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的五十百千示範工程有哪五個市,五個市裡分別是哪十個縣城謝謝了,盡快告訴
德陽市
城市概況:
區位優勢明顯。德陽市位於四川成都平原東北,城市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5萬。德陽是「成德綿」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第一個實現GBM網化工程達標的地級示範市,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60餘公里,寶(雞)成(都)鐵路、成(都)綿(陽)高速公路、108國道和境內四通八達的快速通道構成了德陽發達的鐵路、公路交通體系。
文化底蘊厚重。德陽歷史悠久,是古蜀文化發祥地之一,人文景觀量多質優。市區內有保存完好、建築精美、全國第三大孔廟——德陽孔廟;有中國西南最大的現代石刻群雕——德陽石刻;七平方公里水面的旌湖貫穿南北等現代文化娛樂景區。
城市建設優美。城市規劃標准高,城市功能完善。秀美的旌湖、典雅的文廟廣場裝點城市更加靚麗,一環路建設工程速度加快,德什、德綿快速通道工程和德中公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德陽城市形象。「一中心三片區」組合城市圈規劃將把德陽打造成為一座美麗的現代化工業山水園林城市。德陽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旌湖兩岸生態環境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綜合實力強勁。德陽是中國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大批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裝製造企業。機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預計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左右,財政總收入120億元,增長23%。德陽工業總量、財政總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四川省第二位。2009年8月13日,聯合國正式命名德陽為「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國際示範城市」。
災後重建積極推進。目前,全市災後重建項目開工4936個,開工率89.9%,完工3301個,累計完成投資934.9億元,30多萬受災農戶將在春節前基本搬進新居,城鎮住房重建開工及建成比例達到97.1%,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一批各具特色、設施齊備的學校、醫院拔地而起,重災鄉鎮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推薦理由一:
硬體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治理過程中,德陽市加強了交通管理、環衛、治污、商貿、園林綠化五個方面設施建設,重點對德陽市主城區的「四大門」、「六條路」進行了風貌改造。新增垃圾中轉站30個,改建垃圾處理廠1個,新建垃圾壓縮轉運站1個、污水處理廠2個,新增環衛保潔車輛120台(含電瓶車),新增其它垃圾處理設施5600餘個、保潔員400餘人,新建改建農貿市場16個,全市新增臨時停車場51個、泊位2400餘個,新增紅綠燈36處,新增交通標志288套。德陽市主城區以旌湖兩岸為支撐,在已有八大文化、藝術、體育、歷史長廊的基礎上,新增、改造基礎項目43個,大力開展見縫插綠、拆牆透綠工作和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不斷提升德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推薦理由二:
專項資金保障充裕。採取「向上爭、銀行貸、市場引、社會籌」等方式,破解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瓶頸」,全面推進五大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容貌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9年,共計劃投入資金7.8億元,已到位資金2.2億元用於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推薦理由三:
廣泛動員,強勢宣傳。制定了9個專項治理宣傳報道方案,做到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亮點」。市級新聞媒體開設了專題專欄16個,刊(播)發消息3530餘條,製作公益廣告20餘條。廣泛開展社會宣傳,製作懸掛大型公益廣告牌260餘塊、橫幅標語1500餘幅,編印、發放張貼畫10萬張、宣傳手冊160萬冊,出動宣傳車5600台(次),開展「做文明學生、創優美環境」宣誓儀式等各類活動380餘項,覆蓋社會各個領域。依託「文化德陽」品牌,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廣場文化活動,共演出文藝活動60餘場(次),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社情民意調查表明,群眾對城鄉環境治理的支持率、滿意率、參與率分別達到100%、84.2%、84.1%。
