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壤及地下水環境損害污染源如何篩選特徵因子
針對《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第七條的疑問:請問:專
(1)土壤現狀調查布點是否需屬要滿足污染場地調查規范要求;
(2)根據《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試行)》(GB36600-2018),表1中所列項目為初步調查階段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的必測項目;土壤現狀調查監測因子是否需要滿足上述要求;
Ⅱ 生活污水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生活污水污染因子主要是油、COD、氨氮,直排會污染水體,致使水體中有機污染物提高,好癢菌就會分解有機物,消耗水中含氧量,致使水中魚類生物死亡、水體泛臭,另外,
生活污水中還可能包含一些治病細菌,所以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才能外排,一般都要經過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
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境因子之一。作為環境因子,包 括植物周圍的土壤中的水、地下水,也包括大氣中的水。但是這些 環境中含有水的多少是相互聯系、彼此影響的,常常是土壤缺水大 氣同時也表現乾燥。
從生態環境角度看,水對氣候類型的形成和氣 候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長環境水的不足是植物生長中最常見的影響植物生長的生態 因子之一。少量缺水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大量缺水將會造成旱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在較強的陽光照射下, 大氣的溫度會很快增高,大氣的濕度也會相應下降,植物體內的水 分也會隨著蒸騰的加快而減少,同時又會加快植物吸收土壤水分的速度。 在植物體內,木本植物的含水量達70%。
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我們不能把環境整的破壞了。優質的水源才是我們活下去的希望。但是污水的不及時處理不僅僅會對人類的生活有著危害。同時對於植物也是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生活污水對於植物有哪些危害呢?
生活污水對於植物有哪些危害:
1.生活污水中若含有重金屬離子,植物體會吸收富集。2.生活污水酸鹼性變化太大,也會對植物生存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3.生活污水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須的N和P,如果N、P超標,能夠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引發赤潮和水華。
生活污水對於植物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控制自己,盡量減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對於植物有哪些危害呢?你還會不會問呢?
Ⅲ 地下水污染物的來源及特徵
污染物質來源繁多,但是從其形成原因來看,基本有兩大類:人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一)人為污染源
1.城市液體廢物
城市液體廢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及地表雨水入滲。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SS(懸浮固體),BOD(生化需氧量),N(主要為NH4-N),P,Cl-,細菌和病毒含量高,其次是Ca,Mg等,重金屬含量一般都是微量。其中對地下水威脅最大的是氮、細菌和病毒。
(2)工業污水
工業污水種類繁多,下面僅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工業污水。食品和飲料廠:BOD高,SS也常常較高,還有Cl-、酚和硫化物濃度也較高。製革廠:BOD,TDS(總溶解固體),Cl-,Na+,硫化物及Cr濃度高,pH值高。鑄造廠:pH值低,SS、酚和礦物油高。電鍍和金屬加工:pH值低,有毒金屬(Cr)、氰化物濃度高。紡織工業:SS和BOD高,鹼性水。化學工業:污水成分及濃度變化很大,其中有機毒物對地下水威脅最大,有些是致癌物。農葯廠:TOC(總有機碳)高,有毒的苯酚衍生物高,有時有重金屬,如砷、汞等。
(3)地表雨水入滲
城市地區的雨水沿地表徑流往往含有較高的懸浮固體,病毒和細菌的含量也很高。在北方的冬天,由於路面拋撒融雪劑,如NaCl和尿素,使地表雨水徑流,Na+,Cl-和NH+4含量升高。
2.城市固體廢物
城市固體廢物包括生活垃圾、工業垃圾及污水河渠及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等。
(1)生活垃圾
新鮮的生活垃圾含有較多的硫酸鹽、氯化物、氨、BOD、TOC、細菌混雜物和腐敗的有機質。這些廢物經生物降解和雨水淋濾後,可產生Cl-,SO2-4,NH+4,BOD,TOC和SS含量高的淋濾液,還可產生CO2和CH4氣體。淋濾液中上述組分濃度峰值出現在廢物排放的最初1~2年內,此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或許幾十年),其濃度無規律的降低。總有機碳(TOC)的80%以上為脂肪酸,經細菌降解可變為高分子量的有機物,在潮濕溫帶地區,其降解期為5~10年,在乾旱地區,由於缺乏水分,其降解速度會受到限制。
(2)工業垃圾
工業垃圾來源復雜,種類繁多。冶金工業產生含氰化物的垃圾;造紙工業產生含亞硫酸鹽的垃圾;電子工業產生含汞的垃圾;石油化學工業產生含多氯聯苯(PCBs)、農葯廢物和含酚焦油的垃圾,以及含礦物油、碳氫化合物溶劑及酚的垃圾;燃煤熱電廠產生粉塵,粉塵淋濾液可產生As,Cr,Se和Cl-;燃煤產生另外的污染物是煤灰,大部分是中性物質,只有約2%的可溶物,它含有硫酸鹽,以及微量金屬,如Ge和Se等。
(3)污泥
污泥除含有各種金屬外,還有大量的植物養分,如N,P,K等。
3.農業活動及采礦活動
在農業活動中,農葯、化肥及農家肥的施用是重要的地下水非點狀污染源,它可引起大面積的淺層潛水水質惡化,其中主要是N03-N的增加。
礦床開采過程中,可能成為地下水污染源的是尾礦淋濾液及礦石加工廠的污水,此外,礦坑疏干,使氧進入原來的地下水環境里,使某些礦物氧化而成為地下水污染源。例如煤礦,其主要污染是含煤地層中的黃鐵礦,它被氧化並經淋濾後,使地下水的Fe3+和SO2-4含量升高,pH值降低。採煤過程中由於地層中分離出沉積水,也可能使地下水的Cl-升高。
(二)天然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天然存在的。地下水開采活動可能導致天然污染源進入開采含水層。天然污染源主要是海水、含鹽高及水質差的含水層。在海岸地區由於地下淡水的超量開采引起海水入侵;在內陸地區由於上層地下淡水超量開采而形成下層鹽水的上升錐等均屬此類。
(三)地下水污染物
研究地下水污染首先要對地下水污染物(或稱污染組分)有清晰的概念。正確的污染物含義應該是:凡是人類活動導致進入地下水環境,會引起水質惡化的溶解物或懸浮物,無論其濃度是否達到使水質明顯惡化的程度,均稱為地下水污染物。地下水污染物種類繁多,按其性質分為化學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三種。
1.化學污染物
地下水中最常見的無機污染物是NO-3,其次是Cl-、硬度(Ca2++Mg2+)和總溶解固體等;微量非金屬主要是As,F;微量金屬主要是Cr,Hg,Cd,Zn等。許多為環境所關注的有機化學物含量甚微,一般為ppb級,或者是ppt級。一些發達國家,例如美國環保部把此項研究集中在120種有機化合物之中,他們把這些化合物列為優先監測項目,其中在地下水中經常發現的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二氯乙烷等。
2.生物污染物地下水中的生物污染物可分三類: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在人和動物糞便中有400多種細菌,已鑒定出的病毒有100多種。在未經消毒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它們能進入含水層污染地下水。
3.放射性污染物
地下水中放射性污染物的來源可能是人為的,如核電廠、核武器試驗的散落物以及實驗室和醫院等部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也可能是天然來源(放射性礦床或含放射性礦的地層等)。主要的污染組分有226Ra,90Sr,289Pu,137C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