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混凝土攪拌站廢水廢渣怎麼處理可以回收再利用嗎
在實際回收應用中,混凝土企業需配備廢水、廢漿壓濾機。廢水經過壓濾機處理後內,廢水中容大部分固體粉料成分被壓濾機壓出,剩餘的廢水含固量少,經簡單處理後可作生產或洗刷用水循環利用,壓濾後的固體做無害化處理。配備有沉澱池處理系統的企業的混凝土企業,將廢水廢漿用於預拌混凝土生產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⑴取廢漿靜置沉澱24h後的澄清水與其餘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按實際生產比例混合後,水質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混凝土用水標准JGJ63-2006的規定。
⑵在混凝土用水中可摻入適當比例的廢漿,配合比設計時可將廢漿中的水計入混凝土用水量,固體顆粒含量計入膠凝材料用量中,廢漿用量應通過混凝土試配確定。
⑶摻用廢漿前,應採用均化裝置將廢漿中的固體顆粒分散均勻。
⑷每生產台班檢測廢漿中固體顆粒含量不應少於一次。
⑸廢漿應經專用管道和計量裝置輸入攪拌主機。
⑵ 混凝土攪拌站中存在污水,要怎麼處理解決呢
在混凝土生產企來業中主要的污水源一源方面來自我們清洗混凝土運輸車輛、輸送泵車、混凝土攪拌站主站本身以及其攪拌站配套設備產生的大量廢水。處理攪拌站的廢水量很大,而且濃度先對還比較高,處理難度也十分的大,利益方面就是我們日常清潔場地產生廢水和站內雨水的收集廢水,這些廢水相對容易處理。在廢水處理方案中,首先將攪拌站設備漿水和普通廢水進行分類收集,攪拌站中的漿水可以和清水混合直接用於攪拌用水使用,這樣既節約一定的生產成本,也很好的解決了漿水處理問題。場地清洗污水和站內收集雨水可經過一級沉澱、二級沉澱、三級沉澱後即可產生清水,統一收集在清水池內,作為攪拌生產用水和車輛清洗用水使用,從而實現站內污水循環使用,更好的完成污水處理。採用上方要求進行污水處理方案解決,可以實現混凝土攪拌站企業中污水零排放的生產要求,確保混凝土生產企業達到環保生產標准,該污水處理解決方案也在很多企業實際實施使用,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⑶ 汽修廠如何處理洗車廢水
常用工藝:
1.平流沉澱-混凝-二級氣浮-過濾-消毒
洗車廢水經沉澱池去除大量泥砂,經氣浮池去除油污、微小顆粒和膠體後,在雙氣浮綜合凈水器中,再經混凝、氣浮、沉澱後到濾池進行過濾,使水的濁度、BOD5、COD等達到回用水標淮,並在貯水池前加次氯酸鈉消毒。
加壓溶氣水驟然減壓釋放的大量微氣泡與混凝形成的礬花粘附形成密度小於水的帶氣泡載體,載體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達到除油凈化水質的目的。機動車清洗中心採用平流沉澱-混凝-二級氣浮-過濾-消毒工藝處理並回用洗車廢水,其最大日清洗能力為1860輛,水量較大。洗車廢水經收水管渠集中,自流到平流式沉澱池,去除較大的懸浮物及泥砂。出水加葯混凝進入氣浮池,氣浮採用加壓溶氣法。
2.混凝-沉澱(吸附)-過濾-消毒
洗車廢水污染物以懸浮狀態、乳化狀態、膠體狀態及溶液狀態存在,其中主要是膠體污染微粒及因表面活性劑作用形成的乳化物。混凝可通過壓縮雙電層等作用使膠體脫穩,使其形成絮體沉澱,達到去除目的。粉末活性炭的加入可以吸附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彌補混凝去除溶解性有機物效果不佳的缺點。過濾可明顯降低出水濁度,是提高出水水質的重要措施。最後通過加抓消毒保證出水安全性,達到回用目的。
⑷ 建築行業混凝土攪拌廢水怎麼處理
(1)清洗接料槽:將洗車產生的廢水匯集送至混凝土清洗回收設備回;
(2)混凝土清洗回收設備:將廢水的答固液以及砂石分離,分離的泥漿水通過管道流至沉澱池,而分離出來的砂、石分別送回原料場中作為生產原料;
(3)污水輸送管路:將污水匯集流送到清洗設備或者沉澱池等;
(4)輸送車清洗管路:從沉澱清水池中抽取清水洗車、場地清理、設備清洗等;
(5)漿水池攪拌裝置:污水池中的污水一旦沉積一方面可能堵塞污水泵,造成無法將污水泵送至攪拌站生產的後果,一方面也會早晨污水成分不均勻,影響到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
(6)漿水池:分離設備排放出來的漿水,通過污水溝流到漿水池。三個漿水池上都裝有攪拌器,為了保證漿水成分均勻不沉澱,離析,攪拌器必須周期性攪拌均勻。生產時,污水泵抽取漿水池裡面,被輸送到攪拌站的漿水計量系統中,與一定比例的清水一起成為攪拌混凝土的材料。
⑸ 怎麼解決混凝土攪拌站廢水處理問題
1、廢水廢漿,檢驗合格後用於攪拌混凝土。2、廢水沉澱過濾後,用於沖洗場地,洗攪拌車的攪拌桶
⑹ 混凝土攪拌站污水如何處理
攪拌主機清洗的水,清洗攪拌輸送車的水,這些水裡都含有一定的水泥、煤灰、砂子、骨料,一般的話需要通過渠道或管道導入沙石分離機分離,沙石骨料,在導入沉澱池進行沉澱以後,可以進入回用污水池,南方路機有專門的的處理設備的。又不清楚的可以咨詢一下他們
⑺ 混凝土攪拌站污水怎麼處理
統一回收、沉澱處理。
⑻ 吸污車的污水怎麼處理
根據污水的性質送到對應的污水處理廠。例如吸取工業廢水,則送到工業廢水處理廠;吸取的是生活污水,則就近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中。
⑼ 混凝土攪拌站水泥漿廢水怎麼處理
混凝土攪拌站廢水廢渣的主要回收步驟將詳細介紹:
1、洗車泵抽取經過澄清的回收內水,通過洗車注水容管注入攪拌車做洗車用水。洗完後的污水及殘渣排入泄料槽,藉助料槽沖洗水泵抽取攪拌池的污水形成的高速流動水流進入砂石污水回收分級機。砂與石被分級機從污水中分離出來,可重新成為攪拌混凝土的原材料,而污水通過排水槽回到攪拌池。
2、攪拌池的攪拌器周期性轉動,使污水保持均勻不沉澱,通過泥漿泵抽到攪拌樓上的暫存槽里。暫存槽出水口的電磁閥根據主機發出的信號閉合或開啟向水計量秤注水,作為攪拌混凝土的材料回到混凝土裡。
3、分離機將根據攪拌車的離開時間自動確定運轉時間,運轉完成後從清水池抽取清水自動沖洗。沖洗完成後,打開電磁閥門,把分離機內的殘余泥漿水全部排空。
