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院里的廢水怎麼處理
『貳』 如何處理工業廢水
『叄』 工業廢水要怎麼去處理
工業廢水中水回用在美國應用較早。在我國,工業水的循環使用在政策層面得到了高度重視。國家鼓勵回用和循環,通過五年規劃和水資源規劃對工業用水逐年限制。在工業廢水回用領域中,具備高效除濁和除鹽能力的超濾/微濾與反滲透/納濾的集成技術,以其佔地面積小、對環境污染少、自動化程度高的等優勢,以其規模化生產帶來的不斷下降成本,以其可靠的應用技術和經驗在歐美發達國家上得到了普遍應用並正逐漸在國內得以推廣應用。
工業廢水回用的主要領域
工業中主要的水消耗來源於如下幾個領域:(l)冷卻水,(2)鍋爐補給水,(3)生產工藝用水和沖洗水。
上述不同用途的工業用水的消耗量和產生的廢水特點如下:
用途 用水量 廢水水質
冷卻水 大 低污染
鍋爐補給水 大 低污染
中水回用工藝用水和沖洗水 相對較小 高污染
據粗略統計,冷卻水所佔的工業用水比例最大,約三分之二的工業用水為冷卻水,在電力行業和煉油行業中,冷卻水的比例高達90%。冷卻廢水處理相對簡單,經處理可以循環使用。鍋爐補給水的廢水處理流程簡單,可以不斷循環使用,廣泛使用在製造業用以產生蒸汽。中水回用工藝生產的用水的水質要求和產生的廢水的特點和工藝密切相關,相對於冷卻水和鍋爐補給水,該部分水量通常較小,然而,廢水的污染程度則要高許多。對於化學、食品和紡織印染行業,產生廢水的污染程度極高,而生產用水的水質要求較高,所以難以處理並回用做生產用水,但可以考慮用於沖洗或雜用;對於電子和半導體行業,油田開采生產用水,可經過深度處理回用於生產流程。
工業廢水中水回用技術中最常用的為膜分離技術,包括超濾和微濾技術、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反滲透和納濾技術、雙膜法組合技術等。
『肆』 廢水怎麼處理比較好
皮革廠製革廢水處理陽離子凈水劑,處理起來比較方便。
眾所周知,皮革廠製革廢水處理分為准備、鞣製、整理三個工序,廢水主要是在准備和鞣製階段,即在濕操作過程中排出的。皮革廠製革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比較多,所以使用凈水葯劑比較麻煩,一般要使用陽離子絮凝劑。這兩個工序中廢水中的雜志主要是,鞣製工序主要有脫灰、鞣製(鉻鞣或植鞣)、漂洗和染色等,廢水量約占製革過程排放的總廢水量35%。鉻鞣廢水呈灰藍色,除含有三價鉻外,還含有少量蛋白質和無機酸。植物鞣料主要是栲膠,植鞣廢水為紅棕色,呈酸性,丹寧酸含量很高,還含有大量木質素和其他有機化合物,色度高達4000~5000度。
皮革廠製革廢水處理要怎麼辦呢?處理方法很多,主要生物處理,一般用氧化溝或sbr,用氧化溝處理這一個廢水是比較成熟的工藝首先我們要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是皮革廢水相當重要的一個處理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去除盡可能多的ss、油類、鉻離子和硫化物,降低有機物和有毒物質濃度,以確保後續生物處理的高效穩定運行。混凝沉澱和氣浮是皮革廢水常用的預處理方法。混凝沉澱,主要是通過投加葯劑,使水中的硫化物和鉻離子沉澱而去除;而氣浮,主要是通過投加破乳劑和絮凝劑,通過微小氣泡的上浮和粘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油類物質和ss。
