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雨水回用應採用安全的措施

雨水回用應採用安全的措施

發布時間:2025-04-23 20:42:19

㈠ 雨水回用水作為綠化澆灌採用噴灌形式行嗎

實際上,作為從節能的角度講,把雨水回用水作為綠化澆灌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國家政策專扶持的措施之一。屬但採用噴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盡量建立沉澱池,二是如有可能盡量設置過濾器。因為噴頭的噴嘴直徑較小,稍有雜物就會堵塞,而又不可能因為個別的噴嘴堵塞把泵全部停掉。
建議:如有需要,可在噴灌的首端添加施肥或施葯裝置,可以省好多事。

㈡ 城市雨水收集與回用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會逐步發展起來。這也就需要有關部門轉變城市治水思路,先發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統,積極推動城市雨水利用與管理進程,使雨水利用系統能夠在大多數城市得到推廣和應用。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城市雨水收集與回用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伴隨著城市化建設,城市中建築屋面、路面、廣場、停車場地等表面大部分均進行了硬化處理,這些硬化處理雖然滿足了美觀、舒適、整潔的要求,但也為人類帶來了一定的隱患。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徑流;而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頻發,我國多個城市(北京、武漢、深圳、廈門等)發生內澇災害,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的正常運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存在城市排水標准偏低、缺乏應對特大暴雨的內澇防治系統、相應的預警及應急措施不完善等問題,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禦暴雨等氣象災害的能力。為解決此類問題,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區積極推進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採取蓄、滯、滲、凈、用、排相結合,實現生態排水,綜合排水。
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在國外發達國家及地區已普及幾十年,國內則剛起步。2011年將LID(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首次寫入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應採取雨水滲透、調蓄等措施,從源頭降低雨水徑流產生量,延緩出流時間[1]。LID強調從源頭開始,全過程實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減降雨期間的流量峰值,減輕排水管道的壓力,降低城市內澇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針對因建築屋頂、路面硬化導致區域內徑流量增加而採取的對雨水進行就地收集、入滲、儲存、處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儲存和凈化後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種人工或自然水體、池塘、濕地或低窪地對雨水徑流實施調蓄、凈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通過各種人工或自然滲透設施使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本文重點介紹源頭也即住宅區等小區內的雨水收集與回用。
1、雨水的收集
1.1屋面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應優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機動車道路等污染嚴重的下墊面上的雨水[2]
目前建築屋面大多採用對雨水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材料,屋面雨水水質相對較好,受外界污染影響相對較小,且其徑流量大,便於收集。
屋面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兩種收集方式:
①屋面雨水經雨水斗收集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經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網,或者是排至室外雨水收集池,經雨水收集池溢流的部分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②採用屋頂花園雨水利用系統,在確保屋面不漏水,多餘雨水水流通暢排放的前提下,植物的生長所需水量和土壤的吸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2 地面雨水收集
地面雨水收集系統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從屋面引至地面的雨水。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4年版)要求,地區整體改建時,對於相同的設計重現期,改建後的徑流量不得超過原有徑流量,可採取的綜合措施有下凹式綠地,設置植草溝、滲透池等,人行道、停車場、廣場和小區道路等可採用滲透性路面,促進雨水下滲,既達到雨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徑流量[1]。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要求新建地區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應小於40%[3]。與傳統的路面相比,常見的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草皮磚等透水地面,在使用上其透水性能有的還優於自然土壤的滲透能力。將地表徑流改為地下入滲,可以減少地表徑流,盡快補充地下水,並且更有利於環境的發展。
1.3 雨水的儲存設施
為便於回用,雨水的收集系統應設置雨水儲存調蓄設施。
儲存設施可以採用區域內景觀水體、水池等,其材料宜耐腐蝕、清潔、環保。
調蓄設施應盡量採用小區內天然的窪地、池塘等地面設施。天然條件不滿足時,可建造室外調蓄池。
1.4 雨水的棄流與外排
受空氣中粉塵及污染物的影響,初期雨水水質較差,回用較麻煩且成本高。考慮到雨水水量大,考慮將初期的雨水進行棄流,將中後期雨水進行收集回用。通過棄流初期徑流雨水就可以降低整體雨水收集的污染物濃度指標,收集到更優質的雨水。
雨水的降落量、大自然的變化多端都是無法控制的。所以,設有小區雨水系統的收集設施應設置相應的外排措施,當實際的降雨量超過了雨水系統收集設施的蓄水能力時,多餘的雨水就會形成徑流、溢流,匯到相應的雨水管道,通過雨水排水系統外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2、雨水的回用
2.1雨水回用的設計原則
雨水回用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小區規劃中設有景觀水體時,在景觀水體的設計中,應優先選用雨水進行調蓄、補充,並設置雨水儲存設施。
②小區規劃中未設置景觀水體時,應優先考慮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等入滲方式,其次考慮天然窪地、池塘等作為調蓄池,把徑流的高峰流量蓄起來,從而達到收集、處理、回收的目的。
③雨水收集回用應優先選用水質污染少,並且集水效率高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可採用雨水入滲、收集回用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應根據當地的缺水情況、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質要求、雜用水量和降雨量季節變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滲能力以及經濟合理性等因素綜合確定。
2.2雨水回用的幾種方式
雨水回用是通過規劃和設計,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將汛期雨水蓄積起來並作為一種可用水源,不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小城市徑流量。雨水收集回用系統主要由收集、貯存、處理設施及回用水管網組成。雨水收集後需經過水質凈化設施對雨水進行水體凈化處理,當達到所需用水區域相應的排放標准後才可以使用,另外還可以起到削減外排雨水總流量及總量的作用。
目前,這些用水區域常見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屋面雨水集蓄運用,運用屋頂做集雨面用於家庭、公共和工業等方面的非飲用水,如灌溉、沖廁、洗衣、冷卻循環、道路及廣場澆灑、消防水用水、景觀水補水等中水體系。
(2)屋頂美化雨水運用,屋頂美化是一種減少徑流量、減輕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調理修建溫度和美化城市。
(3)小區雨水集蓄運用,綠洲入滲,保護綠洲面積。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條件比較好的當地,進行雨洪回灌,人工補給地下水。
3、結語
小區雨水的收集與利用對實現雨水資源化、節約用水、雨水資源化、縮小雨水管網管徑、修復水環境、減輕城市的洪澇災害及緩解內陸湖泊的面源污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而且我國水資源分布存在顯著時空不均。近年來我國為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進行了南水北調工程,該項目工程量大、工期長。作為缺水地區不能坐等外部調水,應充分開發和回收利用當地一切可能的水資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長期忽視的一種水資源。通過雨水的合理收集與利用,補充地下水源,削減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體的污染,對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㈢ 政策情報站:《建築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2022年4月1日實施

