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質可分為哪四類
污染海洋的物質眾多,從形態上分,有廢水、廢渣和廢氣。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和毒版性,以及對海洋造成的危權害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石油及其產品。包括原油和從原油中分餾出來的溶劑油、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清等,以及經過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種產品。二是重金屬和酸鹼。包括汞、銅、鋅、鑽、鎘、鉻等重金屬,砷、硫、磷等非金屬以及各種酸和鹼。三是農葯。包括農業上大量使用的,含有汞、銅以及有機氯等成份的除草劑、殺蟲劑,以及工業上應用的多氯聯苯等。四是有機物質和營養鹽類。這類物質包括工業排出的纖維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中的糞便、洗滌劑和食物殘渣,以及化肥的廢液等。五是放射性核素。主要是核武器試驗、核工業和核動力設施排放出來的人工放射性物質,大多是鍶-90、銫-137等半衰期為30年左右的同位素。六是固體廢物,主要是工業和城市垃圾、船舶廢棄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七是廢熱,主要是工業排出的熱廢水。
Ⅱ 污水廠污水中為什麼叫有機物
有機物就是含碳氫元素的化合物啊,可能會帶有磷氮等其他營養元素專,污水中的有機物種類要看屬是哪裡來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有機物多為油脂,表面活性劑(洗發水,沐浴露,洗潔精……),有機磷等。至於工業污水又得分行業,總之就是種類繁多,記住有機物是碳氫化合物就沒錯了。至於無機污染物主要都是各種金屬離子及其化合物,最主要以及致命的就是重金屬元素的離子。
Ⅲ 污水處理碳源有哪些
污水處理的碳源主要包括甲醇、乙醇、葡萄糖、澱粉、乙酸、乙酸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外加碳源。它們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為污水處理系統提供必要的碳元素,促進有機物的去除。
首先,甲醇和乙醇作為碳源,在污水處理中被廣泛應用。它們易於被微生物利用,且來源廣泛,可以通過工業生產或生物發酵等方式獲得。此外,甲醇和乙醇的投加量相對容易控制,能夠根據污水處理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其次,葡萄糖和澱粉也是常用的碳源。葡萄糖是單糖,可以直接被微生物利用,而澱粉則需要經過水解過程轉化為葡萄糖後才能被利用。它們來源豐富,價格相對較低,因此在污水處理中具有一定的經濟性。
另外,乙酸和乙酸鈉也常作為污水處理的外加碳源。它們能夠提供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碳元素,同時調節污水的pH值,為污水處理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這些碳源的選擇和使用需要根據污水的水質、處理工藝以及處理目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在處理低碳氮比污水時,可以選擇甲醇或乙醇作為碳源,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而在處理高濃度有機污水時,則可以考慮使用葡萄糖或澱粉等較為經濟的碳源。
總之,污水處理碳源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確保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和處理效果的達標。
Ⅳ 污水處理中的碳源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正常碳源指的污水中有機物,若污水中有機物含量過低,一般投加額外碳源,比如乙酸鈉、工業葡萄糖等。
因為污水處理主要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降解污染物,碳源就是微生物重要的營養物質,如果碳源不足(污水有機物濃度太低),微生物就無法生長繁衍,污水處理效果就差。為了保證微生物的生長繁衍,就需要「投喂」碳源。
Ⅳ 直接電解污水的產物有哪些
電解污水的產物取決於使用的電極和反應條件,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物質:
1. 氧氣(O2):在陽極上產生的氧氣會促進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 氯氣(Cl2):在陰極上產凱做橋生的氯氣可用作殺菌劑和消毒劑,但它可以與有機物反應產生有毒的氯化物。
3. 氫氣(H2):在陰極上產生的氫氣可以作為能源使用。
4. 酸鹼:電解污水會產生酸性的陽極水和鹼性的陰極水。
5. 金屬離子:如果使用金屬電極,則可能會在污水中產生盯猛金屬離子。
6. 氨氮:如果污水中存在氨氮,則在電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硝酸鹽、氮氣等化合物。
7. 余熱:電解胡冊污水時會產生一定的熱量,可用作其他用途。
Ⅵ 污水中的有機物、無機物具體是指哪些物質
無機:來汞、鎘、鉻、鉛、釩、源鈷、鋇等,其中汞、鎘、鉛危害較大;砷、硒和鈹的毒性也較大;NO2-、F-、CN-離子、40K、238U、286Ra、210Po、14C、氚有機:有機農葯、多氯聯苯、稠環芳香烴(PAHs),如3,4-苯並芘等;雜環化合物,如黃麴黴素等;芳香胺類,如甲、乙苯胺,聯苯胺等,酚類化合物就有2000多種,最簡單的是苯酚,均為高毒性物質;腈類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環境影響最為注目。
Ⅶ 有機廢水的分類及其水質特點
有機廢水主要分為耗氧污染物和植物營養物,耗氧污染物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進一步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時,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植物營養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類及水草生長、干擾水質凈化,使BOD5升高的物質。水體中營養物質過量所造成的"富營養化"對於湖泊及流動緩慢的水體所造成的危害已成為水源保護的嚴重問題。
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沉積物不斷增多,先變為沼澤,後變為陸地。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常需幾千年甚至上萬年。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可以在短期內出現。
植物營養物質的來源廣、數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機質、洗滌劑)、農業(化肥、農家肥)、工業廢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帶進污水中的氮約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來源於洗滌廢水,而施入農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體中。天然水體中磷和氮(特別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長的控制因素。當大量氮、磷植物營養物質排入水體後,促使某些生物(如藻類)急劇繁殖生長,生長周期變短。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後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厭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斷產生硫化氫等氣體,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殘體在腐爛過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釋放到水中,供新的一代藻類等生物利用。因此,水體富營養化後,即使切斷外界營養物質的來源,也很難自凈和恢復到正常水平。水體富養化嚴重時,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殘骸淤塞,成為沼澤甚至乾地。局部海區可變成"死海",或出現"赤潮"現象。
常用氮、磷含量,生產率(O2)及葉綠素-α作為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指標。防治富營養化,必須控制進入水體的氮、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