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營市環境狀況調查!!!!
今年以來,我市環保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發展觀」活動為載體,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完善責任體系、深化環境治理、強化監督管理、狠抓污染減排等措施,進一步鞏固了創模成果,促進了科學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現將我市環保模範城市持續改進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一)基本指標
1、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2006年,東營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十七個地市中名列第二名,2007年居全省第六名,2008年居全省第四名。
2、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東營市城市轄區內未發生重大、特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未有重大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案件,市政府制定了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組織進行了應急演練。
3、環境保護投資指數:東營市非常重視環保投入,環保投資指數連續保持在2.0%以上。
(二)經濟社會指標
4、經濟發展:創建成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以來,我市持續增長率高達16.5%,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2006年全市實現GDP1450億元,2007年全市實現GDP1664億元,2008年實現GDP2052億元,人均GDP達到了10萬元以上。
5、人口與計劃生育:年度計劃完成率100% 。
6、工業萬元GDP能耗:2006年工業萬元GDP能耗水平約為0.87噸標煤/萬元;2007年為0.816噸標煤/萬元;2008年為0.751噸標煤/萬元GDP。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7、單位GDP用水量:東營市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為13.66噸/萬元GDP,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8、萬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2007年東營市分別為:化學需氧量1.57kg/萬元,二氧化硫7.6kg/萬元;2008年東營市分別為:化學需氧量1.18kg/萬元,二氧化硫5.95kg/萬元。遠遠小於全國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三)環境質量
9、空氣污染指數: 2008年市區空氣環境質量API指數<100的天數為350天,占前全年總天數的95.9%, PM10 、SO2、NO2優於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1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2008年東營市市區三個飲用水源地市自來水公司、孤河水庫和耿井水源監測指標全部符合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III類標准,達標率為100%。
11、東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2008年東營市建成區內的主要河流廣利河和草橋溝不超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Ⅴ類水質標准,符合功能區劃要求。
12、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2008年我市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按山東省環保局認證的監測點位進行監測,在中心城市建成區內以500米×500米網格均勻布設有效監測點,共布設監測點位210個,所有晝間區域環境雜訊平均等效聲級為55.4分貝,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標准。
13、交通干線雜訊平均值:2008年東營市建成區內17條主要道路交通雜訊的平均值為66分貝,全部控制在國家考核指標要求之內。
(二)環境建設
14、自然保護區覆蓋率:國務院批準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5.3萬公頃,是我國最大的三角洲保護區,面積占東營市國土總面積的19.31%。
1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繼續加大綠化工作,實施綠化工程,2008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8.96%。
16、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2008年,東營市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廣利河五六干合排截污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河口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已達到85%以上。
17、工業廢水及排污申報情況:東營市所有工業企業都依法進行排污申報登記,排污申報登記執行率100%;2007年東營市投資3億多元用於工業污染治理,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進一步提高。2008年工業廢水達標率為96%以上。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率100%。
18、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東營市作為全國著名的石油城,在清潔能源使用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城區氣化率高達99.8%,清潔能源使用量率在80%以上。
19、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東營市大力實施城市集中供熱,禁止在城區新建10噸以下燃煤民用鍋爐,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在85%以上。
20、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率:市交警支隊、市環保局每年都定期對機動車進行抽檢,定期檢測率大於90%。
2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建設了兩處無害化垃圾處理廠,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於90%。
22、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我市建設了全省最大的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所有建築物全部禁止使用粘土磚,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100%,並對鑽井泥漿池全部進行了整治,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一直在95%以上。
