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C反應器的簡介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公司在廢水末端處理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如在造紙二部和板紙公司廢水厭氧處理技術的應用足以證明。廢水的厭氧處理技術以其運行成本低、節約能源、污泥易於處理等優點在廢水處理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UASB與IC在運行上最大的差別表現在抗沖擊負荷方面,IC可以通過內循環自動稀釋進水,有效保證了第一反應室的進水濃度的穩定性。其次是它僅需要較短的停留時間,對可生化性好的廢水的確是優點。大家同意因為IC運行穩定,抗沖擊負荷效果好,容積負荷高,投資省等許多優於UASB的優點,是否就應該因此而放棄再選用UASB了呢?
IC缺點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況下,由於水力停留時間比較短去除率遠沒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負擔。另外,IC由於氣體內循環,特別是對進水水質不太穩定的廠,導致IC出水水量極不穩定,出水水質也相對不穩定,有時可能還會出現短暫不出水現象,對後序處理工藝是有影響的。UASB比IC突出優點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質相對穩定。但IC優點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對於高SS進水,比UASB有明顯優勢,由於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會在反應器內大量積累,污泥可以保持較高活性。對於有毒廢水也是如此!
IC運行溫度的設計完全和UASB一樣,在調試運行上和UASB區別不大,只是在剛進水調試時盡可能採用水力負荷高些,然後逐步交互提升水力、有機負荷,盡可能在負荷提升過程中保證第一反應室上升流速大於10m/小時,但最大水力負荷最好控制在20m/小時以下,這樣即保證第一反應室污泥床的傳質效果,也避免污泥流失.冬季進水管道及反應器最好保保溫,因為厭氧菌對溫度波動特敏感,對負荷波動適應要相對好的多.其實IC的調試比UASB要好調的多,能調試好UASB的,應該調試好IC沒有太大問題.不是應為上升流速大,會不好控制而延長調試周期.IC它對進水水質的要求僅是相對穩定就行,它要求高的上升流速僅是滿足第一反應室污泥床處於膨化狀態,加大傳質效果,IC的高度較高,你不必太擔心會有污泥流失,因為內部它有兩層三相分離,更何況第一反應室產氣量較大,絕大部分沼氣被第一反應室分離收集提升到頂部的氣水分離氣包進行氣與泥水的分離.第二反應室氣量少泥水更易分離沉降.若接種顆粒污泥基本一個月便可達到設計負荷是沒有問題的,絮狀污泥可能需三到五個月.
『貳』 IC反應器優於UASB在哪說是解決了UASB處理中高濃度水時高濃度和產氣導致的污泥流失問題
三相分離器起到的作用只是泥水氣三相分離,並不能收泥,也就是說上去的泥就下不來了。時間長了污泥就隨著水挾帶出來。IC只不過是在UASB後面加了個泥水分離裝置,再把泥打回到反應器內。
『叄』 IC反應器工作原理動態演示圖
它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而成。按功能劃分,反應器由下而上共分為5個區:混合區、第1厭氧區、第2厭氧區、沉澱區和氣液分離區。
混合區:反應器底部進水、顆粒污泥和氣液分離區迴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區混合。
第1厭氧區:混合區形成的泥水混合物進入該區,在高濃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沼氣。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氣的劇烈擾動使該反應區內污泥呈膨脹和流化狀態,加強了泥水表面接觸,污泥由此而保持著高的活性。隨著沼氣產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氣提升至頂部的氣液分離區。
氣液分離區: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氣在此與泥水分離並導出處理系統,泥水混合物則沿著迴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區,與反應器底部的污泥和進水充分混合,實現了混合液的內部循環。
第2厭氧區:經第1厭氧區處理後的廢水,除一部分被沼氣提升外,其餘的都通過三相分離器進入第2厭氧區。該區污泥濃度較低,且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已在第1厭氧區被降解,因此沼氣產生量較少。沼氣通過沼氣管導入氣液分離區,對第2厭氧區的擾動很小,這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條件。
沉澱區:第2厭氧區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澱區進行固液分離,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澱的顆粒污泥返回第2厭氧區污泥床。
