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生物:探究蔗糖水解產物能否通過半透膜
蔗糖酶會分解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分解產物為小分子有機物。
B管內是蔗糖,通過蔗糖酶回會分解成等量的葡萄答糖和果糖,葡萄糖可穿過半透膜進入A管。這時與A管水浴加熱的斐林試劑產生特定的顯色反應磚紅色沉澱。
你所說的「觀察磚紅色從b管進入a管」還得看斐林試劑的成分,它的成分為NaOH0.1g/ml和0.05g/mlCuSO4混合溶液。他們都以離子的形式在水中存在。離子為小粒子。
所以整個過程為加入A管的斐林試劑透過半透膜進入B管,同時由於受蔗糖水解酶的影響,把蔗糖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生了還原糖特定的沉澱。
該實驗結論為:離子,葡萄糖均可穿過半透膜!
嘿嘿,看不懂滴問我,望採納
『貳』 高中生物實驗 半透膜 與永動機的關系
我覺得你對為何會產生滲透這個問題還一知半解。
先來看漏斗下方的半透膜:它的版一側是清水權,另一側是糖水,清水中單位體積里的水分子數量要多於糖水中單位體積里的水分子數量,這個差別正是滲透的動力。因為水分子可以自由穿越半透膜,就單個水分子而言,它從清水進入糖水的平均速度等於從糖水進入清水的平均速度,但對眾多的水分子而言,由於清水中水分子更密集,所以總的來說,清水進入糖水中的水分子更多,此即滲透。
再來看漏鬥上方加另一個半透膜的情況:只要出水口不是太高(太高的話,重力迫使糖水中的水分子更快地進入清水這種對抗滲透的趨勢將占上風從而阻止滲透),清水似乎一定會從上面的半透膜上溢出去,但其實它根本就不能從上面溢出並流下去!假設有清水鋪滿上面的那個半透膜的表面,那樣就變成那裡的清水反而要向下面的糖水中滲透了!所以,最多隻能有薄薄的一層「低密度」的水覆在半透膜上,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水滲出去使那層水的密度升高達到普通水的程度!達到普通水的密度,清水就會倒流回糖水中了。
『叄』 一道生物題目,歡迎各位大俠
滲透作用(osmosis)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許溶劑分子通過,不允許溶質分子通過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從低濃度的溶液通過半透膜進入高濃度溶液中的現象。或水分子從水勢高的一方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的一方移動的現象。滲透現象發生的條件:半透膜、細胞內外濃度差.
蔗糖水解右邊的溶液濃度高於左邊的濃度,由於滲透作用,水分子從左邊通過半透膜進入右邊,右邊液面就會升高。
『肆』 高中生物半透膜試驗
這個問題非常抄有水平啊襲!
1:水的勢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因為漏斗中的液面上升,那麼燒杯中的液面就會下降。
2:下凹。由水的壓強公式P=p(液體的密度)gh,因為蔗糖溶液的密度肯定比水大,而且漏斗內的液面比燒杯中的液面逐漸升高,因此蔗糖溶液對半透膜的壓強比水溶液對它的壓強大,而受力的是同一張半透膜,因此受力面積一樣大,所以蔗糖溶液對半透膜的壓力大(方向向下),水溶液對它的壓力較小(方向向上),所以半透膜應該下凹。
3:這個過程是自由擴散,所以應該是分子本身的運動造成的,而不是什麼外力使它運動的。
『伍』 生物滲透實驗
是否一直持續要看兩面的液面高度.
蔗糖一側由於滲透壓大而持續吸水的同時,會使水面提高,靜水壓增大.滲透壓和靜水壓對水流的影響是相反的,滲透壓將水吸過來,而靜水壓則將水頂出去.當半透膜兩側靜水壓和滲透壓之和相同的時候,滲透作用會達到動態平衡.由於半透膜阻擋了蔗糖移動,所以達到動態平衡的時候半透膜兩側蔗糖濃度不相同.
『陸』 一道高二生物題,高手進!謝謝
關於水通過半透膜的流向,記住一句話:水往濃處流。
半透膜兩側的液體哪個濃度大,另一邊的水分子就會跨膜流向濃度大的一邊。
這個實驗大致是這樣,在燒杯中裝一種血漿,漏斗中裝一種血漿,中間隔著半透膜,將漏鬥倒置浸入燒杯中,為避免水壓的影響,應讓漏斗內外液面持平。一段時間後,由於內外滲透壓可能不同,漏斗管內液面可能上升,不變,或下降,這樣就能根據水分子流向判斷哪邊的濃度大,也就是滲透壓哪邊高。
來看題目。
步驟③中直接將裝有海洋動物血漿的漏斗浸入燒杯了,①中應該填寫,取適量淡水動物的血漿倒入燒杯中。
③中應補充,使漏斗內液面與燒杯內液面相平
④放置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後,觀察漏斗內液面的高度
那麼,液面上升,說明燒杯內的水進入了漏斗內,漏斗內海洋動物血漿的滲透壓高;同理,液面不變,說明兩種動物滲透壓一樣高;液面下降,說明海洋動物血漿滲透壓低,淡水動物滲透壓高。
回答完畢,我有段時間不做高中生物了,如有缺漏錯誤還請指正。
『柒』 高中生物
首先,
左側的溶液肯定要向右側移動溶劑。
所以右側必然要比左側高。
而兩側溶劑在兩邊不一樣高的情況下肯定不會是濃度一致,
(一致的話還是會發生轉移)
必然是高的那一側濃度要高一些。
(滲透壓和重力差想持平。)
『捌』 2020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
知識有兩種,其一是我們自己精通的問題;其二是我們知道在哪裡找到關於某問題的知識。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1
由於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多於從長頸漏斗滲出的水分子數量,使得管內液面升高.
