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作者整整用十回塑造的英雄是 ( ) A 魯智深 B 武松 C 林沖 D 李逵
B武松 在書中,武松的事跡主要有:柴進莊上由宋江引出武松出場、武松回內家尋哥、三碗不過崗、景容陽崗打虎、兄弟重逢、武松殺嫂、斗殺西門慶、刺配孟州、十字坡結義、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二龍山落草、上樑山、單臂擒方臘、六合寺出家等等!武松這個角色,是水滸傳中特別鮮明的一個人物,愛憎分明、義薄雲天之人,深受讀者的喜愛!
Ⅱ 水滸傳作者用10回塑造的人物
除了武松以抄外再也沒襲有用10回以上的篇幅刻畫的了。比較長的有魯智深,用了第3~7回專門描寫。結識林沖以後就是二人雙線並行,到第9回就淡出了。李逵從一開始就具有集體屬性,除了回鄉接老母那回都是跟大傢伙一塊兒混。宋江專寫也就從晁蓋當寨主以後到投奔柴進那回的短短3回。楊志專寫有2回,其他的就沒有了
Ⅲ 水滸傳中作者整整用十回塑造的英雄是
武松。
水滸傳中,作者整整用十回塑造的英雄是行者武松。
是水滸傳中特別鮮明的一個人物,愛憎分明、義薄雲天之人。
Ⅳ 水滸傳第十回概括100字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陸虞候再次設計陷害林沖,曾被林沖救過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沖報告了消息,林沖怒尋陸謙不遇。管營派林沖管草料場,欲燒死林沖。風雪之夜,林沖殺死了前來放火的差撥、富安、陸謙。 在逃亡途中,林沖在一莊上烤衣討酒,打散莊客,醉倒雪地,被莊客捉住。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4)水滸傳用十回塑造擴展閱讀
《水滸傳》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它著力描寫了楊志賣刀、晁蓋等結伙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事,對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寫。
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創作《水滸傳》過程中,忠實地接受了人民的觀點,這是《水滸傳》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斗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樑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