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隧道開挖過程中發現大量涌水,請問應該如何處理謝謝
Ⅰ、基坑內井點應同時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B. 涵洞地基處理方案有哪些
涵洞地基處理方案做法:
基礎的施工
1、場地平整
1)清除高空和地面障礙物內,推土機按設計容要求清表,粗平,並挖排水溝
2、施工放樣
1)控制樁的復測:首先要對控制樁及高程點進行復測,加密,確保無誤後方可使用。
2)用全站儀放出通道中樁及基礎四角樁位,並做引出樁進行保護。測量平整後高程,確定基礎開挖深度。
3基坑開挖
測量放樣後視具體情況採用人工機械放坡開挖基坑。開挖作業連續進行,挖至比設計標高高5~10cm時,應停止機械開挖,採用人工開挖修整。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後,用振動壓路機或蛙式夯機對基地進行壓實處理,基底承載力應不小於200kpa。如基底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應申請進行變更處理。
C. 基坑挖出水怎麼處理
進行降水。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開挖深基坑,由於含水層被切斷,在壓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會不斷地滲流入基坑,如不進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將會造成
基坑浸水,使現場施工條件變差,地基承載力下降,在動水壓力作用下還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邊坡失穩等現象,因此,為確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須採取有效的降水
和排水措施, 亦稱降水工程。
常見做法
輕型井點(多級輕型井點):適用於岩土滲透系數為10**(-2)~10**(-5)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輕型井點為3~6m、多級輕型井點為6~12m。
噴射井點:適用於岩土滲透系數為10**(-3)~10**(-6)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8~20m。
電滲井點:適用於岩土滲透系數為<10**(-6)cm/s;電滲井點宜與其他形式配合使用;
深井降水:適用於岩土滲透系數為≥10**(-5)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10m。
一:井點降水
降水費用:1、鑿井費用2、設備安裝3、降水費用(抽水)
降水分兩個階段進行:
1、成井:多遠一個,深多少。鑽孔、下管、下料
2、安裝排水設備,以排水效果一井一泵一出口管,周邊設排水池根據涌水量確定泵的直徑。
二:真空泵降水
所有井密閉,用總管連接,用泵抽水,排至市政管網。
三:明溝排水
費用:挖溝+引流+水泵抽水
D. 涌水處理
坪林隧道於規設時期,就如同一般的長大隧道,對於惡劣地層施工,原本就有其克服困難的施工構想與方法。當TBM進入四棱砂岩層中,仍採用該構想來處理,即經由盾身尾部,破除預鑄環片另闢迂迴坑道到機頭前方來排除障礙,1995年2月TBM第九次受困時(導坑裡程39 K+168),試用結果,花了290天才突破困境,復工2個月後於1996年2月TBM才前進89 m,即在里程39K+079,又遭到瞬間異常涌水而發生抽坍,再以221天才讓機頭脫困,令施工人員擔心的是,對隧道涌水量長期(三年)監測的結果卻發現持續維持在120~160L/s,並沒有因施工對策或時間因素,有衰減的現象,故整體隧道涌水的處理模式應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表10-1 坪林隧道水平長距離鑽探表
針對隧道工程防治涌水、滲水,基本上可以有三種可能的選擇:全排水、全堵水或半堵半排。
1)對於有大量涌水區域採用全排水時,地下水會依循岩層間裂隙的大小,作開放式的涌流,裂隙間原本夾雜或填塞的細顆粒會有流失現象,以致造成岩塊松動,嚴重者將造成隧道抽坍的危險,尤其在具有高壓力的地下水區域。施工方式如排水導坑,鑽孔排水、點井法、深井法等。
2)全堵水方案:時間、成本的高投資並有累積地下水水壓的危險,實際經驗中發現即使在斷面約僅4.5 m2小迂迴導坑中,也可能因累積地下水水壓造成對隧道的嚴重威脅。施工方式如冷凍工法、壓氣工法、灌漿工法等。
3)半堵半排:目前本工程導坑通過堅硬、破碎、高壓地下水及高含水量的四棱砂岩層所採取的主要處理邏輯。
1996年底,為突破工程困境,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專業廠商研議對策,並經半年余的多次討論、評估,最後決定「繞行」並「遠排近灌」原則。
