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綿竹抽污水多少錢

綿竹抽污水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4-10-17 21:18:03

A. 快!美文摘抄500字美文摘抄500字

「我向流星許個心願,讓你知道我愛你!」這是一句歌詞,但這只是一句歌詞嗎?不!它是我向流星許的唯一一個心願。

現在是十一月十九日凌晨三時四十八分,我剛剛看過獅子座的流星雨。聽別人說看流星雨許願,願望就會實現。我不敢說相信,但我卻希望真的如此,因為我想——「我向流星許個心願讓你知道我愛你!」

這個願望應該會實現吧?我想。因為它是那麼的簡單——讓深深愛著我的媽媽知道我同樣深深地愛著她。

看著一顆顆的流星劃破寂靜的天空,悄悄地我展開翅膀,飛進了被流星打開的記憶之門。

「媽媽,我想吃蘋果!」「蘋果那麼貴別吃了。吃橘子吧!」「不,我就吃蘋果!要是爸爸在,一定會給我買的!」

「你爸爸給你買!你去找他呀!」媽媽幾乎是喊出了這句話。我被嚇哭了,獃獃地立在原地,不敢動,也不敢說話……

爸爸是在大年三十離開媽媽和我的,我不懂事,總是有意無意地提起爸爸,惹媽媽傷心,那時爸爸離開我們只有二十天左右。

一顆流星一閃即逝,好像是天空落下的眼淚,同我一樣,它傷心了。不同的是,它的淚流過無痕,而我的臉頰卻多了兩道晶瑩的淚痕。

媽媽轉過頭,抹了抹眼睛,拉起我的手,語氣十分平和地說:「乖!別哭了,想吃就買兩個……」

小孩子就是好哄。我樂呵呵地抱著兩個大蘋果回了家。

這是發生在媽媽下班後接我回家路上的事。

媽媽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削蘋果,因為我不吃蘋果皮,因為它有一點點的苦味。我喜滋滋地吃了蘋果就睡下了。當我夜裡醒來時,媽媽卧室的燈還亮著。我走過去,看見媽媽在吃著什麼。我故意大叫:「媽媽!吃什麼好東西呢?不叫我……」媽媽轉過頭,我們同時愣住了。「媽,蘋果皮您還吃它干什麼?」「扔了怪可惜的……」「那以前為什麼不可惜?」我幾乎憤怒地責問媽媽,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不知道是為什麼,就連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媽媽哭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我說哭的。她一把把我攬在懷里,說:「媛麗,現在和以前不同了,爸爸不在了,家裡少了份收入。而且家裡的積蓄也給你爸爸治病用了。今後,再也不能你要什麼,媽媽就給你什麼了!你要懂事,學乖點,啊!」我獃獃的,又想起剛才媽媽吃蘋果皮那一幕,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長大了許多……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貧窮,從那一幕認識到的,那最難忘的一幕。