23、危險廢物處置率。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加大對各種工藝過程中產生危險廢物的處理管理,危險廢物處置率達到100%。
(三)環境管理
24、環保目標責任制:每年我市都召開環保共作會議,將環保重點工作以與各縣區、各部門簽定責任書的形式落實到位,並強化考核,將環境指標已納入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在電視台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
25、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和規劃環評綜合執行率:嚴格建設項目管理,加強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和規劃環評綜合執行率達到考核要求。
26、按期完成總量控制計劃。2008年,我市二氧化硫削減了21700噸,比上一年削減6.07%;化學需氧量削減6272噸,比上一年削減6.04%,超額完成年度目標。2009年上半年,我市二氧化硫比上年同期削減11785噸,削減率13.39%,化學需氧量比上年同期削減1980噸,削減率9.73%,累計已削減COD14.4%、二氧環流22.1%。
27、環境保護機構:我市環保局屬政府序列單列局,在東營區、河口區、市經濟開發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設立了四個分局,在三個縣環保局全部獨立建制。市環境監測站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市環境監察支隊通過標准化建設驗收。市環保局、各縣區環保局通過省行政執法規范化驗收。
28、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近幾年民意調查顯示,我市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在88%以上。
29、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我市大力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大力普及環境教育,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在95%以上。
30、城市環境衛生及城鄉結合部及周邊地區環境管理:我市每年都積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成立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建設了城管支隊和大隊,通過了國家衛生部對我市「國家衛生城市」的暗訪,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市環境衛生及城鄉結合部及周邊地區環境管理達到考核要求。
二、重點整改任務完成情況
(一)綜合整治廣利河。廣利河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20億元,按照「截污、治污、清淤、引水、增綠、造景、建港、通航」的總體要求,以實施截污導污、河道整理、建源引水、景觀塑造、疏航建港、流域綜合開發等六項工程為重點,在3年內把廣利河建設成為了「河海相連,水清岸綠,城水共生,人水相諧」的生態長廊、休閑長廊、發展長廊和文化長廊,使之成為了中心城水系景觀的「主動脈」、城市景觀「新亮點」。今年以來,繼續深化截污導污、沿河泵站管理,建設了一批新景點,黃河水城主要任務「三園一區一岸線」(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技公園、清風湖景區和廣利河岸線)工程基本建設完成。黃河水城建設近兩年多來已經完成投資逾20億元,實現了清水進城,水城特色初現。
(二)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擴建。2008年,總投入1.4億元的東營市污水處理廠三期6萬噸/天擴建工程投入使用,中心城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12萬噸/天,實際處理量達到10萬多方,城區污水處理率已達到85%以上。同時,充分利用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10萬噸/日曝氣氧化塘)的200萬立方米的氧化塘,將其建成中水蓄含水庫,並養殖水生動植物,確保其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COD50mg/L以下),為勝利電廠提供冷沖灰水,為城市提供景觀用水,中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2009年7月份,總投資1.3億元、由首創水務實行BOO方式運營的東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後,城區污水處理率進一步提高到了90%以上。
(三)加快推進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改造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東營市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擴建了處理能力500噸/日的垃圾處理衛生填埋場,使用年限5年,同時配套建設滲濾液處理系統。東營市生活垃圾處理場擴建工程於2008年4月份立項,6月份完成設計開工建設,10月份擴建工程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投資1000餘萬元,配套完善建設了高規格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採用碟管式反滲透工藝,處理後的滲濾液外排部分可以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中的一級標准。該系統已於2008年9月底投入使用。
(四)積極開展中心城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出台了《中心城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方案》,確定以化工異味治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河流綜合整治為重點,實施綜合整治。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多次帶隊深入一線視察,現場辦公,解決實際突出問題。市人大根據整治工作情況,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強中心城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決議》(東人發[2008]20號。通過綜合整治,中心城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為迎接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省的召開,今年,市政府正在組織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建設、城管、市政、衛生、環保、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行動,進一步整治城市環境,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環境質量。
