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破壞環境的原因是
科技發展的利與弊
結論:科技的發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發展,發展首先得凈化思想,只有沒個人的思想和心靈得到發展和提高了,所開發出來的高科技開能永久的有益於人類的發展,自然的和諧!
弊:上面說道我們每個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遠了,這就使得我們看到是只是遠處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該做的,就像歷史上那些想找長生不了的一些君主們一樣,葯物是拿來治理疾病的,結果他們去盲目的投資去為了達到一些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結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眾,就有了人民現在在電影里看到的宏觀場面了,讓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謂的世界奇跡。打個比方說,要是每
科技的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的是便利,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利:我們可以去我們想要去的地方,人們在不斷的探索,在未來可能回連《太陽中心》學會被推翻。在科技發展進步的現在沒個人可以享受到那些歷史人物所享受不到東西,每個新人對這個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
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要禁
止生產和銷售使用這些量大面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要開發生產其替代
用品,綠色一次性餐具由此應運而生。有關專家認為,綠色一次性餐具的開發
與生產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環保產業。
12月中旬,科技部會同國家經貿委、環保總局、鐵道部聯合召開了綠色一
次性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會上,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負責人
王志學以及幾家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王志學說:目前我國開發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種類,可分為紙
漿類、稻殼類、秸稈類和澱粉類。我國現有上百家企業生產紙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產能力約為30億只。
紙餐具的原料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成本較高,且本身強度及防水抗濕
性較差,因此,它的推廣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人們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別
處,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殼為原料生產稻殼類餐具,我國現在有十幾家這種
類型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約1.5億只;秸稈類餐具以農作物的秸稈為主要
原料,我國目前也有十幾個廠家,年生產能力達7500萬只;澱粉類餐具以薯類
澱粉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後可做飼料。總而言之,國家對綠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與開發很重視,通過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發
展計劃給予大力支持,不少企業的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生產技術已比較成熟,具
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武漢遠東綠世界集團公司就是以澱粉為原料,進行綠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關和開發,經濟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該公司總裁蘇笑海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他原來在湖北輕工學院學的是工藝美術,1984年進武漢大學讀的是哲學碩士
學位,後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歐洲的環境保護對他觸動很大,就萌生了回國搞
環保產業的念頭。蘇笑海告訴記者:我學過工藝美術,是位唯美主義者,我今
天投身綠色餐具這樣的環保事業,就是發端於我對美的最初認識;而美學的延
伸,說到底也是一種哲學。
在1992年至1996年間,遠東綠世界公司開發的再生紙板一次性餐具和葦漿
模塑成型餐飲具由於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擴大。1996年公
司派員考察了歐洲市場生物降解包裝用品的技術情況,認為開發植物澱粉生產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種途徑。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學、機械專家組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飲用品,該項目
列入1997年度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他們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紙餐具的生產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利
用國內資源豐富的紅薯、玉米等澱粉為主要原料,代替了國外單一的價格較高的
土豆澱粉;在紅薯澱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纖維,使餐飲具增加了明顯的強
度,再運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和柔軟性;增加強度表面噴塗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乾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託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准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採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較低,每一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左右,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一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一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
已建成標准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製作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僅此一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一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一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台灣、美國等
地。
綠恆公司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乾、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恆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一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謂一舉兩得。
綠恆公司目前已有一條生產線在運營,其投資約為980萬元,生產能力為40萬
個餐具/天,目前達20萬個餐具/天。年產值約為3600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
一年半,投資利潤約在30%左右,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通過了廣東省科委組織的
技術鑒定和食品衛生部門的檢驗。據介紹,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規
