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漆樹脂析出是因為什麼
對於熱塑性樹脂與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前不相容的低收縮控制劑來說,體系的溫度升高時,一方面,熱塑性樹脂受熱後,由於分子鏈的運動,熱塑性樹脂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產生一定的溶脹,分子鏈捲曲,無規線團的體積有一定增大,同時苯乙烯和不飽和聚酯樹脂線型低聚物在受熱後,分子運動加快,首先表現出分子間距離增大,黏度降低,這為熱塑性樹脂分子鏈捲曲無規線團的體積增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另一方面,主體系苯乙烯與線型不飽和聚酯樹脂低聚物共聚和苯乙烯的自聚,隨著反應的進行,體系的分子量增大,導致熱塑性樹脂相析出;同時,溶脹在熱塑性樹脂間的苯乙烯和不飽和聚酯樹脂低聚物,也發生共聚和自聚,使得熱塑性顆粒相較原始的熱塑性顆粒相大,呈現出粗大的熱塑性顆粒,最終形成相分離嚴重的兩相結構,對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時體積收縮率降低的貢獻較少。
② 不飽和聚脂樹脂
不飽和樹脂,樹脂膠。
波利水。
液體。
用途 玻璃鋼 工藝品 人造石。
價格看型號不等。一般的都在10元左右。
受原材料行情影響比較大。
③ 不飽和聚酯樹脂工藝品固化過程產生許多氣孔高手指點!
1.可能是你溶劑太快幹了 調慢干點 的
2.你的消泡劑是不是有問題
④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機理
常用的不飽和聚酯樹脂主要由線型不飽和樹脂和活性單體(一般是苯乙烯)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含有不飽和鍵,在一定的條件下(例如加入過氧化物引發劑、加熱、受紫外線照射等),就能進行自由基共聚和反應。這種反應實在按照鏈引發、鍵增長和鏈終止的歷程進行的。
在這一過程中伴隨著熱量的放出,液體樹脂的粘度迅速增大,硬度提高,最終變成了既不溶解也不熔融的固體。
根據需要在成型過程中可以加入增強材料如玻璃纖維,也可以不加增強材料,只加(或不加)不同的填料,前者即得到我們通常所說的玻璃鋼,後者可以製成人造大理石,人造瑪瑙等製品或作為表面塗層使用。
(4)不飽和聚脂樹脂固化析出擴展閱讀
使用配比:100份樹脂,加固化劑2~3份,促進劑1~2.5份。當溫度低需用加速劑時,加量為0.2~0.5%份。添加順序為:加速劑®促進劑®固化劑,並且每加一種時,都必須充分與樹脂混合均勻後,才可加入第二種。
注意事項:過氧化甲乙酮是潛在性爆炸物必須遠離火源、碰撞及避免陽光直射。儲藏在陰涼、通風處。但決不可與促進劑放在一起,二者相互混合會引起燃燒及爆炸。
⑤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原理
具有粘性的可流動的不飽和聚酯樹脂,在引發劑存在下發生自由基共聚合反應,而生成性能穩定的體型結構的過程稱為不飽和聚酯的固化。
發生在線型聚酯樹脂分子和交聯劑分子之間的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其反應機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應的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個雙鍵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個官能團)和交聯劑苯乙烯的雙鍵之間發生的共聚,其最終結果,必然形成體型結構。
固化的階段性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整個固化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凝膠——從粘流態樹脂到失去流動性生成半固體狀有彈性的凝膠;
定型——從凝膠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狀,可以從模具上將固化物取下而不發生變形;
熟化——具有穩定的化學、物理性能,達到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線型低聚物的固化過程,都可分為三個階段,但由於反應的機理和條件不同,其三個階段所表現的特點也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應,因此具有鏈鎖反應的性質,表現在三個階段上,其時間間隔具有較短的特點,一般凝膠到定型有時數個小時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飽和聚酯在固化時系統內無多餘的小分子逸出,結構較為緊密,因此不飽和聚酯樹脂和其他熱固性樹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溫接觸成型的工藝性能。
引發劑
用於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的引發劑與自由基聚合用引發劑一樣,一般為有機過氧化合物。各類有機過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臨界溫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
活性氧含量又稱為有效氧含量。對於純粹的過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機過氧化物純度的指標。實際上,由於純粹有機過氧化物貯存的不安定性,通常與惰性稀釋劑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製,以利於貯存和運輸。
臨界溫度
過氧化物受熱分解形成自由基時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臨界溫度。一般在臨界溫度以上才發生引發反應,這可從固化放熱效應反映出來。臨界溫度是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時應用的工藝指標。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在給定溫度條件下,有機過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實際應用上,可用下面兩種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種是給定溫度下的時間,另一種是給定時間下的溫度,它們都是引發劑活性的標志。顯然,有機過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發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即國產1
號引發劑和2號引發劑。
1號引發劑是50%過氧化環已酮糊。過氧化環已酮是幾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觀是白色粉沫或硬塊,易溶於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過氧化環已酮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組成的1號引發劑,呈糊狀,久置後分層,上層為透明溶液,下層是白色沉澱物,使用時必須攪拌均勻成糊狀。
過氧化甲乙酮具有與過氧化環已酮類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該溶液無色透明,不含懸浮物,使用時不需要攪拌。
⑥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和不飽和聚酯的合成在機理上有何不同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機理:
1 、從游離基聚合的化學動力學角度分析,UPR 的固化屬於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固化反應具有鏈引發、鏈增長、鏈終止、鏈轉移四個游離基反應的特點。
鏈引發——從過氧化物引發劑分解形成游離基到這種游離基加到不飽和基團上的過程。
鏈增長——單體不斷地加合到新產生的游離基上的過程。 與鏈引發相比, 鏈增長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
鏈終止——兩個游離基結合,終止了增長著的聚合鏈。
鏈轉移——一個增長著的大的游離基能與其他分子, 如溶劑分子或抑制劑發生作用, 使原來的活性鏈消失成為穩定的大分子,同時原來不活潑的分子變為游離基。
2 、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過程中分子結構的變化:
UPR 的固化過程是 UPR 分子鏈中的不飽和雙鍵與交聯單體(通常為苯乙烯)的雙鍵發生交聯聚合反應,由線型長鏈分子形成三維立體網路結構的過程。在這一固化過程中,存在三種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即①、 苯乙烯與聚酯分子之間的反應;②、 苯乙烯與苯乙烯之間的反應;③、 聚酯分子與聚酯分子之間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聚酯分子結構中有反式雙鍵存在時,易發生第三種反應,也就是聚酯分子與聚酯分子之間的反應, 這種反應可以使分子之間結合的更緊密, 因而可以提高樹脂的各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