政策情報站:《建築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於2022年4月1日實施,旨在規范建築給水排水與節水工程,確保其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時具備能力,設施運行管理單位需制定相關應急預案。此規范強調以下幾點:

1. 建築給水排水與節水工程需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設施運行管理單位應制定應急預案,確保設施安全運行。

2. 防洪、防澇標准不應低於所在區域城鎮設防相應要求,確保排水系統在雨季安全運行。

3. 材料、產品與設備必須質量合格,尤其涉及生活給水的材料與設備還必須滿足衛生安全要求。

4. 選用工藝、設備、器具和產品應為節水和節能型,促進資源節約。

5. 生產安全、環境保護和節水設施建設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施工和使用,確保全面性。

6. 運行、維護、管理應制定相應操作標准並嚴格執行,確保設施持續高效運行。

7. 雜訊、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不得對建築環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

8. 設備與管道應方便安裝、調試、檢修和維護,確保設施的可操作性。

9. 管道、設備和構築物應根據其介質的腐蝕性質及環境條件,採取防腐蝕及防凍措施,保證設施安全。

10. 濕陷性黃土地區的地下給水排水管道,應按濕陷性等級採取相應防護措施,確保管道安全。

11. 公共場所的給水排水管道、設備和構築物應採取防護措施,確保公眾安全。

12. 設備與管道應方便安裝、調試、檢修和維護。

13. 管道、設備和構築物應根據其介質的腐蝕性質及環境條件,採取防腐蝕及防凍措施。

14. 建築室內生活飲用水管道的布置應避免接觸易燃、易爆及有毒化學危險品。

15. 二次加壓與調蓄設施不得影響城鎮給水管網正常供水,確保供水穩定。

16. 自建供水設施的供水管道嚴禁與城鎮供水管道直接連接,生活飲用水管道嚴禁與其他非生活飲用水管道連接,避免污染。

17. 城鎮給水管網與小區或建築給水系統連接時,應採取防迴流措施,防止污染。

18. 從生活飲用水管網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等其他非生活飲用水貯水設施充水或補水時,補水管應從水池或箱體上部接入,並應具備相應的空氣間隙。

