質(糞)大腸菌群快速檢驗紙片II 1份/包 適用於河水、生活用水、醫療機構處理後排污水、禽畜養殖業等排放廢水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
1、適用范圍 水質(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紙片快速法
本標准適用於地表水、生活污水、醫療機構及禽畜養殖業等其他行業排放的廢水中(糞)大腸菌群的快速篩查。
本方法的檢出限為20MPN/L。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准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准。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總大腸菌群(total coliforms)
在37℃培養,24h內能發酵乳糖酸產氣的需氧及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
3.2 糞大腸菌群(fecal coliforms)
44.5℃培養,24h內能發酵乳糖產酸氣的總大腸菌群,屬糞行來源,稱為糞大腸菌群。
4、方法原理
將一定量的乳糖、指示劑(溴甲酚紫和2,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即TTC)以及營養成分等吸附於一定面積的無菌濾紙上,當細菌生長繁殖時,產酸使PH值降低,溴甲酚紫指示劑由紫色變黃色。同時,產氣過程相應的脫氫酶在適宜的PH范圍內,催化底物脫氫還原TTC形成紅色的不溶性三苯甲臢(TTF),即可在產酸後的黃色背景下顯示出紅色斑點(或紅暈)。通過上述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就可對是否產酸產氣作出判斷,從而確定是否有(糞)大腸菌群存在,再通過查MPN表就可得出相應(糞)大腸菌群的濃度值。
5、試劑和材料
除非另有說明,分析時均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分析純化學試劑。
5.1市售水質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測試片:
1、0ml水樣量紙片按附錄A的方法進行質量鑒定,達到要求後方可使用。
5.2無菌水
用新制備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按無菌操作要求,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備用。
5.3硫代硫酸鈉溶液:ρ(Na2S2O3)=0.10g/ml
稱取硫代硫酸鈉10g,溶於適量蒸餾水(或去離子)中,稀釋至100ml,現配。
5.4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 Na2)溶液:ρ(C10H14N2O8Na2。 2H2O)=0.15g/ml
稱取EDTA-Na2 15g,溶於適量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稀釋至100ml,此溶液保質期為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