皮革廢水一般相對是不穩定的,製革廢水水量隨時間變化大,往往是間歇排水,在5h的排放高峰期,排水量可占總排水量的70%;水質差別也大。所以在不同的時間段裡面,最好都要調整一下水處理葯劑的型號,這樣來順應環境造成的改變。
『伍』 污水怎麼除臭
污水產生的臭味大致有魚腥臭、氨臭、腐肉臭、腐蛋臭、腐甘藍臭、糞臭以及某些生產廢水的特殊臭味。
對臭味的處理方法有直接焚燒法、催化劑氧化法、酸鹼洗凈法、臭氣氧化法、化學反應法、活性炭物理吸附法、生物脫臭法、土壤脫臭法等。下面詳細介紹幾種除臭法。
1、土壤脫臭
1、1 原理及特點土壤脫臭機理主要可分為物理吸附和生物分解兩類,水溶性惡臭氣體(如胺類、硫化氫、低級脂肪酸等)被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去除,而非溶性臭氣則被土壤表面物理吸附繼而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土壤除臭法特點為:
一、維護管理費用低,除臭效果與活性炭相當;
二、佔地多,處理佔地為2.5-3.3m2/m3氣體;
三、不適於多暴雨多雪地區,對於高溫、高濕和含水塵等氣體須進行預處理。
1、2 設計參數設計土壤脫臭時選擇的土壤指標以腐殖土為好,亞粘土等紅土需摻入雞糞、垃圾和污泥肥料進行改良後使用,礦質土和粘土則不宜採用。土壤水分以40%-70%為宜。過於乾燥的土壤需裝設水噴淋器。種植草坪的土壤表面保持傾斜,作為防降暴雨的措施。
經國內外數家土壤脫臭床實踐,臭氣通過土壤速度為2-17mm/s,設計是一般選5mm/s有效土壤厚度為50cm,臭氣與土壤接觸時間為100s.
2、化學反應法除臭
2、1 加氯消毒除臭此法機理是利用氯氣的殺菌消毒作用除去水中有機物,殺滅藻類;對水體消毒,使其保持一定的余氯量,確保殺菌的效果。採取在進水管網中加氯進行預消毒來控制惡臭。
2、2 H2O2控制惡臭利用H2O2控制惡臭機理是在城市污水的pH條件下,H2O2與H2S之間發生如下反應,最終生成單質硫和水:H2O2+H2S——S+2H2O此反應的實際效率受許多因素制約,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反應時間和反映持續的時間,其最佳時間分別為5-20min和1-2h.試驗研究表明,在最佳條件下運行時葯品的實際投加量接近與理論計算值。
污水中殘存H2O2的最終將分解為水和氧氣,而不會和其中的有機物形成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可以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監測得到證實,水中溶解氧的增量與過量的H2O2之間遵循化學計量關系:1gH2O2將生成0.5g溶解氧。
2、3 某污水處理廠中試處理效果該污水處理廠是一座二級處理廠,處理能力約為164*104m3/d.該廠採用強化初沉(FeCl3和陰離子聚合物)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去除BOD.研究表明,預處理構築物中的硫化物有兩大主要來源:NORs和NCOs收集系統(每個系統流入的H2S占處理廠總負荷的45%)。氣候溫和時系統內的液相硫化物濃度約為2.5-4.5mg/L,進入預處理構築物洗滌器的硫化物濃度約為125-200mg/L.化學葯劑投加點及其停留時間見圖1.
