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生化處理微生物培養

污水生化處理微生物培養

發布時間:2025-04-14 22:48:31

污水處理系統生化池培養微生物菌種需要注意什麼

進水的PH,T:N:P的比例,進水水量,進水COD濃度,溫度,進水不含重金屬、有毒物質
PH控制在7-9,如果進水PH低於7,一定要嚴格控制進水量不能過大,間歇進水來緩沖進水PH過低的影響。T:N:P的營養比例要大於100:5:1,開始進水時水量適當加大,控制出水溶解氧在2左右,不要長時間不僅水,悶曝氣。生化池水溫大於20度,25度以上可以加快培養時間。

㈡ 如何利用微生物的間歇培養各生長階段特點來進行污水生物處理

針對微生物的間歇培養,在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為避免緩慢期的出現,可考慮採用處於對數生長期或代謝旺盛的污泥進行接種,另外增加接種量及採用同類型反應器的污泥接種可達到縮短緩慢期的效果。
如果維持微生物在生長率上升階段(對數期)生長,則此時微生物繁殖很快,活力很強,處理污水的能力必然較高;但處理效果並不一定最好,因為微生物活力強大就不易凝聚和沉澱,並且要使微生物生長在對數期,則需有充分的食料,即污水中的有機物必須有較高的濃度,在這種情形下,相對地說,處理過的污水所含有機物濃度就要較高,所以利用此階段進行污水的生物處理實際上難以得到較好的出水。
穩定期的微生物生長速率下降,細胞內開始積累貯藏物和異染顆粒、肝糖等,芽孢微生物也在此階段形成芽孢,處於穩定期的污泥代謝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均較好,傳統活性污泥法普遍運行在這一范圍。
衰老期階段只出現在某些特殊的水處理場合,如延時曝氣及污泥消化。

㈢ 污水菌種投加生化池如何培養

拉污泥或者掛填料搭配菌種培養;
培養步驟:
將生化池進出水閥門關掉,缺氧池有攪拌需要開著攪拌裝置,好氧池曝氣設備需要提前預曝氣2小時,使得水中溶解氧能達到2-4mg/L,厭氧(缺氧)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生化池PH控制在6-9的數值,好氧池PH控制在7-8.5之間較佳。生化池中的溫度建議控制在10°-35°之間合適。
固體粉末菌種在投加前需要與生化池的污水溶解,菌種與水的溶解比例為1:10溶解,溶解後的細菌溶解分別投加到之前已經攪拌和曝氣的好氧氧和缺氧池子中。
進出水關閉兩天中水中的有機物有限,細菌繁殖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有機物,通過人工外部投加營養源,如葡萄糖,尿素和磷酸二氫等。
持續曝氣24小時,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並進行繁殖,達到活躍狀態。
建議採用階段式調適進水,以減小對已經培養起來的細菌的沖擊,運行第一天打開正常進水量的1/5,第二天是正常進水量的2/5,第三天是正常進水量的3/5。第四天是正常進水量的4/5,第五天時,可正常進出水。
北京 甘度 環保

㈣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4)污水生化處理微生物培養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㈤ 生活污水處理微生物培菌方案

污水處理生化段需要用到哪些微生物菌種?

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扒尺改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困升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案例分享:雲南某生活污水池系統恢復培菌使用情況

項目污水主要是以車間池子清洗和廠房員工生活所產生的污水,此類污水屬於易於微生物降解的污水,在有機物指標降解上只需要考慮Ph,溶春判解氧(DO)進水有機物控制好,方可維持後續項目的正常運行。

日處理量:10-15m³/d

項目情況:

1)工藝流程:調節池→沉澱池→厭氧池→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清水池

2)原水數據及出水要求

a)、原水檢測數據:COD100-150mg/L;氨氮25-30mg/L;總氮未檢測。

b)、出水指標要求:一級排放標准。

項目問題:

