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處理廢水的污泥怎樣處理
處理廢水後污泥的處理處置方式主要有:
衛生填埋、
污泥農用、內
污泥干容化和熱處理、
污泥焚燒及海洋傾倒.
由於污泥焚燒具有使剩餘污泥減量化到最小,污泥處理速度快,可就地焚燒及可以回收能量用於發電和供熱等優點而被廣泛採用。
國內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污水廠總處理水量和處理程度將不斷擴大和提高,產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在國內一般污水廠中其基建和運行費用約占總基建和運行費用的20%~50%。污水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還存在重金屬、致病菌和寄生蟲等有毒有害成分。為防止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及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和處理效果,污水處理後的污泥必須及時無害化處理。
② 什麼是市政生活污水經常聽見人說不太懂
什麼是市政污水
市政污水處理是指改變污告閉老水性質,使其對環境水域無害的措施。市政污水既包含了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
我國城市污水一般通過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處理方法可根據水質類型分為物理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處置及化學處理法,還可根據處理程度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及三級處理等工藝流程。
一級處理,又稱初級處理。處理的對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可以採用篩濾截留法——篩網、格柵過濾、重力分離法——沉砂池、沉澱池、隔油池、氣浮池等。離心分離法、旋流分離器、離心機等。
二級處理,是指去除污水中污染物,使其各項指標達到要求。主要環節要根據不同的污水處理程度、規模、水質特點來確定處理工藝。比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三級處理,又稱深度處,彌補二級處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學和物理化學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濕地法等。
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機物質的方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態伏膜法等,還有氧化塘及污水土地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在城市污水處理中使用較少,一般涉及城市給水處理中的其他化學方法如中和氧化還原、離子交換、電解主要用於工業廢水處理,很少用襪升於城市污水處理。污泥需處理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其處置方法常有濃縮、厭氧消化、脫水及熱處理等。
物理處理方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質的方法。常用方法有篩濾截留、重力分離、離心分離等,相應處理設備主要有格柵、沉砂池、沉澱池及離心機氧其中沉澱池同城鎮給水處理中的沉澱池。
③ 高鹽廢水處理
供參考:
一、前言
台灣腌漬酸菜的過程常伴隨著含高鹽分的廢水,早期因酸菜腌漬桶都設置在農田旁,在經過45 天的腌漬,取出酸菜成品後,農民會直接將含高鹽分的酸菜廢水倒入農田旁,常會造成土壤嚴重鹽化而導致無法耕作,形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目前處理這些廢水,所使用的方式為熱處理,就是將廢水加熱,去除水分,達到減量之目的,但須耗費大量能源,增加處理廢水的成本。若能利用厭氧處理,將含鹽廢水中的有機質轉變為可利用的甲烷,再以甲烷做為其加熱處理時的燃料,將可降低其處理成本。
但廢水中的鹽分常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所以生物處理有其難度。Lefebure (2006)指出,若是緩慢的在廢水中增加鹽分,讓微生物產生適應性,可以使微生物在含鹽的廢水下具有處理能力,但目前在鹽分對於甲烷菌的影響,以及和甲烷產量相關的研究並不多,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
1. 探討菌種可承受的最高鹽度以及
2. 探討甲烷產率,有機物去除率和鹽度的關系,以作為未來設計含鹽廢水處理程序的參考。
二、實驗設備與方法
(一) 實驗設備
本研究中我們採用的是厭氧濾床,而厭氧消化系統的設置,包括厭氧反應槽、進出流設備、菌種產生的氣體測量及收集設備、溫度控制及填充介質等。為了配合此含鹽廢水實驗,使用海水養蝦池之底泥,經過馴養後取出做為處理含鹽廢水處理之菌種。廢水則採用人工廢液,經馴養後再進進批次實驗,各批次則逐漸增加鹽分的濃度,人工廢水配置後存於4℃冰箱中避免微生物孳生。
(二) 實驗方法
1. 起動測試
實驗開始時,先在不加鹽的狀況下操作,觀察菌種的生長情形,並緩慢增加HRT,取樣時取出上澄液檢測其PH 及COD,記錄其氣體產量,和甲烷含量等。
第二階段為鹽度測試,在每次進流前,先記錄氣體產量,之後從氣體取樣瓶中抽取1c.c.氣體,注入氣相層析儀(GC8700T-TCD,中國層析,台灣),進行氣體分析。完成氣體分析後,再進行進出流程序:
