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需要達到三級標准
因為農村普遍沒有市政管網,所以按照國家規定需要達到二級排放以上,部分地區可能要求達到一級標准
『貳』 誰知道偏遠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如何處理的啊
由於偏遠地區農村居民經濟發展水平有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普遍偏低。結合我國實際,農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在100億噸左右且還在不斷增加,處理情況不容樂觀。95%以上的村莊沒有排水和排污系統,生活污水多為直接排放處理。加上偏遠農村地區分布零散,經濟薄弱,人口眾多,環境污染難以控制。城市治理模式無法復制和應用,難以滿足農村綠色可持續發展。
研究表明,在偏遠農村地區,傳統的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由於地勢高、污水處理設備間距大,難以實施。山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也受到了很多條件限制,不僅受地形地質條件的影響,而且居民區分散在山區,選擇分散或集中處理的成本相對較高,一些農村劇名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更談不上管理。因此,在偏遠地區更適合用戶型污水處理設備。
『叄』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意義有哪些
在經濟突飛發展的今天,農村環境污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水污染, 國內農村所產生的污染物數量為我國的 50%。在生活污水治理上,國內農村生活污水約為 80 多億噸,而大部分的農村都沒有污水處理系統與排水渠道,生活污水排放十分隨意。一些農村因為不注意污水的治理,對於農村生態環境產生了惡劣的影響,而這極大地威脅了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的身體健康。
目前,國內農村生活污特的特點有增長快、來源廣、處理率不高以及量大。伴隨著農村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生活污水量也逐漸上漲;村莊分散的特點易導致污水不集中,難以集中處理;並且,農村污水不僅僅來自廚房污水以及人畜便,還有生活垃圾以及家庭清潔所滲濾的污水。現階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並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佳,後果堪憂。未經治理的污水流經山河、池塘以及湖泊等地表水體中,極大地污染了各種各樣的水源;並且,生活污水也是導致疾病傳播的渠道,極易造成地區污染病、人畜共患病以及地方病的流行與傳播。
現階段,全國農村的自來水普及率並不高,還有很多農村在飲水上的安全還是問題。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任重而道遠,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整治,是村容整治的關鍵構成,亦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
『肆』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污染物排放標準是什麼
農村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稍加註意即可。工業化學成分含量,不良微生物蟲卵等版不可直接排放權。必須經過處理,初級凈化分解。農葯,塑料 粉石渣水 的直接排放到河流,直接埋到土地都不可,這都是常識。總結一句話就是 所有的排放廢棄物,必須經過一級處理後 才能與大自然直接接觸。塑料等不能降解的成分 埋到土裡半個世紀也都在那,農葯 電池重金屬 大量化肥大量的企業廢氣廢水等化學成分這類排泄物,就必須處理 反應 降解,才能放到大自然。微生物類 比方說糞便 大量腐肉,爛水果菜葉子海鮮殼,這些可以密閉發酵另作用途,有病的死家禽必須火化。大自然養育了所有人,保護自然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伍』 關於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的探討
近年來,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戰旅的深入實施,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與此同時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預計到2020年中國農村污水排放量達到270億噸。由於目前大多數農村都沒有排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隨意排放直接進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後任意滲入地下,只有少部分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後滲入地下,這不僅嚴重污染了河水和井水,也使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農村生活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下面,本人結合多年工作實際,主要就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方面淺談幾點個人體會,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1 我國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的現狀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產生於居民生活過程中糞便及其沖洗水、洗浴污水和廚房污水等,其難處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大部分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對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二是村鎮經濟力量較為薄弱,政府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投入較少,使得農村缺乏污水處理系統而導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
三是農村環境保護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的環保人才。
四是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藝推廣困難。污水處理工藝與技術的選擇,受到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和地方保護主義或其他人文因素的抵制。
五是當地自然與生態條件(氣溫、降水、風向和土壤等)對所選擇的處理工藝與處理技術有負面影響,使其不能正常發揮效力。
六是農村外來人口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壓力加大。在農村由於外來人口居住相對分散,管理較困難且環境保護意識較薄弱,給村鎮的管理人員帶來極大不便,所以外來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壓力。
2 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的對策和建議
