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絲狀菌在維持活性污泥結構方面的作用
絲狀微生物是一大類菌體相連而形成絲狀的微生物的統稱,其中包括絲狀細菌、絲狀真菌、絲狀藻類等。
絲狀微生物的功能與結構形態密切相關,長絲狀形態有利於其在固相上附著生長,保持一定的細胞密度,防止單個細胞狀態時被微型動物吞食;細絲狀形態的比表面積大,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許多絲狀微生物表面具有膠質的鞘,能分泌粘液,粘液層能夠保證一定的胞外酶濃度,並減少水流對細胞的沖刷,其中還含有特定的抗體,以防止其他生物附著。
根據絲狀菌在構成污泥絮體方面的作用,可以將絲狀菌分為結構絲狀菌和非結構絲狀菌絲。在正常運行條件下,具有結構絲狀菌的絮體占優,非結構絲狀菌的數量很少。膠團菌與結構絲狀菌之間是相互依存關系,絲狀微生物形成了絮體骨架,為絮體形成較大顆粒同時保持一定的鬆散度提供了必要條件。而膠團菌的附著使絮體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帶走,並且由於膠團菌的包附使得結構絲狀菌獲得更加穩定、良好的生態條件,所這兩大類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體。結構絲狀菌對於保證污泥絮體的強度有很大作用。如果沒有足量的絲狀菌,則污泥絮體的強度將會降低,同時抗剪切力亦將變差,使處理出水渾濁,出水水質變差。
但是,在絲狀菌過度生長的情況下,絲狀菌在數量上可能超過膠團菌,使污泥結構鬆散,質量變輕,沉降性下降,沉澱壓縮性能變差,產生污泥膨脹,造成污泥出水水質下降。
B. 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類別,各自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1 微生物類群的分類
1. 1 肉足蟲
其細胞質可伸縮變動而形成偽足,作為運動和攝食的胞器,常見的有變形蟲和表殼蟲。
1. 2 鞭毛蟲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運動器官,常見的有滴蟲、聚屋滴蟲、眼蟲、豆形蟲和粗袋鞭蟲等。
1. 3 纖毛蟲
動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纖毛,作為運動或攝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圍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著型和游泳型兩種,常見的游泳型有漫遊蟲、草履蟲、管葉蟲、斜管蟲等;常見的固著型有鍾蟲、蓋蟲、獨縮蟲、聚縮蟲、吸管蟲、累枝蟲等。
1. 4 後生動物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是不經常出現的,在出水水質較好或較穩定時出現,常見的有輪蟲、紅斑票貝體蟲等。根據污水廠兩年的鏡檢記錄,紅斑票貝體蟲平時幾乎不見,多在8 ,9 月份出現,這時水溫較高,一般為22 ℃左右。
2 代謝捕食方式
1) 通過體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機物,吞噬廢水中細小的有機物顆粒,經過新陳代謝作用,然後使之氧化分解為穩定的無機物。
2) 捕食細菌或游離細菌,維持活性污泥系統中生態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質。通過捕食細菌,能促進細菌的生長,使細菌的生長能維持在對數生長期,防止種群的衰老,提高細菌的活力;由於游離細菌密度小,較難沉澱,易被出水帶出而影響水質,微型動物吞噬游離可大大改善水質。
3) 固著型纖毛蟲及吸管蟲還可分泌粘液,使之附著在絮凝體上生長;對懸浮顆粒及細菌均有吸附作用,從而有利於菌膠團及絮體的形成。
3 提高出水水質方面的作用
1) 通過某些原生動物的分泌物,在沉降過程中促進游離細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細菌的沉降效率和去除率。
2) 原生動物捕食細菌,提高細菌活動能力,提高對可溶性有機物的攝取能力。
3) 原生動物和細菌一起,共同攝食病原微生物。
4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指示作用
4. 1 活性污泥良好時
當活性污泥性能良好時,活性污泥表現為絮凝體較大,沉降性好,鏡檢觀察出現的生物有鍾蟲屬、蓋蟲屬、有肋木盾纖蟲屬、獨縮蟲屬、聚縮蟲屬、各類吸管蟲屬、輪蟲類、累枝蟲屬、寡毛類等固著型種屬或匍匐型種屬。
4. 2 活性污泥惡化時
活性污泥惡化時,絮凝體較小,出現的生物有豆形蟲屬、滴蟲屬和聚屋滴蟲屬等快速游泳型的生物。當污泥嚴重惡化時,微型動物大面積死亡或幾乎不出現,污泥沉降性下降,處理水質能力差。
4. 3 從惡化恢復到正常時
活性污泥從惡化恢復到正常,在這段過渡期內出現的生物有漫遊蟲屬、管葉蟲屬等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的生物。
4. 4 活性污泥膨脹時
活性污泥膨脹多發生在秋冬季節,此時污泥沉降性差,30 min沉降比高,而污泥濃度相對較低,導致污泥指數SVI 值相對偏高。絲狀菌是導致污泥膨脹的主要生物,由於絲狀菌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呈棉絮狀,顆粒細碎且顏色相對較淺。
4. 5 溶解氧不足時
曝氣池中溶解氧持續不足時,活性污泥顏色較正常時發黑,並散發出臭味。
4. 6 溶解氧過高時
在一般情況下,每毫升活性污泥中通過鏡檢,可以觀察到300 個左右輪蟲,而在正常情況下,很少能觀察到肉足類生物。當曝氣池中持續曝氣量過高時,會出現大量的肉足類及輪蟲類生物。
4. 7 進水濃度和BOD 負荷過低時
當污水濃度和BOD 負荷過低時會出現表殼蟲屬,也標志著出現了硝化作用。