從IC反應器工作原理中可見,反應器通過2層三相分離器來實現SRT>HRT,獲得高污泥濃度;通過大量沼氣和內循環的劇烈擾動,使泥水充分接觸,獲得良好的傳質效果。
『肆』 IC反應器一般的處理效率是多少我這需要處理250m3/d的酒精廢水,進水COD大約1.5萬,應該設計多大
你的出水要來達到3000,就是去除率自達到80%,
一般這類水都能做到的。
負荷可以取10-15kg/m3,這樣有效容積只有250M3左右。
它有一個高負荷區,有一個低負荷區。
取幾個相關的參數:徑高比,內迴流比,你查查相關的資料看吧,網路上有一些計算的論文。
『伍』 污水處理中的IC 反應器 是如何實現無外動力下混合液內循環
1)在反應器下部主處理區;
2)絕大部分有機物質被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這些混內合氣體(或者容叫做沼氣)由下部的三相分離器;
3)收集。產生的「氣提」帶動水流通過上升管;
4)進入反應器頂部的氣液分離器;
5)沼氣從這個分離器中溢出反應器,水流經過下降管;
6)回到反應器的底部。基於這個原理:反應器被命名為內循環反應器。在上部的精處理區,廢水被進一步處理;
7)沼氣在精處理階段的液相中脫離出來,接著被上部的三相分離器收集,處理過的水從反應器頂部排出。
上面說的就是無外加動力的內循環。你還問了混合區,它是由反應器底部進水、顆粒污泥和氣液分離區迴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區混合。現實中的IC反應器是有內外兩種迴流管道的,都是迴流到混合區。
『陸』 請問如何去除IC厭氧中硫酸根離子和氨氮對反應器的影響
在IC厭氧反應器入口加入一定量的鐵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硫酸根離子. 氨氮可以在污水深度處理中通過氧化污降低
『柒』 關於IC反應器
建議你去專業的IC人才網,那裡有很多IC銷售工程師 研發 采購等一些崗位在招聘。
·測試版工程師 / Tes[9/13]
·ASIC單元庫權建模工程[9/13]
·模擬電路設計工程師/高[9/13]
·資深IC設計工程師[9/13]
·IC設計工程師[9/13]
·半導體工藝工程師[9/13]
·產品應用工程師[9/13]
·Analog IC D[9/13]
IC銷售工程師[9/13]
『捌』 請問什麼是處理造紙廢水IC工藝IC代表什麼
厭氧內循環(IC)反應器
IC_反應器的資料匯總(圖文並舉)
廢水厭氧生物技術由於其巨大的處理能力和潛在的應用前景,一直是水處理技術研究的熱點。從傳統的厭氧接觸工藝發展到現今廣泛流行的UASB工藝,廢水厭氧處理技術已日趨成熟。隨著生產發展與資源、能耗、佔地等因素間矛盾的進一步突出,現有的厭氧工藝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如何處理生產發展帶來的大量高濃度有機廢水,使得研發技術經濟更優化的厭氧工藝非常必要[1]。內循環厭氧處理技術(以下簡稱IC厭氧技術)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高效處理技術,它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荷蘭PAQUES公司研發成功,並推入國際廢水處理工程市場,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土豆加工、啤酒、食品和檸檬酸等廢水處理中[2]。實踐證明,該技術去除有機物的能力遠遠超過普通厭氧處理技術(如UASB),而且IC反應器容積小、投資少、佔地省、運行穩定,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高效厭氧處理技術。
2
現有厭氧處理技術的局限性
厭氧處理是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的一種方法,要提高厭氧處理速率和效率,除了要提供給微生物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外,保持反應器內高的污泥濃度和良好的傳質效果也是2個關鍵性舉措。
以厭氧接觸工藝為代表的第1代厭氧反應器,污泥停留時間(SRT)和水力停留時間(HRT)大體相同,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較低,處理效果差[3]。為了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廢水在反應器內通常要停留幾天到幾十天之久。
以UASB工藝為代表的第2代厭氧反應器,依靠顆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離器的作用,使污泥在反應器中滯留,實現了SRT>HRT,從而提高了反應器內污泥濃度,但是反應器的傳質過程並不理想。要改善傳質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負荷和表面產氣負荷[4]。然而高負荷產生的劇烈攪動又會使反應器內污泥處於完全膨脹狀態,使原本SRT>HRT向SRT=HRT方向轉變,污泥過量流失,處理效果變差。
3 IC反應器工作原理及技術優點
3.1 IC反應器工作原理
