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生物發酵廢水處理

生物發酵廢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5-02-15 01:32:03

① 有機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中,常見的產酸發酵類型有幾種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有:
1,生物化學法
生物化學法指通過微生物處理含重金屬廢水,將可溶性離子轉化為不溶性化合物而去除。硫酸鹽生物還原法是一種典型生物化學法。該法是在厭氧條件下硫酸鹽還原菌通過異化的硫酸鹽還原作用,將硫酸鹽還原成H2S,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可以和所產生的H2S反應生成溶解度很低的金屬硫化物沉澱而被去除,同時H2SO4的還原作用可將SO42-轉化為S2-而使廢水的pH值升高。因許多重金屬離子氫氧化物的離子積很小而沉澱。有關研究表明,生物化學法處理含Cr 6+濃度為30—40mg/L的廢水去除率可達99.67%—99.97%[11]。有人還利用家畜糞便厭氧消化污泥進行礦山酸性廢水重金屬離子的處理,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趙曉紅等人[12]用脫硫腸桿菌(SRV)去除電鍍廢水中的銅離子,在銅質量濃度為246.8 mg/L的溶液,當pH為4.0時,去除率達99.12%。
2,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進行絮凝沉澱的一種除污方法。微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並分泌到細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謝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質、DNA、纖維素、糖蛋白、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質構成,分子中含有多種官能團,能使水中膠體懸浮物相互凝聚沉澱。至目前為止,對重金屬有絮凝作用的約有十幾個品種,生物絮凝劑中的氨基和羥基可與Cu2+、 Hg2+、Ag+、Au2+等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鰲合物而沉澱下來。應用微生物絮凝法處理廢水安全方便無毒、不產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生長快、易於實現工業化等特點。此外,微生物可以通過遺傳工程、馴化或構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而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生物體本身的化學結構及成分特性來吸附溶於水中的金屬離子,再通過固液兩相分離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屬離子的方法。利用胞外聚合物分離金屬離子,有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的蛋白質,能使溶液中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轉化為沉澱物而去除。生物吸附劑具有來源廣、價格低、吸附能力強、易於分離回收重金屬等特點,已經被廣泛應用。
4,需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將廢水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的方法。生活污水中的典型有機物是碳水化合物、合成洗滌劑、脂肪、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如尿素、甘氨酸、脂肪酸等。這些有機物可按生物體系中所含元素量的多寡順序表示為 COHNS。在廢水需氧生物處理中全部反應可用以下兩式表示:
微生物細胞+COHNS+O2─→ 較多的細胞+CO2+H2O+NH3
生物體系中這些反應有賴於生物體系中的酶來加速。酶按其催化反應分為:氧化還原酶:在細胞內催化有機物的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電子轉移,使其與氧化合或脫氫。可分為氧化酶和還原酶。氧化酶可活化分子氧,作為受氫體而形成水或過氧化氫。還原酶包括各種脫氫酶,可活化基質上的氫,並由輔酶將氫傳給被還原的物質,使基質氧化,受氫體還原。水解酶:對有機物的加水分解反應起催化作用。水解反應是在細胞外產生的最基本的反應,能將復雜的高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使之易於透過細胞壁。如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將復雜的多糖分解為單糖等。此外還有脫氨基、脫羧基、磷酸化和脫磷酸等酶。許多酶只有在一些稱為輔酶和活化劑的特殊物質存在時才能進行催化反應,鉀、鈣、鎂、鋅、鈷、錳、氯化物、磷酸鹽離子在許多種酶的催化反應中是不可缺少的輔酶或活化劑。在需氧生物處理過程中,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降解,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的有機物分子降解為構成單元──單糖、氨基酸或甘油和脂肪酸。在第二階段中,第一階段的產物部分地被氧化為下列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二氧化碳、水、乙醯基輔酶A、α-酮戊二酸(或稱 α-氧化戊二酸)或草醋酸(又稱草醯乙酸)。第三階段(即三羧酸循環,是有機物氧化的最終階段)是乙醯基輔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醋酸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在氧化降解的各個階段,都釋放出一定的能量。在有機物降解的同時,還發生微生物原生質的合成反應。在第一階段中由被作用物分解成的構成單元可以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再進一步合成細胞原生質。合成能量是微生物在有機物的氧化過程中獲得的。
5,厭氧生物處理法
主要用於處理污水中的沉澱污泥,因而又稱〖HTK〗污泥消化〖HT〗,也用於處理高濃度的有機廢水。這種方法是在厭氧細菌或兼性細菌的作用下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最後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是有經濟價值的能源。中國大量建設的沼氣池就是具體應用這種方法的典型實例。消化後的污泥比原生污泥容易脫水,所含致病菌大大減少,臭味顯著減弱,肥分變成速效的,體積縮小,易於處置。城市污水沉澱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完全厭氧消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見圖)。在第一階段,污泥中的固態有機化合物藉助於從厭氧菌分泌出的細胞外水解酶得到溶解,並通過細胞壁進入細胞中進行代謝的生化反應。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將復雜的多糖類水解為單糖類,將蛋白質水解為縮氨酸和氨基酸,並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階段是在產酸菌的作用下將第一階段的產物進一步降解為比較簡單的揮發性有機酸等,如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有機酸,以及醇類、醛類等;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細胞。
反應原理
第一、二階段又稱為液化過程。第三階段是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第二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因此又稱為氣化過程,其反應可用下式表示:
一些有機酸或醇的氣化過程舉例如下:乙酸:
CH3COOH─→CO2+CH4
丙酸:
4CH3CH2COOH+2H2O─→5CO2+7CH4
甲醇:
4CH3OH─→CO2+3CH4+2H2O
乙醇:
2CH3CH2OH+CO2─→2CH3COOH+CH4
為了使厭氧消化過程正常進行,必須將溫度、pH值、氧化還原電勢等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以維持甲烷菌的正常活動,保證及時地和完全地將第二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
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直接受溫度的影響。進行厭氧消化的微生物有兩類:中溫消化菌和高溫消化菌。前者的適應溫度范圍為17~43℃,最佳溫度為32~35℃;後者則在50~55℃具有最佳反應速度。
近年來,厭氧消化處理法發展到應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如屠宰場廢水、肉類加工廢水、製糖工業廢水、酒精工業廢水、罐頭工業廢水、亞硫酸鹽制漿廢水等,比採用需氧生物處理法節省費用。
利用生物法處理廢水的具體方法有〖HTK〗活性污泥法〖HT〗、〖HTK〗生物膜法〖HT〗、〖HTK〗氧化塘法〖HT〗、〖HTK〗土地處理系統〖HT〗和污泥消化等。〖HT〗。