4. 8 其他環境變化時
當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量急劇減少時,可能是受到有毒物質的影響或某些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此時必須相應採取措施以減小對微生物的影響。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處理工藝中,對曝氣池內微生物進行的鏡檢,是對活性污泥運行狀態的判斷,是污水處理的重要檢測手段之一。根據曝氣池內微
C. 絲狀菌屬於什麼菌種
沒有絲狀細菌這個分類哦,只能說細菌的鏡下形態為絲狀。但臨床常 有絲狀真菌這個名稱的。
絲狀菌分布在水生環境、潮濕土壤和活性污泥中。 有鐵細菌如: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泉發菌屬即原鐵細菌屬(Crenothrix)及纖發菌屬(Leptothrix)。絲狀硫細菌如:發硫菌屬(Thiothrix)、貝日阿托氏菌屬(Beggiatoia)、透明顫菌屬(Vitreoscilla)、亮發菌屬(Luecothrix)等多種絲狀菌。
絲狀體是絲狀菌分類的特徵。
D. 污水好氧絲狀菌膨脹現象是什麼
污泥膨脹分為絲狀菌膨脹和非絲狀菌膨脹。一是由於活性污泥中大量絲狀菌的繁殖回而引起的污泥答絲狀菌膨脹,二是由於菌膠團細菌體內大量累積高粘性物質(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脫氧核糖等形成的多類糖)而引起的非絲狀菌性膨脹。
絲狀菌膨脹在日常實際工作中較為常見,成因也十分復雜。影響絲狀菌污泥膨脹的因素有很多,但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個混合培養系 統,其中至少存在著30種可能引起污泥膨脹的絲狀菌。而絲狀菌在與活性膠團系統共生的關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類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對凈化污水起著很好的作 用。它對保持污泥的絮體結構,保持生化處理的凈化效率,及在沉澱中起著對懸浮物的過濾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事實也證明在絲狀菌與菌膠團細菌平衡時是不會產生污泥膨脹,只有當絲狀菌生長超過菌膠團細菌時,才會出現污泥膨脹現象。
在實際運行中,一般以污泥絲狀菌膨脹為主,佔90%以上。發生污泥膨脹(無論是絲狀菌還是非絲狀菌的膨脹)時,主要有以下特徵:
(1)二沉池中污 泥的SVI值大於200ml/g;
(2)迴流污泥濃度下降;
(3)二沉池中污泥層增高。
E. 微生物處理污水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後,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並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其在反應器內設置填料,經過充氧的廢水與長滿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處,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廢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在運行初期,少量的細菌附著於填料表面,由於細菌的繁殖逐漸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條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漸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機物憑借擴散作用,為微生物所利用。但當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時,氧已經無法向生物膜內層擴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細菌、厭氧菌在內層開始反之,形成厭氧層,利用死亡的好氧菌為基質,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厭氧菌。經過一段時間後在數量上開始下降,加上代謝氣體產物的逸出,使內層生物膜大量脫落。在生物膜已脫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發展起來。在接觸氧化池內,由於填料表面積較大,所以生物膜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同時存在的,使去除有機物的能力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內呈立體結構,對保持穩定的處理能力有利。
F. 污水處理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分解氰:諾卡氏菌、假單胞菌、腐皮鐮孢霉、木素木霉等菌種
分解丙烯腈回:珊瑚諾卡答氏菌等菌種
分解多氯聯苯:紅酵母、無色桿菌等
運用活性污泥處理污水中,其中活細菌主要有生枝動膠菌、浮游球衣菌、一些假單胞菌等
而原生動物用在污水處理中的主要有:獨縮蟲、蓋纖蟲、鍾蟲
等
G. 污水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有什麼基本特點