2.1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群眾是環境污染的製造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環境治理的受益者。因此政府必須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和廣度通過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將環保宣傳深入到農村、社區甚至每一個農民家庭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保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是為自己造福為子孫後代造福。
2.2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
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議各鎮、村統一建立環保所,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負責轄區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各行政村委要落實人員負責本村環保管理工作,及時匯報、交流環保情況和信息。在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的同時,也要盡快制定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對農村的環境保護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於原則性的規定未把農村、農業和資源的保護統一起來,因此我建議加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2.3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統
各地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統。建議由村、鎮投入資金給每戶發放一個垃圾桶,讓農民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生產隊有一個運送垃圾的環衛工;每村建立一個垃圾堆放場,每村都要有若幹人員清理河湧上的垃圾,每鎮都有一輛運輸垃圾的運輸車,把全鎮的生活垃圾運到垃圾綜合處理站,杜絕生活垃圾直接丟到河流里而污染河水。
2.4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
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應根據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如果居民生活區內沒有地方鋪設污水管網時,較小的明溝則採取加蓋板密封的方式進行,雨水則採取漫流的方式進水排水;大的溝渠則選擇將在溝渠內安裝收集管。如有必要時可挖除原有合流溝渠,帶污水收集管安裝完畢後再重新砌築雨水溝或灌溉渠。二是如果居民生活區內留有充足的空間地方鋪設污水管網時,將污水管緊挨原有溝渠建設,在滿足排水標高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減少埋設深度,以降低成本。
2.5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一是對於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處於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建議採用集中處理模式即對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建設一個處理設施統一處理村莊全部污水以達到佔地面積小、運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三級凈化」方式處理農村污水。建設一座集沉澱、生化、清水」三功能於一體的三格池,池中分別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礬木炭、對污水進行生化處理;池子上方栽種根系發達的花草植物 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機物從而凈化污。
三是採用生活污水凈化池沼氣。採用厭氧發酵技術,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CH4、CO2 和水,達到凈化處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其處理工藝:生活污水→格柵池→厭氧發酵→排放。這種「三級凈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特點: 一方面是不受地形制約既可單獨建造也可幾戶聯台建造;另一方面是投資不大、運行維護簡單,每隔2―3 年清洗一次即可。同時,處理後的污水可澆花種草對分散的農村農戶家庭非常適用。
四是地埋式無動力凈化處理裝置。地埋式無動力凈化處理裝置是在圓筒型兼性濾池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處理工藝流程為:生活污水→厭氧酸化→兼性過濾→生態溝(自然通風)→排放。該處工藝的最大特點是增加了生態溝,增加生態溝的目的是對厭氧發酵後的污水進行氧化處理,使出水水質進一步提高。但是由於是自然充氧效果不好,處理效果和普通化糞池效果差不多,而且投資大大高於化糞池,故使用較少。
五是利用氧化塘。氧化塘是經人工改造的具有處理污、廢水能力的自然池塘,是一種構造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定,節省能源的凈化系統。污水在塘內經過較長時間的停留、貯存,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菌藻互相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綜合作用使有機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質得到降解和去除。
六是採用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技術。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技術是利用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或者利用地勢差,使污水分級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無需曝氣裝置,在降低有機物的同時,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七是採用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濕地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 m 的低窪地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 m 的沿海地區。根據濕地形成的條件可把濕地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自然濕地即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如上述所說的濕地。而人工濕地是受天然濕地凈化功能的啟發而發明的一項技術。人工濕地是通過模擬和強化自然濕地功能,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經常處於飽和狀態且生長有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填料)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機物通過過濾、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輸氧作用,促進兼性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具有效果好、投資省、運行費低等優點。但也存在著佔地面積較大,冬天處理效果受一定影響的問題。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關鍵是要根據村鎮生活污水現狀,選擇相應的處理技術,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及設計參數,避免造成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同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遵循經濟、高效、節能和簡便易行的原則,加強與當地生態農業的結合,使污水處理成為生態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形成污水回用與再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村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陸』 農村水污染主要有哪些特點