推薦理由四:
環境指標達標情況良好。德陽主城區污水處理廠基本能夠滿足城市區居民生活污水處理需要,設計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實際城市生活污水量為12萬噸左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83.33%。綿遠河污水處理廠招標前准備工作已基本完成,預計2011年完成建設;石亭江和天元污水處理廠現已設計完成,正在申請資金。德陽主城區新建垃圾收集房30座,旌西地坑1座。截至日前,全市已建成並運行的垃圾處理廠有3個、垃圾填埋場1個,其中市生活垃圾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300噸,生活垃圾無公害化處理率達到89.75%。經資質單位對工廠地表水、地下水、垃圾污水、土壤、周邊空氣質量、噪音進行監測,其結果全部符合國家GB標准。德陽市主城區已建成有東湖山公園、文化娛樂城公園、電信廣場公園、文廟公園、石牛公園、黃河廣場公園、城北公園等七大公園,並對泰山南路四處、華山南路、凱江路成綿高速立交、龍泉山路部分、漢江路至沱江段、綿遠街與青山巷交界處街頭綠化、部分窩栽樹池處理、奧運長廊珠江橋頭茶樓旁綠化、凱江路高速公路立交周邊綠化、西小區(白河巷、湘江街)街頭綠化等處進行綠化改造。市區主要幹道、河堤兩側均有行道樹和綠化帶,綠地面積達370餘萬平方米,已實現建成區綠地覆蓋率≥39.31%,綠地率>35.3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4平方米,達到了省級園林城市的要求。
羅江縣
基本情況:
羅江縣位於成都平原北部邊緣,1996年8月經批准復縣。羅江地處成(都)德(陽)綿(陽)高新產業帶主軸,南距德陽市區23公里,北距綿陽市區28公里。幅員面積448平方公里,轄10個鎮,109個行政村,總人口24.2萬。羅江縣是中國金花梨之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城鄉公交一體化」工程。2009年,羅江經濟發展增速逐步加快,排位穩步上升。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億元,同比增長14 %;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3.88億元,增長14.7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38元,增加65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25元,增加1595元;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增長2.9倍。建成省級新農村電氣化縣。
推薦理由:
投入到位。堅持「五個一點」(財政投一點,項目調一點,土地收益擠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籌集7000餘萬元,專項用於環境治理。投入近4000萬元用於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添置了清掃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電瓶密封清運車,垃圾桶、果皮箱;修建了一批清潔房、垃圾池等基礎設施。建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公益基金」,撬動數百萬元社會資金參與治理。
改善基礎設施。農村統一規劃修建垃圾池3萬多口,城鎮和小區修建垃圾清潔房120座 ,新增垃圾桶315個,果皮箱422套,掃地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9輛和電瓶三輪清運車82輛;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20.0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22%。
建設環境秩序。採取「堵疏結合」的辦法,規范市場,完成水果市場、夜啤酒廣場兩大專業市場建設,並大力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完善城市車輛的停放場地及附屬設施的建設,已在縣城主要幹道、行道建有停車位、停車柵欄,場鎮設置有停車位、停車柵欄,城市環境秩序附屬設施建設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整治市容市貌。基本完成對縣城萬安大道、紋江幹道、東西街兩旁的店招(牌)規范管理;對城區、鄉鎮店招(牌)的日常監管體系和制度進一步完善。已規范、拆除店招(牌)300處,清除「牛皮癬」8450張,使城市容貌得到有明顯改觀。
在已形成川陝路27公里三國文化長廊的基礎上,實施成綿高速、羅安路、羅桂路沿線民居改造,實施「三清五改」,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依託調元文化,打造調元古鎮;以徽派建築為主體,打造鄢家餐飲一條街。目前全縣完成3個鎮,共計改造1466戶。使場鎮交通變暢,環境變靚,人氣變旺。