(五)加快市衛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設備更新。市縣兩級政府督促、協助建設單位落實了設備更新資金。委託上海萬強公司設計製作了符合國家最新技術要求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委託山東省城建設計院完成了初步設計和規劃總平面圖。到2008年9月底,新設備安裝全部完成,完全達到了國家各項環保技術要求,污染物達標排放。今年,已經向省環保廳申請了竣工驗收。
(六)加快勝利發電廠脫硫工程建設進度。勝利發電廠脫硫工程採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建設項目的總投資控制在約3.2億元,2008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市政府高度重視勝利發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多次在電廠召開現場辦公會,督促其加快進度,1、2號機組脫硫設施已於2008年10月中旬建設完畢,並且通過了168小時試運行,現已實現正常運轉、達標排放。3、4號機組於2009年3月底建設完畢、通過了168小時試運行。2009年5月22日,省環保廳對勝利發電廠脫硫工程進行了環保竣工驗收,全省最大的二氧化硫減排工程開始發揮減排效益,全市二氧化硫減排有望在今年實現新突破。
三、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責任到位
市委市政府堅持各種創建活動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每年確定一批重點,鞏固和提高「創模」已經取得的成果,保持環保模範城市的先進性。重新調整和充實了環保模範城市持續整改提高領導機構,按照「十一五」創模指標體系將創建任務細化分解到各相關部門,並列入年度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由市政府督察考核辦公室定期調度整改工作進展情況。通過強化領導、健全組織、加強考核、定期調度,實現了思想認識再統一、目標任務再明確、工作責任再落實,確保了各項整改工作落實到位。
(二)堅持標准,不斷提升
在整改過程中,市政府明確提出了「責任到人、整改到位、堅持標准、不斷提升」的十六字整改要求,要求整改力度要不減當年的創建力度,各縣區政府、各責任部門要把環保模範城市復核當成是一次「再創建」,對仍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整改,堅持創建的實效性。通過實施黃河水城建設、廣利河綜合整治、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及管網配套、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擴建及滲濾液處理、中心城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設備更新、三網綠化等一系列重點工程,高標准、嚴要求、重實效,使得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環保模範城市成果不斷得到鞏固提高。
(三)多措並舉促減排
通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多措並舉,污染物減排工作成效明顯。全市共啟動主要污染物減排治理工程80多項,其中工業化學需氧量減排工程51項,累計投資16億多元;二氧化硫減排工程30項,累計投資10億多元。拆除了37.88萬千瓦的火電小機組,徹底關停了華泰紙業股份公司230噸/天的草漿生產線。嚴格環境准入,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項目上馬。截至2009年6月底,我市累計實現COD減排14.4%,二氧化硫減排22.1%,為順利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
緊緊抓住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有利時機,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在開發中積極推行循環經濟模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是是突破經濟結構。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突出抓好「五保三壓一整合」,保農業、保現代服務業、保高新技術產業、保基礎設施、保生態環境;壓高耗能、高排放、產能過剩行業;整合傳統產業。大力開展「三網」建設。設立了 「三網」綠化專項資金,由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資金1億元,用於「三網」綠化工程建設。各縣區政府也要配套相應資金,專門用於「三網」綠化工程建設,打造生態品牌,展現「大空間、大水面、大綠地」的城市風貌特色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加強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實施濕地恢復和重要物種保護工程,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使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大力開展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等系列創建活動,夯實生態市建設基礎。
四、下一步打算
(一)全面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保證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按照「政府督導、部門聯動、城鄉並舉、分區負責」的要求,由市政府牽頭組織,明確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工作任務、工作措施,堅持「四位一體」模式,全面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工作。加大對周邊化工企業的整治力度,重點整治中心城區周邊的化工企業,按照搬遷一批、轉產一批、關停一批、治理一批和「退二進三」的要求,逐步將周邊的較大化工企業搬遷之工業集中園區,解決工業圍城問題。
(二)繼續加大廣利河綜合治理力度。市政府擬批准成立黃河水城辦公室,同時在市環保局設立廣利河流域環境監察大隊,落實人員編制,負責牽頭組織廣利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力爭2009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放口的規范化建設,封堵所有不符合要求的廢水、雨水排放口,對排水泵站全面進行改造,確保水質達到功能區劃要求。
(三)加快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公園進度。充分利用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10萬噸/日曝氣氧化塘)的200萬立方米的氧化塘,將其建成中水蓄含水庫,並養殖水生動植物,確保其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COD50mg/L以下),加大污水回用力度,利用污水處理廠出水補充城市濕地公園和環城水系,進一步提高中水回用率,實現資源化梯級利用,節約新鮮用水量。
