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厭氧生物處理適用於什麼場合
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是在無氧的情況下,利用兼性菌和厭氧菌的代謝作用,分解有機物的一種生物處理法。是一種低成本的廢水處理技術,它能在處理廢水過程中回收能源。厭氧生化法不僅可用於處理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也用於處理中、低濃度有機廢水,包括城市污水。
厭氧生化法與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應用范圍廣 好氧法因供氧限制一般只適用於中、低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而厭氧法既適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又適用於中、低濃度有機廢水。有些有機物對好氧生物處理法來說是難降解的,但對厭氧生物處理是可降解的、如固體有機物、著色劑蒽釀和某些偶氮染料等。
(2)能耗低 好氧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供氧,曝氣費用隨著有機物濃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厭氧法不需要允氧,而且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廢水有機物達一定濃度後,沼氣能量可以抵償消耗能量。當原水BOD5達到1500mg/L時,採用厭氧處理即有能量剩餘。有機物濃度愈高,剩餘能量愈多。—般厭氧法的動力消耗約為活性污泥法的1/10。
(3)負荷高 通常好氧法的有機容積負荷為2~4kgBOD/m3.d,而厭氧法為2~10kg COD/m3.d,高的可達50kgCOD/m3.d。
(4)剩餘污泥量少,且其濃縮性、脫水性良好 好氧法每去除1kg COD將產生0.4~0.6 kg生物量,而厭氧法去除1kg COD只產生0.02~0.1kg 生物量,其剩餘污泥量只有好氧法的5%~20%。同時,消化污泥在衛生學上和化學上都是穩定的。因此,剩餘污泥處理和處置簡單、運行費用低,甚至可作為肥料、飼料或餌料利用。
(5)氮、磷營養需要量較少 好氧法一般要求BOD:N:P為100:5:1,而厭氧法的BOD:N:P為100:2.5:0.5,對氮、磷缺乏的工業廢水所需投加的營養鹽量較少。
(6)厭氧處理過程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殺死廢水和污泥中的寄生蟲卵、病毒等。
(7)厭氧活性污泥可以長期貯存,厭氧反應器可以季節性或間歇性運轉。與好氧反應器相比,在停止運行一段時間後,能較迅速啟動。
但是,厭氧生物處理法也存在下列缺點:
(1)厭氧微生物增殖緩慢,因而厭氧設備啟動和處理時間比好氧設備長。
(2)處理後的出水水質差,往往需進一步處理才能達標排放。
1. 厭氧消化原理
復雜有機物的厭氧消化過程要經歷數個階段,由不同的細菌群接替完成。根據復雜有機物在此過程中的物態及物性變化,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水解階段。廢水中的不溶性大分子有機物(如蛋白質、多糖類、脂類等)經發酵細菌水解後,分別轉化為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等水溶性的小分子有機物。水解過程通常較緩慢,因此被認為是含高分子有機物或懸浮物廢液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
由於簡單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產酸作用,要比含氮有機物的分解產氨作用迅速,故蛋白質的分解在碳水化合物分解後產生。
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的NH3除了提供合成細胞物質的氮源外,在水中部分電離,形成NH4HCO3,具有緩沖消化液pH值的作用,故有時也把繼碳水化合物分解後的蛋白質分解產氨過程稱為酸性減退期,反應為:
第二階段為產氫產乙酸階段。在產氫產乙酸細菌的作用下,第一階段產生的各種有機酸被分解轉化成乙酸和H2,在降解奇數碳素有機酸時還形成CO2,如:
第三階段為產甲烷階段。產甲烷細菌將乙酸、乙酸鹽、CO2和H2等轉化為甲烷。此過程由兩組生理上不同的產甲烷菌完成,一組把氫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院,另一組從乙酸或乙酸鹽脫羧產生甲烷,前者約占總量的1/3,後者約佔2/3,反應為:
上述三個階段的反應速度依廢水性質而異,在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脂類等污染物為主的廢水中,水解易成為速度限制步驟;簡單的糖類、澱粉、氨基酸和一般的蛋白質均能被微生物迅速分解,對含這類有機物為主的廢水,產甲烷易成為限速階段。
雖然厭氧消化過程可分為以上三個階段,但是在厭氧反應器中,三個階段是同時進行的,並保持某種程度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一旦被pH值、溫度、有機負荷等外加因素所破壞,則首先將使產甲烷階段受到抑制,其結果會導致低級脂肪酸的積存和厭氧進程的異常變化,其至會導致整個厭氧消化過程停滯。
2. 影響厭氧處理的因素