廣泛宣傳,動員村民清理農村垃圾、雜物、污泥、污水;結合災後重建工作,引導農村居民推進「一建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工程,新建戶用沼氣8000口;組織千餘人次對景區和農家樂的環境衛生進行了集中整治;制定印發「進家庭」宣傳畫、倡議書;全域印發《治理城鄉環境 建設幸福家園》畫冊10萬冊。
以 「三集中整治」為中心。在交通干線沿線村組,率先推行「村(社區)分類、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確保交通沿線環境衛生清潔。
旌陽區孝泉鎮
基本情況:
孝泉鎮地處成都平原的西北部邊緣,位於旌陽區西北部,是新九寨旅遊環線(德茂路)的必經之路,總面積52.5平方公里,城鎮面積3.5平方公里,轄12個村和3個居委會,總人口41336人。孝泉鎮有著以「孝文化」、「伊斯蘭文化」、「泉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底蘊,1996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小城鎮,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美環境鄉鎮」,2009年被評為四川省「十佳魅力名鎮」。
推薦理由:
孝泉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群眾知曉率達100%,參與率達95%,在全鎮形成了由「讓我治理」變為「我要治理」的良好氛圍。堅持每天早晚檢查和各小組治理情況通報制度,抓好衛生監督,完成「五亂」和「三個集中」治理,特別對重點地段、重點場所(如農貿市場)設專人負責。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共清理垃圾9400餘噸,並轉運至40公里外的德陽市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置,清除非法小廣告1530條。新增保潔人員54名,垃圾車19輛,垃圾桶289個,停車場3個,規劃攤點175個。「拆牆透綠」200米,「屋頂增綠」共5處、800平方米,「見縫插綠」 1350平方米,清理綠地12000平方米。同時,將風貌整治與孝泉古鎮建設緊密結合,集中對半邊街、鄰姑街、孝綿路和孝安大道進行風貌整治,目前已完成投資1600餘萬元,完成臨街牆體立面風貌整治約20000餘平方米。
什邡市洛水鎮
基本情況:
洛水鎮位於川西平原西北,是什邡市「5·12」特大地震極重災鎮之一,集鎮建成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2萬人,全鎮有三所衛生院、一個綜合性福利院、一所中學、三所小學、二所中心幼兒園,並有兩個火車站,國地稅、郵政、電信等市級駐鎮單位10餘家。
推薦理由:
設施建設加快,恢復重建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到目前為止,藍天小學已交付使用,洛水中學、洛水小學和洛水幼兒園正在建設之中,900套廉租房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一期300套即將交付使用),洛水衛生院、靈傑衛生院、福利院、天然氣配氣站正在建設,國地稅、公安派出所、農行洛水分理處、郵政、電信等駐鎮單位的重建都已開工。政府投資的項目(七站八所)正在逐步完善手續,菜蔬社區統遷房將於春節前動工,集貿市場也將開建,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站等公共服務項目及林業公安分局、洛水糧站、畜牧站、商業中心開發項目都將在完善手續後陸續動工建設。
環境面貌改觀。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洛水鎮把綜合治理工作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相結合,切實抓好對「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的治理。在治理工作中,堅持「村收集、鎮轉運,市統一清運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及時成立鄉鎮城管執法中隊對集鎮秩序進行管理,使該鎮2009年度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
中江縣黃鹿鎮
基本情況:
黃鹿鎮位於中江縣最北端,是中江北面窗口重鎮,與德陽市羅江縣、綿陽市涪城區、三台縣接壤,是四縣六鎮交匯之地。全鎮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7萬餘人,是德陽市12個區域重點鎮之一。黃鹿場鎮緊鄰佔地4000餘畝的中型水庫——黃鹿水庫,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十分優美。
推薦理由:
黃鹿鎮堅持「特色農業立鎮、休閑旅遊興鎮」的總體取向,將完善基礎設施、凈化美化環境作為「休閑黃鹿」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該鎮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形成人人參與環境治理的良好氛圍。