(四)繼續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根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要求,2009年二氧化硫比2008年削減15%、化學需氧量比2008年削減5%,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五)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面開展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工作,2009年解決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問題。加快東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調試進度,力爭國慶節前通過驗收、年底前滿負荷運行率達到70%以上。加快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加快勝坨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完成廣饒縣污水處理廠擴建和中水回用工程。
(六)加大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在織女河流域,投資1.5億元建設織女河綜合污水處理廠(華泰集團承辦);在五干排流域,投資5000餘萬元,實施海科化工集團和勝利石化工廠污水深度處理回用項目;在神仙溝流域,投資3000萬元實施勝利油田孤東採油廠、樁西採油廠採油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在小清河幹流區域,投資8000萬元建設正和集團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項目;在預備河流域,完成廣饒縣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加快實施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按照「治、用、保」並舉的策略,全面實施截蓄導工程和濕地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大水資源利用力度,改善河流水質。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環保部門指導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加快黃河水城建設,全面達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各項指標的要求,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進一步深入,構建和諧、生態、富裕、文明、安康的東營。
B. 東營水污染的現狀
水污染:中國公共危機
雖然經過了無數次的曝光和無數次的詰問,但中國水污染卻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根除與遏制。據國務院八部委2008年環保專項行動的最新檢查結果顯示,全國113個重點監測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仍然偏低,其中243個地表水水源地中達標水源地為159個,佔到65%,不達標的為84個,佔35%,涉及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個城市。水污染作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危機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戰著中國政府的決策水準與能力。
黑色的「水圖」
從松花江苯泄漏到廣東北江鎘污染,從滇池水葫蘆瘋長到太湖藍藻泛濫,盡管一樁又一樁的無情事實在不斷挑戰著我國本已脆弱的水環境能力,但這些局部而片段的現象並沒有讓我們完整認識水污染的嚴重而殘酷,而只有打開中國水系的平面地圖,幾乎處於危機邊緣的水污染生態才能裸露無遺。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顯示,自兩年前松花江事件以來,我國共發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而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這種浪漫情懷,如今越來越成為歷史的記憶和慨嘆。據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全國近14萬公里河流進行的水質評價,近40%的河水受到了嚴重污染;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類水質佔41%。而環保總局發布的另一項重要調查顯示,在被統計的我國131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嚴重污染的有36條,重度污染的有21條,中度污染的有38條。
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水源,黃河在近十多年中被污染的事實在不斷加重。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進行量化分析後發現,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V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與黃河一樣,撲向長江的污染面積也在不斷擴大。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長江幹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超過Ⅲ類水的斷面已達38%,比8年前上升了20.5%。無獨有偶,盡管淮河是中國投入最多、開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條受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在評價的2000公里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飲用水標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漁業用水標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標准。10年前,淮河還生長著60多種魚類資源,可如今這些魚類幾乎絕跡。
除了跨區域河流廣受污染外,局部性中小河流以及所謂的城市「龍須溝」都難逃被污染的厄運。上海的蘇州河曾經「黑」臭了80年,而就在筆者居住的廣州市,穿越市區並匯入珠江的大小14條河涌無一例外地都是發黑發臭。
當江河被污染所侵襲時,與其同吞吐的湖泊就很難獨善其身了。據環保總局發布的環境質量狀況報告顯示,我國「三湖」(滇池,巢湖,太湖)的水污染正在日益加重;有著「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省武漢市,覆蓋城區的38個湖泊污染負荷遠遠超過其水環境容量,其中32個湖泊水質為劣V類。而作為雲南省先前尚未遭受污染的兩大湖泊之一的撫仙湖,目前水質也在開始急劇降低。
以海洋為歸宿的河流湖泊帶給接納者的同樣是污染。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結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無獨有偶,曾經是我國富饒「海上糧倉」的東海卻在每年4到6月赤潮頻發。專家指出,全國的污染通過河流向沿海集中的結果,使中國水污染的「最後一道防線」已被無情撕破。
洶涌的污染源
就像我們絲毫不懷疑水污染的嚴酷事實一樣,中國社會各個層面對於造成水污染幾大「始作俑者」的認識也日漸變得清晰和明朗。
