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用文言文回信
1)文言文很精彩。
這當然是無疑的。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文言文。
由此可見中國的現代文明歷史還是很短的,解構或者解讀傳統文化還是現代化的必要,因為傳統智慧的繼承建立於對文言的正確解讀。 (2)文言文是知識。
這是對的,因為文言文已經不再是語言,它純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識,甲骨文也是知識,那為什麼就不學甲骨文呢?對了,正是因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進一步學習甲骨文等等傳統高級文字(學)的基礎。
(3)文言文也是技巧。漢語的表述、描繪、組合、轉變、喻式、鋪比、推演……在思想的表達上充分承載了漢文明的風格。
掌握文言文物理結構,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比較精深,對新漢語的構造將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話文」的相對。
這個詞的結構是這樣的:文言-文。第一個「文」是「文字」,「言」是語言。
「文言」則指「文字化了的語言」。它說明兩層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種語言;其二,這個語言後來被文字化了。
「被文字化了」的語言也有兩重含義:其一,可以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數少數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其二,語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為歷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應該是:被文字化了的語言的一種文體。
後面那個「文」指文體。 (5)那麼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還有什麼「前途」嗎?或者說,還會有什麼生活的應用價值?我想是有的。
在傳統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現代社會時,只不過人們忽略了一些邊緣地區的社會生活,才造成現代應用對文言文的懷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設中,某些碑刻仍然會用文言文撰寫,仍然採用書法書寫,使用工具鐫刻。
篆書的應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這個名詞也可以涵載語言與文字之間在文化歷史上的相互關系。
某種形式上,一旦某種語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書面化,其語言魅力頓減,而文字功能倍增。因為語言通常是口頭相傳,與生活密切相關,語言尚未進入文化狀態,它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保留,沒有文字的擴展性能。
(7)我們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不免會產生一種錯覺:古時人說話也是這么說的么?我想這可以用現在時態下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表述上的不同來「感受」,它們之間在結構上規則上並無大的區別。也可以推測,古人說話只不過比文言文更隨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兩拍」也可以做參考了。
至於現在我們閱讀文言文,當然不代表在重復古人的說話,而是在朗誦或者默讀一種文體。 (8)閱讀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種極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爾閱讀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種應有的肅穆。
吾夫意動,不知汝是夠得看此書,妾亦將衷情盡訴。吾愛汝甚矣,而汝亦愛妾,書此書時,妾悲痛萬分,不能自拔。
此天下,莫非王土,皆屬於清。妾知汝愛國,而當下之時,民無衣食,官有佞臣,不可信之於清,遂汝決意如此。信於中山先生,盡汝之能為國為民,為民有所食,幼有所養,汝忍心舍妾而去,為天下人之福祉,汝努力甚矣。
妾不懼生活之困苦,妾有雙手及親屬,必能以己之力育二兒,使其成人,亦源汝之國事成,使二兒長於安全之境,不受污濁所害。
失汝,妾非能以一字「悲」而了得,而為千愁萬苦,願汝能與妾心意相通,期汝之魂常伴於妾之左右,妾之哭聲與汝相應。妾思汝甚矣。
寫信的格式: 給----的一封信(可要可不要) 尊敬的---(頂格寫) (空二格)先向對方問好 正文 此致 敬禮(另起一行,要頂格寫) 寫信人署名 寫信日期 以上就是一般書信的格式,實際運用時,也可稍作變化。