研究結果表明:進入初沉池洗滌器的H2S濃度降低了50%-90%,這主要取決於投葯比例。投加H2O2後環境惡臭大量減少,二級處理設施中的傳氧速率也明顯增加。
另外,同時投加H2O2和FeCl3時處理效果更加理想。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鐵離子對S——H2O2反應具有催化作用,提高了硫化物的去除速率;另一方面,H2O2使FeCl3處於氧化態,從而提高了絮凝的效果。通過投加H2O2、FeCl3的使用量減小了25%-50%,這主要是由於去除了部分硫化物,從而減小了其對鐵離子的沉澱作用。今後可以對同時投加和時產生的協同作用作更深入的研究。
3、生物/活性炭吸附脫臭
3.1 工作原理和填料選擇生物脫臭原理生物脫臭是在適宜條件下利用載體填料比表面積上微生物的作用脫臭。臭氣物質先被填料吸收,然後被填料上附著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從而完成除臭過程。為了是微生物保持高活性,必須為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比如:適宜的濕度、pH值、氧氣含量、溫度和營養成分等。實際生產設計要求載體填料相對濕度保持在80%-95%,所以需經常噴淋原水或初沉池出水以提供水分的營養。
填料選擇生物脫臭塔的最主要部分是填料。一種好的載體填料必須滿足:容許生長的微生物種類豐富,為微生物棲息生長提供較大的比表面積,營養成分合理(N、P、K和微量元素),有好的吸水性,自身無異味,吸附性好,結構均勻,空隙率大,材料易得且價格便宜,耐老化,運行、養護簡單。常用的填料有:塑料、半軟性塑料、干樹皮、乾草、纖維性泥炭或其混合物。
脫臭塔填料的堆放高度取決於所要求的停留時間和表面負荷。工程上填料高度一般為1.0-1.2m.如果選擇的填料合適,工藝上能做到布氣均勻、排除氣流短路的話,最低可為0.5m.
3.2 活性炭吸附脫臭原理:使惡臭氣體通過活性炭層,利用物理吸附去除;適用物質:硫化氫和硫醇(氨和銨)。
4、高能離子脫臭工作原理
高能離子凈化系統是瑞典的高新技術,它能有效地去除空氣中的細菌,可吸入顆粒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質物質,其核心裝置BENTAX離子空氣凈化系統的工作原理是:置於室內的離子發生裝置發射出高能正、負離子,與室內空氣當中的有機揮發性氣體分子(VOC)接觸,打開VOC分子的化學鍵,將其分解成CO2和H2O(對H2S、NH3同樣具有分解作用);離子發生裝置發射的離子與空氣塵埃粒子及固體顆粒碰撞,是顆粒荷電產生聚合作用,形成的較大顆粒靠自身重力沉降下來,達到凈化目的;發射的離子還可以與室內靜電、異味等相互發生作用,同時有效地破壞空氣中細菌生存環境,降低室內細菌濃度,並將其完全消除。
高能離子凈化系統在歐洲主要應用於醫院、辦公室、公眾大廳等,近些年逐步開發應用於污水廠和污水提升泵的脫臭方面,在法國、英國、蘇格蘭、瑞典等國的應用實例很多。
『陸』 工業廢水如何除鈉
廢水中鈉離子濃度是多少,陰離子是什麼,如果高,用離子交換或者電滲析回收,如果較低,估計直接用反滲透處理就可以。
『柒』 污水處理怎樣除磷
磷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有正磷、亞磷、次磷、有機磷。
正磷除去的主要方專法是化學沉析法,將磷屬酸鹽變成不溶性鹽再析出。現在主要有鈣鹽,鋁鹽,鐵鹽。
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化作用除磷。基礎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能充分釋放其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而在好氧條件下又能超過其生理需要從水中吸收磷,並將其轉化為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的特性,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過沉澱從系統中排出這種富磷污泥,達到從廢水中除磷的效果。
而亞磷、次磷、有機磷多存在於電鍍行業,農業,先把其轉化為正磷,再參照以上方法去除。潤群化工
『捌』 工廠里的污水怎麼處理呀
第一步:工廠污水隔渣攔污處理
工業污水中一般都含有少量的固體污染物,即使生產過程中不含有固體雜質,也可能會有操作人員掉落的防護資料工具掉落到污水中(如口罩、手套、塑料袋以及管道中可能掉落的泥沙和樹葉等),通過隔渣攔截後將其去除,防止堵塞後續處理水池和設備等。
第二步:工廠污水隔油及調節池處理
工廠排放污水一般都是間歇排放,有些是按照生產班次排放,但有的工廠污水集中在幾小時甚至在幾分鍾內大量排出;因此,須根據污水的排放規律設計合理的調節池,以應對污水的不定時排放;這是工廠污水能夠正常處理的前提。
第三步:工廠污水的中和處理
工廠所排污水,大部分廢水pH值都是波動的,含有各種酸鹼等;即使生產車間未加入酸鹼,污水在排放過程中自身水解也會導致廢水的pH值下降;這往往會影響污水站的加葯處理和生化處理效果。因此為確保工廠污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建議工廠污水處理時,應建設完善的自動在線中和系統。
第四步:工廠污水的絮凝反應沉澱或氣浮處理
