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青島會是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呢它的排水通道值得其他城市借鑒嗎
如果你經常留意全國城市信息,可能會注意到,不少城市迎來大量降水時將會伴隨著“城市被淹”的新聞。但是這樣的新聞幾乎從來沒有在青島身上出現過。專家認為,青島極少發生嚴重城市內澇,是特殊自然地理環境、溫和氣候水文條件和完善排水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
“德國管網‘雨污分流’模式確實先進。一方面,它能確保強降雨時污水排放不影響泄洪;另一方面,‘雨污分流’確保雨水管道不會被污水雜質堵塞。”青島市市政公用建設中心副主任介紹道 “青島市後來新建、改建排水管網中,97%都採用了‘雨污分流’模式。”
❷ 德國人修的青島老城區的地下排水系統,有那麼神嗎
從1898年10月起,德國殖民者在青島主要街道下鋪設了3200米下水管道,均為雨水管道。1901年開始規劃污水管道,1906年污水下水道基本建成。鋪設排水管道的同時,還充分利用青島三面環海、東高西低的丘陵地形,依自然坡度在前海一帶建設明溝暗渠。主要設有龍口路、安徽路、中山路、貴州路等12條大的暗渠。在天津路、北京路、濟南路等道路兩側修築雨水明溝;在大鮑島東部部分街道上修築了2600米明溝。通過地上明溝與地下暗渠建設相結合,青島是中國最早實現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城市,污水分區排泄,排水口遠離主城區。
據統計,德租青島17年,鋪設污水管道31808米,雨水管道36855.55米,混合式管道9282.6米,占老城區下水管道的45%左右,奠定了近代青島城市排污系統的基礎。
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有的排水系統已經不適用因此進行了大量改造,目前「德國造」排水系統已不到3公里。而青島市市區的排水系統總長將近3000公里,「德國造」排水系統所佔比例不到1/1000。
青島之所以在城市防汛中贏得美譽,主要得益於三方面:第一,得益於特殊的丘陵地形。青島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面臨海,地下排水管道依勢而建,這一地形特徵使得積水可以較快地排入大海,低窪地點雨後半個小時基本可排干,不容易形成內澇;第二,青島在後來的城市發展中,吸取和承襲了德式排水系統科學的設計理念,廣泛採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並大規模改造、提升舊有管道;第三,行之有效、有力的排水維護運行與防汛應急機制。
❸ 青島市城市排水條例第七章 法律責任
青島市城市排水條例第七章明確了對違反相關規定的法律責任。以下列舉了部分違規行為及其處罰措施:
1. 對於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配套排水設施未同步設計、施工和使用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將責令改正,罰款一萬元至五萬元;情節嚴重者罰款五萬至十萬元。
2. 公共排水設施設計方案未經審批的,以及拆除或移動城市排水設施未獲許可的,同樣會受到罰款。未經專業確認接入公共設施或在城區河道等處違規建設的,也將受到相應處罰。
3. 對於未按規定備案圖紙資料、混接雨水污水管道、未按規定辦理排水許可或違反許可要求排水的行為,輕者警告並罰款五千元至一萬元,嚴重者可吊銷許可證書。
4. 對於違反排水設施管理規定,如未建設預處理設施或對污水處理不當,單位和個人將分別被罰款兩萬元至十萬元和一千元至一萬元。
5. 若導致排水設施堵塞或損壞,責任人需承擔疏通和維修責任,並承擔賠償。違反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的,也會被處以罰款。
根據相關規定,行政處罰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執行,而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不當行為,將依法進行處分,嚴重者將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