模經營,擬在近期內成立集團性公司,並且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期使生產
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科技部主持召開的綠色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介紹,1998年7月18日,溫家
寶副總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提出要在一年內解決長江、太湖、
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亂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三是盡快研製和批量生產替代
品。11月1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12次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也
提出發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問題。看來,綠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領
導同志以及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它作為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可謂
生而恰逢其時,現在,既需要我們能夠攀登科學高峰的科技人員繼續從事攻關和開
發,需要我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市場開拓,也需要我
們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家、風險投資家慧眼識珠,給予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產業化以足
夠的資金投入。
我國從事綠色一次性餐具開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大多目前生產規模較小,抗禦風
浪的能力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需要政府部門給予足夠的產業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導,有個較好的開局,使這個新興的綠色環保產業能得以健康、持續地發展.界有了不同的認識,我們的眼光放的更遠1:利大
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科學發展還是利大於弊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觀念、行事方式,無論老的經驗,還是新的思路,各有利弊,經得起實踐考驗,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就是正確合理的!」
看看歷史,從印刷術到造紙術,從文字處理器到網路咨訊的共享,使人的智力得以深化,此乃人文動力;從人的精神價值上而言,科技讓人擺脫了貧窮的籠罩,網路科技資訊帶來了第四波民主與人權的思考,在生理上從抗生素到器官移植,從水利灌溉到生物品種的改良,都為人類舒緩了一次次的危機,當科技發展帶來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價值的深化、廣化和優化的時候,還能說科技發展抑制了人的全面發展嗎~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醫療,我們現在是一個健康的人站在這里當然可以義無返顧的說 科學發展弊大,因為它破壞了環境,讓地球負載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可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病人,因為沒有科學的發展,沒有更先進的醫療措施,面對他們,我們還能說環境保護第一嗎?是命重要還是環境保護重要呢。。。
2:弊大
對自然的危害:
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製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於製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佔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電腦:因為電腦,有了網路,有了網路游戲。所以,青少年無法自拔,荒廢學業,無所事事。
汽車:人口膨脹,如果每人一部汽車,人類還有生活空間么?
空調:降低了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小了免疫力。
這個辯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列舉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壞處,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著壞處的話,那麼對方就很可能抓住這一點攻擊你們:對方辯友,你們總是列舉科技的種種壞處,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什麼人類還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你對於辯題的理解,這個理解的精髓在於:我們為什麼要找出科技給人帶來的壞處。這才是你方觀點的關鍵,為什麼呢?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強調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正是為了這把雙刃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這是因為對於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夠使得科技始終在人類的掌握之下不會反過來禍害人類。
觀點確立之後,一些必要的例子自然是要有的,其實例子很好舉:原子物理理論的發展是的人類掌握了核能技術但是也帶來了廣島和長琦的核災難,帶來了人類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類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毀滅自己的能力。另外還有層出不窮的核事故,以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最有名(具體數據請你自己上網搜索),化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們的火葯和炸葯也傷害了數千萬計的人類同胞。我們的化學合成技術是的我們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東西,可現在我們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擾,被化學污染所毒害,為什麼我們國家現在有那麼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裝修中使用的化學粘結劑,還有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是的人類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們已經能夠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了,可是這也帶來了太多的戰爭太多的紛擾,也使得地球開始感冒發燒。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具備了以前由上帝壟斷的創造生命的權力,可是在這也帶來了倫理的紊亂。總之,科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弊端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些負面影響否則我們人類可能最終會毀滅於自己的手中。
以上這個回答是我在回答「科技給人帶來的壞處」時的回答。這兩個辯題基本相通,不知道你的這個辯題是不是描述的准確,如果是准確的話,這個的關鍵點還是如何來看待科技的弊端?是不是有弊端我們就不發展了,或者說為了避免科學發展所帶來的弊端我們寧可退回原始社會。這當然不對,所以我們發現並揭露科技的弊端是為了扮演一個理性批評者的角色,比如有人發現了佛里昂對臭氧層的害處並沒有使人類停止使用電冰箱而是採用了其它的冷媒。人類發現二氧化碳會產生溫室效應之後,並沒有停止使用相關的燃料,但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來限制溫室氣體得排放。同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你方的觀點就是一個理性得批評者,正是因為一個個理性得批評者才使得人類一次又一次從自我毀滅中得以倖存。這就是你們的立論點。人類的發展總是需要一部分人扮演批評者得角色,而言論自由得核心就是保證那些批評者德自由,保障人類獲得不同意見的權力。
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了!