工廠排放的污染物一般含有顆粒固體、膠體、重金屬物質、溶解性污染物等,其中前三種污染物可通過加葯絮凝去除,絮凝加葯方法一般見效快、效果好(缺點為有固體廢棄物產生);對於中小型工廠,建議採用此方法進一步將廢水中污染物濃度降低。
絮凝反應產生的絮體污染物,建議配套採用沉澱或氣浮工藝從水中分離出來。
第五步:工廠污水的生化反應處理
通過上述步驟去除廢水中各種固形物和膠體後,殘留的污染物大部分為溶解性的有機污染物,溶解性的有機污染物可採用生化工藝將廢水中有機物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並從水中分離溢出而得以去除,從而實現污水達標排放。
第六步:工廠污水的深度處理
工廠污水經上述幾個步驟處理後,對於排放標准要求不高的廢水 可以達標排放;對於要求高的地方,廢水還需進一步深度處理後才能排放或回收利用(回用),常用的工藝有催化氧化污水處理工藝,化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膜過濾和膜分離污水處理工藝,污水的消毒處理工藝等;具體要根據工廠污水處理的程度選擇適宜的深度處理方法。
『玖』 我們應該怎樣去除污水
目前最新技術: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價格低、保達標;詳情請致電:400-6655-288
摘要:為提高人工濕地對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對傳統的單一垂直流濕地進行改進和優化。採用2個垂直流人工濕地串聯,並在好氧濕地內增加曝氣供氧,使好氧濕地內溶解氧保持在2~2.5 mg/L范圍內,而後增加出水迴流。結果表明,增加曝氣顯著提高了出水的COD、NH3-N去除率,但TN去除效果仍不達標;當隨著迴流比的增加,NH3-N的去除率略有提高,而後趨於穩定,TN去除率提高顯著,但迴流比過大時,TN去除率則有所下降。
人工濕地是一個復雜的多相系統,作為一種生態處理污水的技術,其處理效果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如溶解氧、迴流比、外加碳源、水力條件、運行溫度、微生物群落和基質種類等。傳統的人工濕地對於COD和SS的去除效果較好,而對於氨氮和總氮的去除率較低。由於單一的垂直流濕地受到布水、水力停留時間等因素影響較大,加上濕地內DO不足,嚴重影響了硝化細菌的代謝,導致硝化過程的不徹底。通過增加曝氣的手段,增加濕地內溶解氧的含量,使垂直流人工濕地氨氮的硝化過程順利進行。而DO的供給勢必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缺氧生存環境,因此,將濕地一部分供氧,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在另一部分將出水迴流以提高其反硝化能力,以此增強了濕地氨氮和總氮的去除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設計與裝置
本實驗的小試裝置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系統由上行流厭氧缺氧濕地和下行流好氧濕地串聯而成,池壁由PVC塑料板製成,單池尺寸為0.5m*0.5m*1.0m,池內填料礫石、卵石按照一定的級配組成。兩池上部由)個出水口相連通。採用UPVC管在上行流池底部均勻進水布水,下行流池表面進水管均勻進水布水,最終從下行流好氧濕地底部出水至清水池內。水流方向為上行流至下行流。在好氧人工濕地池底部增加曝氣管,曝氣管用紗網包裹,防止堵塞。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1.2實驗用水
本實驗採用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內小區排水井中的生活污水。進水水質主要指標如下:COD200~450mg/l,NH3-N15~50mg/l,TN20~50mg/l,TP4~8 mg/l。
1.3實驗運行
進水方式為連續進水,進水與迴流均採用蠕動泵精確控制,水力負荷0.4m3/(m2.d)。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先在常規狀態下(沒有曝氣充氧、沒有迴流的傳統狀態)運行,此後在好氧濕地內的曝氣裝置開始運行,曝氣量由氣體流量計控制,使得池內溶解氧保持2.0~2.5 mg/l,穩定一個月後,加強反硝化能力,採用連續迴流方式,好氧濕地內的出水迴流至厭氧缺氧濕地前端,從低到高依次完成1:1、2:1和3:1幾種迴流比實驗。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如何更好的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