1.1 單個處理量小
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 單戶人口數較少, 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較小 (80~100kg/d) 、污水處理量也不是很大。一個200戶、1000人左右的自然村, 即使全部收集出水量, 也就100t/d左右。
1.2 日變化系數大
農村以農村居民為主、工礦企業少, 村民的生活規律相近, 污水的排放在清晨、中午、傍晚三個時間段水量相對較大, 而夜間的排水量小, 甚至可能斷流。污水排放具有水量變化幅度大、排水不連續的特點, 日變化系數為3.5~5.0。污水量季節變化也很明顯, 夏季污水排放量遠高於冬季。
1.3 可生化性較好
農村用水大部分是居民用水, 除糞尿、洗滌水、餐廚水外, 還有少許畜禽廢水, 基本上沒有化學成分污染物, 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較低, 污水可生化性也較強, 含營養物多。
1.4 收集難度大
農村村莊地形復雜, 坡度不一致, 戶與戶之間落差大, 加大了管網收集難度, 有的一個村管網收集需要跨橋、穿洞、泵引。大部分農村地區由於政府財力和家庭支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缺乏相應的管網建設, 而由政府出資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也常常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由於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作為運行及維護費用, 污水處理設施逐漸被停用。污水處理系統維護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是造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不能長期穩定、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
『柒』 為什麼偏遠農村的污水處理更適合用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呢
綜合我國廣大農村現狀的話,採用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相對具有普遍性的對策。
目前許多偏遠農村居民面臨飲用水水質衛生服務不足造成相關健康問題的挑戰,研究表明,可利用的水資源中有極大部分被用來滿足農事生產用水需求。農村居民飲用水多由地下水提供,長期下來導致多數地區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同時,使用過的水難以進行循環使用,這是由於水資源因為日益增加的劇名用水需求而快速耗盡,而可利用的水資源又由於工業和居民污水的排放惡化所導致。
偏遠地區農村居民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村生活污水普遍治理率較低。結合我國實際,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約為100億噸,且不斷增加,但處理情況卻不容樂觀。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鄉村地區居民居住分散、經濟薄弱、人口眾多,環境污染治理難道大,照搬、套用城市的污水治理模式,難以滿足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治理要求。
研究表明,在偏遠農村地區,由於地形和污水治理設備之間管線距離較長,傳統的集中式下水道變得難以實施。山區的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更是受許多條件的限制,不僅受地形、地質條件的影響,由於山區居民區較為分散,選擇分散治理還是集中治理費用都較高,有的農村民居連基本的生計都難以維持,更無法進行治理。
所以,小型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更適用於分散、難以納網處理的農村偏遠地區。
『捌』 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准適用范圍
法律分析:農村生活污水就近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的,執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GB/T 31962—2015)。500 立方米/天(m3/d)以上規模(含500 m3/d)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可參照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准原則上適用於處理規模在500 m3/d以下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管理,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確定具體處理規模標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排放去向可分為直接排入水體、間接排入水體、出水回用三類。出水直接排入環境功能明確的水體,控制指標和排放限值應根據水體的功能要求和保護目標確定。出水直接排入II類和III類水體的,污染物控制指標至少應包括化學需氧(CODCr)、pH、懸浮物(SS)、氨氮(NH3-N)等;出水直接排入IV類和V類水體的,污染物控制指標至少應包括化學需氧量(CODCr)、pH、懸浮物(SS)等。出水排入封閉水體或超標因子為氮磷的不達標水體,控制指標除上述指標外應增加總氮(TN)和總磷(TP)。出水直接排入村莊附近池塘等環境功能未明確的小微水體,控制指標和排放限值的確定,應保證該受納水體不發生黑臭出水流經溝渠、自然濕地等間接排入水體,可適當放寬排放限值。出水回用於農業灌溉或其他用途時,應執行國家或地方相應的回用水水質標准。各省(區、市)可在上述要求基礎上,結合污水處理規模、水環境現狀等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地方排放標准,並明確監測、實施與監督等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建設行業標准: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CJ 343-2010)》是對CJ 3082—1999的修訂。與其相比,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控制項目名稱溫度、油脂、礦物油類、生化需氧量、磷酸鹽、氰化物、揮發性酚、苯胺分別改為水溫、動植物油、石油類、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總氰化物、揮發酚、苯胺類;新增控制項目總氮、總余氯、氯化物、總鈹、總銀、甲醛、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五氯酚、可吸附有機鹵化物共12項;取消控制項目總銻;控制項目限值由兩個等級改為三個等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