半透膜:半透膜是一類可以讓某些小分子離子的物質通過而大分子的物質不能通過的一類薄膜的總稱。一.滲透作用
1、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的擴散,稱為滲透作用實質:(即順著水的相對含量梯度的擴散)2、條件;(1)半透膜(2)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原理:溶液A濃度大於溶液B,水分子從BA移動溶液A濃度小於溶液B,水分子從AB移動
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向溶液濃度高的一側滲透。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運動
滲透:水及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區別:滲透與擴散的不同在於滲透必須有滲透膜(半透膜)。二、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質的濃度水分子進出細胞達到動態平衡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質的濃度失水皺縮外界溶液的濃度〈細胞質的濃度吸水漲破
把紅細胞看作一個滲透裝置細胞膜相當於半透膜細胞質與外界溶液存在濃度差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決於什麼條件?
取決於細胞內外濃度的差值,一般情況下,差值較大時吸水或失水較多.三、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細胞吸水的方式(1)吸漲吸水
機理:靠細胞內的親水性物質(蛋白質﹥澱粉﹥纖維素)吸收水分實例:未成熟植物細胞、干種子(2)滲透吸水(主要的吸水方式)實例:成熟的植物細胞條件:有中央液泡
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統稱原生質層把成熟的植物細胞看作一個滲透裝置
原生質層(選擇性透過膜)相當於半透膜,細胞內有細胞液與外界溶液具有濃度差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質壁分離外因: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現象質壁分離內因:細胞壁伸縮性﹤原生質層的伸縮性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問題
1.提出問題: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么?2.作出假設: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3.設計方案:
實驗原理:將植物細胞浸潤在較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觀察大小的變化;再浸潤在清水中,觀察其大小的變化。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蔗糖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清水小於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4.預期實驗的結果:
由於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而蔗糖分子則不能通過,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細胞的中央液泡會縮小,細胞皺縮;在清水中植物細胞的液泡又會變大,細胞膨脹。
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2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3
1、18C中期,人們認為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現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但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現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澱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2、(1)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①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②ADP+Pi+光能ATP
(2)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
①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②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系: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別又緊密聯系,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
3、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
4、自養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成)
異養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於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載體,且染色體在細胞核內,受細胞核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3、細胞質遺傳: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且在細胞質內,受細胞質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4、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
5、肺炎雙球菌的類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注入小鼠體內後,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注入到小鼠體內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熱的 方法 殺死S型細菌後注入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實驗:格里菲斯用加熱的辦法將S型菌殺死,並用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於R型經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轉化因子)的-,變成了S型)。
6、艾弗里實驗說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並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
7、艾弗里實驗的結論:DNA是轉化因子,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
8、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①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復制→組裝→釋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用35P標記蛋白質的噬菌體侵染後,細菌體內無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用32P標記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後,細菌體內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體內。③結論:進入細菌的物質,只有DNA,並沒有蛋白質,就能形成新的噬菌體。新的噬菌體中的蛋白質不是從親代連續下來的,而是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說明了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③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復制,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9、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
10、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①具有相對穩定性②能自我復制③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④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11、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如煙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12、①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②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5
1、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准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註: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2020高一上學期生物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2020最新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 2020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2020年高中生物重點知識點
★ 2020年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 2020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匯總
★ 2020高考生物知識點:必修一
★ 2020高考生物知識點歸納
★ 2020高考生物考點知識點
★ 2020高考生物常考知識點歸納
★ 2020高考生物必備知識點總結
『玖』 高中生物:關於半透膜的基本知識理解》》》
擴散:抄物質的分子由高濃度襲的一方向低濃度的一方運動,最終使各處濃度相等。這個過程可以不需要半透膜,但是也可以有。 擴散分為: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
如:做飯時,香味由廚房擴散到客廳(此時沒有半透膜存在)
再比如:葡萄糖分子通過協助擴散進入到細胞內。(此時細胞膜作為半透膜)
滲透:一些溶劑分子(如水)透過半透膜從自身濃度高的一側向濃度底的一側轉移的現象.
這時必需要有半透膜的存在。 如:細胞的質壁分離實驗,就是水的滲透現象。
『拾』 高中生物 誰來說說這幾個實驗
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
檢測物質 試劑 條件 現象
還原糖 斐林試劑 水浴加熱 磚紅色沉澱
脂肪 蘇丹Ⅲ(或蘇丹Ⅳ) ----------- 橘黃色(紅色)
蛋白質 雙縮脲試劑 ----------- 紫色
2、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實驗原理:把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這樣就可以得到細胞膜。
選材: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選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原因: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半透膜:細胞膜
原理:當外界溶液濃度高於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當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當外界溶液濃度等於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質壁分離及其復原實驗):
半透膜: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選材: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
原理:當外界溶液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
當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
當外界溶液濃度等於細胞液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
4、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提取劑:無水乙醇
分離劑:層析液
提取原理:綠葉中的色素能夠溶解在機溶劑有無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分離原理: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快,反之則慢。
濾紙條上的色素帶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濾紙條上的顏色由上到下依次是: 橙黃色、 黃色、 藍綠色、 黃綠色
5、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選材:根尖分生區細胞(特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染色體的染色劑:鹼性染料(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
裝片製作步驟: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解離液作用: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
漂洗目的:洗去解離液,防止解離過度。
6、自然選擇對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不斷進化。
主要記住基因頻率的計算公式:A%=AA%+1/2Aa%,a%=aa%+1/2Aa%,A%+a%=1
7、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取樣關鍵:隨機取樣
樣放大小:一般1㎡的正方形
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哪裡不明白請追問,滿意請採納,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