完善基礎設施。投入300餘萬元對場鎮主要街道進行全面治理,實現場鎮街道硬化、過境公路黑化、人行道美化。投入100餘萬元建成垃圾池23個、垃圾填埋場1座、垃圾收集轉運站1座,購買灑水車1輛,發放垃圾桶600餘個。在農村,整合災後重建項目,以「一池三改」為重點,積極建設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立長效機制。成立環衛所,配備環衛工人10名,完善獎懲制度,保持場鎮環境整潔。以鎮機關幹部為主體,成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七進」服務隊,每天清晨對場鎮主要街道進行清掃,激發了全鎮群眾的參與熱情。由農村黨員、幹部組建「七進」服務小分隊,以自身實際行動為美化、優化城鄉環境作貢獻。
旌陽區新中鎮
基本情況:
新中鎮位於旌陽區東大門,與中江縣接壤, 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人口13408人,總耕地面積為15812畝。作為旌陽區三個丘陵鄉鎮之一,鎮黨委政府在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的同時,結合災後重建努力將新中打造成德陽綠色優居鎮。
推薦理由:
完善設施,狠制「五亂」。在20戶以上的大院落和聚居點新建垃圾池216口,投入10萬余元購置20個果屑箱,10個垃圾桶,7輛垃圾車;整治場鎮破損圍牆600米,改造下水道1000米,平整街道80米;6個行政村投入資金30萬元,重點對德中公路沿線進行道路、排污、排水溝渠改造。在「五亂」治理中,除完善垃圾清掃清運長效機制外,重點治理「攤位亂擺和車輛亂停」,共規范攤點60個,整治佔道經營28處,建1個臨時市場,新建4個停車場,重新規劃停車線260米,落實自行車停放點18個。
注重實效,突出風貌。德中路沿線和龍居村是新中鎮對外的一個形象窗口,為更好地展現新中鎮新農村建設成果,鎮黨委、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德中公路沿線及新柳路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目前對沿線10公里樹木進行了修形和補種,對龍居村2、7組聚居點進行了風貌整治,新增綠化面積2000多平方米。新中場鎮、德中公路沿線的桂花村、尖山村、茶店村的風貌整治已完成一期工程,簡約明快的「現代民居」風格有效提升了新中鎮的鎮村面貌。
綿竹孝德鎮
基本情況:
孝德鎮位於四川腹心地帶成都平原西部,地處沱江上游,是三國時期一代忠烈的見證地,是東漢時期「二十四孝」的發生地,是「綿竹年畫」的發源地。轄區內有江蘇工業園、高新農業技術開發區、年畫產業基地,是綿竹市工業重鎮。
推薦理由:
孝德鎮黨委、政府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視,確立「四個整合」思路,完善「四項制度」保障,制定「四大舉措」配套,推進快、效果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在綿竹市名列前茅。
該鎮利用宣傳櫥窗、宣傳欄、文化活動、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簽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和「講文明、除陋習」 綠化、凈化、美化家庭承諾書。城鄉居民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高。
孝德鎮目前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均達60%以上,農戶衛生廁所改造率達到100%,化糞池45處,沼氣池6900 余口,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平原中心村的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建有垃圾中轉房8個,垃圾收集池60個,生產和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1個。
羅江縣調元鎮
基本情況:
調元鎮(原文星鎮)位於羅江縣西北部,距縣城10公里,幅員面積36.3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5257人。調元鎮是金花梨生產基地,是享有川菜、川劇之父的清代文豪李調元故里。
推薦理由:
調元鎮新建垃圾池46口,新建垃圾房3間,新設垃圾桶80個,新增保潔員16名,垃圾清運車3輛,對場鎮和觀音岩景區進行全天候保潔和垃圾清運,使垃圾不隔夜。統一規劃設立便民「公眾信息張貼欄」10個。分類設置機動車停放點,做到車輛停放有序。新建農產品和百貨兩個市場,使行商歸市,座商歸店。
找准切入點,有效推動風貌改造。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鎮黨委政府以發展文化旅遊為切入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文化立縣、旅遊興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的發展思路,結合該鎮發展調元文化旅遊的實際情況,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新農村建設、文化旅遊發展相結合,採取住戶自籌一點、政府補助一點、上級部門爭取一點的方式引導場鎮及公路沿線住戶積極進行房屋立面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的風格均為晚清徽派建築風格,現在共進行立面改造600多戶。在場鎮、羅文公路沿線進行綠化改造,種植風景竹、培植草坪共計2000餘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