天空的淚多了起來,而我的淚已止住了。有什麼好哭呢?天空要哭就讓它哭去吧。管它是不是為我的事情而傷心,我只知道:「我向流星許下心願,讓你知道我愛你!」 橋----多數橋是工人們建造出來的橋,而親情橋卻是父母為我而築的橋,他們是我生活中的左右手.
這些年來,父母一直用慈愛包容包容著我的過錯,用他們寬厚的大手牽著我跨過人生的一個個坎坷.願以為離開了家,離開了他們,就會走出他們細心關懷和呵護,可當我第一次離開了家時,才真正懂的了他們----那是平靜水的深處的急流.每當我任性不聽話時,父母你們要用怎麼樣的一棵心,才能裝的下我一次又一次留給你們的傷害呢?在你們一次次包容我的過錯之後,深深的悔意就如無盡的雨絲洗去我心頭積淀已久的塵埃.愛,再你們的包容下變的更親切!!
當我走到人生的三岔路口時,你們總是做為我的指向標,指引我走好新的人生路.當我每次深夜歸家時,遠出家中那橘黃色的燈光在為我帶來溫馨,你們的白發在燈影下若隱若現,此時我的眼裡總有一中東西叫淚水,正在我每次失敗之後,總有你們的支持和理解,讓消沉的我重振起來.
在知道自己經過無數次努力而失敗之後,我一天天的消沉,消瘦下去.那時天空是灰色的,無意中我聽到你們的談話,那些話似石子頭入水中,連起層層狂瀾.
"這樣做著也無用呀,夜深了,快睡吧!"父親說
"我那裡睡的著呀,孩子現在這樣,她心理一直決的對不起咱們,其實她那裡知道,我們不怪她,只要她盡力了就可以."母親帶著哭腔說.
"希望她受一次挫後,能夠對生活的理解加深,對成功的內涵看的更透徹"父親說
~~~~~~~~~~~~~~
那一刻,我震驚了,這話語包含了父母多少情,滿意著父母多少祝福和希望呀!我的淚不禁落了下來.父母你們防系吧!我會把你們的愛化坐求知的動力,因為你們的愛,我懂!也因為這才是我對你們付出愛的最好回報

震撼心靈的一夜
我再次見到表弟的時候,是在5月底一個周末的黃昏。他穿著一件皺巴巴的T恤,肩上挎著一個大包,手裡還提著一個黑黑的大塑料袋,風塵滿面,我幾乎認不出他來了。

表弟比我小一歲,住在綿竹某鎮。暑假的時候,父親常帶我去伯父那裡小住一陣。表弟、他的同學毛子還有我,我們一行三人常常假借復習功課之名,跑到安靜的大柏林,坐在寬闊的草坪上裝模作樣咿哩哇拉地背書,然後將書本扔上天,掏出藏在褲兜的撲克,開始摔撲克。大柏林真安靜啊,玩累了,我們躺在草坪的時候,可以聽見風過柏林的濤聲。晚飯後我們則常常去綿水河歇涼,河壩很大,我們赤腳淌進冰涼的水裡,互相追逐,從龍門山腳刮過來的山風,將我們的衣襟和頭發吹得飄揚起來。

表弟那時性格是很開朗的,他成績沒有毛子好,姨媽常常批評他,並拿毛子和他作對比。每當這時,他就在一旁沖著我做鬼臉。於是第二天再見毛子的時候,就用昨天的批評要挾毛子給他買一盒冰激凌,毛子就將兩手一攤,作痛苦狀說,難道成績好也是一種罪,然後無奈地給我們兩人每人賠上一個「伊犁滋」。

那幾乎是我暑假中最快樂的時光。

但我快有兩年沒有見到表弟了。因為中考,初二的那個暑假,在父親的要求下,我開始在各種補習班裡穿梭,而表弟的影子也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被我漸漸淡忘。

「5·12」大地震,綿竹是重災區,剛開始的時候,電話一直打不過去,我們一家人都很著急,後來終於和伯父取得聯系,得知他們一家除了房屋倒塌外,人員並無大礙,這才放下心來。伯父和姨媽要參加抗震救災,無暇顧及表弟,而表弟的學校也已經坍塌,所以要表弟自己坐車來成都,希望父親能安排表弟在成都暫讀。

父親沒有費什麼功夫,很快就在我家附近給表弟聯系了一所學校就讀,而表弟就住在我的房間里。我每個周末從寄宿制學校回家的時候,常常看見表弟坐在台燈底下出神。我給他講我們學校如何為災區捐款捐物,他也只是淡淡的回應著,眼神卻顯得迷離。周末的時候,我帶他去游樂園,去肯德基,坐在肯德基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我看見他對著播放災區新聞的電視節目別過頭去。

我想,一定是有什麼東西深深壓在了表弟的心裡。那個周末的時候,我們回去得較晚,經過府南河的時候,他忽然問我:「哥,你還記得毛子嗎?」我當然記得的,毛子那頭永遠都梳不展的捲毛和他那張傻傻的笑臉。「哥,你知道嗎?毛子已經死了!」我一下子震在那裡,「他當時都已經沖到樓梯口了,忽然又跑回去了,我知道他是為了找我,但他不知道我已經沖到他前面去了,毛子這一進去,就再也沒有回來……」我獃獃地站在那裡,已經聽不清表弟後面的話,只是感覺府南河的夜風吹得身上很冷很冷。

六月中旬,表弟就要回綿竹去了,我已經跟他說好,等我中考結束,就和他一起去看毛子

寬容
記得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它可以包容人間萬物,可以與人為善,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我真正明白這些卻是緣於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飯盒。要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就能提前完成作業,有更多的時間看看書。教室里還有一大堆作業在等著我趕去與它們「約會」呢。可今天也不知怎麼了,水池邊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難道布置作業都是全校統一的嗎?我開始煩躁起來,怒火也一點一點地升了起來,整個人成了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