②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原理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原理涉及復雜的生態系統,其中微生物共同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多種產物,如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氫和氨。


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降解分為四個階段:水解、發酵(或酸化)、產乙酸、產甲烷。


水解階段,復雜的聚合物被分解為小分子,這些小分子能溶解於水並供細菌利用,水解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發酵階段,溶解性有機物轉化為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的產物,酸化菌利用部分物質合成新的細胞物質,產生剩餘污泥。


產乙酸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等進一步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


產甲烷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等轉化為甲烷,主要通過兩組生理上不同的產甲烷菌完成。


四個階段反應速度依據廢水性質不同,水解階段在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脂類等污染物為主的廢水中易成為速度限制步驟,而簡單的糖類、澱粉、氨基酸和一般蛋白質的分解則可能使產甲烷階段成為限速步驟。


在厭氧反應器中,四個階段同時進行,保持動態平衡。平衡被破壞,如pH值、溫度、有機負荷等外加因素影響,將首先抑制產甲烷階段,導致低級脂肪酸積存,厭氧進程異常變化,甚至導致消化過程停滯。


(2)生物發酵廢水處理擴展閱讀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無分子氧的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

③ 微生物處理污水的方法

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吸附環境中的有機物,並將其氧化分解成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同時合成細胞物質。微生物在污水凈化過程,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等形式存在。
(1)活性污泥法
又稱曝氣法,是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氣條件下,使污水凈化的生物學方法。此法是現今處理有機廢水的最主要的方法。
所謂活性污泥是指由菌膠團形成菌、原生動物、有機和無機膠體及懸浮物組成的絮狀體。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它具有很強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機物或毒物的能力。在靜止狀態時,又具有良好沉降性能。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占微生物總數的90%~95%。,並多以菌膠團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強的去除有機物的能力,原生動物起間接凈化作用。
活性污泥法根據曝氣方式不同,分多種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完全混合曝氣法。污水進入曝氣池後,活性污泥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菌膠團絮狀體,構成活性污泥骨架,原生動物附著其上,絲狀細菌和真菌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個顆粒狀的活躍的微生物群體。曝氣池內不斷充氣、攪拌,形成泥水混合液,當廢水與活性污泥接觸時,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很短時間內被吸附到活性污泥上,可溶性物質直接進入細胞內。大分子有機物通過細胞產生的胞外酶將其降解成為小分子物質後再滲入細胞內。進入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在細胞內酶的作用下,經一系列生化反應,使有機物轉化為C02、H2O等簡單無機物,同時產生能量。微生物利用呼吸放出的能量和氧化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合成細胞物質,使菌體大量繁殖。微生物不斷進行生物氧化,污水中有機物不斷減少,使污水得到凈化。當營養缺乏時,微生物氧化細胞內貯藏物質,並產生能量,這種現象叫自身氧化或內源呼吸。
曝氣池中混合物以低BOD值流入沉澱池。活性污泥通過靜止、凝集、沉澱和分離,上清液是處理好的水,排放到系統外。沉澱的活性污泥一部分迴流曝氣池與未處理的廢水混合,重復上述過程,迴流污泥可增加曝氣池內微生物含量,加速生化反應過程。剩餘污泥排放出去或進行其他處理後繼續應用。
(2)生物膜法