廣漢市連山鎮
基本情況:
連山鎮位於廣漢市東北9公里、旌陽區以南7.5公里處,為廣漢、中江、旌陽三縣(區)交界處。全鎮現有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萬人。連山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連山的理念,積極探索集鎮環境治理市場化運作新模式,健全隊伍,加大投入,強化管理,有效推進集鎮環境治理工作,集鎮容貌得到較大改善。
推薦理由:
連山鎮將集鎮1.2平方公里街、巷分成9個片區,由9名黨政領導掛帥指揮,將目標任務細化分解,由鎮機關幹部和村社幹部分片承包重點路段區域,責任明確到個人,確保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死角、全面覆蓋。同時,在場鎮落實責任路段區域30個,責任人30個,保潔員60名,並進行了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廣泛監督。針對死角地帶,連山鎮先後組織單位職工、學生4000餘人展開全民治理行動,共清理垃圾4500噸,清理道路30公里,清理溝渠、河道25公里,清除「牛皮癬」等小廣告1000多處。
為加強管理,連山鎮一是設立了鎮綜合服務公司,成立城管中隊,配備7名人員,全鎮按不同行業(以產生垃圾的數量大小分行業)每間門面每月收取10元至15元的衛生費。二是街道衛生實行市場化管理,承包給德陽一家保潔公司,組織20多人的保潔隊伍,每天兩次對16條街道進行打掃,隨時保潔,年投入費用16萬余元。三是建立垃圾中轉站統一堆放,場鎮生活垃圾,交由廣漢市環衛處轉運至廣漢垃圾填埋場,年投入轉運費3萬元。
中江縣輯慶鎮
基本情況:
中江縣輯慶鎮距縣城17公里,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轄23個村,2個居委會,4.8萬人。省道101線和已開工建設的成(都)德(陽)南(部)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是德陽市12個區域重點鎮之一,也是災後重建樂山市對口援建鄉鎮,區位優勢突出,經濟基礎良好。
推薦理由:
該鎮已建成4橫3縱7條街道,其中勝利街已建成為獨具特色的仿清復古風貌街,場鎮排污管道齊全,並按照「三個遠離」要求建起了場鎮垃圾填埋場2處、垃圾中轉站1個,環衛工人20人,固定垃圾桶50餘個,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輯慶鎮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9條,農村垃圾固定投放點100餘個,農村生活污水通過沼氣池、化糞池沉澱處理。結合災後重建,以「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圈、改廁)建設為重點,引導農民建院村道路,建設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
德陽市八角井鎮
基本情況:
八角井鎮位於成都平原腹地,地處德陽市區南大門,土地肥沃,資源充足,氣候宜人,是傳統的水稻制種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即以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著稱,被省環保局命名的「齊家堰自然生態園區」風景秀麗,宜業宜居。全鎮幅員面積47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人口31000多人。2009年全鎮實現本級財政收入550萬余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00餘元。「三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曾獲得國家民政部「中國鄉鎮之星」、四川省「紅旗鄉鎮黨委」和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平安鄉鎮」等榮譽稱號。
推薦理由:
加強基礎設施投入,保證環境整潔優美。聘請環衛工人26人,分路段定時清掃街道、清理垃圾。同時,購買垃圾桶80個,人力三輪垃圾清運車18輛,為環衛工人配備勞保用品並購買意外保險,共計花費49000元。各社區、村組建立垃圾中轉站80餘個。
該鎮結合自身實際,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集中開展環境衛生、市場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區等專項整治。全鎮共發動組織5000餘人,清理生活和建築垃圾500餘車,拆除不規范廣告20餘幅,清理「牛皮癬」300餘處,清淘溝渠7000餘米。投入10餘萬元對街道主要交通地段劃置停車線及警示標志,使車輛歸位。投入10餘萬元,在金沙江路西側規劃新的農貿市場經營點,讓佔道經營的攤點以及周邊一些零散小販都入市經營。
2. 環保生物污水處理裝置(設備)用英文怎麼說謝謝各位嘍!