這個辯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列舉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壞處,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著壞處的話,那麼對方就很可能抓住這一點攻擊你們:對方辯友,你們總是列舉科技的種種壞處,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什麼人類還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你對於辯題的理解,這個理解的精髓在於:我們為什麼要找出科技給人帶來的壞處。這才是你方觀點的關鍵,為什麼呢?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強調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正是為了這把雙刃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這是因為對於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夠使得科技始終在人類的掌握之下不會反過來禍害人類。
觀點確立之後,一些必要的例子自然是要有的,其實例子很好舉:原子物理理論的發展是的人類掌握了核能技術但是也帶來了廣島和長琦的核災難,帶來了人類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類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毀滅自己的能力。另外還有層出不窮的核事故,以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最有名(具體數據請你自己上網搜索),化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們的火葯和炸葯也傷害了數千萬計的人類同胞。我們的化學合成技術是的我們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東西,可現在我們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擾,被化學污染所毒害,為什麼我們國家現在有那麼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裝修中使用的化學粘結劑,還有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是的人類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們已經能夠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了,可是這也帶來了太多的戰爭太多的紛擾,也使得地球開始感冒發燒。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具備了以前由上帝壟斷的創造生命的權力,可是在這也帶來了倫理的紊亂。總之,科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弊端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些負面影響否則我們人類可能最終會毀滅於自己的手中。
以上這個回答是我在回答「科技給人帶來的壞處」時的回答。這兩個辯題基本相通,不知道你的這個辯題是不是描述的准確,如果是准確的話,這個的關鍵點還是如何來看待科技的弊端?是不是有弊端我們就不發展了,或者說為了避免科學發展所帶來的弊端我們寧可退回原始社會。這當然不對,所以我們發現並揭露科技的弊端是為了扮演一個理性批評者的角色,比如有人發現了佛里昂對臭氧層的害處並沒有使人類停止使用電冰箱而是採用了其它的冷媒。人類發現二氧化碳會產生溫室效應之後,並沒有停止使用相關的燃料,但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來限制溫室氣體得排放。同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你方的觀點就是一個理性得批評者,正是因為一個個理性得批評者才使得人類一次又一次從自我毀滅中得以倖存。這就是你們的立論點。人類的發展總是需要一部分人扮演批評者得角色,而言論自由得核心就是保證那些批評者德自由,保障人類獲得不同意見的權力。
王志學以及幾家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王志學說:目前我國開發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種類,可分為紙
漿類、稻殼類、秸稈類和澱粉類。我國現有上百家企業生產紙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產能力約為30億只。
紙餐具的原料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成本較高,且本身強度及防水抗濕
性較差,因此,它的推廣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人們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別
處,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殼為原料生產稻殼類餐具,我國現在有十幾家這種
類型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約1.5億只;秸稈類餐具以農作物的秸稈為主要
原料,我國目前也有十幾個廠家,年生產能力達7500萬只;澱粉類餐具以薯類
澱粉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後可做飼料。總而言之,國家對綠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與開發很重視,通過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發
展計劃給予大力支持,不少企業的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生產技術已比較成熟,具
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武漢遠東綠世界集團公司就是以澱粉為原料,進行綠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關和開發,經濟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該公司總裁蘇笑海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他原來在湖北輕工學院學的是工藝美術,1984年進武漢大學讀的是哲學碩士
學位,後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歐洲的環境保護對他觸動很大,就萌生了回國搞
環保產業的念頭。蘇笑海告訴記者:我學過工藝美術,是位唯美主義者,我今
天投身綠色餐具這樣的環保事業,就是發端於我對美的最初認識;而美學的延
伸,說到底也是一種哲學。
在1992年至1996年間,遠東綠世界公司開發的再生紙板一次性餐具和葦漿
模塑成型餐飲具由於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擴大。1996年公
司派員考察了歐洲市場生物降解包裝用品的技術情況,認為開發植物澱粉生產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種途徑。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學、機械專家組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飲用品,該項目
列入1997年度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他們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紙餐具的生產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利