『拾』 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無論採取如何嚴格的措施,無論採用多麼先進的技術,污水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並且水污染在很多地方已經是既成的事實,因此,研究污水的處理技術和方法就非常必要。目前,根據所採取的自然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除去污水的漂浮物、懸浮物和油污等,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性質,同時從廢水中回收有用物質的一種簡單水處理法。常用於水處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離、過濾、蒸發結晶和物理調節等方法。重力分離法指利用污水中泥沙、懸浮固體和油類等在重力作用下與水分離的特性,經過自然沉降,將污水中比重較大的懸浮物除去。離心分離法指在機械高速旋轉的離心作用下,把不同質量的懸浮物或乳化油通過不同出口分別引流出來,進行回收。過濾法是用石英沙、篩網、尼龍布、隔柵等做過濾介質,對懸浮物進行截留。蒸發結晶法是加熱使污水中的水氣化,固體物得到濃縮結晶。磁力分離法是利用磁場力的作用,快速除去廢水中難於分離的細小懸浮物和膠體,如油、重金屬離子、藻類、細菌、病毒等污染物質。
化學法就是使有毒、有害廢水轉為無毒無害水或低毒水的一種方法,主要有酸鹼中和法、混凝、化學沉澱、氧化還原等。酸鹼中和法是指採用加鹼性物質處理酸性廢水,加酸性物質處理鹼性廢水,讓兩者中和後,加以過濾可將廢水基本凈化。凝聚法指將污水中加入明礬,充分攪拌,使帶電荷的膠體離子沉澱下來。化學沉澱法是在廢水中加入化學沉澱劑,使之與廢水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發生反應,以生成難溶的固體物而沉澱。氧化還原法是加入化學氧化劑或還原劑,有選擇地改變廢水中有毒物質的性質,使之變成無毒或微毒的物質;電化學法是利用電解槽的化學反應,處理廢水中污染物質的一種技術,包括電解氧化還原、電解凝聚等不同的過程。
物理化學法是利用物理化學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質,主要有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萃取法等。吸附法是指向廢水中投入活性炭等吸附劑,利用其物理吸附、化學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還原等性能去除廢水中多種污染物的方法。離子交換法是藉助於離子交換劑中的交換離子同廢水中的離子進行交換而去除廢水中有害離子的方法。膜分離法是利用特殊膜(離子交換膜、半透膜)的選擇透過性,對污水中的溶質或微粒進行分離或濃縮的方法的統稱。萃取法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另一溶劑所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的操作方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以凈化污水。未經處理即被排放的廢水,流經一段距離後會逐漸變清,臭氣消失,這種現象是水體的自然凈化。水中的微生物起著清潔污水的作用,它們以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自己的營養食料,通過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過程,把有機物變成簡單的無機物,既滿足了微生物本身繁殖和生命活動的需要,又凈化了污水。菌類、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具有很強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它們對廢物的處理過程中,對氧的要求不同,據此可將生物法分為好氣處理和厭氣處理兩類。好氣處理是需氧處理,厭氣處理則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生物法是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且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特別適用於處理有機污水。
鏈接:跨越水的鴻溝
2009年3月,第五屆世界水論壇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舉行,來自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2.8萬名代表,包括90多位部長、63名市長和148位議員出席了論壇。第五屆世界水論壇的主題是「跨越水的鴻溝」,下面即是具體的子主題和具體議題。
子主題一:全球變化與風險管理
議題1:應對氣候變化
人們對全球變暖諸多原因和後果的理解迅速深化。水利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水循環?應對氣候變化、減少人類和環境風險的關鍵戰略是什麼?鑒於存在很多不同的自然和經濟條件,存在與影響和所需行動有關的內在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通過議題分會,就相應對策、技術方案、政治決議以及最優先重點進行實質性討論。
議題2:與水有關的遷移、土地利用和人居環境變化
對水、土地和居住環境不斷增加的壓力,導致人口流動,反過來又對新居住環境帶來影響。通過改善水管理、土地和環境,就能減少遷移需求及其對居住的影響嗎?應對當前和未來人口增長的適當供水發展和管理的戰略是什麼?