EBST=environmental-protection bi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3. 端州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詳細資料大全
端州區,廣東省肇慶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屬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范圍,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臨西江,北靠北嶺山,東鄰鼎湖山,西與高要市小湘鎮接壤。處於東經112°23′至34′,北緯23°2′至11′之間。
端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旅遊城市,其中星湖風景名勝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範點」。
4. 印刷環保設備有哪些
印刷環保設備有哪些
大唐印刷為你解答:如空氣凈化機,污水處理設備,臭氧發生器,工業制氧機
5. 求一篇文章。。關於對鄧建軍的認識。。800字左右。。(請把文章直接復制到帖子里。。3Q)
鄧建軍,男,生於1969年10月,漢族,中共黨員,江蘇省常州市金壇人,現為黑牡丹集團的電氣技術工人。勇於科技創新,不斷沖擊世界紡織難題,是鄧建軍身上最奪目的閃光點。堅守一線崗位20多年,他先後參與技術創新項目近500個,獨立完成的就有150個。其中「染液組分在線檢測和控制系統」等發明填補了該領域的世界空白。 鄧建軍,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鄧建軍科研組電氣技術工人,現為江蘇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鄧建軍曾作為江蘇省惟一代表出席全國總工會召開的第八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雙十佳」表彰大會,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鄧建軍,1969年生,江蘇常州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他沖擊紡織機械領域世界難題的技術創新之舉,被外國專家嘆服為「中國功夫」。
1988年,19歲的鄧建軍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常州黑牡丹公司做電工。鄧建軍每晚必看一個半小時的技術書籍和有關資料。幾年下來,他在獲得大專學歷後繼續攻讀本科。後來,他又跨越了英語和德語的障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黑牡丹公司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劍桿織機。鄧建軍從最基本的制圖做起,每天蹲在機器邊14個小時以上,終於,馴服了這些機器。
1996年,公司從比利時進口了一批噴氣織機。這些機械最關鍵的部位是感測器,在安裝時外商拒絕提供這方面的技術資料。鄧建軍經過反復測算發現,線路板中一個小零件會因為機械的高速震動而損壞。比利時公司向中國企業開出了1萬元的天價。而在國內,這些器件有的只要1分錢。
染整行業一直是我國紡織工業的薄弱環節,主要被色差、縮水率等問題所困擾。鄧建軍熬過了幾十個不眠之夜,終於將預縮率精度穩定控制在了2.5%以內,優於3%的國際標准。
參加工作20多年來,他共解決企業重大技術難題23項,參與技改項目近500項,獨立完成150項,其中僅染漿聯合機——車速改造技術一項就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
人物事跡
昨天
一個不斷創新的技術工人
從1988年進廠開始,鄧建軍就在干中學,學中干,從而練就了過硬的本領。他用自己的創新歷程見證了中國紡織產業的艱難崛起。
染整行業,一直是我國紡織工業的薄弱環節,主要被色差、縮水率等問題所困擾。黑牡丹的主產品是出口牛仔布,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預縮率問題。預縮率高了,經濟受損失;少了,又達不到質量標准,做出的服裝會因收縮不當而變形,造成國際索賠等問題,因此是一個世
界性技術難題。
越是有難度的挑戰,鄧建軍就越興奮,他立志啃下這塊硬骨頭。他與同事們一起奮力攻關,經過無數次調試,熬過了幾十個不眠之夜,通過運用電子技術與氣動技術的完善結合,終於攻克了預縮率不穩定這個老大難問題,黑牡丹牛仔布的預縮率精度穩定控制在了2.5%以內,優於3%的國際標准。同時,他站在一線工人位置上,設計了詳細的「縮水率表」,操作工人只需按圖索驥,每一步都可以按量化標准操作,極大地保證了產品質量。從此黑牡丹產品以穩定的縮水率領先國內外同行,蜚聲國際牛仔布市場。
牛仔布染色穩定問題,同樣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當時全世界都沒有操作標准。加料等關鍵工序完全靠工人的經驗操作,而且每小時都要人工測流量,稍有偏差就影響質量。鄧建軍就琢磨,怎樣才能加強生產過程中的自動控制,以技術控制產品質量。針對上漿率不穩定的問題,他綜合染整工程、化學、電化學等知識,開發了「在線染料組份自動控制系統」,並一口氣鑽研出在線染液控制系統、在線流量控制系統、自動漿液控制系統等一整套技術,均是行業內首創。
參加工作以來,鄧建軍先後參與和獨立完成技術改造500餘項,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的發展。
今天
一個不斷學習的公司高管
「以前只負責維修機器、技術改造什麼的,現在新廠的基建、車
間設計、工藝流程布置等面上的事情都要管了。」去年年底,常高新集團對黑牡丹進行了重組,鄧建軍被聘任為技術總監,參與新廠區的建設。