用國內資源豐富的紅薯、玉米等澱粉為主要原料,代替了國外單一的價格較高的
土豆澱粉;在紅薯澱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纖維,使餐飲具增加了明顯的強
度,再運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和柔軟性;增加強度表面噴塗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乾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託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准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採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較低,每一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左右,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一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一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
已建成標准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製作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僅此一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一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一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台灣、美國等
地。
綠恆公司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乾、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恆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一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謂一舉兩得。
綠恆公司目前已有一條生產線在運營,其投資約為980萬元,生產能力為40萬
個餐具/天,目前達20萬個餐具/天。年產值約為3600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
一年半,投資利潤約在30%左右,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通過了廣東省科委組織的
技術鑒定和食品衛生部門的檢驗。據介紹,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規
模經營,擬在近期內成立集團性公司,並且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期使生產
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科技部主持召開的綠色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介紹,1998年7月18日,溫家
寶副總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提出要在一年內解決長江、太湖、
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亂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三是盡快研製和批量生產替代
品。11月1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12次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也
提出發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問題。看來,綠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領
導同志以及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它作為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可謂
生而恰逢其時,現在,既需要我們能夠攀登科學高峰的科技人員繼續從事攻關和開
發,需要我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市場開拓,也需要我
們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家、風險投資家慧眼識珠,給予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產業化以足
夠的資金投入。
我國從事綠色一次性餐具開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大多目前生產規模較小,抗禦風
浪的能力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需要政府部門給予足夠的產業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導,有個較好的開局,使這個新興的綠色環保產業能得以健康、持續地發
展.
Ⅱ 丹陽屬於鎮江市還是常州市
丹陽屬於鎮江市。
丹陽,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走廊,是南京都市圈成員縣級城市,位於江蘇省南部,屬太湖流域片區。
東距上海200公里,西距省城南京68公里;東與常州市武進區、新北區相鄰,西與鎮江市丹徒區、句容市相連,南與常州金壇區接壤,北接鎮江新區,並與揚中市隔江相望。現為鎮江市行政代管。
擴展內容:
丹陽,古稱曲阿。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16萬人,下轄10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曲阿街道)、1個省級高新區(雲陽街道)和練湖度假區,是滬寧線上新興的中心節點城市。
2016年綜合實力和工業經濟均列全國百強縣第18位,先後獲得長三角最強中國製造縣市、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和諧城市等稱號。
丹陽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文化之城。丹陽有著2400多年的建城史,是吳文化發祥地,擁有西晉玉乳泉、南朝石刻、北宋嘉山寺、明朝萬善塔等眾多名勝古跡。丹陽是春秋時期偉大德者、智者和賢者——季子的隱居之地,也是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
唐代大詩人許渾,近現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著名社會科學家、教育家戴伯韜,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語言學泰斗呂叔湘,以及對革命事業作出過貢獻的共產黨人夏霖、黃競西、管文蔚和匡亞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均出自丹陽。
丹陽是一座產業發達、特色鮮明的工貿之城。經過多年的發展,丹陽已形成眼鏡、五金工具、汽車及零部件、木業等傳統優勢產業,躋身「長三角最強中國製造」縣市(區)10強,在全國享有「眼鏡之都」、「鑽頭王國」、「汽配之城」、「燈具世界」、「木業航母」的美譽。
