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DMF分解的詳細條件哪位老師知道
DMF廢水的生物處理
含有N,N-二甲基甲醯胺(DMF)的廢水用生化的方法進行處理,出水中的含量可降至10mg/L以下。
腈綸廢水在用SBR工藝進行處理時,當進水濃度為3000~4000mg/L時,出水濃度可降至 400~600mg/L,去除率為75%,過程中效果較好,出水氨氮<10mg/L,但其中主要污染物二甲基甲醯胺經處理後會產生難於生化降解的氮氧化合物,需作進一步處理,所以SBR工藝目前僅適合作為預處理手段使用。
由Pseudomonas DMF 3/3產生的N,N-二甲基甲醯胺水解酶(DMFase)對處理二甲基甲醯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酶的等電點為7.7,而在40℃時以pH5~6其活性最高,也可降解N-乙基甲醯胺及N-甲基甲醯胺。但N,N-二乙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以及未取代的醯胺類如甲醯胺,脯氨醯胺、乙醯胺、丙烯醯胺及丁醯胺的降解速率要明顯低下得多。
在捷克的人造革廢水中含有二甲基甲醯胺及二甲胺,可以用藻類植物(Scenedesmus quadricauda) 經過馴化後進行處理,並可以此為氮源進行生長,由於過程中會產生氨,所以過程pH的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通入含有3%的二氧化碳的空氣解決這個問題。磷的缺少對藻類植物的生長非常不利,所以可以和市政生活污水共同處理。
在用好氧生物法降解含 DMF 廢水時, DMF 的去除率可達 95.1%。 在其活性污泥的培養過程中, 需加入磷酸氫二銨及尿素等。 當廢水的處理負荷 TOC 值大於 0.4 千克/(米3.天) 時, 生化降解不穩定。 在生化處理過程中, 幾乎不產生新的污泥, 所以可以認為 DMF 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及水[17]。在長期馴化的菌種中, DMF 可以作為唯一的碳源。
含氮的工業廢水, 如含甲醯胺, 二烷基甲醯胺、一烷基甲醯胺、伯胺、仲胺、叔胺及季銨鹽可用活性炭固定化的Arthrobacter sp. 進行生化處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 當體積負荷為 0.64千克DMF/(米3.天) 時, 出水中的DMF 含量可在10 毫克/升以下, 在仔細的操作情況下, 體積負荷可提高到 1.44 千克/(米3.天), 而出水仍在 10 毫克/升以下, 因此用生化法處理高濃度的含DMF 廢水是有效的。
廢水中如含有甲酸及DMF(1000~3000毫克/升), 當在 25~8℃用滴濾池處理時, 可因 DMF 的沖擊負荷而降低其效率, 但在 2~3 天後即可恢復其降解能力。 最大分解 DMF 的能力為 0.37 千克/(米3濾料介質體積.天), 而氮的氧化為 0.06~0.08千克/(米3.天), TOD 及 BOD 值分別從 950 毫克/升及755 毫克/升降低到 85 毫克/升, TOD 的去除率為88%。
含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及DMF 的模擬廢水可用生物轉盤法處理, 經研究補加磷是不必要的, 也不需要較長的停留時間。
DMF 廢水可用Pseudomonas aminovorans DM-81處理, 可以處理的DMF濃度可達 3%, 而以2%時的分解速度最快。
DMF 可用 Mycobacterium methanolica TH -35 在30℃處理七天而分解之, DMF 濃度可高至 3%, 而以2%時的分解速度為最快。
工業DMF 廢水可用光合細菌如 Rhodospilacea, Ectothiorhosporaceae 或 Chloroflexaceae sp , 在好氧條件下, pH 7.5~9.0 及30~ 35℃, 經 ~5天的處理,DMF 的去除率可達 95%。
DMF 可用 DMF 馴化菌固定化在 PVA 凝膠中處理, 在好氧條件下, 有較高的去除率。
含 DMF 廢水可加入氫氧化鈉, 使水解後產生二甲胺及甲酸鹽, 用空氣趕出二甲胺, 並用富氧空氣進行焚燒使之轉化成氮及二氧化碳, 而液相可用生化方式進行處理。
在城市污水處理時, 如廢水含有 100~1000 毫克/升的二甲胺及 100~2000 毫克/升的DMF , 在用生化法處理時, 活性污泥很易適應這些化合物的降解,DMF 的含量甚至在 2000毫克/升時對活性污泥也無明顯抑製作用, 但當 DMF 含量大於 1200 毫克/升而同量又有1200 毫克/升的二甲胺存在時, 會對活性污泥產生抑製作用[27][28]。當 DMF 與二甲基乙醯胺一起處理時不會影響活性污泥的耗氧率, 但二甲基乙醯胺的含量為 0.5~5克/升時, 會對活性污泥的降解作用產生不良的影響。
當DMF在廢水中的濃度達 16000 毫克/升時, 在 24 小時內對微生物顯示半數耐受極限, 故毒性較低, 在 8000 毫克/升時,10 小時內對一般細菌無明顯作用, 對藻類及變形蟲沒有毒性。
在用二次活性污泥法處理時, DMF 的去除率在 24 小時內為 72% 及96%, 而在 48 小時內為 85 及98%。在活性污泥法中, 微生物利用 DMF作為其磷、氮源, 在代謝過程中, 其中間產物為二甲胺, 而氮最終以硝酸銨形式釋出[31]。當 N-甲基-2-吡咯烷酮用半連續活性污泥法處理時, 其代謝物如用紅外光譜檢別, 可發現有一羰基代謝化合物存在。
參考
❷ 腈綸廢水預處理用哪種絮凝劑合適
樓上的運輸可是問題。
有廠家用聚鋁+PAM,效果很好。不知你是哪家廠的,據我所知,這種水很難處理,不知你們的處理效果怎麼樣,光是絮凝是不行的,後續處理還有很多的問題的,我現在也做一些類似這種水的研究,可以深談下阿。
[email protected]
❸ 腈綸廢水較難處理,用什麼處理工藝
腈綸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含有大量低聚物和scn等無機性COD且含氮有機物高.所以先要預處理.如中和,混凝,等,然後用生化處理,生化前面要設水解酸化工序,不知道這種回答你可滿意,如果要詳細點方案,可以聯系江西三餘環保節能科技!