該法是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生物處理法。生物膜是附著在載體表面,以菌膠團為主體所形成的粘膜狀物。生物膜的功能和活性污泥法中的活性污泥相同,其微生物的組成也類似。凈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附著在載體表面的生物膜對污水中有機物的吸附與氧化分解作用。生物膜法根據介質與水接觸方式不同,有生物轉盤法、塔式生物濾池法等。
2.厭氧處理系統
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厭氧菌(包括兼性厭氧菌)分解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又稱厭氧消化或厭氧發酵法。因為發酵產物產生甲烷,又稱甲烷發酵。此法既能消除環境污染,又能開發生物能源,所以倍受人們重視。污水厭氧發酵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生態系統,它涉及多種交替作用的菌群,各要求不同的基質和條件,形成復雜的生態體系。甲烷發酵包括3個階段:液化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此法主要用於處理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或污水廠的剩餘污泥,也可用於處理麵粉廠、食品廠、造紙廠、製革廠、酒精廠、糖廠、油脂廠、農葯廠或石油化工等工廠廢水。

④ 微生物污水處理

微生物污水處理做法有很多種,而且微生物產品用來治理污水的也有很多品種!但是用納豆菌來處理污水是最理想的!
● 納豆菌活性微生物水處理劑生物法的特點及工作原理
(一)、特點
納豆菌活性微生物水處理劑採用天然原材料,由發酵的枯草桿菌屬中發酵提煉,並採用生物技術製成。微生物菌劑可以看作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廠,並且自備酵素,將水中的有機物攝食後,經過一連串的反應而得到能量與細胞構成。而有機物則分解成CO2,水及許多對水質沒有影響的小分子。
利用多種不同的菌群,分解不同的污染物,使處理槽內的菌群互相依賴而形成特殊的分解鏈。菌群的整體耐溫系數為攝氏50度至零下40度,繁殖溫度為攝氏80度至零度,繁殖速度為4小時達成10萬倍以上,繁殖能力高於普通菌10萬倍以上,菌種體積高於普通菌4—10倍以上,好氧、厭氧皆能生存並快速繁殖。
納豆菌活性微生物水處理菌劑,經過特殊的馴化及強化,其能力特性如下:
1、納豆菌活性微生物水處理劑本身無毒性,無致病性,不會造成二次公害。
2、分解或降低廢水中COD、SS、BOD含量及濃度所造成的污染,速度快且效果好。
3、消除NH3-N、P、H2S及有機酸之能力強,故能除臭。
4、納豆菌所需的含氧量僅為傳統活性污泥法的60%。
5、系統污泥產生量少,每公斤的剩餘污泥量約0.1公斤。
6、污泥沉降性佳,緊密度高,穩定性高。
7、操作成本低廉,故障率低。
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水處理系統比較,納豆菌活性微生物水處理劑具有明顯的優勢!
在這我介紹一家專門生產納豆菌的公司給您-廣東省中山市納豆微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下面是這家公司的介紹:
中山市納豆微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原名叫中山市納豆微生物(肥料)有限公司,於2010年5月公司變更了名字。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微生物產品研發、生產、銷售與技術服務的高科技微生物企業。公司生物專家通過多年不懈努力獲得「納豆菌活性制劑及製作方法」的國家發明專利(ZL220510101983.9),成功完成納豆菌制劑的國產化,打破了日本企業對該項產品的壟斷地位,為我國綠色環保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公司主要產品有:納豆菌制劑(國家發明專利產品)、納豆菌原液、微生物污水處理劑(處理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及凈化養殖水質)、微生物除臭劑(垃圾處理場、養殖場、居家、汽車等除臭消毒)、微生物土壤改良劑、機肥發酵菌、微生物肥料(添加劑、葉面肥、助長劑等)等及環保工程產品與技術服務。
公司始終以「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存環境;面向未來,造福子孫後代」為企業使命,以「質量第一」為企業生命。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公司繼續以「客戶至上」為企業服務宗旨,秉承「科學、誠信」的理念,竭誠與海內外同行進行精誠合作,攜手並進。
公司的合作夥伴——「上海羌郎生物工程公司」無論在「節能減排」領域——各類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新建、改建以及採用活性微生物水處理劑系列生物處理污水的日常運行管理,還是在「化廢為寶」項目——城市污水污泥處置以及綠色環保有機肥製作,特別是應用生物修復原生態的技術解決河道污染方面,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特別是給於客戶提供從設計、施工、安裝、調試、驗收直至辦理許可證的一條龍服務,滿足客戶在達標排放、杜絕再污染、降底能耗、緊縮佔地面積等多元化的要求。