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是中國經濟長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其重要表徵就是重化工業尤其是資源消耗工業增長較快。問題的關鍵在於,由於受水資源、航運等產業布局因素的影響,重化工業沿江或沿河布置已經成為一種範式。據統計,全國兩萬一千多家石化企業中,位於長江、黃河沿岸的石化企業達一萬三千多家。至於像小造紙、小皮革等項目在水環境敏感地區大起爐灶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如此產業布局的最嚴重後果就是大量污水在可能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傾注到大江小河。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統計,目前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每年達到300多億噸,尤其是七大水系所承載的工業污水排放與日俱增。
來自於農業方面的面源污染超過工業污染已經成為我國水污染的一個重要特徵。研究表明,農村面源污染在各類環境污染中的比重佔到30%-60%,並成為水污染的重中之重,其中污水中COD(含氧量)排放已超過城市和工業源的排放總量。一方面,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十分驚人。如化肥施於土壤中,只有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部分則在雨水的作用下或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稻田、池塘。由於化肥會造成水域富營養化或飲用水源硝酸鹽含量超標,因此已經危害水質的「第一隱形殺手」。
農業污染可以對水資源形成傷害的另一大力量來源於畜禽和水產養殖業污染。有調查數據顯示:養殖一頭牛產生並排放的廢水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養殖一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於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北京近郊禽畜養殖場排放的有機物污染,相當於全市工農業生產污水和生活廢水中所含的有機污染物的2-3倍。
就在農業污染超過工業污染的同時,另一大污染源———生活污水又從城鄉的各個角落沖出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據了解,中國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將近22億噸,相當於34個十三陵水庫,76個昆明湖。僅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年生活污水分別就達到9億和11億噸。全國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工業污水的排放量。
問題的關鍵在於,目前我國仍有61%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設施得以修建的城市,能正常運行的也只有50%;還有的由於污水收集管網的原因,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設計處理能力的20%。而在廣袤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為零。正因為污水處理率的低下,中水回用水平低,大量污染負荷就如泄閘之洪洶涌般進入河流與湖泊,中國水體環境質量由此被一步步逼向危險的邊緣。
管理體制之癢
從經濟學原理看,水資源屬於公共產品,應當納入政府資源建設和管理的范疇。質言之,水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著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審視,我們就不難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後公共管理體制的失衡和羸弱。
「五龍治水,九龍戲水」是專家們對中國水資源管理模式極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門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環保、漁業、林業、航運、城建、地礦等。這種「九龍治水」的機製表面上集中了眾多部門的力量,但事實上並不能達到「團結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觀上強化了職能部門的局部利益和單一目標,進而弱化了水資源的宏觀管理功能。
中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特點是實行的是地方負責制,而恰恰這一點也許是值得我們深思和修正的地方。對於GDP的追逐和崇拜已經成為中國地方政府的慣性思維,而在實用主義和生態主義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觀之間作出選擇,作為「經濟人」的政府當然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前者。道理很簡單,後者不僅需要支付治理污染的巨額成本,還要支付為了控制污染而出讓的經濟收益成本。結果是,那些本應徹底關閉的小化工、小造紙、小皮革企業死而復生,陰魂不散;將沿江沿河作為工業企業的棲息地以拉升GDP就成為地方政府不謀而合的思想與行動。
對於水資源污染行為的漠視、慫恿乃至保護是地方政府留給社會的一大公害。中國民間環保組織———中國水污染地圖網研究發現,不僅國內許多知名企業已經成為了水污染的大戶,而且包括松下、百事等30多家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也頻頻違反中國的水污染控製法規,而後者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污染主體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治,相反還在繼續著自己的污染行為。
依法治水是世界各國的通例,但就是這一看似最強硬的手段在中國卻屢打折扣。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保執法機構可以對任何一個污染項目處以數額不等的行政罰款,不過這種處罰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有人算過一筆賬,高污染企業每噸廢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凈收益往往能達到幾十萬元,而環保部門最高罰款限額僅為10萬元,這種比較收益驅使著不少企業寧願認罰也不願治污。
管理的離散與制度的軟化導致了中國政府在投入了巨大成本的情況下,至今對於水污染的治理仍然收效甚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一份環境執法檢查報告中提到,中國水污染治理項目進展緩慢,重點流域「十五」時期污染治理任務沒有全部完成。其實,問題的嚴重性並不僅僅在於水污染治理進展緩慢,而且新的水污染還在繼續快速蔓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實質性控制。
高昂的代價
北宋變法大家王安石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而,面對著一個日漸變「黑」的中國水體環境,我們卻很難找到任何聊以自慰的樂觀感覺。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飲水安全。與國家環保總局披露的全國地表水源不達標城市佔檢測目標的34%的殘酷事實相同時,水利部也披露出一組令人驚心的數字:目前全國有3.2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其中約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
從水源到飲用水再到食品,水污染形成的「惡性鏈條」已成為危害民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罪魁禍首」。權威資料顯示,中國大約每年有200萬人因為飲用含砷量很高的水而患病,農村約有2000多萬人飲用氟化物超標的水而患上地方性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時專家指出,河北涉縣、河南沈丘縣、天津北辰區、陝西華縣、江蘇阜寧縣、廣東翁源縣等地區頻頻出現的「癌症村」等,都與飲用水污染高度相關。