信封的格式: 收信人郵編 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 發信人地址 發信人姓名 發信人郵編 PS:當然,你只寫收信人的信息也可,但萬一地址不正確,就退不回來了。 中文信封為豎寫樣式。
右上起書寫收信人的地址 中間有一個豎長方紅色框,寫上收信人的尊姓大名和台鑒,一般寫「先生」之類居多。 左邊偏下寫上寄信人的適當的落款。
通知的格式: 各種類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寫法。以下介紹各類通知標題和正文的一般寫法: 1.標題。
通知的標題有完全式和省略式兩種。完全式標題是發文機關、事由、文種齊全的標題,省略式標題則根據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項或兩項。
省略式標題有如下三種情況: (1)省略發文機關。如果標題太長,可省略發文機關。
如「關於縣級市經濟管理許可權的通知」,這個標題便省略了發文機關。省略發文機關的標題很常見。
如果是兩個單位以上聯合發文,不能省略發文機關。 (2)省略多餘的「關於」和「通知」字樣。
發布性和批轉性通知的標題由「發文機關+發布(批轉、轉發)+被發布文件標題+通知」構成。被發布、批轉、轉發公文為法規、規章時,一般應加上書名號,有時由於被批轉、轉發公文標題中已有「關於」和「通知」字樣,或者被批轉、轉發的公文標題比較長,這時,通知的標題一般可保留末次發布(批轉、轉發)文件機關和始發文件機關,省略去多餘的「關於」和「通知」字樣。
否則,就會出現一個標題中有多個「關於」和「通知」的現象,顯得很長,讀起來也拗口。如:「**縣人民 *** 關於轉發《**市人民 *** 關於轉發〈**省人民 *** 關於轉發人事部關於***同志恢復名譽後享受**級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這個標題有四個層次,用了三個「關於轉發」,兩個「的通知」,很不順口。可把這個標題簡化為「**縣人民 *** 轉發人事部關於***同志恢復名譽後享受**級待遇的通知」。
至於被省、地區等轉發過的內容,可在轉發意見中交待清楚。 (3)省略發文機關和事由。
如果通知發文范圍很小,內容簡單,甚至張貼都可以,這樣的通知標題可以省略發文機關和事由,只寫文種「通知」二字。 2.正文。
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項、要求三部分。主體在事項部分。
下面分別介紹幾種通知正文的寫法: (1)指示性通知的寫法。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寫發文的原由、背景、依據;在事項部分,或寫發布行政法規、規章制度、辦法、措施等,或寫帶有強制性、指揮性、決策性的原則(或指示性意見)、具體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項,一般具有影響面較大、比較緊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點。 (2)批示性通知(批轉、轉發性通知)的寫法。
批轉與轉發性通知正文寫法大體相同。可以把這兩種通知稱為「批語」,把被批轉、轉發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體內容。
批語的內容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說明批轉的目的或陳述轉發的理由; 2)對受文單位提出貫徹執行的具體要求; 3)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補充性的規定。 用通知批轉或轉發下級機關、不相隸屬機關和上級機關的公文時,對被批轉和轉發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種公布、認可或推薦的作用。
從構成上看,這種通知由批語部分和批轉或轉發文件組成,批語和被批轉或轉發文件都不能單獨作為一份文件。如果批語脫離被批轉或轉發文件,沒有實際依託內容,不能單獨行文;如被批轉或轉發文件離開批語則不能納入通知的內容,不能體現發文單位的意圖,沒有批語予以的權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項性通知的寫法。事項性通知正文的寫作,要使受文單位了解通知的內容(即事項),以及做什麼,怎樣做,有什麼要求。
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開頭,一般是說明為什麼要發此通知,目的是什麼。
第二部分是主體,即事項部分,將通知的具體內容一項一項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項,闡述清楚,並講清要求、措施、辦法等。這類通知多數用於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結尾,多提出貫徹執行要求,如「請遵照執行」,「請認真貫徹執行」,「請研究貫徹」等習慣用語,也有的通知結尾不寫習慣用語。 寫事項性通知,要開門見山,忌轉彎抹角。
