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廠設計參考文獻 期刊都可以 要最近兩三年的,希望高手能指點一下,本人找不到。
污水處理廠設計探析 出自: 《城市建設·下旬刊 》 2010年10期
《污水處理廠設計探析》
摘要:針對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存在的廠址選擇不合理、處理工藝盲目求新求變、設備選擇不切合實際等問題進行探討,結合已建成污水處理廠運行實際進行分析,提出優化廠址選擇、結合當地實際選擇處理工藝、根據需要選擇設備等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建設;廠址選擇;污水處理工藝;設備選擇泊動控制系統
一、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擇
污水處理廠位置的選擇,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排水工程總體規劃的要求,並根據下列因素綜合確定:廠址必須位於集中給水水源下游,並應設在城市工業區、居住區的下游。為保證衛生要求廠址應與城市工業區居住區保持約300m以上距離;廠址宜設在城市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及主導風向的下風側;結合污水管道系統布置及納污水域位置,污水處理廠選址宜設在城市低處,便於污水自流,沿途盡量不設或少設提升泵站;有良好的交通、運輸和水電條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廠區地形不受水淹,有良好的防洪、排澇條件;盡量少拆遷、少佔農田,同時因廠區規劃有擴建的可能,應預留遠期發展用地仁。在擬建新的污水處理廠時,一般由建設單位提出2~3個污水處理廠備選地址,由設計部門從中比較選擇。這就要求設計人員不要盲目遷就建設單位的意見,應親自考察當地實際情況,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合適的廠址。
二、污水處理廠的工藝選擇
當前,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出現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和吸引力,一些設計單位片面追求工藝新,追求工藝時髦,而不考慮當地的進水水質、處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問題,將污水處理廠建成污水處理新工藝實驗廠。如有的地區本來進水水質比較低,還要選擇AB法,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設施設備的閑置;有的地區經處理的再生水直接用於農業灌溉,還過分強調除磷脫氮,採取A/A/0法,增大了建設投資,也提高了日常運轉成本。
筆者認為設計者不應僅僅考慮到達標排放的問題,還必須合理把握工藝的先進性和成熟性(可靠性)的辯證關系,一方面應當重視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性,另一方面必須要適合中國國情和工程性質。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不同於一般點源治理項目,它作為城市基礎設設施工程,具有規模大、投資高的特點,應該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工藝選擇必須注重成熟性和可靠性。因此應強調技術的合理,把技術的風險降到最小程度,而不是簡單地提倡技術先進。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政策規定「對在國內首次應用的新工藝,必須經過中試和生產性試驗,提供可靠設計參數後再進行應用」,也是強調了可靠性原則。在選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時,主要控制的條件有用地范圍、尾水排放、污泥出路、地質條件、發展餘地、管理水平、運行費用、工程投資、環境影響等諸方面。在滿足出水水質各項指標前提下,應著重研究運行費用與管理水平。已一些污水廠建成後,由於運行費用高而無法正常運轉,而另一些處理廠引進高級監控儀表設備,由於缺乏具有一定水平的維護人員,這些儀表設備被閑置。所以,要從目前國內的現狀出發,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切忌盲目跟風。筆者認為,中小規模污水處理廠選用氧化溝、SBR法具有明顯的優點,而大型污水處理廠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仍是首選方案。同時在同一地區有多個污水處理廠建時,工藝選擇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選擇相同或相近工藝,這樣可增加污水處理廠之間管理經驗的互通,提高管理運行水平。
三、自動控制系統問題
當前各類污水處理工藝對自動控制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向T型氧化溝、ICEAs工藝、sBR工藝都需要自動控制來保證運行。許多污水處理廠都配備了自動控制系統。但調查發現,不少污水處理廠自動控制系統根本沒有使用或使用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在於有的控制參數設置不合理,運行問題較多;有的自控設備落後,損壞後無法更換,造成自控系統閑置。自動控制系統應與污水處理廠同步設計,分批建設。待污水處理廠調試完成,達到處理要求後,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控制參數。自控設備盡量選擇具有可替換性的設備,防止出現因某個設備無法替換而造成整個自控系統癱瘓的現象。