19. 設置倒流防止器以防止迴流污染,確保飲用水安全。

20. 防止迴流設施應設置在有害場所或設備的連接管上,以保護健康。

21. 設置真空破壞器等防止迴流污染措施,確保用水安全。

22. 生活飲用水水池(箱)應採取保證水質不變質、不凍結的措施,且應設置消毒設施。

23. 生活給水系統水泵機組應配備備用泵,以提高供水可靠性。

24. 可能發生水錘的給水泵房管路應採取消除水錘危害的措施,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25. 設置儲水或增壓設施的水箱間、給水泵房應具備防淹和排水設施,確保設備安全。

26. 生活飲用水水箱間、給水泵房應設置入侵報警系統等技防、物防安全防範和監控措施,提高安全性。

27. 給水加壓、循環冷卻等設備不得設置在特定敏感區域,以避免影響居住環境。

28. 供水、用水應按照使用用途、付費或管理單元,分項、分級安裝計量裝置,實現精準計量。

29. 給水系統應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和閥門等,減少漏損。

30. 非親水性的室外景觀水體用水應採用其他水源,如雨水回收等,減少自來水使用。

31. 配水支管水壓大於0.2MPa時應採取減壓措施,滿足用水器具工作壓力要求。

32. 公共場所的洗手盆水嘴應採用非接觸式或延時自閉式水嘴,提高節水效果。

33. 生活給水水池(箱)應設置水位控制和溢流報警裝置,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34. 集中空調冷卻水、游泳池水、洗車場洗車用水、水源熱泵用水等應循環使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35. 綠化澆灑應採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減少水浪費。

排水系統設計方面:

36. 排水管道及管件的材質應耐腐蝕,應具有承受高溫且連續排水的耐溫能力,確保管道使用壽命。

37. 生活排水應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或處理後達標排放,確保環境安全。

38. 生活飲用水箱、中水箱、雨水清水池的泄水管道、溢流管道應採用間接排水,避免與污水管道直接連接。

39. 衛生器具與水封設置應符合規范要求,確保排水衛生和防臭效果。

40. 生活排水系統應具有足夠的排水能力,迅速及時地排除污水和廢水。

41. 通氣管道不得與風道和煙道連接,確保空氣流通和安全。

42. 設有淋浴器和洗衣機的部位應設置地面排水設施,以應對可能的積水情況。

43.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敏感區域,如卧室、病房等,避免影響居住環境。

44. 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衛生器具和地漏應採用壓力流排水系統,確保污水安全可靠地排出。

45. 生活排水設備與構築物應採取間接排水方式,防止污染。

46. 雨水系統應有組織排放,確保及時排除雨水。

47. 屋面雨水應有組織排放,系統設計應考慮安全、環保和排水能力。

48. 雨水控制與利用設施應獨立設置,減少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49. 屋面雨水收集或排水系統應採用源頭減排原則,建設相關設施,減少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50. 雨水人滲設施應合理選擇,避免地質災害和損害建築物基礎。

51. 雨水控制利用設施的建設應充分利用周邊天然湖泊、沼澤地、濕地等自然水體。

52. 熱水系統設計需確保熱源可靠,並根據當地條件、用戶需求確定。

53.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設熱水循環系統,保證熱水供應溫度穩定,滿足用戶需求。

54. 熱水用水定額、水質、水溫的設定應與建築給水定額匹配,滿足使用要求,同時採取滅菌措施,保證水質安全。

55. 熱水系統和熱媒系統使用的管材、管件、閥件、附件等應能承受相應系統的工作壓力和工作溫度,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56. 熱水管道系統應有補償管道熱脹冷縮的措施,設置防止超溫、超壓的安全裝置,保證系統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7. 膨脹管上嚴禁設置閥門,以避免影響系統熱膨脹性能。