對於經濟的灼傷無疑是水污染延伸出的最大後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表明,2008年全國因包括水污染在內的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000多億元,約占當年GDP的4%。
靠天靠水的農業成為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以黃河為例,由於農業是黃河上的用水大戶,占黃河總用水量的90%,因此黃河水污染給農業造成的損失每年最高達33億元。另據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由於水資源匱乏,部分地區農民使用污水灌溉,導致全省去年污染耕地面積2100多公頃,造成農產品(11.14,0.00,0.00%)產量損失23000多噸。
還需正視,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性已經遠遠超過了經濟與衛生的范疇,其引致的群眾負擔加重和對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日漸突出。據統計,全國信訪辦平均每天收到水環境污染糾紛群眾來信60多封,不僅如此,頻發的水污染事故,也造成地區間的糾紛不斷,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構築「防污牆」
殘酷的歷史已經將中國政府無奈地推到了「先污染、後治理」這一西方工業化國家走過的老路之中,留給我們的選擇就是將舊污染降低到其危害的最低限度,徹底控制和杜絕新污染的發生。對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指出,到2010年,中國政府將投入6400億元用於水治理,占環保總投入的40%。同時,中國政府作出了鄭重承諾: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到2020年,使城鄉居民飲水達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願景無疑令人心怡和心動。但通向目標的未來之路也許並不平坦。根據中國目前較為嚴峻的水污染生態,筆者認為,防治水污染應當拓出更為廣闊的戰略思路。
———科學規劃流域內的重點產業布局。要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在產業布局的關系,充分考慮重點污染企業對污染排放的處理;在飲用水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區,要慎重布局重污染型企業,以免對中下游地區的用水造成威脅;要建立區域性「污染補償機制」。上游發展經濟污染了下游,就須以某種形式補償下游;同時,下游地區參加上游地區的環評工作,並嚴格實施一票否決制度,形成上下監督的機制和體系。
———加強跨區域、跨流域的綜合管理與協調。跨區域、跨流域的綜合治理是從流域的生態承載力出發,突破地區和部門之間的障礙,綜合考慮流域內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同時,要根據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等因素,科學核算流域的納污能力,在此基礎上,確定流域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各企業的排放定額和排放標准。為此,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建立權威高效的流域管理協調機構。這種機構應有各方面的代表組成,例如包括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流域內各級地方政府的代表、用水戶代表以及專家代表等。流域內一切重大的水事項和政策都應由流域管理委員會通過民主協商並表決的辦法來決定。
———加大違規成本和懲治力度。通過架構和完善水環境保護的各項法規,達到對排污者經濟處罰、行政制裁以及刑事責任的綜合懲治。作為一項特別措施安排,國家可在省級以下行政區劃內成立「懲治環境違法行為中心局」。這種中心獨立於地方政府,它的成立可以進一步加強環境執法領域的工作力度,提高環境執法的專業化程度,使地方性的、單專業領域的環境執法職能上升到國家層面。
———引入市場機制,以經濟手段推動水污染治理。首先,要建立環境資源價格體系,推行排污權有償交易,運用價格杠桿激勵企業加強污水治理,讓「治污者賺錢」。其次,要完善污水處理付費制度,積極落實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所有城鎮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並逐步提高收費標准。第三,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水平。
———強化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針對農村與農業已經構成了水污染源的重要主體,我們應當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體系,研究制訂具有激勵機制的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首先,要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獎勵或補助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方式方法的農戶或集體;其次,要探索實施「污染補償」措施,按照「誰污染誰補償」原則,最終實施排污收費制度;第三,要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適用技術和技術應用推廣措施研究,並進行污染源頭分類控制。例如:農用化學品減量化的技術措施,人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村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高效、低成本、易於推廣的適用處理技術開發和推廣等等。
C. 劉智曉主要項目經歷
劉智曉在其職業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水務項目經驗,從早期至今,他的主要項目經歷如下:
1996年至2001年,他參與了吉林市二水廠的擴建工程,處理規模達到了16萬立方米每日(m3/d);
接著,從2003年至2004年,漢中石門供水工程是他負責的重要項目,日處理能力為10萬立方米;
自2004年起,劉智曉一直負責國中(秦皇島)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12萬立方米/日。此外,他還負責了國中(昌黎)污水處理廠的初期建設及改造升級,規模為4萬立方米/日;
在2006年到現在的時段,他管理著國水(馬鞍山)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為6萬立方米;
西寧第二污水處理廠和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廠也在他的管理下,處理能力分別為4.25萬立方米/日和4萬立方米/日。
此外,定州中誠水務有限公司污水廠(4萬立方米/日),九江鶴問湖污水廠(10萬立方米/日),國中漢中自來水供水有限公司(10萬立方米/日),西安閻良供水有限公司(5萬立方米/日)等項目也均有他的身影。
2009年以來,涿州污水廠的升級改造項目(8萬立方米/日),青海海南州共和污水廠(2萬立方米/日),東營國中供水廠(15萬立方米/日),太原楊家堡污水廠(16萬立方米/日)等也記錄了他的貢獻。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深圳的燕川、福永和公明污水廠等多個項目中擔任過重要角色,總處理能力達到了37.5萬立方米/日。同時,馬鞍山東部污水廠的運營管理(10萬立方米/日)也包含在他的履歷中。