❹ 怎樣深度處理腈綸廢水
腈綸廢水屬於難降解工業廢水, 從全國范圍看,腈綸工業廢水的處理普遍不理想。腈綸廢水主要是指腈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氰廢水,含有多種污染物質。由於腈綸廢水很難生物降解,並且存在著 生物抑制性成分,因此其處理工藝和方法相對比較復雜。腈綸廢水主要生產工藝路線的生產特點決定腈綸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的工藝。建議先建立腈綸廢水預處理體系,後進行生化處理。
請參閱如下:
工藝選擇及其依據
根據含氰污水的水質特性及其具有較高的濃度沖擊和毒性沖擊的特點。通過對其他同類型污水處理工程的類比分析,對該污水處理工程的工藝簡述如下。丙烯腈、腈綸生產污水是屬難處理的化工污水之一,由於某些成分對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降解緩慢,所以要使CODcr、NH3-N、氰化物等多項指標達到排放要求採用單一的處理方法往往不能奏效,需採用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等綜合處理方法;否則,如採用一種方法會造成基建或運行費過大的問題。如採用單一化學氧化的方法,會造成運行費用過高,採用單一生物法會造成基建費過高。對於難處理的石油化工污水可以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工藝流程,對不同的處理階段和不同的污染物採用相應的處理方法進行有效的處理,達到高效、經濟、合理。
由於污水的組成復雜,工程採用化學法進行預處理,採用生物法進行主體處理,採用生物物理法進行後續處理,最終達到採用較低投資和運行成本,實現處理出水達標的目的。
預處理系統:為了排除高濃度及毒性的沖擊,在預處理系統中必須設置事故池。在含氰污水中主要防治氰根濃度的沖擊問題,一般情況下未經含氰污水馴化後的微生物對氰根的承受能力為1~2 mg/L,經含氰污水馴化後的微生物對氰根的承受能力為3~5 mg/L。當污水中的氰根含量大於5 mg/L時,微生物將產生中毒,在生化反應池中活性污泥會產生離散、上浮現象,微生物失去活性,出水水質惡化。由於丙烯腈、腈綸生產污水中氰根濃度一般小於5 mg/L,當生產系統出現故障或某工程的操作失誤會造成生產污水中氰根含量大於5 mg/L時,處理系統將這一現象視為事故狀態。預處理中將事故狀態的高濃度含氰污水排入事故池,採用小流量逐步排出的方法,再進入處理系統。
其二,通過化學混凝氣浮去除部分懸浮固體及膠狀物質(一部分低聚合物);混凝氣浮對去除污水中懸浮物和膠狀物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凝聚劑和助凝劑的作用下不僅能去除懸浮物和膠狀物,同時還能去除一部分大分子結構的溶解性有機物。去除污水中的大分子結構的溶解性有機物採用混凝的化學法已被公認,然後通過生物水解酸化作用把剩餘的大部分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物質,即可提高BOD/COD比值,約為20%,COD的去除率可達到30~40%,使主體處理系統發揮更大的能力。
主體處理系統:主體處理系統處理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能否達標的關鍵。選擇具有同時去除C和N的生化工藝是比較經濟而有效的方法。
後續處理系統:根據處理後出水水質要求達到COD≤100 mg/L,NH3-N≤25 mg/L等排放標准,在預處理、主體處理系統後,還必須加入後續處理系統來保證出水水質達標。在化工污水的處理過程中,一般通過預處理和主體處理系統後污水中的易生物降解物質均被去除,而存下一部分為難生物降解物質,如部分殘留的大分子有機物(如低聚合物等)和微生物代謝物質,而這部分物質濃度低(接近排放標准值),這些物質主要以COD值出現在水中,在普通的生化反應池內難以降解;在後續處理系統中必須選擇具有對難降解物質能有效去除的工藝,才能保證處理後出水達標排放。
建議採用SBR工藝運行模式,其操作由進水、曝氣反應、沉澱、排出和閑置5個基本過程,從進水至閑置間的工作時間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的5個過程都在一個反應池內按程序完成,整個處理系統可以通過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反應池進行組合交替完成。由於SBR工藝流程短,反應過程在一個池內按時間程序完成,所以在時間程序中進水階段可以降低曝氣強度使池內產生缺氧狀態,而曝氣階段的時間可根據實際反應時間而定。通過時間順序可以對缺氧、好氧的比例進行調整,使處理系統更適應水質的變化和達到期望的出水標准;通過時間程序可控制沉澱出水水質,根據活性污泥的實際沉澱時間使出水SS濃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