(1)溫度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對厭氧微生物及厭氧消化的影響尤為顯著。各種微生物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生長,根據微生物生長的溫度范圍,習慣上將微生物分為三類:(a)嗜冷微生物,生長溫度為5~20 ℃;(b)嗜溫微生物,生長溫度20~42℃;(c)嗜熱微生物,生長溫度42~75℃。相應地厭氧廢水處理也分為低溫、中溫和高溫三類。這三類微生物在相應的適應溫度范圍內還存在最佳溫度范圍,當溫度高於或低於最佳溫度范圍時其厭氧消化速率將明顯降低。在工程運用中,中溫工藝中以30~40 ℃最為常見,其最佳處理溫度在35~40℃;高溫工藝以50~60 ℃最為常見,最佳溫度為55℃。
在上述范圍里,溫度的微小波動(例如1~3℃)對厭氧工藝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如果溫度下降幅度過大,則由於微生物活力下降,反應器的負荷也將降低。
(2)pH值 產甲烷菌對pH值變化適應性很差,其最佳范圍為6.8~7.2,超出該范圍厭氧消化細菌會受到抑制。
(3)氧化還原電位 絕對的厭氧環境是產甲烷菌進行正常活動的基本條件,產甲烷菌的最適氧化還原電位為-150~-400mV,培養甲烷菌的初期,氧化還原電位不能高於-330mV。
(4)營養 厭氧微生物對碳、氮等營養物質的要求略低於好氧微生物,需要補充專門的營養物質有鉀、鈉、鈣等金屬鹽類,它們是形成細胞或非細胞的金屬絡合物所需要的物質,同時也應加入鎳、鋁、鈷、鉬等微量金屬,以提高若干酶的活性。
(5)有機負荷 在厭氧法中,有機負荷通常指容積有機負荷,簡稱容積負荷,即消化器單位有效容積每天接受的有機物量(kg COD/m3.d)。對懸浮生長工藝,也有用污泥負荷表達的,即kg COD/(Kg 污泥.d);在污泥消化中,有促負荷習慣上以投配率或進料率表達,即每天所投加的濕污泥體積占消化器有效容積的百分數。由於各種濕污泥的含水率、揮發組分不盡一致,投配率不能反映實際的有機負荷,為此,又引入反應器單位有效容積每天接受的揮發性固體重量這一參數,即kg MLVSS/(m3.d)。
有機負荷是影響厭氧消化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產氣量和處理效率。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有機負荷的提高,產氣率即單位重量物料的產氣量趨向下降,而消化器的容積產氣量則增多,反之亦然。對於具體應用場合,進料的有機物濃度是一定的,有機負荷或投配率的提高意味著停留時間縮短,則有機物分解率將下降,勢必使單位重量物料的產氣量減少。但因反應器相對的處理量增多了,單位容積的產氣量將提高。
有機負荷值因工藝類型、運行條件以及廢水廢物的種類及其濃度而異。在通常的情況下,採用常規厭氧消化工藝,中溫處理高濃度工業廢水的有機負荷為2~3kg COD/(m3.d),在高溫下為4~6kg COD/(m3.d)。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厭氧濾池、厭氧流化床等新型厭氧工藝的有機負荷在中溫下為5~15 kg COD/(m3.d),可高達30 kg COD/(m3.d)。
(6)有毒物質 有毒物質會對厭氧微生物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使厭氧消化過程受到影響甚至破壞,常見抑制性物質為硫化物、氨氮、重金屬、氰化物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有機物。
㈡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和好氧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有些污染物可以在氧氣作用下分解或好氧細菌作用下分解,就釆用攪拌通空氣促進好氧菌繁殖。
有些污染物是在厭氧菌作用下分解,那就要靜止攪拌促進厭氧菌繁殖分解污染物。污水處理廠一般先進行厭氧處理再進好好氧處理。
㈢ 簡述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有機污水的原理和適用條件。
好氧生物處理: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以溶解狀與膠體狀的為主),作為營養源進行好氧代謝。
這些高能位的有機物質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環境或進一步處置。適用於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水,或者說BOD5濃度小於500mgL的有機廢水。
厭氧生物處理:在沒有游離氧存在的條件下,兼性細菌與厭氧細菌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適用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BOD5≥2000mg/L)
(3)什麼是污水處理厭氧細菌擴展閱讀: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
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
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㈣ 廢水中有哪些細菌
要看是什麼廢水:醫院d