在敘述事項時,要突出重點,把主要的、重要的寫在前面。根據需要,主要的內容可詳寫,講清道理,講明措施,次要的內容則盡量簡略,扼要交代即可。
在語言表達方面,通知主要以敘述為主,對下級單位提出要求。有時可以適當做一些分析、說理。
但通知中的說理不像議論文的說理那樣要有嚴密的邏輯性,只要抓住關鍵問題,用簡潔的語言把道理闡述清楚即可。 (4)知照性通知的寫法。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只要寫清楚行文的依據、目的和事項即可。要求文字簡練、明白。
(5)會議通知的寫法。會議通知依據其不同類型,有不同的寫法。
通過文件傳遞渠道發出的會議通知,一般應寫明召開會議的原因、目的、會議名稱、主要議題、到會人員、會議及報到時間、地點、需要的材料等,通常採用。
古文書信書寫格式:提稱語、啟辭、正文、結語、祝辭、署名、附候語及補述語一、提稱語提稱語是附在稱謂後面,提高稱謂的語詞。
提高稱謂,也就是對受信人進行尊敬抬舉的意思,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有的提稱語除提高稱謂之外,還有請受信人察閱此信的意思,如「賜鑒」、「青鑒」等。
我國傳統書信中常用的提稱語很多,使用時要特別注意與稱謂的配合。二、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常見的啟事敬辭「敬稟者」,意思是說:「我恭敬地稟告的事情如下。」啟辭又分為兩類。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
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准確為原則。
四、結語寫信對人敘事論理,說完正事就結束,收得太急,顯得不太禮貌,因此要說上一兩句客氣話,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臨告辭之前需要說幾句過渡,完了再告辭。書信中如「臨書翹企,敬候佳音」、「因故遲復,請諒」等等。
結尾敬語,敬告對方談話到此結束,與前段的啟事敬辭相呼應。前頭用「敬啟者」,後面「敬此」、「肅此」;如果前頭用「茲復者」,後面則用「專此」、「草此」之類。
五祝辭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之類。 其中,「即頌」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
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六署名 箋文結尾,要寫上發信人的名字和寫信的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應在名字之前加上相應的自稱,名字之下要選用適當的禮告敬辭。
七、附候語及補述語 附候語是附帶問候的辭令。附後語通常有兩種情況:1、寫信人附帶問候受信人身邊的親友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請安(附帶問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處乞代候(附帶問候受信人的兄長)2、寫信人代自己身邊親友問候受信人例如:①廣平及海嬰隨叩(附帶代妻兒行禮問候)②家父囑筆問候(附帶代父親問候)附候語的寫作應特別注意三點:一是要注意稱謂的恰當,二是另行寫起,三是力求簡練。
補述語,即信寫畢之後又要補充說明的話語。補述語一般用「又及:」、「又啟:」加以提示。
補述語不宜過長。用詞: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裡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願一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欽佩語:奉讀大示,嚮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
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後月余,殊深馳系。一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願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自述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祝賀語:欣聞。
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結束語: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諸不具陳。
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XX君足上:
經月未見,寒暖不定,君身康健否?余心久念甚矣,只惜常日俗事煩擾,未得閑時以探之,憾矣。
余前日偶得一書,字句珠璣,良解煩憂,心甚喜之。思君近長需之,但憑以贈,盼君見書如面,一償心事,二可解頤,余心之所慰也。