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備往裡鑽。過五關斬六將,歷經千辛萬苦,我總算擠到了水池邊,心中長吁一口氣——馬上就可以擺脫這非人的折磨了。顧不上得意,更無暇考慮身後那擠作一團粥的人群,我開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轉身……只覺身體往左一歪,一腳踏進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裡,更可惡的是臉上被濺上了臟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湯雞!怒火沖上頭頂,我立馬回頭尋找那可惡的「肇事者」,是一個初一年級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著他,真恨不得把他大罵一頓,可我怕違反紀律,沒敢大吼,就那樣凶凶地盯著他。也許是我的樣子有點嚇人吧,那個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兩只手緊緊抱住飯盒,怯怯地瞅著我。見我不作聲,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結結巴巴地說:「對……對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說著眼裡泛起了點點淚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好像從這點亮光里看到了我自己。

那是我剛入學時,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個三年級的大姐姐。那個大姐姐比我現在還慘,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臉。我嚇壞了,一時間連句對不起的話也忘了說,只是愣愣地站著,等著挨一頓披頭蓋臉的的臭罵。可她並沒有罵我,而是沖我笑笑,問我有沒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麼感激那個大姐姐呀,甚至還覺得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學校真幸福。

那麼現在的我是不是有點兒可惡呢?我不自覺地眨了眨眼,讓笑容綻在臉上,雖然有點勉強。「沒關系。」我脫口而出,這下輪到小男孩詫異了,嘴巴張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看到他這副模樣,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沒關系,剛才我是嚇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沖我笑了笑,兩個小酒窩也跳了出來,真可愛!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裡的弟弟。「來,我幫你洗吧!」,我溫和地對他說。「不用了。你還是先把腳……」他似乎有點逗,頑皮地看著我那隻還泡在水裡的腳。「啊!」我立刻抬起了腳。雖有點兒尷尬,但我仍然很開心。回到教室,作業做得出奇的順利。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但是想起來我就充滿感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寬容處事,人生就會更精彩!

一道風景線

時黃時綠的田野,一片接著一片從車窗外飛過,也許是因為睡了一個上午了,我竟然會被這樣了無生趣的「風景線」所吸引,歪著頭望著窗外。

車箱里的呼嚕聲此起彼伏,就連剛剛那個吵鬧不休的小男孩也躺在媽媽懷里睡著了,還流著口水。忽然覺得左肩有些沉重,扭過頭一看,原來那位媽媽的頭挨在了我的肩上。她竟然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一種莫名的欣喜湧上心頭——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睡在媽媽肩上的吧。微風透過開著一半的窗戶吹了進來,我感到脖子里癢癢的,我轉動著眼球,發現是那位媽媽額前的幾縷頭發在我的脖頸里撩動。我試著用右手去觸摸窗戶,保持身體不動,想要將窗戶關上。她的身體動了動,我趕緊停止,生怕把她驚醒了。我一直保持著這個動作,任微風吹進來。盡管左肩被壓得有些麻木了,脖子被撓得很癢,但我始終「巋然不動」。因為這是一種幸福,一種成全別人的幸福。窗外的風景不再引人,車內卻有一道平常而又特別的風景線!

那個小男孩仍然躺在媽媽的懷里,睡得很香。口水也越流越長。我轉動著眼球,看著他媽媽熟睡的臉龐。她多麼像我自己的媽媽呀——額上皺紋是那麼清晰,再也沒有昔日的光滑。我的媽媽為家操碎了心,為我挖空了心思。媽媽肯定也很累,也到該好好休息的時候了。

想著想著,慢慢覺得左肩不那麼沉重了,脖子里也不那麼癢了,渾身頓時起了勁兒。我要擔負起這個責任,讓自己好好「享受」一下這樣的「累」,讓世上所有的媽媽能享受寧靜和幸福,哪怕就是短暫的一瞬!我繼續保持著原來的姿勢,周圍的人們投來贊賞的目光。此時,一個想法在我心頭湧起:只要你有一分愛心,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付出,也會構成一道引人注目的美麗風景線!

點評:作者善於選材,構思很有新意,巧妙地把小男孩和他媽媽之累、「我」之累和「我」的媽媽之累結合著寫,歌頌了天下所有「累」著的母親,表達了作者「累並快樂著」的深刻感悟,揭示出「風景線」的獨特內涵。細節描寫很出色,正是有了脖子的癢癢,微風的吹拂,口水的流淌,額上的皺紋,幾縷頭發的微動,凝固的姿勢,才使「一道風景線」顯得那麼真實可信,那麼美麗動

話別
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小學生涯一下子便晃過,我們即將離開守候了六年的母校,我的心中對母校充滿了無限的留戀。人難免會有生離死別的,可是我捨不得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捨不得和我共度春秋的同學,更捨不得的是為我們照亮前途的老師。