除了具體的項目執行,劉智曉還參與了多項水務項目BOT(建設-運營-轉讓)和TOT(轉讓-運營-移交)的招投標工作,以及技術經濟評估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現了他在水務行業全面的技能和經驗。
D. 求山東省東營市污染狀況調查
月11日下午,一場瓢潑大雨沖刷著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迷濛雨霧中,數十根矗立的煙囪吐著濃煙,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異味。記者冒雨穿行在該鎮境內的陽河兩岸,只見泛著五顏六色油光的污水順著暗渠滾滾而下,直撲小清河。
一群老百姓氣憤地對記者說,全鎮從里到外明明沒有一塊干凈的地方了,卻頭頂著「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最適宜人居新城名鎮」「山東人居環境範例獎」等上百項桂冠,並且還在繼續製造著污染
「形形色色名不副實的榮譽已經慣出了一個『污染大王』,別再不負責任地給大王鎮亂戴『高帽子』了!」當地一名幹部說。
境內有山東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大王鎮地處黃河三角洲南部,總人口8.7萬,是全國百強鎮。說起工業發展,大王鎮幹部頗為自豪。全鎮現有三家全國500強企業和兩家上市公司。2006年,該鎮利稅、工業增加值、出口創匯等各項經濟指標均位居山東省鄉鎮前列。
當地人告訴記者,大王鎮工業是上去了,但不少骨幹企業如華泰紙業、金嶺化工、金宇輪胎等都屬重污染行業的企業,鎮內已找不到一條清澈的河溝了,空氣污染也很嚴重,地下水污染更是讓人憂心。
記者初到大王鎮,感到整個鎮區彌漫著一股臭味。周庄村村民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味道,只是經常在夜裡12點至凌晨3點多,臭味會加重,臭蝦醬味的廢氣經常把睡夢中的居民熏醒,夏天關上窗戶也無濟於事。
記者在該鎮陽河暗訪,發現河底下的暗渠中污水在嘩嘩地流淌。記者在田門村附近的一個尚未封閉的污水口呆了近一個小時,開始只是感覺惡心、頭痛,不久就忍不住嘔吐。
被嚴重污染的另一條河流是織女河。一位村民說,以前織女河波光粼粼,有時候螃蟹、烏龜晚上能爬到村民的院子里。河岸邊的井水也特別甘甜。陽河有水的時候也是魚游蝦戲。後來這兩條河漸漸變得骯臟起來,魚蝦絕了,水鳥飛了,連井水也不能喝了。韓橋村村民向記者反映,從井裡抽取的水看著干凈,用這種水做出的米飯卻渾黃僵硬且有點爛樹根的味道。村民說,干凈的開水壺不到10天就會結出厚厚的水垢。記者查看了多戶村民家中的水壺,伸手在壺里摳一圈,就能摳出一小把白色的污垢。
去年4月初,山東省有關部門組織暗查,取樣監測大王鎮外排水水質的織女河三座樓斷面,COD高達580mg/L,超標2.87倍,織女河成全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在幾個村采訪,村民告訴記者,大王鎮區幾個村莊肝大、腫瘤等疾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華泰紙業附近的高卜紙村村民告訴記者,2000年以來,村裡的癌症發病率比以前提高了許多,不少村民先後染上了肝癌、食道癌、胃癌等疾病。自1999年以來,村裡死亡50多人,其中近30人死於癌症。現在還有六人已被查出患有癌症。「癌症患病率的正常值是0.05‰,而我們村的癌症發病率達到了2.5‰,是正常值的50倍!」
造紙、化工需要大量的地下水。據當地人反映,華泰紙業內部有10多口深井,日夜不停地抽取地下水。連年超采使大王鎮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機井深度不斷增加,迫使農民多次更新機井和提水設備。1983年至1988年,大王鎮以打30米至40米的淺井為主。1988年起,逐步開始打80米左右的中井。1995年始,要打80米至150米的中深井。目前,需要打200米至300米的深井。「如此透支水資源,大王鎮10年後將基本無地下水可用!」
「分明是睜眼說瞎話!」
說起環境問題,該鎮一些幹部很不高興。大王鎮黨委宣傳委員卜春燕和記者見面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工業發展快,有污染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啥值得大驚小怪?你們記者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大王鎮,應該多看看這里的成就和獲得的各項榮譽。」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多年來大王鎮污染嚴重,老百姓怨聲載道,該鎮頭頂卻罩著越來越多的光環。據鎮黨委領導介紹,近10年來,該鎮獲得了國家、省、市和縣以上各部門授予的各種榮譽稱號100多項,其中與環境、衛生、生態有關的榮譽30多項。
最讓大王鎮幹部引以為豪的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最適宜人居新城名鎮」等10餘項「國字型大小」桂冠。這些榮譽牌匾在鎮政府會議室牆壁上一字排開,煞是氣派。而省、市、縣級授予大王鎮的榮譽稱號不勝枚舉,都沒有公開展示的機會。
廣饒二中地處大王鎮,該校一位教師告訴記者,根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這所學校學生的肝大發病率由上個世紀80年代的0.23%上升至10.95%。據反映,鎮區周邊幾個村已連續四五年很少有人體檢合格應征入伍。
去年3月,大王鎮被山東省建設廳授予「山東人居環境範例獎」。據了解,這個獎項在山東省人居環境建設評價方面最具權威性,目的是表彰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城市、單位和個人。鎮領導稱,這是大王鎮全面提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人居環境建設、精心打造「綠都銀鎮」品牌結出的碩果。
然而,該鎮一名群眾說,只要從東青高速公路路過大王鎮,一股臭氣就會撲面而來。鎮上有近40個大煙囪,整天冒黑煙,熏得到處都是灰濛蒙的。鎮區居民在室外晾衣服,經常是一夜間就落滿灰塵,居住在如此環境中的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在山東省環境保護局命名的「2005年度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名單中,大王鎮竟赫然在列。 另據了解,一家名為「綠色中國建設工程(綠盟)」的非官方機構,竟然在其網站上公開宣稱:大王鎮是締造綠色品牌城鎮的「始作俑者」,將成為「綠都銀鎮」品牌的樣本!對此評價,大王鎮也極為看重,提出了「加大環保力度,打造最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建設現代化『綠都銀鎮』,實現經濟與環保共贏」的口號。
該鎮一名幹部說,大王鎮黨委、鎮政府特別看重各種榮譽,每次捧回一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不是對照這些榮譽找差距,而是通過各種形式大張旗鼓宣揚。對於這些榮譽,政府官員叫好,老百姓卻不買賬。
「這分明是睜眼說瞎話!」該鎮一些農民說,「什麼叫環境優美、適宜人居?最起碼是沒有臭氣,沒有污水了。大王鎮的工廠這樣大量排放臭氣、污水,環境能優美嗎?即使是在某些部門眼裡是優美的,但在咱老百姓的眼裡,大王鎮的環境是污濁的。因為它每天都在嚴重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危害著健康。」
大王鎮幹部對記者說,群眾對上級授予的各種榮譽並不是一概否定,但對鎮里獲得的一些榮譽稱號,還是有些想不通。比如,大王鎮黨委曾多次被上級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一點引起當地不少群眾質疑:大多數老百姓長期喝不上干凈水、呼吸不到清新空氣的地方,其所在地黨組織的先進性體現在哪兒?