(1) 取樣:先搖晃反應器使均勻後,取出500 ml 的液體,再經過2 分鍾的自然沉澱,取出上澄液,利用量瓶取出當日出流量。
(2) 進流:在取樣完之後,加入進流之人工廢液,並將過量而余留的上澄液利用泵浦打回反應槽,維持反應槽總體積5 公升。
2. 加鹽測試
添加鹽分的實驗分別進行0.5%,1.0%及3.0%三個批次(圖1)。本研究每天取樣兩次,每個樣本分別分析pH、COD 及TDS,在進行含鹽廢水的試驗時,則再加測TS 和鹽度。
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332243622631/
④ 熱處理行業的廢液有哪些
熱處理生產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廢水、廢氣、廢渣、雜訊。人們習慣上稱之為「城市四害」。
1. 廢水
熱處理廢水大概有8~10種,歸納起來有鋇鹽廢水、硝鹽廢水、含油酸鹼廢水。
(1)鋇鹽廢水 主要來自鹽浴熱處理,高溫爐成分為100%氯化鋇,中溫鹽浴大多數單位為氯化鋇和氯化鈉的混合物,高速鋼分級淬火低溫鹽浴配比為氯化鋇∶氯化鉀∶氯化鈉=5∶3∶2(質量分數)。淬火後有殘鹽粘附在工件上要經熱水或開水浸泡清洗,其廢水中含有鋇鹽。不少企業對其不進行處理,而直接進入排水溝,最後流入江河湖海。有些企業為了掩人耳目,雖也有污水處理池,但只是偶爾向池內加一點硫酸鈉,這不是達標排放,而且為應付環保部門檢查用的。
(2)硝鹽廢水 其來源包括高速鋼刀具回火、等溫淬火、分級淬火等多方面。工序完工後清洗槽中都含有硝鹽;合金鋼淬火、回火用硝鹽、防銹液用硝鹽。這些清洗廢水一般不經處理直接流出,主要的污染物有亞硝酸鹽、礦物油、氯化鋇、PH、SS、COD。
(3)含油酸鹼廢水 淬油工件的清洗、發蘭酸洗廢水、氧氮化處理廢水、噴砂工件酸洗廢水,以及模具真空淬油清洗、油回火工件清洗、酸霧凈化塔排液等廢水。這類廢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礦物油、PH、COD、SS及沉澱污泥。
氯化鋇廢水有沉渣,會造成排水管路、集水池沉澱過多而造成挖運很困難,也會造成壓濾機、濾布等堵塞。
各種廢水盲目混合會產生氮氧化物氣體,刺鼻濃煙廢水。有些企業把各種廢水混合處理但效果不佳。
廢水化學成分復雜,並伴有有機物烏洛托品(學名六亞基四胺),環保分析COD達2000~3000,嚴重超標(GB8978—1996規定COD≤100mg/L)。
總的來說,水污染嚴重,很多企業並未做到達標排放。
2. 廢氣
熱處理廢氣大致上分兩大類:刺激性氣體和窒息性氣體,這兩類氣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刺激性氣體中有酸、鹵族元素(氯、氟等)、強氧化劑和金屬化合物。刺激性氣體具有腐蝕性,人吸入後會造成中毒,對眼睛及呼吸道粘膜產生刺激作用,一般以部分損害見常。
窒息性氣體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性(氮、甲烷、二氧化碳),它本身無毒,但由於它對氧的排斥,使肺內氧分壓降低,從而造成人體缺氧窒息;另一種為化學性窒息性氣體(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氫),其危害表現為對血液或組織產生特殊的化學作用,阻礙氧的輸送,抑制細胞呼吸酶的氧化作用,阻斷組織呼吸,引起組織「內窒息」,對人造成全身性損害。
熱處理廢氣最大的危害是污染空氣,它不僅使車間職工深受其害,還會使周邊居民有染。廢氣在空氣中存在的狀態有以下幾種。
(1)氣體 常溫常壓下即為氣體物質,如一氧化碳、氰化氫。
(2)蒸氣 由固體升華或液體蒸發而形成,如氨、甲醇蒸氣。
(3)霧氣 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微滴,如油霧、酸霧。
(4)煙氣 懸浮在空中直徑<0.1μm的煙霧微粒,如氯化鋇溶鹽煙塵。
熱處理廢氣的來源主要有6個方面:
(1)鹽浴爐產生的氯化鋇、氯化鈉、氯化鉀、碳酸鈉、亞硝酸鈉、硝酸鈉及硝酸鉀等的煙霧。
(2)氣體滲碳、氣體滲氮、氧氮化及保護氣體的原料和排放物中的一氧化碳、氨、氰化氫及甲醇、丙酮等蒸氣。
(3)酸洗、發藍生產中酸和苛性鈉的揮發物。
(4)淬火、回火油槽產生的油蒸氣。
(5)用作清洗劑的汽油、苯蒸氣。
(6)冷處理泄漏的氟里昂。
不言而喻,熱處理廢氣的污染是比較嚴重的,因治理不力而產生的糾紛時有發生,受處罰力度往往也不夠。
3. 廢渣
廢渣主要來自鹽浴爐。高溫鹽浴爐每天要脫氧撈渣,中溫爐、低溫爐、硝鹽回火爐、等溫淬火及分級爐、鹽浴化學熱處理爐等鹽浴爐或多或少都有渣。這些渣倒到哪裡去了?有些工具廠不大,只有300多人,但廠齡四五十年,氯化鋇等廢渣從來不處理,而是填溝或倒溝邊、河灘上。有幾家比較大的熱處理分廠,最初的時候10多套高溫鹽浴爐同時開,每天爐渣用大拖拉機運出(其中包括30多台硝鹽回火爐爐渣)倒到偏僻的荒郊野外。近幾年未通過環保部門審批而新建的熱處理廠,廢渣就很少處理,而是和其他垃圾混合亂倒。雖然廢渣等固體廢物要處理達標排放有一定的難度,但企業也不能不處理而隨便亂扔,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4. 雜訊
雜訊是聲波的一種,它具有聲波的一切特性。從物理學的觀點講,雜訊就是各種不同頻率聲音的雜亂組合。從生理學的觀點講,凡是使人煩躁的、討厭的、不需要的聲音都叫雜訊。熱處理雜訊主要來自6個方面:
(1)噴砂機、噴丸機的雜訊約110dB(分貝)。
(2)加熱爐的燃燒器、高速燃燒嘴的雜訊約110~120 dB。
(3)真空泵、通風機、壓縮機產生的雜訊約85~100 dB。
(4) 中頻發電機的雜訊約110~120 dB。
(5)井式氣體滲碳爐、蒸汽發蘭爐、氧氮化爐風扇電機。
(6)TiN等表面強化超聲波清洗設備。
有些企業鍛造、熱處理合為一個分廠或車間,自由鍛或模鍛產生的雜訊也是一種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