IC反應器基本構造如圖1所示,它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而成。按功能劃分,反應器由下而上共分為5個區:混合區、第1厭氧區、第2厭氧區、沉澱區和氣液分離區。
混合區:反應器底部進水、顆粒污泥和氣液分離區迴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區混合。
第1厭氧區:混合區形成的泥水混合物進入該區,在高濃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沼氣。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氣的劇烈擾動使該反應區內污泥呈膨脹和流化狀態,加強了泥水表面接觸,污泥由此而保持著高的活性。隨著沼氣產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氣提升至頂部的氣液分離區。
氣液分離區: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氣在此與泥水分離並導出處理系統,泥水混合物則沿著迴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區,與反應器底部的污泥和進水充分混合,實現了混合液的內部循環。
第2厭氧區:經第1厭氧區處理後的廢水,除一部分被沼氣提升外,其餘的都通過三相分離器進入第2厭氧區。該區污泥濃度較低,且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已在第1厭氧區被降解,因此沼氣產生量較少。沼氣通過沼氣管導入氣液分離區,對第2厭氧區的擾動很小,這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條件。
沉澱區:第2厭氧區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澱區進行固液分離,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澱的顆粒污泥返回第2厭氧區污泥床。
從IC反應器工作原理中可見,反應器通過2層三相分離器來實現SRT>HRT,獲得高污泥濃度;通過大量沼氣和內循環的劇烈擾動,使泥水充分接觸,獲得良好的傳質效果。
3.2 IC工藝技術優點
IC反應器的構造及其工作原理決定了其在控制厭氧處理影響因素方面比其它反應器更具有優勢。
(1)容積負荷高:IC反應器內污泥濃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內循環,傳質效果好,進水有機負荷可超過普通厭氧反應器的3倍以上。
(2)節省投資和佔地面積:IC反應器容積負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應器3倍左右,其體積相當於普通反應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應器的基建投資[5]。而且IC反應器高徑比很大(一般為4~8),所以佔地面積特別省,非常適合用地緊張的工礦企業。
(3)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低濃度廢水(COD=2000~3000mg/L)時,反應器內循環流量可達進水量的2~3倍;處理高濃度廢水(COD=10000~15000mg/L)時,內循環流量可達進水量的10~20倍[5]。大量的循環水和進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質得到充分稀釋,大大降低了毒物對厭氧消化過程的影響。
(4)抗低溫能力強:溫度對厭氧消化的影響主要是對消化速率的影響。IC反應器由於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溫度對厭氧消化的影響變得不再顯著和嚴重。通常IC反應器厭氧消化可在常溫條件(20~25 ℃)下進行,這樣減少了消化保溫的困難,節省了能量。
(5)具有緩沖pH的能力:內循環流量相當於第1厭氧區的出水迴流,可利用COD轉化的鹼度,對pH起緩沖作用,使反應器內pH保持最佳狀態,同時還可減少進水的投鹼量。
(6)內部自動循環,不必外加動力:普通厭氧反應器的迴流是通過外部加壓實現的,而IC反應器以自身產生的沼氣作為提升的動力來實現混合液內循環,不必設泵強制循環,節省了動力消耗。
(7)出水穩定性好:利用二級UASB串聯分級厭氧處理,可以補償厭氧過程中K s高產生的不利影響。Van Lier[6]在1994年證明,反應器分級會降低出水VFA濃度,延長生物停留時間,使反應進行穩定。
(8)啟動周期短:IC反應器內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為反應器快速啟動提供有利條件。IC反應器啟動周期一般為1~2個月,而普通UASB啟動周期長達4~6個月[7]。
(9)沼氣利用價值高:反應器產生的生物氣純度高,CH4為70%~80%,CO2為20%~30%,其它有機物為1%~5%,可作為燃料加以利用[8]。
4 IC處理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