朝夕相處了六年的同學們即將離別,難免會有點傷感。積累了六年那深深的友誼,已經刻骨銘心了。想起與同學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的那段美好的時光,真希望時間能夠倒流,但我們現在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天真爛漫地嬉戲了,在學校最後一段的時光里,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如今,我要走了。我們一起的事卻越來淡忘了。
我親愛的老師,是您給了我知識,是您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您多麼關心我們的學習!在半夜您還在為我們批改作業,還在為我們備課,您把愛和知識給了我們,自己卻被無情的歲月染白了頭發。
小學畢業是人生的第一塊里程碑,我站在這塊里程碑前,回憶著六年的小學生活。啊!一切的一切都那麼難忘。
如今我要走了,就要離開您這慈母般的母校,我怎麼會忍心呢?可是,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我不能永遠留在您的身邊,就像一個孩子不能永遠依偎在媽媽的懷里一樣。但我心中卻永遠忘不了您,我會常常想念您的!
明天,你就要離開。今天,我們如何話別?
在校園里,很多次,你說你不想走。又很多次,我忍著淚說不要這樣。
其實,我們還能怎樣?
越長大,越發現原來自己一點也不堅強。

賴以生存的雙手,開創未來的雙手
曾經有一本書給了幼年的我極大的觸動,當首次看到它古樸的封面與鑲金邊的題目時,我便被其深深吸引了——《神秘島》。
當時這本書極難借到,我幾經周折才輾轉借到。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以微顫的雙手翻開初讀時,我被強烈地震動了。
第一次,是它以曲折奇異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懸念,離奇的巧合與驚險的生活吸引了滿懷幻想的我,生活平平的我數次被引入幻想中無法自拔。那時,我想:這就是我嚮往的……
再次,翻開它時雖然沒了第一次的期待,卻多了份深究探索的想法。再次讀完回想,不禁笑然:「我竟再次被吸引了。」因為緊湊的情節不容我暫緩深思,卻感覺冥冥中多了點什麼,讓我反而更加好奇……
又一次,我已經好久沒看了,但有了淡然悠悠的雅意,這次當是欣賞這名作。看到中間,那孤島求生的一刻,我猛然想:他們最重要的是什麼?雙手!驚悟後反想:果是如此,他們靠雙手開創了自己的未來,以雙手生存在孤島中。我們,不也是這樣嗎?以自己的雙手在生活,在努力,在世界的洪流中求生。我們,也應該有所頓悟吧!
平日,我們靠寶貴的雙手工作,以自己的雙手為起點,達成自己的理想。就算什麼都沒了,那也有雙手!雙手還在,機會還在,光明的未來把握在我們的手中!但是,雙手也需要珍愛,也應該保護,因為那是萬能的工具,那是開啟大門的把手,把握光明的、最重要的存在。
這本書,是以生動有趣、我們願意的方式教育了我們。以故事、以至理,啟發了我們。將封塵的內心,以柔和的雙手,將它向社會、向世界開放。光芒,我們擁有,因為我們有雙手;奇跡,我們相信,因為可以用雙手創造!
《神秘島》,無論是情、理都是經典。什麼是好書?它就是。用詞,給予我們文采;情節,給予我們感動;至理,讓我們深思。
啊!以淡然之心去領悟它的奧秘吧!讓我們用雙手,把握!開創!擁有!

B. 為了讓四川地震災區的人民早日重建家園,過上幸福生活,你有什麼好建議

通訊:重生,在祖國的懷抱中
——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奇跡的昭示

新華社成都2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劉欣欣、叢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不到兩年時間,四川地震災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一片片曾是廢墟的土地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學校書聲琅琅,車間機器轟鳴。

今天,當我們重新走過那些曾經令我們心酸流淚的重災區時,我們不禁被一個又一個重建奇跡震撼了。奇跡的背後,昭示著什麼呢?

重建奇跡:當驚世界殊

噩夢依稀。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傷痛:上千萬間房屋倒塌損毀,6.9萬人不幸遇難,到處是斷裂的道路、橋梁,經濟損失高達2萬多億元。

在最初的生命救援結束後,面對幾乎無處不在的帳篷、板房,更嚴峻的問題擺在中國面前。千餘萬無家可歸的群眾在問:我們什麼時候才有房子住?幾十萬中小學生在問:我們何時才能回到學校上課?數千家企業在問,我們如何才能恢復生產?

世界也在問:這么嚴重的破壞,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恢復,5年?10年?

前來考察的胡錦濤總書記,站在廢墟上對災區對全國也是對全世界庄嚴宣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具有這樣的動員力和執行力。中央一聲令下,中國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災後援建行動。19個省市組成的10萬援建大軍迅速奔赴四川、甘肅、陝西的19個重災縣,擺開了19個戰場。幾千萬災區幹部群眾擦乾眼淚,從廢墟上頑強地站起來,與援建者一起,攜手重建新家園。