擁有各類企業16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24家,億元企業126家,百億企業4家。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發展質態、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沃得、天工、大亞等3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全省營業收入百強民營企業榜。
目前,各類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50家,其中國內主板上市6家,境外上市4家,新三板7家。在眼鏡產業上,擁有國家級眼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是國家眼鏡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是中國眼鏡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年產鏡架佔全國1/3,光學玻璃及樹脂鏡片佔全國70%左右,創成「丹陽眼鏡」區域品牌,眼鏡製造產業集聚區獲評「長三角最強中國製造產業集聚區」。
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上,丹陽逐步轉變了低小散的發展局面,許多企業與國內外主機廠配套,走上了品牌發展之路,不僅有農用車、大客車的整車生產能力,卡車、消防車、運動型多用途汽車等整車生產也初具規模。
五金工具產業的鑽頭和金剛石鋸片系列、木業產業的人造板,都做到了亞洲第一、全球前列。在提升傳統產業同時,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電子信息、新醫葯及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快速壯大。
在新材料產業上,與國家大飛機項目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解決了國內主要行業許多急需的功能纖維、高性能金屬和新型化工等材料,
擁有「空裝——丹陽軍民融合式發展示範區」、「江蘇省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丹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軍民結合)」三塊「金字招牌」,創建了航空航天產業園和院士工作站,正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電子商務方面,全市已有2000多家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魚躍醫療、聖象地板等線上銷售超億元。以高端商貿業、文化旅遊業、現代物流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也成為新的「增長極」。 丹陽是一座推崇科技、尊重人才的創新之城。
丹陽科技創新一直走在前列。技術創新方面,100多家企業的300多種產品,已成為全國「單打冠軍」或行業領跑者,10多項核心技術全球領先,形成一大批創新增長點。
擁有煤制乙二醇、3兆瓦以上風力葉片、大功率固態激光器、大型熔模鑄造、第三代消防車、光擴散綜合膜、千噸級高模碳纖維、航空用高性能合金鋁、高速工模具鋼水平連鑄等多項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第一」、「唯一」技術。
人才引進方面,擁有460名高層次人才,25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86人入選省「雙創計劃」,26名「兩院」院士在丹開展科研活動和項目合作,人才競爭力連續4年位居全省第7。建有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5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院士工作站和14個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
丹陽是一座城鄉美麗、水鄉特色的生態之城。丹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擁有116條河道,市內有大運河、香草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練湖等。城市以運河為軸,東邊為新城區,西邊為老城區,此外還有濱江城市副中心。
丹陽建成區面積33.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59.78%。近年來,我們堅持項目化推進重點片區、重大工程、重要節點建設,連續四年實施30個公開承諾當年竣工項目,集中力量補好城市建設的短板。
加快城市棚戶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建成國際眼鏡城二期、金鷹天地、吾悅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新建丹鳳公園,改建萬善公園、人民公園,開工建設南師大中北學院遷建工程。
城鄉交通格局不斷優化,注重節點、通道、樞紐建設,構建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搭配合理的路網系統,改造提升城市主次幹道,打通城區斷頭路、瓶頸路,完善微循環,提高道路通達性和出行便利性,形成了「內成網外成環」的格局。
完成S241、S308、導皇線、丹桂路東延、齊梁路南延、南三環大橋、人民大橋等重點交通工程,改造優化西城區、開發區、高新區和眼鏡城等片區路網。借鑒「五水共治」經驗,把水環境整治作為重點生態工程,實施五年行動計劃。
做美水景觀,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完成內城河、城北分洪道、九曲河(城區)護岸等一批水環境工程,完成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消除老城區黑臭水體,基本實現污水處理工程市鎮村三級全覆蓋。
讓更多河道水變成流動水、干凈水、景觀水,改善內城河沿岸濱水景觀帶和市民休閑空間。 丹陽是一座民生殷實、人民幸福的和諧之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丹陽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成效喜人,實現了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新成就。
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教育投入持續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廣泛開展「文化鄉村行、和諧千萬家」等文化娛樂活動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被提名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
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建立了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達標率達100%。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
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超過16萬人,農村合作醫療人數超過60萬人,城鎮勞動保障三大保險參保率達到99%以上。 當前,丹陽正以「兩聚一高」為引領,踐行新理念、實現新崛起,堅持爭先蘇南,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產業強市,全力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強富美高」蘇南現代化工貿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