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工業污水處理中採用的水解酸化工藝是怎麼一回事
工業污水處理中,微氧水解酸化工藝作為一種預處理技術,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在厭氧條件下,利用水解菌將大分子有機物如澱粉和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同時通過產酸菌進行酸化和發酵,將不溶性和難生物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溶解性和易生物降解的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然而,微氧水解酸化工藝並非完美無缺,其效率較低、運行穩定性差且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研究發現,通過在水解酸化階段通入適量氧氣,可以顯著提高效率。這是因為氧氣能促進有水解作用的微生物如桿菌的繁殖,加速代謝,使得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更加高效。在微氧環境中,氧氣的作用包括:
盡管微氧水解酸化對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能不如傳統工藝顯著,其COD去除率較低,甚至可能導致出水COD升高,但其對復雜工業廢水如制葯廢水、石化廢水的預處理能力強大,能有效處理有機物濃度高、有毒及難降解的污水。因此,微氧水解酸化工藝在工業污水處理中扮演著重要的預處理角色。
『貳』 污水水解酸化池作用是什麼
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污水進入水解酸化池後,水解池出水氨拿缺氮高於進水。
根據污水處理廠實際運行情況,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時間為4.4小時,污泥齡在6d左右,水解酸化池氨氮平均去除率達到42.34%,凱氏氮去除率為40.1%,總氮去除率為37.92%。
目前污水處理中所使用卜唯的提高廢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有水解酸化法和催化氧化——Fenton試劑消弊辯等方法。由於Fenton試劑法使用大量的葯劑,會使運行成本大大提高因此,水解酸化法相對經濟優選。
水解酸化池的穩定性:
水解酸化池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在進水COD為1000mg/l時,仍能保證出水在200mg/l,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時間短,土建造價低,操作成本低。
額定成本低,能耗低,污泥水解率高,降低脫水機運行時間,降低能耗。因此,水解酸化池的穩定性和經濟性遠遠高於其他預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