獸醫院及醫療機構含病原體污水、傳染病結核病醫院污專水、紡織廢水、養殖屬屠宰肉製品加工廢水、發酵釀造工業廢水。
常規有: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數
個別的有: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雙歧桿菌屬、腸道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沙門氏菌屬、志賀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屬、副溶血弧菌等等等。
㈤ 厭氧污水處理的介紹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即為在厭氧狀態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厭氧細菌分解、代謝、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減少,同時產生沼氣的一種高效的污水處理方式。厭氧處理作為生物處理的一個重要形式,正在陸續地開發出一系列新的厭氧處理工藝和構築物,逐步克服了傳統厭氧工藝的缺點,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利用厭氧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條件下,以污水中被還原有機物作為受氫體,同時產生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體。降解有機物的同時產生的沼氣(含CH4、CO2、N2、H2、O2、H2S等氣態物質),可以被積極利用而產生經濟價值。
㈥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處理環境. 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在厭氧條件下微生物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
好氧生物處理就是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
其次是所能處理的有機物. 厭氧生物處理處理大分子量的有機物. 主要是將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分
解成較小分子量的有機物並將其中一部分的有機物轉化成甲烷等可利
用的能源
好氧生物處理處理經厭氧生物處理後的廢水中分子量較小的有機物並
將其分解成無機物, 分解的無機物在二沉池加入一定量的混凝劑和/或絮
凝劑將其沉降與水分離從而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澱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一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㈦ 污水處理中什麼是厭氧,好氧
厭氧就是不喜歡復氧氣,微生物的制工作環境不能有氧氣,相反,好氧菌的工作環境則必須含有氧氣,兼性菌則對氧的要求不高,有氧可以活動,沒有氧也能工作。因為各種微生物的適應性和分解不同化學物質的能力不同,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往往根據水質選擇菌種。
㈧ 什麼是厭氧菌和好氧菌
厭氧和好氧最終的目的即為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清除。兩者相互共同協作才能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清除。設置厭氧的目的針對對污水中難以降解的大分子污染物質進行一個酸解過程,把難降解的大分子污染源降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之後再通過好氧菌進一步降解,才能成功的將污水處理中的污染物清除掉。前段設置厭氧反應的原因是由於好氧菌無法降解大分子難降解的污染物。
㈨ 厭氧菌在污水處理中的具體作用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即為在厭氧狀態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厭氧細菌分解、代謝、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減少,同時產生沼氣的一種高效的污水處理方式。
但是很多污水企業不知道在什麼條件下使用厭氧菌種,什麼條件下使用好氧菌種,胡亂瞎搞,結果沒有起到治理污水的作用,反而白白浪費的資源。
我之前有個朋友也不懂這些,買了好多微生物菌種來自己瞎投,也沒有明顯的效果,浪費了好多錢。直到有個做污水處理的朋友向他推薦了「甘度環境」,說這家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可以提供技術支持,甚至可以親自到現場來看具體情況,做出優化建議。
結果來了個很專業的技術人員看了之後,給出解決方案,不到一個星期出水就達標了。
所以說,微生物菌種也好,厭氧菌種也好,還是得向專業的人員了解怎麼使用才行。希望能幫到你,有什麼不同的建議或者想法,歡迎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