以上是《建築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的主要內容摘要,旨在確保建築給水排水系統安全、高效、節水,同時保護環境,滿足用戶需求。

㈣ 如何綜合利用雨水是解決城市的水資源不足和短缺有效途徑

如何綜合利用雨水,是解決這些城市的水資源不足和短缺的有效途徑。是今天所要講述的內容,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通過對雨水的回用,一是解決澆灌綠化、洗車等用水短缺問題,二是解決暴雨季節雨水泛濫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環節這兩大矛盾,三是解決雨水中所摻雜的雜質造成污染與都市的問題。根據經驗,雨水利用技術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

雨水的回收利用初探

一、雨水利用技術措施

1.1雨水收集

平時做好屋頂和房檐雨水槽,雨水管和雨水儲存罐等維護工作,以保證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質,並且應盡量擴大集雨面積。

1.1.1收集經過簡單過濾處理並去除水中懸浮顆粒物的雨水

摒棄初期污染雨水(屋頂等集雨面積上堆放物和附著物會污染雨水,尤其在乾旱期過後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為非飲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須排走不能收集)。

1.1.2雨量大時排放多餘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從公路和輕軌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類、垃圾、煙灰、金屬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質,必須過濾處理,並只能限於沖洗廁所。

二、雨水監測

雨水在降落過程中,空氣中的溶解性氣體,溶解或懸浮狀固體,重金屬及細菌等會進入其中。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降雨對地表的沖刷,所以地表沉積物是地表徑流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地表沉積物的組成決定著地表徑流污染的性質。因此,雨水的水質會因地點、時間的不同有所差異。從雨水質分析結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慮的污染指標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濃度相對較低。

2.1雨水處理

通常收集來的雨水作為中水原水進行處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類中的城市雜用水類,城市雜用水包括綠化用水、沖廁、街道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類,包括農林牧漁用水、城市雜用水、工業用水、景觀環境用水、補充水源等。依據不同的用水要求進行不同深度的處理凈化。常用處理工藝流程:


2.2雨水儲存

2.2.1防撈抗旱

以達到基本的防撈抗旱作用為依據來合理設計能滿足雨水利用要求的儲存設施和建築物,即有可靠的調儲容量和溢流排放設施。隨著雨水利用工作的逐漸普及,因地制宜開發了各種不同的雨水利用設施和系統。

2.2.2水量平衡

儲存系統設計應進行水量平衡計算。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往年雨水量和使用水量的平衡和穩定、系統的技術經濟合理性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系統中儲存池的調節容積應按雨水量及處理量的之間關系求算。

2.2.3宜採用耐腐蝕、易清垢的材料製作

鋼板池內、外壁及其附配件應採取防腐蝕處理。

2.2.4配備自來水補水管應採取自來水防污染措施

補水管出水口應高於雨水儲存池內溢流水位(並且安裝自來水水表)。

2.3雨水利用

(1)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連接

(2)雨水管和自來水管不要接錯、管道外壁應按有關標準的規定塗色和標志。

(3)主要水質指標定期檢測,對常用控制指標(水量、主要水位、PH值、 濁度、余氯等)實現現成監測,有條件的可實現在線監測。

(4)盡量收集溢流出來的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

(5)為了收集到清潔的雨水,保持集雨面的清潔,雨水利用設備的維護和管理至關重要,必須不懈怠慢地進行維護管理工作(集雨面、沉砂池、沉澱池、濾網、雨水儲存罐、水泵及動力設備等)。

雨水資源化在我國處於初級階段、但今年來大部分城市工業、農業、生活節水已取得很大成效,水資源保護和污水處理改善水環境的各項措施正在逐步實施。根據各缺水城市自然特點,千方百計提高有限水資源的利用程度,採取措施攔蓄雨水加以利用,減少暴雨徑流,就地開源是一項近期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的重要措施,也為遠景調水奠定高效用水的基礎。