古人雲,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君有鴻鵠之志,盛世之中,豈可蝸居而安乎?幸國泰物豐,天競百業,此是為大展宏圖之良機也。盼君朝乾夕惕,勿縱微時,早日得償所願。
年關將近,早祝平安,君心得悅,余心足矣。余身無恙,萬勿相念。罔寄魚雁,盼復德音。
XX頓首
通過網路文庫查找可得;
詳細情況參考:
書信結束
書信正文之下可選用恰當的祝頌用語:
①先在正文末尾處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上:順祝、謹祝、敬祝、恭祝、即頌、恭請、敬請等。
②然後別起一行頂格寫:(1)根據時令選用;春禧、夏安、秋祺、冬吉、日安、時綏、近祺。(2)根據對象的身份選用:女性:芳安;長輩;台安、福安、金安;教師:教安;編輯:編安;作家:著安、撰安(上述「安」有時也可改為「祺」、「吉」、「綏」等)。(3)根據對象的景況選用:結婚:儷安、同以永結、良緣美結、愛情永篤、新婚幸福;出行:旅安、客安、患病:痊安。要注意選用詞語的合理搭配,並常作交叉變換。
書信臨結束時可選用一些特定的詞句:紙短情長,不勝依依;即此擱筆,余容後續;書不盡意,余言面稟;臨書倉促,不盡欲言;瑣務纏身,恕不多言;草率書此,不成文理;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在以前的書信中經常會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類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籌安」,「德安」,「客安」,「冬安」,「財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關於祝頌的方式也根據對象的輩分和尊卑有關,如給長輩寫信一般用「敬請福安」,「敬頌崇祺」,同樣給上級寫信一般用「恭請」,「敬請」,「祗請」等,給平輩寫信一般「即請大安」,「順祝商祺」,給晚輩用「順問」即可。
有好多的詞讀起來真的好拗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雖然拗口,但是現在的職場禮儀中偶而還有人用,這里貼出來給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祺」取吉祥之意﹐「商祺」僅用於商業中﹐意思差不多等於白話中的「生意興隆」
其它一些結尾的敬詞:
1﹑請安:
用於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請福安 肅請 金安。
用於親友長輩:恭請 福綏、敬請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請提安、敬請 頤安、虔清 康安。
用於老師:敬請 塵安、恭請 道發、肅請海安、虔請 講安。
用於親友平輩:敬候 佳祉 並候 近安、順頌起居、順侯大安、敬頌 台安 順頌 時綏。
用於親友晚輩:即詢 近佳、即問 近好、附頌清安。
用於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處者:敬請侍安、敬頌 侍福、並候侍祺。
用於夫婦同居者:敬請 儷安、順頌雙安、敬頌 儷祉(祺)。
用於政界:敬請 勛安、恭請 鈞安、只請政安。
用於軍界:敬請 戎安、恭請 麾安、肅請捷安。
用於學界:只頌 撰祺、只請 著安、順請、文安、並請學安、即頌文綏、即候 文祺。
用於商界:即請 財安、敬候 籌安、順頌籌祺。
用於旅客:敬請 旅安、藉頌 旅祺、順詢旅祉。
用於家居者:敬請 潭安、並頒 潭福、順頌潭祺。
用於賀婚:恭請 燕喜、恭賀 大喜、恭請喜安。
用於賀年:恭賀 年禧、恭賀 新禧、即頌歲禧。
用於弔唁:此候 孝履、順問 苫次、專候素履。
用於問病:敬請 愈安、即請 衛安、敬祝早痊。
用於時令問候:敬請 春安、順頌 春祉、敬請夏安、並頌暑祺敬請 秋安、並候 秋綏、敬請 冬安、此請 裘安、敬請爐安。
用於當日問候:即頌 晨安、即請 早安、此請午安、即頌晚安、即請 刻安、順候 日祉、即候 時祉。
2﹑署名下的敬辭:
用於祖父母及父母:叩稟、敬稟、拜稟、肅稟、謹稟、叩上。
用於尊長:謹稟、謹上、拜上、謹肅、敬肅、敬啟、謹啟。
用於平輩:謹啟、謹白、手啟、手上、頓首、拜啟、上言、拜言、啟、上、白。
用於晚輩:手諭、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諭。
用於復信:肅復、手復、謹復、復。
用於不具名:名正肅(另具名片)、各心肅、各心印、知恕具、兩知。
用於補述:又啟、又及、又陳、再及、再陳。
3﹑附候語:
問候尊長: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請安。某伯前未及另稟,乞即叱名請安。
問候平輩: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處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問候晚輩:順候令郎佳吉。並問令郎等近好。
代長輩附候:家父囑筆問候。某伯囑筆問候。
代平輩附候:家兄附筆請安,某兄附筆道候。
代幼輩附候:小兒侍叩。小孫隨叩。某某稟筆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