榮譽稱號成了污染企業的「遮羞布」
與大王鎮一些幹部群眾座談,他們的一個共識是:大王鎮的污染固然與前些年的大環境和歷史原因有關,但不是所有發展快的地方都一定污染嚴重。從很大程度上講,大王鎮愈演愈烈的環境污染,是被形形色色的榮譽慣出來的。
「大大小小100多個頭銜整整齊齊地擺在大王鎮的前面,就好像100多頂極不適合的大帽子扣在一個漠視生態環境的人頭上——頭重腳輕,馬失前蹄也就不足為怪了。」廣饒縣一名執法部門的幹部分析說。
這名幹部說,這些年來,大王鎮坐擁上述睹之耀眼、敲之有聲的榮譽牌匾,如同擁有了「監督豁免權」,不僅上級政府部門一般不敢輕易對他們說個「不」字,甚至輿論對他們也是只「添彩」而不隨意「抹黑」。包括環保局在內的執法部門,到大王鎮調查處理問題前都得掂量掂量:這會不會讓人看成是「砍旗」「打擊先進」?因此眼看著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而不敢下手。久而久之,大王鎮難免自覺不自覺地產生出一種唯我獨尊、誰奈我何的「大王氣概」。
金嶺集團是大王鎮響當當的骨幹企業。2003年,該集團未批先建三萬千瓦時熱電廠,山東省環保局放了金嶺一馬,2004年為其補辦了環評手續。2006年,沒經環保部門批准,該集團又擅自開工建設年產16萬噸燒鹼項目,開工一年後,才拿到省環保局辦理環評批復文件。嘗到違法違規建設「甜頭」的金嶺集團,今年又在廣饒縣丁庄地區上馬年產60萬噸燒鹼項目,環評、項目備案等手續尚未辦理,就開始征地和「四通一平」。就是這樣一個企業,有關部門還不遺餘力地支持其盡快上市。
廣饒縣一名知情人告訴記者,榮譽稱號使該鎮一些污染企業獲得了一塊「遮羞布」,用它掩蓋污染比任何東西都管用。近幾年來,大王鎮為數不少的新建擴建項目未及時履行環評和「三同時」驗收手續,不少企業違規試生產時間長達兩三年。
大王鎮一些群眾說,該鎮的污染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如果上級機關對這里的污染問題不是屢屢「貼金」,而是多說一些「不」,大王鎮也不至於「病」到今天這個程度。正是一次次被「加冕」和一味地放任和遷就,使大王鎮滋生了依「名」賣「名」的毛病,成為監督制約的「盲區」,一些企業排污肆無忌憚,根本不顧忌受害群眾的怨怒。
群眾反映,對於環境污染治理,大王鎮甚至搞起了「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陽河是大王鎮的一條過境泄洪河,在該鎮境內全長15公里。去年,大王鎮把陽河治理列為2006年「八件實事」之一。政府投資3600萬元,群眾集資400萬元,其中華泰紙業捐款65萬元,華泰紙業董事長李建華個人捐款30多萬元。該工程的核心內容,不是從根本上治理河水污染,而是在陽河底下修了兩條暗渠,讓污水從暗渠流到下游,從而實現「河中清水流、污水暗渠走」。
對此,卜春燕的說法是,陽河的污水都來自上游,我們沒有責任替他們治理,所以讓這些污水通過暗渠流到下游。但記者在陽河大王橋等暗渠施工現場發現,大王鎮修了十幾個地下污水管,工程竣工後,這些污水管將隱藏在地下,表面上看不到,但是鎮里的污水卻可以悄悄排進陽河暗渠。陽河兩岸群眾說,暗渠全部完工後,企業排污就更加隱秘了。
據了解,大王鎮一直在建設一座日處理污水能力三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工程總造價概算為6000萬元,這項工程喊了多年,最遲本該在2006年12月建成,但竣工時間一再推延,至今仍沒有建成投運。
E. 東營首創博瑞水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東營首創博瑞水務有限公司是2017-10-1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東營市墾利開發區經一路以西,廣興路以北(瑞豐資產運營中心1幢122室)。
東營首創博瑞水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521MA3ENQ642R,企業法人李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東營首創博瑞水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城區集污主幹管及污水處理廠。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東營首創博瑞水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