2.4雨水蓄水與滲透

2.4.1建造雨水蓄水和適當處理設施

利用城市建築屋頂、庭院等不透水面收集雨水,修建雨水蓄水設施,匯集貯存城市雨水作為城市非飲用水的直接水源,可用於沖廁、洗車、消防、澆曬綠地、洗衣服,必要時可以用作工業用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減輕水體污染和城市洪澇壓力。

2.4.2利用雨水涵養地下水,實現雨水滲透

採用綠色植被與土壤之間增設貯水層、透水層等辦法減緩雨水地表徑流的速度,增加雨水滲透,補充、涵養地下水源,緩解地面沉降,防止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根據方式不同,雨水滲透可分為分散式和集中式兩大類。可以是自然滲透,也可以是人工滲透。

2.4.3低勢綠地

綠地是一種天然的滲透設施。它具有透水性好、節省投資、便於雨水引入就地消納等優點,同時對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流和凈化作用。目前我國城市規劃要求有較高的綠化率,可以通過改造或設計成低勢綠地,以增加雨水滲透量,減少綠化用水並改善環境。

2.4.4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種人工材料鋪設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磚、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能利用表層土壤對雨水的凈化能力,對於處理要求相對較低,技術簡單,便於管理。

2.4.5滲透管(渠)

滲透管(渠)是在傳統雨水排放的基礎上,將雨水管或明渠改為滲透管(穿孔管)或滲透渠,周圍回填礫石,雨水通過埋設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層滲透。滲透管(渠)佔地面積少,便於在城區及生活小區設置,它可以與雨水管系、滲透池、滲透井等綜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在用地緊張的城區,表層土滲透性很差而下層有滲水性良好的土層、舊排水管系得改造利用、雨水水質較好、狹窄地帶等條件下較適用。一般要求土壤的滲透系數K明顯大於10-6m/s,距地下水位應有1m以上的保護土層。

2.4.6滲透池(塘)

滲透池(塘)是利用地面低窪地水塘或地下水池對雨水實施滲透的設施。當可利用土地充足且土壤滲透性能良好時,可採用地面滲透池。其最大優點是滲透面積大,能提供較大的深水和儲水容量,凈化能力強,對水質和預處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滲透、調節、凈化、改善景觀、降低雨水管系負荷與造價等多重功能。滲透池(塘)一般與綠化、景觀結合起來設計,充分發揮城市寶貴土地資源的效益。當地面土地緊缺時,可以考慮採用地下滲透池,實際上它是一種地下注水滲透裝置,利用混凝土砌塊、穿孔管、碎石空隙、組裝是構建等調蓄雨水並逐漸下滲。

2.4.7屋頂雨水收集和儲蓄

在建築物頂上設計雨水收集和儲蓄設施,將收集到的雨水直接用於消防、小區澆曬路面、植樹用水、洗車、沖廁所燈,是實現廁所雨水資源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大型建築越來越多,建築物頂部面積越來越大,建築雨水收集大有作為,因此,在我國要實現雨水資源化,在建築物上設計雨水收集和貯存設施,達到直接將雨水用做「中水」的措施勢在必行。

三、結論

在我國這個水資源很貧乏,但降水資源相對豐富,如何開發利用巨大的降水資源,實現降水資源化,並提高降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所在。但在建設過程中應做到:

3.1樹立建設理念

做到源頭減排、過程式控制制、系統治理、功能凈化、生態修復、健康循環。

3.2實現目標

做到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同步。

3.3實施途徑

遵循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統籌建設的途徑。

雨水利用設施建設不可能高有完全相同的解決方案,應實行一城一策,因地制宜地開展建設,不能生搬硬套,做成樣子工程,造成經濟浪費。

㈤ 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雨水回用系統設計的要求建築工程介紹

制定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是為規范江蘇省綠色建築,提高綠色建築建設水平。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適用於江蘇省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築的綠色設計。其中,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雨水回用系統設計的要求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建築網帶來的關於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雨水回用系統設計的要求的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結合本地降雨特性,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減少雨水地表徑流。
結合總圖景觀設計合理確定雨水入滲范圍,採取雨水入滲措施,入滲下墊面面積不少於項目除屋面面積之外的佔地面積的50%。
充分利用綠地、水體或場地空間合理確定雨水生物滯留設施的形式和規模。
採取與景觀相匹配的生態措施,對屋面等不透水下墊面雨水進行引導、調蓄和凈化,降低徑流污染。
場地雨水實行徑流總量控制,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宜低於55 %。
場地雨水外排設施的設計排水流量應按未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條件進行校核,其排水能力不小於未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情況下的外排能力。
雨水回用系統方案及設計規模宜通過水量平衡和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回用雨水的用途宜根據可回用水量、用水時間變化規律、水質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雨水回用系統水處理方案宜根據雨水收集范圍和回用雨水用途經技術經濟比較後合理確定。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㈥ 雨水收集利用技術措施有哪些