你能想到嗎,去年秋季,重建的2960所中小學校三分之二已竣工,一多半中小學生已經回到新學校上課。今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萬戶農民99.8%已入住新房。截至去年底,四川災區納入國家重建整體規劃的項目已開工27000多個,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資5500多億元,超過概算投資的六成;城鎮住房重建已開工25萬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災區工業企業已基本全部恢復生產,一些企業產值超過了震前水平。

重建,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恢復,更是承載夢想的實驗場,是重建者們大顯身手的舞台。

曾是滿目瘡痍的100多個重災鄉鎮,轉眼間大多變成了美麗的田園小鎮,一步跨越10年、20年。

在青城後山大山坳里,震前污染嚴重的水磨鎮,如今變成了一個羌族風情濃郁、美麗如畫的「小麗江」;漫步在蘇州園林風格的綿竹市孝德鎮,宛如置身江南水鄉;走進高山峽谷里的汶川縣城,殘破的城市「大變臉」,讓人不禁產生時空倒錯之感。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這里,矗立起的不僅僅是建築,還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上海的一位援建者說,在我眼裡,每一幢新建築,都是一面飄揚的國旗!

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祖國是個大家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可以集中人力、財力辦大事、難事。

對口支援,這是中國才有的奇觀。

2008年6月13日,中央作出對口支援決策後,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援建者懷著對災區人民的深情,背負著神聖的國家使命,像軍人一樣紛紛奔赴災後重建的戰場。在這支大軍里,有建設北京奧運會場館的「八大主力」,有建設上海世博會的「王牌軍」,有曾參加唐山大地震災後重建的特級建設企業……19個省市的援建大軍中,英才匯聚,院士、博士、碩士數以千計,許多都是百里挑一、經驗豐富的優秀管理和技術人才,組成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援建陣容。

這些援建者不畏萬難、忘我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為生者點燃希望。

在19個援建省市中,上海承擔的都江堰重建是實物工作量最大的,總計要完成80億元的投資,總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在兩年時間里,怎麼才能完成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苦幹。他們提出「白加黑」「5+2」「夜總會」工作法,就是白天晚上都工作,每周工作7天,白天下工地、夜裡開總結會。上海援建總指揮薛潮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每天多干兩小時,孩子就可以早一個學期進學校,群眾就可以早兩個月住進新居。」

在震中汶川縣綿虒鎮,來自珠海的工程專家張彤被稱為「拚命三郎」,他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他在援建中骨折動手術,右小腿里夾著一塊鋼板,仍然每天拄著拐杖下工地。記者采訪他時,他的腳踝還因鋼板螺絲摩擦在流血。張彤說:「不站在這里,不親眼看到這里的一切,我們永遠無法想像,這些年來,西部人民付出了怎樣的犧牲。我們來到這里,不僅僅是援建,更是實踐共同富裕的理想。現在東部先富起來了,支援西部是我們的責任。」

一年多來,記者采訪時走遍各個災區,各方援建者的真心真情,讓記者深深感動。

為北川縣城居民建設安置樓時,山東援建組最初只規劃建設114幢、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清水房」。可是當總指揮徐振溪了解到許多群眾拿不出裝修錢,如果借錢裝修10年都還不清欠款時,便毅然決定把5000多戶的「清水房」全部裝修好後再交房,讓所有居民拿到鑰匙就能入住。

煙台援建總指揮賀業增忘不了在北川漩坪鄉山路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個雨天,鄉小學的孩子們要走幾十里的山路去臨時學校上學。家裡條件好點的,給孩子租輛車,更多的孩子頭上披塊雨布,在泥濘險峻的山路上艱難前行。

看到這情景,在場的援建者哭了,覺得對不起孩子們。賀業增咬著牙說:「不管條件多艱苦,不管困難有多大,我們一定要讓漩坪、白坭的學校早點建起來。」此後,兩所學校工地24小時不間斷施工。去年4月,白坭小學成為北川縣災後第一個交付使用的小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援建者們為災區想得更多、更深、更遠。

青川是災後餘震最多的地區,這里大山連著大山,地質災害頻繁,連建房子的平地都難找,建設工業園區更是無地可用。浙江援建方絞盡腦汁,研究了一個「飛地工業園」的辦法,在廣元市城區建設「川浙合作產業園」,利稅60%劃歸青川,預計可解決5000多人的就業問題,這是當地老百姓最期盼的事。現在,10家企業已落戶此地,簽約投資額超過16億元。

深山峽谷里的小城汶川,人口不到2萬,城市還沒有整體規劃,從來沒有污水處理廠。現在,高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醫院、學校、體育館建好了,卻有可能管不好。於是,廣州援建方從長遠著想,又制定了一套「智力援建」計劃,通過「雙向掛職」的辦法,從廣州抽調各類管理、技術幹部到汶川重要部門掛職,同時從汶川選派幹部和技術人員到廣州市對口部門掛職學習,幫助汶川培養人才,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一年多時間里,他們還幫助汶川縣建立了整套城市建設管理制度,厚厚一大本,有20餘萬字。