IC處理技術從問世以來已成功應用於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檸檬酸和造紙等廢水處理中。1985年荷蘭首次應用IC反應器處理土豆加工廢水,容積負荷(以COD計)高達35~50kg/(m3·d),停留時間4~6 h[9];而處理同類廢水的UASB反應器容積負荷僅有10~15 kg/(m3·d),停留時間長達十幾到幾十個小時[3]。
在啤酒廢水處理工藝中,IC技術應用得較多,目前我國已有3家啤酒廠引進了此工藝。從運行結果看,IC工藝容積負荷(以COD計)可達15~30 kg/(m3·d),停留時間2~4.2 h,COD去除率ηCOD>75%[9];而UASB反應器容積負荷僅有4~7 kg/(m3·d),停留時間近10 h[3]。
對於處理高濃度和高鹽度的有機廢水,IC反應器也有成功的經驗。位於荷蘭Roosendaal的一家菊苣加工廠的廢水,COD約7900mg/L,SO42-為250mg/L,Cl-為4200mg/L。採用22m高、1100m3容積的IC反應器,容積負荷(以COD計)達31 kg/(m3·d),ηCOD>80%,平均停留時間僅6.1 h[9]。
我國無錫羅氏中亞檸檬有限公司的IC厭氧處理系統自1998年12月運行以來一直都很穩定,進水COD一般在8000mg/L以上,pH5.0左右,容積負荷(以COD計)可達30 kg/(m3·d),出水COD基本在2000mg/L以下,且每千克COD產沼氣0.42m3[10]。1996年IC反應器首次應用於紙漿造紙行業,並迅速獲得客戶歡迎,至今全世界造紙行業已建造IC反應器23個[11]。
表1列出了IC反應器和UASB反應器處理典型廢水的對照結果,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IC反應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UASB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反應器單位容積的處理容量。
表1 IC反應器與UASB反應器處理相同廢水的對比結果[1]
對比指標
反應器類型
IC
UASB
啤酒廢水
土豆加工廢水
啤酒廢水
土豆加工廢水
反應器體積(m3)
6×162
100
1400
2×1700
反應器高度(m)
20
15
6.4
5.5
水力停留時間(h)
2.1
4.0
6
30
容積負荷kg/(m3·d)
24
48
6.8
10
進水COD(mg/L)
2000
6000~8000
1700
12000
ηCOD(%)
80
85
80
95
隨著生產的發展,經濟高效、節能省地的厭氧反應器越來越受到水處理工作者的青睞。IC反應器的一系列技術優點及其工程成功實踐,是現代厭氧反應器的一個突破,值得進一步研究開發。而且由於反應器容積小,生產、運輸、安裝和維修都十分方便,產業化前景也很樂觀。
5 IC反應器存在的幾個問題
COD容積負荷大幅度提高,使IC反應器具備很高的處理容量,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新的問題:
(1)從構造上看,IC反應器內部結構比普通厭氧反應器復雜,設計施工要求高。反應器高徑比大,一方面增加了進水泵的動力消耗,提高了運行費用;另一方面加快了水流上升速度,使出水中細微顆粒物比UASB多,加重了後續處理的負擔[12]。另外內循環中泥水混合液的上升還易產生堵塞現象,使內循環癱瘓,處理效果變差。
(2)發酵細菌通過胞外酶作用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機物,再將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脂肪酸和醇類等,該類細菌水解過程相當緩慢[13]。IC反應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勢必影響不溶性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3)在厭氧反應中,有機負荷、產氣量和處理程度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和平衡關系。一般較高的有機負荷可獲得較大的產氣量,但處理程度會降低[13]。因此,IC反應器的總體去除效率相比UASB反應器來講要低些。
(4)缺乏在IC反應器水力條件下培養活性和沉降性能良好的顆粒污泥關鍵技術。目前國內引進的IC反應器均採用荷蘭進口的顆粒污泥接種[2],增加了工程造價。
上述問題有待在對IC厭氧處理技術內部規律進行更深入探討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實踐加以克服,使這一新技術更加完善。
http://cache..com/c?word=%B7%CF%CB%AE%3Bic%3B%B9%A4%D2%D5&url=http%3A//www%2Echinacitywater%2Eorg/bbs/viewthread%2Ephp%3Ftid%3D78401&p=9264c316d9c059b702bd9b7d0c4f&user=
『玖』 污水IC厭氧反應器
從物料平衡來看,水不從10流出而流向4,那麼在沼氣分離器應該有流出IC的管路。這專個出路後續有一屬段垂直的直管段,管內高速下流的氣水混合物使沼氣分離器呈負壓狀態,這個負壓值正好可以將IC水位降低到出水堰下。
解決的辦法可調整4管口朝水平或向下,迴流管徑要使流量足夠並不堵。即只要氣液良好分離,就不會產生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