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沉澱池相關設計要點及適用條件
沉澱的概念與原理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沉澱技術是通過重力沉降,將懸浮物和顆粒物從污水中分離出來。這一過程主要在沉澱池內完成,又稱沉澱池沉澱。沉澱池是污水處理單元中一個大型的混凝沉澱池,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過混凝劑的作用,使污水中的微小顆粒物和有機物質聚集成較大的顆粒,這些顆粒物稱為污泥團。隨後,污水進入沉澱池,由於重力作用,污泥團逐漸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層,而清水則從池頂流出,進一步處理後排放到環境中。沉澱是污水處理中的關鍵步驟,有效去除懸浮物和顆粒物,減少環境污染。沉澱過程經濟、簡單,無需能源消耗,僅利用重力即可完成。
沉澱的分類
根據水流狀態、是否添加混凝劑、顆粒受力狀態及水力學條件,沉澱可分為靜水沉澱、動水沉澱、自然沉澱、混凝沉澱、自由沉澱、擁擠沉澱、團聚穩定顆粒沉澱與團聚不穩定顆粒沉澱。
各沉澱池的適用條件與設計要點
按照污水處理流程中的位置,沉澱池主要分為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和污泥濃縮池。
- 初次沉澱池:適用於初級處理階段,去除懸浮物和顆粒物。適用條件包括高懸浮物含量、顆粒密度大於水、粒徑較大。設計要點包括刮泥排泥設備、浮渣去除設備、表面負荷和沉澱時間控制、整流措施、溢流堰和最大水平流速、排泥靜水壓等。
- 二次沉澱池:適用於生化反應後端,去除懸浮物、顆粒物和生物污染物。適用條件包括大量懸浮物、顆粒物和生物污染物,密度大於水、粒徑較小、考慮流量、水質、水位變化。設計要點與初次沉澱池類似,但表面負荷、沉澱時間、最大水平流速有所不同。
- 污泥濃縮池:用於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減少體積和重量。適用條件包括高含水率、小顆粒、高有機物含量。設計要點包括排泥設備、曝氣攪動柵、表面負荷、沉澱時間、最大上升流速、排泥靜水壓等。
各沉澱池的優缺點與適用條件(按水流方向)
沉澱池按水流方向分為平流式、輻流式、豎流式、斜流式,每種形式有其特定的構造、優缺點和適用條件。
沉澱池設計的一般規定
包括設計流量考慮分期建設、沉澱池個數或分格數設計、設計參數參考、超高、緩沖層高度、有效水深與表面負荷關系、排泥斗傾斜角、排泥管管徑、排泥模式、靜水頭、調節閥門設置、重力排泥方式、進水管配置、污泥區容積計算等。
總之,沉澱技術在污水處理中起著關鍵作用,通過合理設計沉澱池,可以有效去除懸浮物和顆粒物,減少環境污染。每種沉澱池類型都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與設計要點,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與設計。
② 用混凝-沉澱為主要工藝處理城市生活污水(50萬T/D)試畫出其工藝流程
城市污水處理大多都是活性污泥法進行先期處理的,你所提到的是生化結束後需要將此水進行回用而進行的二次處理所需要的混凝沉澱吧。50萬噸規范是不小的。
一般工藝為:1:投加PAC然後用機械攪拌機進行攪拌 2:通過網格絮凝池進行充分絮凝 3:到平流式沉澱池進行沉澱 4:經過D型濾池進行過濾 5:進行二氧化氯殺菌 6:進入蓄水池 5:污泥進行濃縮然後進行脫水機進行脫水處理。
需要的建築物:1:網格絮凝池 2:平流式沉澱池 3:D型濾池 4:蓄水池 5:葯劑儲存及投加房 6:污泥濃縮池 7:污泥脫水機房 8:配電房 9:電控房 10:應急池