議題3:對災害進行管理
當前,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氣候不斷變化,由此帶來的更加頻繁和極端的災害,給數億人的生命安全和經濟安全帶來了新威脅。首要任務是做好防災准備工作,在不同級別政府機構間開展合作,建設與維護重要水利基礎設施,以減少災害發生時給生命、工作、財產和商業持續性帶來的損失。在此情況下,對這一問題的緊迫性,對不同級別備災工作的成本效率,對最脆弱、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家所需官方發展援助的支持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同觀點。
子主題二:促進人類發展和千年發展目標
議題4:為所有人提供水和衛生設施——保證足夠設施,保護公眾健康
人們對為所有人提供水、衛生設施和健康這一目標,已有廣泛共識。同時,在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以及更基本的,對實現安全供水和提供環境可持續衛生設施的基本闡釋卻少有共識。繼2008國際衛生年後,第五屆世界水論壇將提供一個新的機遇,討論水、衛生設施與健康取得進展的真實狀況,討論應對世界最具挑戰性地區所需的政治承諾。有關地方企業家們是否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水與衛生設施提供模式這一問題,將與融資機構、社區和營運夥伴更多的傳統作用一起,在論壇上加以討論。
議題5:水與能源
日益短缺的能源資源和日益增加的成本,對水的生產、使用和處理包括海水淡化和水循環利用的前景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日益短缺的水資源還需要滿足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水電需要壩後蓄水,水流過渦輪機發出電力,而無須消耗自然資源。在與基於社區的行動和適當技術進行結合時,水與能源政策需要相互協調。但是,在實踐中,能實現這一協調嗎?
議題6:結束貧困與飢餓的水與糧食
需要用更少的水與土地生產更多糧食。人口日益增長、飲食變化帶來的挑戰、對農業生物質能源難以抑制的渴望,在全球和地方范圍內,給有限的土地、水和環境資源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加。如何尋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點?我們如何應對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需要如何調整市場准入和價格制度,防止貧困人口受到最嚴重影響。
議題7:開發、保護水的多種服務功能
水的多種用途,沖突還是協調?通過更加有效的用水,通過與農業用水協調,水可以更好地滿足家庭、城市和能源生產需要。如果體制和機構准備做好了,並能優化水的多種用途,就可以實現重大投資回報。更好地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作出貢獻,必須要實現制度化,必須要按比例放大多種用途嗎?需要採取何種行政、制度和金融措施,加強這些服務的可持續性呢?