關於雨水收集利用技術措施
1、完善各種集水面雨水收集系統,如採取源頭截污措施,初期雨水棄流或分流。

2、合理設置調蓄池(塘)有條件時盡量減少多功能調蓄設施

3、各種滲透裝置及其配水系統

4、合理選擇處理凈化工藝和措施,有條件時重點選用雨水濕地,雨水生態塘、雨水花壇扥自然生態處理措施

5、發展和建設人工水體自凈和水質保障系統,大力推廣植被淺溝技術

6、考慮雨水回用與景觀園林相結合(噴灌,綠化,噴泉等)

7、考慮雨水循環利用的可行性,並合理設置相應的提升系統和安全溢流系統等。

㈦ 雨水收集系統處理水質凈化方法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採用棄流-過濾-儲存-水質凈化-回用流程,確保所收集雨水水質。初期雨水通過多道預處理,提升水質。蓄水模塊或成品儲水罐確保雨水安全儲存,雨水一體化設備進行有效處理,保證蓄水水質,同時節約空間,施工簡便,環保安全。通過雨水提升泵和雨水控制櫃將雨水輸送至使用點,雨水智能控制櫃實時監控水位,掌握儲水量。

該系統通過多道預處理流程,確保收集雨水達到使用標准,有效提升水質。蓄水模塊或成品儲水罐設計,確保雨水安全儲存,同時不佔用空間,施工簡便。雨水一體化設備進行有效處理,保證蓄水水質,且環保安全。通過雨水提升泵和雨水控制櫃將雨水輸送至使用點,確保供水流暢。雨水智能控制櫃實時監控水位,精準掌握儲水量,提升系統運行效率。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通過棄流-過濾-儲存-水質凈化-回用流程,有效提升水質,確保雨水安全儲存,同時節約空間,施工簡便。雨水一體化設備進行有效處理,保證蓄水水質,且環保安全。通過雨水提升泵和雨水控制櫃將雨水輸送至使用點,確保供水流暢。雨水智能控制櫃實時監控水位,精準掌握儲水量,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整個系統設計合理,操作簡便,確保雨水收集回用的安全、高效。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通過棄流-過濾-儲存-水質凈化-回用流程,有效提升水質,確保雨水安全儲存,同時節約空間,施工簡便。雨水一體化設備進行有效處理,保證蓄水水質,且環保安全。通過雨水提升泵和雨水控制櫃將雨水輸送至使用點,確保供水流暢。雨水智能控制櫃實時監控水位,精準掌握儲水量,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整個系統設計合理,操作簡便,確保雨水收集回用的安全、高效。

閱讀全文

與雨水回用應採用安全的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化器屬於什麼系統 瀏覽:901
廢水處理監督檢查規范 瀏覽:172
地下污水管子有影響嗎 瀏覽:64
凈化器什麼牌子好價格 瀏覽:806
黑炭灰是否可以過濾污水 瀏覽:236
戶外超濾 瀏覽:253
樓層水管井裡的廢水管是干什麼用 瀏覽:83
a8l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599
養魚樹脂盆 瀏覽:379
叉車邊的濾芯叫什麼 瀏覽:122
松香樹脂氧化 瀏覽:845
純凈水管如何安裝 瀏覽:698
廣州凈水器哪裡有 瀏覽:447
蒸餾水電導率是標准 瀏覽:495
有必要設置雨水提升泵么 瀏覽:736
深圳龍源水處理有限公司 瀏覽:888
廣元市反滲透殺菌劑批發 瀏覽:345
過濾盒安裝視頻 瀏覽:771
制劑用蒸餾水機 瀏覽:581
東莞ro純水設備大約多少錢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