在各方支援的同時,災區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設家園。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一年多來,這兩幅出自青川縣棗樹村村民之手的標語,傳遍災區各個角落,成為災區幹部群眾頑強拼搏、建設美好新家園的強大精神動力。靠著這種精神,棗樹村在國家戶均2萬元的補助下,在青川縣最早全部建成了永久性住房。如今的棗樹村,200多戶農家院落家家插著一面五星紅旗。他們感恩祖國,也為自己作為一名中國農民感到自豪。

群眾路線:在重建中生動實踐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在恢復重建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

震後,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災區,冒著不斷的餘震到震中映秀鎮、都江堰和北川等地調查,在帳篷里。在板房中,在滿是廢墟的現場,同災區群眾和各級幹部共商重建事宜。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幾經反復,一個重大的決策形成了:對口支援,19個省市各拿出地方財政的1%支援19個重災縣,三年完成。不久又根據實際進展作出調整,提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

災區的情況千差萬別,19個重災區,受災情況不同,自然條件、文化風俗、經濟發展水平都不盡相同,重建必須因地制宜、百花齊放。所以中央在決策時,只定大目標、大原則,為地方自由發揮留足空間。19個援建省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北川縣城在地震中損毀殆盡,是唯一一個需要異地重建的縣城。負責援建的山東省做了一宏偉的規劃,要在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建一座集居住、產業為一體的現代化新縣城,目標是打造一個世界水準的模範小城。

都江堰市震後是一個「站立著的廢墟」,急需重建的是學校、醫院、自來水廠等公共服務設施,上海援建方把這些工程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同時結合當地農村的特點,協助當地農民打造了10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並為其產品進入上海大市場開辟了「特別通道」。

廣東省負責援建汶川縣,他們把目標任務再分解,13個市分別援建13個重災鄉鎮,至於各市如何建,省里只確定大原則,「規定動作」是統一的,「自選動作」各市不同。

在重建中,各方援建者和當地黨委政府都把「一切讓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各項工作的最高標准。

2009年3月,廣州市援建汶川工作組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他們邀請世界著名專家設計的11套汶川體育館建築方案,竟然沒有一個能讓當地群眾滿意的。

疑惑之下,援建組沒有貿然開工建設,而是專門成立了民意調查小分隊,挨家挨戶地走訪、征詢意見。原來,汶川縣是一個藏族和羌族群眾的聚居區,人們對藏羌民族特色懷有深厚的感情,認為專家設計的方案好是好,卻少了點「民族味兒」。

援建組恍然大悟,立刻請來民族建築設計專家幫助修改新方案。當第12套既時尚現代又獨具民族特色的方案公示後,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片贊揚。如今,這座洋溢著濃郁民族風情的體育館已矗立於滔滔的岷江河畔,高低起伏的白色屋頂如同潔白的哈達隨風舞動,條塊相間的紅色圖案如同美麗的羌紅傳遞著幸福與歡樂。

重建成不成功,要看群眾滿不滿意;出現矛盾糾紛,也靠群眾解決。

距震中映秀僅一山之隔的汶川縣銀杏鄉,在地震中損失慘重,絕大部分房屋損毀倒塌。村裡有8戶農民的住房損壞較輕,通過維修加固仍可使用,於是他們分別領取了三千至五千元不等的維修補貼。然而,他們後來發現重建戶可以領到近2萬元的補貼時,覺得不公平。當地黨委、政府多次做工作,效果甚微。最後,鄉里啟動了該村「一事一議」程序,召集全村人投票,結果其他村民都不支持給他們增加補貼。在群眾意志面前,這幾戶農民無話可說。

氣壯山河的災後重建,顯示的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我們看到,從普通災區群眾到各地援建者,每個人都在充分、自由地行使著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這無數的涓滴之力,最終匯聚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科學發展觀:創造重建奇跡的「法寶」

震後不久,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全黨展開。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科學重建」,「要把災後重建與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與主體功能區建設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起來,與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緊密結合起來,與促進災區生態環境盡快恢復並不斷改善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個論斷,化作千百萬人的實踐。