子主題三:管理和保護水資源及其供給系統,滿足人類和環境需要
議題8:流域管理和跨界水資源合作
隨著水資源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加之氣候變化的預期影響,改進的管理、在跨界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合作,正成為滿足人類與環境需要的必要元素。在水領域,團結協作、水資源綜合管理的成功故事和失敗情況是什麼?流域管理、跨界水資源合作以及利益共享的有關關鍵行動是什麼?在地方、區域和全球范圍內,已制定出了法律,但是這些法律手段的有效性和適應性如何呢?尤其是對跨界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益相關者參與、規劃、融資和監測的有效性如何呢?
議題9:確保充足水資源和蓄水設施,滿足農業、能源和城市需要
保障充足的水資源對發展非常重要,如果考慮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影響,就顯得更為重要。這需要有充足的天然和人工蓄水設施。在以可持續的方式充分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怎樣才能在諸多保護資源及其生態系統的不同觀點中尋求妥協呢?
議題10:維持自然生態系統
為了維持生態系統和環境流量,為了人類福祉,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流量應成為整個土地和水資源管理規劃、決策和實施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存國際法律和協定能發揮什麼作用?將人類需要與地方價值以及條件考慮進去,在國家和地方級別的規劃中需要做些什麼工作?
議題11:管理和保護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雨水
降雨是最大的可用水來源,但對雨水的管理卻是最落後的。地下水是最可靠的水源,但也是最脆弱的,易受污染,易被超采。盡管如此,制度慣性鼓勵水資源管理仍然集中於地表水。為保護這些不同的水資源和淡水生態系統,以負責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提倡採取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雨水進行綜合規劃和管理的方式。那麼,需要對法律和制度框架作何修改?如何最有效地向政治家灌輸科學知識呢?
子主題四:水治理與管理
議題12:落實用水權和衛生權,更好地獲得水與衛生設施
用水權與衛生權確實很有意義,承認用水和使用衛生設施的權利,必然會改善人們獲得水與衛生設施的狀況,特別是貧困人群獲得水與衛生設施的狀況,以及沖突情況下人們獲得水與衛生設施的狀況。使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權利,會真正給貧困和被邊緣化人群帶來不同嗎?這些人如何將用水權與衛生權作為一個工具,獲得水與衛生設施,促使政府和其他行動者負起責任?如果用水權與衛生權是推動千年發展目標取得進展的一個工具,那麼需要採取怎樣的行動?用水權已經明確,但我們對衛生權內涵的理解也達到了同樣水平了嗎?我們知道如何落實衛生權嗎?
議題13:通過監管方式改進運行
當前,全世界范圍內正在推動建立獨立的運營者和服務提供商監管框架,作為明確任務和責任、改進服務和經濟運行的一項手段。但是在各種情況下,監管都會起作用嗎?當前形勢怎樣?監管框架在未來有關污水處理回用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對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議題14:道德規范、透明和利益相關者獲權
雖然「水道德」概念看似無可爭議,但要更好地管理水,需要對此有一個公認的闡釋。這可能嗎?同時,制定這樣一個標准將鼓勵利益相關者參與決策過程。這些決策過程透明,會明確責任,會提供公平機會。其他哪些措施能實現這一目標呢?
議題15:優化水服務中的公私作用
經濟和勞動力條件在不斷改變,在提供水服務中,公共和私營組織的作用和責任同樣也在不斷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向私營部門增加特殊作用的外購外,社區正在轉向多種服務提供模式,包括公有情況下將公用設施集體化、委派的服務提供模式,以及涉及小型服務商混合模式。在一些情況下,由於擔心因私營部門更多參與而失去社區控制,這些變化已經出現爭議。
議題16:水資源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制度性安排
為了使水資源管理公平、高效和產生效果,各級政府需要協調。本議題關注水短缺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水資源的協調與配置,集中討論一些被誤解和觀點未取得一致的問題,包括在國家級別和地區級別上,建立旨在協調各水管理機構、所有與水有關的部門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水治理的方式。
子主題五:融資
議題17:水部門可持續融資
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應對全球挑戰,需要投資。貸款能力業已具備,但借款能力尚不具備。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需要做什麼來增強其借款能力呢?金融機構需要做什麼才能使其金融產品滿足借款人的需求呢?地方政府怎樣做才能成為更加可靠的融資利益相關者,以便運營商和公用事業管理者擴大投資覆蓋范圍,改進服務?在改進流域管理方面,哪些非傳統融資機制是可行的?