項目長時間未進行清理,導致前段調節池和沉澱池沉澱物比較多,對後端生化池未作出任何的調整。

項目分析:

a) 清理前期COD,氨氮,總氮指標未出現問題;

b) 清理完後,水質渾濁,COD,氨氮也出現了指標上升得清理。

C)因為前段的處理導致進水有機物的濃度變化,從而影響後端生化池中微生物細菌產生異樣。調整中有一些微生物菌種淘汰掉所致。通過一定的時間生化池也會慢慢回到之前好的情況。如想縮短時間可投加一些微生物菌種。

項目建議:

1、投菌建議:對兼氧和好氧池做一些微生物菌種的補充即可,補充量在一立方350克-500克復合菌種;

2、缺氧池:復合菌種1kg

3、好氧池:復合菌種1kg

4、注意事項:做好PH值、溶解氧的數據監控。

甘度 | 做好菌種 做好服務

㈥ 污水處理微生物菌種如何培養

1、甘度復合菌種: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統快速啟動。

復合菌種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復合菌種是一個復合型菌種,屬於兼性菌種,主要成分硝化細菌屬、反硝化細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同時應用於新老系統啟動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 甘度硝化細菌:主要降解氨氮

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屬於好氧菌種,主要應用於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組成。

3、 甘度反硝化細菌:主要降解總氮

總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反硝化細菌,屬於厭氧菌,主要應用於厭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單胞菌屬、芽孢桿菌科等等。­­­

硝化階段

硝化階段:含氮有機物(有機氮)在有氧貨無氧環境中被氨化為氨氮,改部分污水進入有氧的處理構築物後,在亞硝酸細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轉化為硝酸鹽氮,為後續反硝化提供准備。

控制條件:

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溶解氧低於0.6mg/l硝化過程將受到較大抑制,

2、水溫:硝化菌比較合適的水溫25~35℃之間。通常低於5℃時,細菌的活性會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難發揮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選擇在的PH值7.5~8.5之間

4、底物濃度:硝化細菌是自養型好氧菌,底物濃度對於硝化菌不是其生產的必要因素。

5、污泥齡:需要保證好氧系統的微生物有足夠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濃度,通常將污泥齡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階段

反硝化階段:承接硝化段的產物硝酸鹽氮,對其進行反硝化反應,使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排出水體。

PH值:反硝化過程合適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當,將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及反硝化酶的活性。

水溫: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對水溫的要求基本相同,反硝化菌耐受高水溫較硝化菌強,一般在20~40℃。

底物濃度:底物濃度對於反硝化的進行至關重要,BOD5/RKN>4.0,否則需要補充底物(投加碳源)。

溶解氧:反硝化進行需要嚴格控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DO>0.5mg/l,反硝化菌屬於兼性菌,有氧和無語條件下皆可生存,我們需要利用的是反硝化菌無氧代謝。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已低於0.1mg/l,好氧菌生長緩慢,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低和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閱讀全文

與污水生化處理微生物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油溶性樹脂種類 瀏覽:808
豐田雷凌一般用什麼機油濾芯 瀏覽:460
街上的飲水機怎麼接水 瀏覽:69
美富亞過濾泵葉輪 瀏覽:379
樹脂濾芯質量怎麼樣 瀏覽:743
taoci高溫樹脂 瀏覽:298
如何配製油煙除垢劑 瀏覽:917
農村污水治理運維標書範本 瀏覽:542
醫院實驗室用什麼凈化器 瀏覽:605
超濾微濾納濾反滲透區別 瀏覽:668
普通凈水機價格多少 瀏覽:457
鄭州醫院污水處理消毒劑廠 瀏覽:714
潛水艇凈水器廢水管安裝 瀏覽:113
移動式超聲波除垢儀發生器 瀏覽:455
水循環除垢劑配製 瀏覽:660
煤礦生活污水排放管理辦法 瀏覽:502
陝西西工大學污水處理工程 瀏覽:440
洗砂廢水是否含重金屬 瀏覽:422
g5鍋爐二級水處理 瀏覽:85
污水中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