1)暫時停止以搶救TBM機頭為重點的施工構想。
2)採用自機頭後方約55 m處(里程39 K+135 附近),即自TBM的前段支持系統中,朝導坑航道山側另闢一條平行主線的繞行隧道,坐落於導坑與主坑東行線道之間。
3)採用鑽爆工法,並以約20m2的D型斷面施工,設法先行穿越,再回頭處理TBM機頭坍方。
4)藉由大口徑水平長距離鑽探設備(最大管徑為ϕ216mm),盡機具的能力,搜尋前方地質信息並期望能藉此作先期排水及盡力降低地下水壓。
5)輔之以水玻璃系列材料的注漿,以幫助鑽爆施工前進時的區段阻水目的。
導坑改由繞行隧道施作後,開挖面地質條件的記錄及配合水平鑽探所獲得的結果,可以大致了解前方地質狀況。對高壓且豐沛的地下水層,除上述的鑽孔作先期降壓排水外,在預判斷層涌水帶或剪裂軟弱帶區域若相對寬度超過2 m,則必須採用灌漿止水工法;而岩體較佳預判開挖時能自立者則採用排水工法。灌漿止水工法原則以封漿灌注方式由孔口向孔底階段式灌漿,軸向長度約25 m,徑向鑽孔孔底范圍為隧道開挖線外5 m,外圈灌注水玻璃(LW)漿材,內圈灌注純水泥漿液,灌漿壓力為5MPa,另為防止開挖面因灌漿壓力造成擠裂破壞,除以鋼纖維網噴凝土保護外,則以3m長配置以作為擋牆。即如藉由水平長距離鑽探探查結果獲知,可能最大水壓為1.8MPa,灌漿壓力採取約3 倍的水壓力,而徑向注漿范圍以3倍開挖直徑考慮。
初步成形的灌漿模式,是建構在「遠排近灌」理念之上,而灌漿方法主要參考日本青函隧道及安房隧道的施工經驗,再配合四棱砂岩特性加以修正。每次當開挖通過灌漿區段時,開挖面會隨時以酚鈦測試,因酚鈦遇水泥漿液則會呈現紅色反應,並記錄出水量變化,作為對鑽孔配置之調整,藉以確實改善灌漿效果。經由11次的灌注作業,安全開挖通過。
E. 你好,請問在河道上挖基坑出現涌水情況怎麼處理
這要看具體情況啦:比如坑壁土質、基坑大小、深度的。來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F. 隧道施工,開挖面有水涌水時,應該採取什麼措施處理
進洞前防排水處理 首先,在隧道進洞前應對隧道軸線范圍內的地表水進行了版解,分析地表水的補給權方式、來源情況,並適時督促施工單位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做好地表防排水工作:用分層夯實的粘土回填勘探用的坑窪、探坑;對通過隧道洞頂且底部岩層裂...
G. 公路工程涵洞基坑積水如何處理
(1) 在基坑來開挖過程中,自必須防止管涌、流砂、坑底隆起,做好對地下水的控制。
基坑工程式控制制地下水的方法有重力排水、井點降水、止水。基坑工程中井點降水方案的選擇與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①基坑開挖中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坑底以下0.5~1.5m;②深部承壓水不引起坑底隆起;③降水期間鄰近建築物及地下管線的正常使用。
當基坑周圍有建築物、地下管線需要保護或坑外水位降低較多時,宜採用回灌措施。回灌措施包括井點回灌、砂井回灌、砂溝回灌等。
重力排水應重視環境影響,必須調查基坑周圍地表水是否可能對基坑邊坡產生刷、潛蝕作用,宜在基坑外採取截水、封堵、導流等措施。
(2) 採用基坑止水應因地制宜,必須查清場區及鄰近場地的地層結構、水文地質特徵,了解地下水滲流規律,基坑出水量、止水帷幕內外的水壓力差和坑底浮力,以此作為止水帷幕或封底底板厚度設計的依據。
當採用止水帷幕隔離地下水時,宜將牆體插入含水層底板以下1~2m,止水帷幕滲透系數宜小於10×10-6cm/s。根據地質和環境條件,基坑止水可以和降水相結合使用。
H. 深基坑涌水涌砂案例分析,請給個質量問題原因分析和處理辦法吧
為什麼不用「井群降水」呢?止水帷幕的做法只能對一般較少量、沒有補給情況回下的地下水,對於又有淺層滯水、又答有承壓水存在的復雜地下水條件,效果很不明顯。顯見,本工程就是由於地下水處理措施不當引起的諸多事故。可能開始時止水帷幕還能夠起到一點作用,由於後來基坑深度增加受力情況發生變化導致止水措施失效,造成涌砂、涌水、地面下沉。根據樓主所述情況,單純的堵水措施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了
I. 基坑大面積涌水涌砂後一般可採取哪些措施處理如下案例。
好危險的施工現場。這種還是第一次遇見,遇到過在以前的河床上施工,也是基坑支護那沙土還內一個勁的往下容掉那護坡的鋼筋都弄塌了,地下也是涌水後來找人打了個井也用抽水泵了。噴上了厚厚的砂漿和混凝土後也就好多了,本來是是差不多進入冬天時乾的。後來問題也沒那麼嚴重了。。
你說的又跟我這不一樣了。
J. 遇到基坑超前鑽涌水可以怎麼處理
這個得根據具體的鑽孔徑大小和深度,以及湧出水的壓力情況和所處的地質情況而考慮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