震後,最讓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頭痛的是重建缺錢。全市12萬戶農民受災,近8萬戶房屋倒塌或損毀,需要重建資金100多億元。這對縣級(市)的財政來說,是個天文數字,農民自身也無力承擔。

錢從哪裡來?只有改革。劉俊林算了一筆賬:如果把散居農戶變為集中居住,全市就可以節約集體建設用地約6萬畝。通過產權制度改革,讓農戶的宅基地流通變現,就可以「變」出一筆巨資,解決住房重建難題。

農民王全成了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他拿出400餘平方米宅基地的一半,與「城裡人」張先生聯建,由張先生負責出資建兩幢樓房,兩人各得一幢。王全沒掏一分現錢,就得到了一套238平方米的新樓房。

藉助這項改革,都江堰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農村集中居住模式,村莊的美麗和現代化,超過許多城市住宅小區,成為當地農民新生活的夢想之地。現在,這樣的居住小區已建起60多個,還有140多個正在建設中。

以人為本,為群眾雪中送炭,成了災後重建中各方援建者不約而同的行動。

重建過程中,浙江援建方發現,青川還有數萬人喝不上干凈水,部分山區百姓甚至沒水喝。浙江決定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拿出3億多元「埋入」地下,投到「看不見」的安全飲水工程上,徹底解決了當地群眾的飲水難問題。新建什邡市人民醫院時,北京援建者發現,按最初設計,有700多萬元錢要花在門面裝修上。指揮部的同志心疼了,堅決地把這筆錢「扣」了下來,改用到更需要的學校建設上。

廉潔援建也是19個援建省市一致的追求。800多億元的各地援建資金,兩年內花完。這么多錢,怎麼保證花得合理、不被貪污挪用?上海建立了三級監管體制,所有援建資金全部通過銀行劃轉,一分錢也不經過個人之手,預算安排和實施情況全部在網上公布,每一筆錢,人們都可以隨時查詢。北京把負責奧運場館的審計師請來,為重建資金「把大門」。他們對每一筆資金實行全程審計,每一筆支出、每一個環節,都有審計人員站在旁邊監督,他們戲稱這是「旁站式審計」。

借鑒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文化的優秀成果,提升科學重建的水準,是建設者們共同的追求。

遠在唐朝就有的羌寨——汶川縣水磨鎮,曾是大詩人蘇軾和大畫家張大千筆下的「世外桃源」。然而,震後的廢墟和嚴重的工業污染,使這個「美女」飽受劫難。廣東佛山援建組組長劉宏葆在深入了解這里的人文地理後,對自己的工作定下這樣的目標:打造「人類災後重建的典範」。中國的、日本的、瑞士的、不丹的……世界有名的山水小鎮都啟發著他和同事們的構思靈感。為了使鎮中新建的壽溪湖既能保持水的靈性美麗,又能經得住暴雨、山洪、泥石流的沖擊和泥沙的淤積,他們幾次去都江堰,學習古人治水的智慧。最後,他們請來了為葛洲壩做設計的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人員搞流水模型。今年初,當這個如詩如畫又有著羌族風情的「小麗江」初露芳容時,她的美麗讓來訪者驚嘆不已。

當記者與創造這些重建奇跡的人們交談時,一種敬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改革開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紀律、有知識同時也是思想解放、有創造力的中國公民。這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特殊課堂:理想信念堅定不移

對於參加災區重建的千千萬萬名共產黨員來說,災區是一所「特殊的黨校」。

2008年「七一」前夜,十幾名素不相識的共產黨員,聚在成都一家破舊的賓館里,召開上海援建都江堰工作組的第一次會議——黨組織民主生活會。

會議內容只有一個:我們為什麼而來?大家很快形成共識:我們是捧著一顆愛心而來,抱著一個信念而來,帶著一份責任而來。投身災後重建,是為災區人民排憂解難,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共產黨人的道德追求。

憑著這種信念,他們的援建工作讓災區人民高度滿意。當總指揮薛潮在都江堰市人民代表大會上作匯報時,眾多的代表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全場長時間熱烈鼓掌。

餘震威脅,水土不服,夜以繼日地工作……災區援建工作異常艱苦,很多共產黨員就是靠著堅定的信仰,始終如一地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

大山深處的北川縣白坭鄉,地震後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這里氣候濕冷,讓煙台援建副總指揮張耀征患上了關節炎,晚上只能裹著護膝在酸痛中入睡,白天就靠方便麵充飢。

張耀征很慶幸,自己來之前在電腦里拷了一部電視連續劇——《長征》。在白坭鄉援建的艱苦日月里,看《長征》成了他的精神食糧。

「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張耀征說,「長征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援建的這片土地上。這里的山山水水,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那段最艱苦,也是最偉大的歷程。沒有堅定的信仰和巨大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援建者,我要對得起先輩們灑在這里的鮮血。」