議題18:水部門可持續的一個工具——價格戰略
水價戰略是對財政、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政策目標作出的響應,但水價自身並非是實現社會政策目標的適當手段。開展這一話題探討,將試圖揭示城市供水、鄉村供水與灌溉服務之間的主要平衡,包括提供衛生服務的價格戰略。
議題19:支持貧困人口的融資政策和戰略
盡管進行充分融資對擴大服務范圍、滿足貧困社區需要是必要的,但是許多融資機制並沒有真正服務於最貧困人口。將對許多具體的融資和法律解決方案進行調查,以加快貧困人口獲得支付得起的供水與衛生服務的進程。
子主題六:教育、知識和能力建設
議題20:教育、知識和能力建設戰略
能力建設投入了許多資金和精力。但是,不同級別的能力建設有多成功呢?特別是業務和運行一級的能力建設結果怎樣呢?我們擁有大量而快速增長的知識和經驗,如何保證各利益相關者包括兒童、年輕人和教育家作出貢獻,並能平等獲得這些知識、經驗?科學知識必須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並能有效地及時地為大家共享,這樣擁有本地知識的社區在減少主要水問題影響中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議題21:水科學技術——21世紀適當的創新的解決方案
為了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水管理戰略應借鑒業外的一些思想觀念。新興技術與標准個人化信息平台的結合,能形成迅速應對變化的靈活制度嗎?
議題22:利用專業協會和網路的資源,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盡管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專業協會和網路可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它們的作用依然很小。本話題關注的問題是,開發機構是否把專業協會視為未充分利用的資源,如何利用、鼓勵支持專業協會和網路,使其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作出重要貢獻等。
議題23:信息共享
公開信息財富,不僅僅是獲得信息問題,也是理解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哪些手段可以付諸實施以最好地共享知識的問題。只有20%的涉水信息易於獲取,從科學和實踐來看,我們已對水循環理解得很好了嗎?
議題24:水與文化文化多樣性及其與水管理方式、科學、政策制定和能力建設的結合,不僅為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此外,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知識,有助於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
後記
2009年6月,北京市的月平均氣溫達到28.8℃,而從1999年到2008年間,6月份的月平均氣溫為24.9℃,即2009年6月的月平均氣溫比常年高出近4℃。氣溫高直接導致用水量連創新高。隨著氣溫持續升高,市區供水量也不斷增加。6月1日,市區日供水量為260萬立方米,突破2000年以來的最高日供水量,比2008年最高日供水量高出14萬立方米。6月24日,市區日供水量為266萬立方米。6月25日,市區日供水量達273萬立方米。6月29日,供水量最高紀錄再次被刷新,市區日供水量達到278萬立方米,創出北京百年供水史上最高水平。
氣溫升高、用水量陡增的情況何止發生在北京?全國各地,全球各地,差不多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氣溫的升高可能是氣候變化的自然起伏,但也不能排除人類活動對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外,人類活動造成大氣污染,臭氧層的破壞導致紫外線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傷害事故增多;酸雨污染導致糧食歉收的報道,也頻見報端。臭氧層破壞、氣候變暖、酸雨威脅、水危機,是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是時候反省人類的行為了,是時候考慮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了,是時候把目光投注到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陽光、空氣和水了。唯有陽光依然明媚、空氣依然清新、水依然清澈,人類才會有可期冀的美好明天。目錄第一章大氣污染與臭氧層破壞一旦空氣污染導致臭氧層的破壞,產生臭氧層空洞,就相當於在陽光中加入了「毒素」。沒有了臭氧層的「隔離術」,陽光對於地球、生物、人類來說可能就成了災難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