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放線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微型後生動物等,其中細菌是凈化污水的主要承擔者。發現的菌群主要有叢毛單胞菌屬(comamonas)、動膠桿菌屬(zoogloea)、螺菌屬(spirillum)、不動桿菌屬(acinetobcter)、短桿菌屬(brevibacterium)、產鹼桿菌屬(alcaligenes)和黃桿菌(flavobacterium)等;還有具有除磷作用的類環紅菌(rhodocyclus)、小月菌(microlunatus
sp.)、俊片菌(lampropedia
sp.)等;具有脫氮作用的反硝化生絲微菌屬(hyphomicrobium)、固氮弧菌屬(azoarcu)相關菌、類硝化螺菌(nitrospira)等,與污泥泡沫形成相關的諾卡氏菌形放線菌(nocardioformactinomycetes)、絲狀菌(microthrixparvicella)和nostocoidalimicola等。
動膠桿菌屬的典型特徵是能形成活性污泥的重要結構—菌膠團。本屬的大多數菌種能夠產生高絮凝活性,可與有機物結合成絮狀,使重金屬離子、磷元素沉澱,從而使水體凈化。此外,從活性污泥中分離得到的動膠菌對於多種有機毒物也有降解作用,如動膠菌hp3能夠高效地降解溴胺酸等化學有毒物質。
叢毛單胞菌屬,對於構成菌膠團也有重要作用,除了可以吸附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之外,對於多種有機毒性分子也有降解作用,如叢毛單胞菌an3菌株可降解苯胺[44],叢毛單胞菌cnb1菌株可降解對氯硝基苯[45]等,對於水的凈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線菌與污泥泡沫有關,泡沫會阻礙固液分離,是活性污泥處理設施的一大問題。一般是由於含分支菌酸的放線菌的生長和積聚造成的。其中最常見的分離出的放線菌有:污泥戈登氏菌(gordonia
amarae),紅球菌屬(rhodococcus),諾卡氏菌屬(nocardia)等。
絲狀菌同樣也是構成菌膠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絲狀菌生長過多時,大量的絲狀菌會從活性污泥絮粒中伸展出來,形成「刺毛球」狀的活性污泥骨架。這些伸向絮粒外部的「觸手」,會阻礙絮粒間的壓縮,使污泥在二沉池大量流失。
H. 請問一下,污水站的活性污泥絲狀菌增多的因素有哪些
1營養不平衡C/N比較低時,絲狀菌生長占優勢。
2硫含量高使得嗜硫菌版生長快速,權而嗜硫菌大部分是絲狀菌。
3溫度較低時,大部分細菌生長緩慢、活性低,但低溫(25-30C)適合絲狀菌生長。
4溶解氧低時,絲狀菌可在微量氧環境中競爭生長,抑制好氧菌膠團的正常生長。
5低分子糖類和有機酸可溶於水中,從而被絲狀菌利用,絲狀菌大量生長。
6有機負荷增加、使得耗氧量增加,水中DO水平下降,有利於絲狀菌生長。
I. 黴菌在廢水生物處理中起什麼作用
黴菌是由球狀菌組成的菌膠團的骨架,同時具有較強的分解氧化有機物的能力。回
黴菌是絲狀真菌答的俗稱,意即「發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但又不象蘑菇那樣產生大型的子實體。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落,那就是黴菌。
活性污泥中復雜的微生物與廢水中的有機營養物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 最先擔當凈化任務的是異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細菌特別是球狀細菌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優良運轉的活性污泥,是以絲狀菌為骨架由球狀菌組成的菌膠團。沉降性好,隨著活性污泥的正常運行,細菌大量繁殖,開始生長原生動物,是細菌一次捕食者。
望採納哦!
J. 在活性污泥處理工藝中,絲狀菌澎賬的原因及解決方法是什麼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約為50—150之間為正常。
SVI=活性污泥體積/MLSS,當SVI>200並繼續上升時,稱為污泥膨脹
絲狀菌繁殖引起的膨脹
原因:
污泥中絲狀菌過渡增長繁殖的結果,絲狀菌作為菌膠團的骨架,細菌分泌的外酶通過絲狀菌的架橋作用將千萬個細菌凝結成菌膠團吸附有機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態系統。
但當絲狀菌大量生長繁殖,活性菌膠團結構受到破壞,形成大量絮體而漂浮於水面,難於沉降。這種現象稱為絲狀菌繁殖膨脹。
絲狀菌增長過快的原因:
a、溶解氧過低,<0.7—2.0mg/l
b、沖擊負荷——有機物超出正常負荷,引起污泥膨脹
c、進水化學條件變化:
1)是營養條件變化,一般細菌在營養為BOD5:N:P=100:5:1的條件下生長,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這種營養情況適宜絲狀菌生活。
2)是硫化物的影響,過多的化糞池的腐化水及糞便廢水進入活性污泥設備,會造成污泥膨脹。含硫化物的造紙廢水,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預曝氣的方法將硫化物氧化成硫酸鹽。
3)是碳水化合物過多會造成膨脹。
4)是pH值和水溫的影響,pH過低,溫度高於35度易引起絲狀菌生長。
解決辦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濃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凈增量,控制迴流比。
b、控制F/M(污泥負荷)
調節進水和迴流污泥
c、保持污泥齡不變
Lo——進水有機物濃度;X——MLSS濃度;
Sr——迴流污泥濃度;Qw——迴流污泥量
d、污泥膨脹嚴重時投加鐵鹽絮凝劑或有機陽離子凝聚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