4、設備安裝現場一般有4個攪拌池、2個澄清水池、2個清水池。攪拌池上均安裝有攪拌器及池面安全鍍鋅格板,PLC軟體自動控制攪拌器的運轉時間,防止污水沉澱。各個攪拌池和清水池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表面下有水流通道相通,表面上有水泵相連。
⑽ 求攪拌站廢水管理制度
商砼站環境保護制度
一、總 則
(1)拌合站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令。
(2)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以管促治,講求實效」的方針,確保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和能源,防治「三廢」污染、噪音污染。
(3)防治「三廢」污染,要做到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少花錢,多辦事,辦實事。
(4)各種生產裝置及各作業環節,必須選用無污染或減少污染的新工藝,新技術。對於「三廢」生產,首先搞好綜合利用,而後採取治理措施。
(5)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制止、批評和檢舉。
二、基礎管理
(1)針對拌合站,工區成立專門環境管理領導小組。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切實把環保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認真學習有關環保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標准,正確指揮、協調、監督、檢查有關環保工作。
(2)工區安全質量部對拌合站的環保管理工作,實施監督,i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拌合站環保工作進行抽查。提出整改意見並跟蹤檢查。
(3)具體要求
①拌合站須根據生產的具體特點,制定相應的環保制度或措施,劃分責任區,落實責任人,實行責任管理,並在責任區內設立責任表示。
②組織學習並熟知相關部門的制度。
③各專項措施或制度要科學,符合國家規定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④措施或制度在運行中如存在問題,應不斷修改、補充、完善。
三、「三廢」的治理措施
(1)治理「三廢」污染,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2)加強生產技術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制止亂排亂放、亂丟亂棄。搞好技術革新,開展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和能源,把「三廢」消除或減少在規定要求以內。
(3)生產或生活排放的廢水,要搞好清污分流,分別處理(污水至少要經過沉澱、凈化、過濾三道工序處理,才可排放),盡可能循環使用或回收。各種污油和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須罐裝後集中處理,不得隨便排放。嚴禁將任何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附近水系。
(4)各種垃圾或廢料,須集中定點存放,按照相關法規定期統一處理,嚴禁亂傾亂倒。一落地面的商品混凝土,須及時清理,並存至定點場地,廢渣、廢水(或其膠結物)亦須定點存放、統一處理。
(5)水泥及粉煤須在隱蔽狀態下輸送,杜絕跑、冒現象。現場須配置相應數量的噴淋降塵裝置,以便在出現意外時進行應急處理。
(6)切實用好管好現有的環保裝置。做到環保裝置與生產裝置同時運行。任何人不得任意決定停用,拆遷或損壞環保裝置。
(7)建立污染事故報告制度。出現環境污染事故,拌合站相關部門(或相關人員)應立即向工區匯報,同時積極組織處理。大型、重大污染事故,工區必須立即上報部門。工區應積極參與調查處理。對事故要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找出原因,吸取教訓,提出防範措施和處理意見。
(8)拌合站須根據國家頒布的「三廢」排放標准,組織相關人員制定「三廢」控制指標,作為技術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的一項內容。
四、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
1、對空壓機、發電機等噪音超標的機械設備,採取裝消音器來降低噪音。
2、在站內行駛的機動車輛,均應限速行駛,嚴禁鳴笛;距生活區較近地段,所有車輛均應減速通過,嚴格控制噪音。
五、環境保護工作獎懲
大力宣傳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拌合站定期對每位員工各自負責的責任區進行檢查評比。
(1)對在保護環境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根據貢獻大小,在全工區范圍內進行通報表揚,並按規定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2對違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視情節予以警告、批評、罰款或責令賠償損失處理。 ①放鬆管理,玩忽職守造成公害事故者;
②無視制度規定,亂排亂放、亂丟亂棄者;
③違章作業,不服從管理者;
④對污染治理不能近期完成者;
⑤對監督檢查及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者;
⑥有污染防治設施無故停用或任意拆除造成污染者;
⑦對污染事故遲報或隱瞞不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