主要設備:1:引水泵 2:電動攪拌機 3:液壓閘門 4:往復式電動刮泥機 5:排泥電子閥門 6:玻璃纖維 7:反沖洗泵 8:污泥濃漿泵 9:PAC葯劑儲罐及PAC投加隔膜泵 10:PAM配葯設備及PAM投加泵 10:污泥脫水機(具體選擇什麼類型的脫泥機根據污泥濃度及粘度、用電費用、需要將污泥處理到什麼程度的含水率及處理好的污泥最終處理去向等來確定)11:污泥螺旋輸送器 12:二氧化氯發生器 13:鹽酸儲罐 14:各種機電設備的電控設施
我這里只有處理50萬噸能力的設施現場照片,希望比平面圖更直觀。
③ 混凝後的沉澱池設計數據有哪些
第一沉澱池的污泥排回生化系統就相當於污泥迴流,就不再是剩餘污泥了,當然有影響,mlss上升了,有機負荷更低了,系統會運行不正常。
第二混凝沉澱池排泥應該是根據污泥周期來的,像您說的沉澱池污泥濃度太低有可能是混凝沉澱效果不好,建議做混凝沉澱實驗,找到最佳投加劑量。其次有可能拍泥太頻繁,建議減少排泥次數,增大間隔。最後難道你們廠沒有污泥濃縮池嗎,污泥難道直接排入脫水機房????
④ 混凝後的沉澱池設計數據有哪些
混凝抄後的沉澱池設計數據: 1.面積負襲荷20-80m3/(d·㎡); 2.停留時間1-4h; 3.池深2-4.5m; 4.池內流速2.5-15mm/s; 5.進水渠流速0.15-0.6m/s; 6.出水堰溢流負荷1-7L/(s·m)。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⑤ 急求混凝沉澱池設計計算過程
以豎流式為例1. 設中心管內流速 =0.03m/s,採用池數n=60,則每池最大設計流量: =Q/n=0.029m3/s 中心管面積: = / =0.97m22. 沉澱部分有效斷面積設污水在池內的上升流速為0.7mm/s,則:F= /v=41.43m23. 沉澱池直徑:D= =7.35m﹤8m4. 沉澱池有效水深設沉澱時間T=1.5h,則 =3600vT=3.78m5. 校核池徑水深:D/ =1.94﹤3(符合要求)6. 校核集水槽每嘧=米出水堰的進水負荷: = / D=1.26L/s﹤2.9L/s(符合要求,可不另設輻射式集水槽)7. ①剩餘污泥乾重設進水SS濃度 =250×50%=125mg/L,出水SS濃度 =20mg/L= /f=[( - )aQ-bV ]/f =551.33kg/d剩餘污泥的體積量(濕泥量),設污水含水率p=99.5%,則V= T/1000(1-p)=110.27m3/d污泥量為: = +V=871.60 m3/d設污泥清除間隔T=2d,則二沉池中的總泥量為: = T=1743.2m3/d8. 每池污泥體積: = /n=29.05m39. 池子圓錐部分有效容積設圓錐底部直徑d=0.4m,截錐高度為 ,截錐側壁傾角為 = =(D-d)tan /2=4.96m= ( +Rr+ )/3=74.14m3﹤29.05m3(可見池內足夠容納2d的污泥量)10.中心管直徑: = =1.11m11.中心管喇叭口下緣至反射板的垂直距離設流速該縫隙的污水流速 =0.02m/s喇叭口直徑: =1.35 =1.50m 則: = / =0.31m12.淀池總高度設池子保護高度 =0.30m,緩沖層高度 =0(泥面低),則:H= + + + + =9.35m1. 污泥迴流系統的設計與計算① 污泥迴流量:根據實驗結果污泥迴流比可採用50%,即R=0.5污泥迴流量為: =RQ/24=3125m3/h② 剩餘污泥量:污泥產泥系數Y=0.5,污泥自身氧化率 =0.065= = =333.09m3/d=13.88m3/h14.污泥總量: 每個池污泥量為: =52.31 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