⑤ 什麼是生物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的缺點是留有至少50%的耗氧雜質在水中,而且留下大量污泥。因此,最受歡迎的是利用微生物、細菌、黴菌、酵母菌和一些原生物,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硫酸鹽等簡單的無機物,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

在自然界中,棲息著巨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機物並將其轉化成穩定無機物的能力。廢水的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這一功能,並採用一定的人工措施,營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從而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以凈化的方法。

⑥ 生物發酵工廠的排水主要包括

生物發酵工廠的排水主要包括發酵生產廢水、洗滌塔廢水、地面沖洗廢水、鍋爐排放的廢水以及其他生產和實驗室廢水。

生物發酵工廠廢水的處理方法

一、物理處理

通過物理方法如沉澱、過濾等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雜質。

二、化學處理

通過添加化學葯劑如混凝劑、氧化劑等,使廢水中的有機物和重金屬離子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沉澱或轉化為無害物質。

三、生化處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常用的生化處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四、深度處理

對於排放標准要求較高的廢水,需要進行深度處理。常用的深度處理方法包括臭氧氧化、反滲透等。

⑦ 微生物技術處理城鄉污水具有哪些優勢

生物處理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和一些無機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氧化分解,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無機物的廢水處理方法。污水生物處理是一種基於環境自凈的人工強化技術。其意義在於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增強微生物的代謝功能,促進微生物的增殖,加速有機物的無機化,促進污水凈化的進程。該方法具有投資少、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一種利用化學或物理手段將游離細胞或酶定位在有限區域內,使其保持活性並可重復使用的方法。起初主要用於發酵生產。20世紀70年代末,它被用於水處理領域。近年來,它已成為世界各國學者的研究熱點。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克服了生物細胞太小、難以從水溶液中分離、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點,保持了高效、穩定性強、能夠純化和保持高效菌株的優點,在廢水處理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閱讀全文

與生物發酵廢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處理廠工資為什麼低 瀏覽:670
12款福克斯汽油濾芯在什麼地方 瀏覽:894
苯酚的廢水處理 瀏覽:810
污水常用無機破乳劑 瀏覽:20
超濾管蛋白損失 瀏覽:888
中水超濾的設備規范及操作規程 瀏覽:47
污水寶 瀏覽:357
中國工業水處理公司排名 瀏覽:528
工地生產污水如何處理 瀏覽:11
制葯廢水蒸餾完為什麼ph升高 瀏覽:417
過濾器多久橡膠會漏掉 瀏覽:540
增壓式凈水機怎麼用 瀏覽:63
反滲透膜對鈉離子過濾怎麼樣 瀏覽:289
環氧樹脂廢水怎麼消毒 瀏覽:21
wix空氣濾芯怎麼樣 瀏覽:687
蒸餾乙醇的能耗比 瀏覽:346
污水做全分析有哪些指標 瀏覽:319
530汽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453
樹脂瓦配件哪裡有 瀏覽:321
回奶用回奶用生麥芽或熟麥芽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