這種信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北川之前,張縣國沒想過入黨。來北川不到半年,這名濰坊三建集團的工人就想入黨了。

「以前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入不入黨沒啥概念。」張縣國坦言,是抗震救災改變了自己,「大地震時,我在家裡從電視上看到,在最危險的地方、最緊急的時候,沖在第一線的都是黨員。來到北川後也是這樣,這么艱苦的環境,沖在最前面的也是黨員。這些人哪個沒有妻兒老小,可再苦再難,他們都扛著。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吸引了。」

今年元旦前,張縣國終於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他說:「我都48歲了,入黨啥也不圖,就是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援建不僅僅是艱苦,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提起北川新縣城的建設,人們永遠會記住一個名字:崔學選。他是山東濰坊市原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也是北川新縣城建設組第一任組長。

2008年5月,到北川不久,崔學選身體就出了問題,先是腹瀉,漸漸地不斷發燒,體力不支,頭暈目眩,走路時腳像踩棉花,要吃下平常劑量兩倍的葯,但他一直咬牙堅持。北川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他的病情不斷惡化。吃不上熱飯、喝不上開水、洗不上熱水澡,崔學選又黑又瘦,嘴上生瘡,腳上起泡,腿肚子腫得一按一個坑。同事勸他回山東看病,崔學選左推右拖,就是不肯走——北川兩萬多群眾還等他建新房子呢!

2008年9月6日晚,崔學選倒下了。人們用擔架把他抬上飛機。醫院診斷:結腸癌晚期。妻子宋偉從濰坊趕來,此刻她已經認不出自己的丈夫了——黑瘦憔悴,走時75公斤的體重,只剩下了50公斤不到。主治醫生嘆息地對宋偉說:「太可惜了,晚來了一個月……」

彌留之際,崔學選仍喃喃地對守在身邊的84歲的老母親說:「媽媽,等我病好了,我陪你去看一看新北川。」

2009年7月,這位共產黨員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人民利益奮斗終生的誓言。

距離震中只有27公里的寶興縣磽磧鄉,是75年前紅軍翻越夾金山大雪山的起點。紅軍長征紀念碑聳立在這里。在汶川大地震中,磽磧鄉也遭受重創,近四成的房屋毀損。

在四川省輕災地區對口支援重災區的部署中,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廣安市援建磽磧鄉。市委書記王建軍親自帶領援建隊伍趕到磽磧,像當年紅軍一樣,踏遍每一個村莊,挨家挨戶地走訪藏族同胞,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急需。在廣安的援建下,今年元旦前,農房、學校、醫院、道路等30個項目全部完工。

回憶援建的日子,王建軍很動情:「援建磽磧有特殊的意義。當年國民黨追剿紅軍,追到這里就不追了,在他們看來,這里是藏族聚居區,前面又是海拔四五千米的夾金山大雪山,紅軍逃不出這個死亡之地。但是,紅軍幫助藏族老鄉挑水、打柴、修房子,很快被藏族同胞視為朋友和親人。在藏族同胞的幫助下,紅軍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成功翻越大雪山,走出了死亡之地。今天,我們搞改革搞開放,不能丟了傳統。我們仍然要像當年一樣,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魚不離開水,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在災後重建這所「特殊黨校」里,我們看到,時代在變,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信仰沒有變。為了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今天的共產黨人依然像75年前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長征的路上,不斷創造新的奇跡,從勝利走向勝利。(參與采寫記者楊三軍、侯大偉、江毅、葉建平、陳健)

閱讀全文

與綿竹抽污水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叫做反滲透技術 瀏覽:872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費用多少 瀏覽:357
疏菜加工廠污水性質 瀏覽:605
環氧樹脂最高加熱溫度 瀏覽:280
鍋爐與鍋爐水處理協會 瀏覽:240
海洋平台海水提升泵 瀏覽:893
陰離子交換樹脂層 瀏覽:398
工業污水的ss一般為多少 瀏覽:454
工地進場雨污水開通書面函怎麼寫 瀏覽:838
雨污水管線規范都有哪些 瀏覽:629
油田污水緩蝕劑應用工藝 瀏覽:594
凈化器濾芯管怎麼打開 瀏覽:395
為什麼鐵離子可以去異味 瀏覽:690
水處理出水溫度 瀏覽:586
產生滲透現象的條件是半透膜和 瀏覽:579
反滲透膜濾芯為什麼那麼貴 瀏覽:799
樹脂翻模 瀏覽:378
測定純水硬度用什麼作指示劑 瀏覽:447
城鎮污水排放標准1級b標准 瀏覽:747
什麼是汽車空調濾芯多久換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