鄧建軍所說的新廠,是公司正在天寧經濟開發區內投資近1.8億元,建設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的「黑牡丹紡織生態園」。
鄧建軍介紹說,公司將利用這次整體搬遷的契機,進行規模較大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引進當今技術領先的紡紗與織造設備,提高生產裝備水平;採用先進牛仔布生產工藝,對目前公司使用的染色設備和牛仔布後整理設備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淘汰能耗較大的鍋爐,採用集中供汽,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利用河水進行凈化處理用於生產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我們實施的這一『改進生產工藝改造染色設備及後整理設備,節能減排,提升牛仔布的產品水平』項目,已列入2008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獲得國家撥款1600萬元。」
在新廠的建設過程中,鄧建軍主要負責設備這一塊,從工藝配置、廠房建設、水氣配電、到設備的引進調試、投入生產等,也都要一一過問。
從單純的搞技術到企業建設、管理,巨大的反差讓鄧建軍感到了壓力。而且,整個搬遷項目分為紡紗、前織染色、後織織造、成品後整理4大車間與配套污水處理與河水凈化、110KV變配電6個部分,需要分步逐一實施,這更加重了鄧建軍肩上的擔子。「比如公司要引進束狀染色機,先由我們提出具體性能要求,生產商負責製造,然後機器拿回廠里再由我們進行技術改進,加入自己的核心技術,從而使機器的工藝參數穩定性大大提高,紗線的顏色也更穩定。」這其中的整個工藝流程,就像在搭積木,並不是一個技術工人思考的那麼簡單。
為了盡快適應新崗位,讓企業加快發展,鄧建軍學習的領域增加了企業管理、工藝流程等,「無論在技術崗位,還是在管理崗位,都需要更多的知識來支撐」。
「其實我還是喜歡搞機器維修,進行技術消化、吸收和改造。」在擔起一名公司高管責任的同時,鄧建軍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我們原來的那個科研組現在已經有18個人了,平時一有空我就去他們那邊。」
明天
努力成為一個科學發展的「領跑者」
常高新集團重組黑牡丹以後,董事會全票通過聘任鄧建軍為技術總監。
「黑牡丹發展到現在,靠的就是人才
和技術。」常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常高新集團總經理曹建新表示,黑牡丹現在還是一個工廠品牌、工業品牌,企業下一步要科學發
展、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向市場品牌、商業品牌邁進,通過加強產品的開發能力,加快技術的更新速度,開發出技術含量高、技術難度高、附加值高的產品。
「這就需要強化我們的技術管理,也就更需要像鄧建軍這樣的技術管理人才。有了這種對技術的鑽研、對工作的認真、對事業的追求,他就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技術領頭人,更是一個合格的企業技術管理的策劃者,並最終成為企業科學發展的『領跑者』。」
鄧建軍還是那麼喜歡印在公司畫冊上的一段話:
「在靜謐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陽西下之際,一頭獅子在沉思: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一頭羚羊在沉思: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脫跑得最快的獅子。
那麼,無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當太陽升起,你要做的,都是奔跑。」
鄧建軍說,在前進的過程中,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都會體會到,但他最願意享受的還是迎難而上的感覺。
6. 環保設備包括什麼
環保設備是指用於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而由生產單位或建築安裝單位製造和建造出來的機械產品、構築物及系統。
也有人認為,環保設備是指治理環境污染的機械加工產品,如除塵器、焊煙凈化器、單體水處理設備、雜訊控制器等。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
環保設備還應包括輸送含污染物流體物質的動力設備,如水泵、風機、輸送機等;同時還包括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的監測控制儀表儀器,如檢測儀器、壓力表、流量監測裝置等。
環境治理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我們應該更注重環保。環保設備應該包括成套設備:如空氣凈化機,污水處理設備,臭氧發生器,工業制氧機等。可以在工業或者家庭都能對所處環境進行改善或治理的設備。
除塵器
除塵器,是把粉塵從煙氣中分離出來的設備叫除塵器或除塵設備。除塵器的性能用可處理的氣體量、氣體通過除塵器時的阻力損失和除塵效率來表達。同時,除塵器的價格、運行和維護費用、使用壽命長短和操作管理的難易也是考慮其性能的重要因素。除塵器是鍋爐及工業生產中常用的設施。
在各個冒灰的地方設置吸塵罩,通過管道氣路將含塵氣體輸送到除塵裝置中,在其中進行氣固分離後,將粉塵收集於該除塵裝置內,而清潔的氣體被引入總管或直接排入大氣的整套設備,即是除塵系統,而除塵器是該系統中的重要組部分。
從通風除塵的角度看,粉塵就是能夠較長時間呈浮游狀態存在於空氣中的一切固體小顆粒,是一種分散體系,叫做氣溶膠,其中空氣為分散介質,固體顆粒為分散相。除塵器就是把這種固體小顆粒從氣溶膠中分離出來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