四、污泥的處理與處置
污水處理廠在水處理過程中會截流與排出一定量的柵渣、沉砂和污泥。對城市污水廠而言,其數量大約為進水量的0.5%~1.5%。目前部分設計單位在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對污泥處置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中小型污水廠產生的污泥,經濃縮、機械脫水後直接外運,這些污泥實際上均未達到穩定要求,是否會帶來環境的二次污染是值得注意的。因此設計部門應加強對污泥處置的設計與研究,目前常用的污泥穩定方法有污泥中溫消化、污泥好氧消化、污泥投加石灰、污泥焚燒等方法;污泥綜合利用的試驗研究已有各種報道,例如利用污泥制磚、制陶瓷等用作建築材料,甚至從污泥中提煉維生素B,等等,但大部分是實驗室試驗,與實際應用還有相當距離。城市污泥的最終出路,還是用作綠化或農田肥料,改良土壤,這似乎是較現實的綜合利用方案,但目前尚缺少組織推廣應用的機構,在政策上也缺少支持。事實上,城市污水廠污泥作為「綠色植物」的天然有機肥料是具有廣闊前途的。一個城市若有多座污水處理廠,可把各處理廠污泥集中起來,建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污泥處理廠,包括處理下水道清通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化糞池污泥等等。當污泥處理廠達到一定規模後,可減少單位投資,降低日常費用,也便於污泥綜合利用。
總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由於投資大、牽涉部門多,設計人員平時應該多留心積累污水處理廠操作運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在設計之前主動、深人地進行實際調查,虛心聽取建設單位,尤其是污水處理廠一線運行管理人員的意見,在全面考慮的基礎上,設計投資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操作管理方便、對環境影響小的污水處理廠,避免污水廠的頻繁改造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同時也更有利於設計院自身增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eBJ14-5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s〕
[2]許勁.關於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的若干問題討論.給水排水,2001,27(7):15~18
『貳』 A2/O法污水生物脫氮除磷處理技術與應用的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我國水環境與城市污水處理狀況
1.1.1 我國水環境現狀
1.1.2 我國水污染特徵及其對策
1.1.3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2 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及其危害
1.2.1 國內外水體富營養化狀況
1.2.2 水體富營養化現象
1.2.3 水中氮磷的來源
1.2.4 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
1.2.5 水體富營養化的治理
1.2.6 我國控制氮磷污染的水環境標准
1.3 A2/O生物脫氮除磷工藝
1.3.1 A2/O工藝的發展
1.3.2 A2/O工藝生物脫氮除磷的原理
1.3.3 A2/O工藝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1.3.4 A2/O工藝在國內外的應用現狀
1.4 A2/O工藝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4.1 傳統A2/O工藝存在的主要問題
1.4.2 A2/O工藝的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第2章 生物脫氮除磷的新理論與新技術
2.1 傳統生物脫氮理論
2.1.1 硝化反應
2.1.2 反硝化反應
2.1.3 傳統生物脫氮技術存在的問題
2.2 生物脫氮新理論和新技術
2.2.1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
2.2.2 厭氧氨氧化生物脫氮技術
2.2.3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
2.3 傳統生物除磷理論及其影響因素
2.3.1 傳統生物除磷的生化反應機理
2.3.2 傳統生物除磷系統的主要影響因素
2.4 反硝化除磷脫氮新理論和新技術
2.4.1 反硝化除磷脫氮理論
2.4.2 反硝化除磷脫氮工藝
2.4.3 反硝化除磷工藝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第3章 A2/O工藝系統性能及其運行優化的研究
3.1 A2/O工藝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3.1.1 試驗方法及方案設計
3.1.2 A2/O工藝的除磷性能
3.1.3 A2/O工藝的脫氮性能
3.1.4 A2/O工藝的COD去除性能
3.2 過量曝氣對A2/O工藝生物脫氮除磷的影響
3.3 進水C/N比和C/P比對A2/O工藝生物脫氮除磷的影響
3.3.1 試驗方案
3.3.2 進水C/N比對氮和磷的去除
3.3.3 進水C/P比對氮和磷去除的影響
3.4 幾種控制變數對A2/O工藝性能的影響
3.4.1 MLSS對A2/O工藝的影響
3.4.2 SRT對A2/O工藝的影響
3.4.3 污泥迴流比對A2/O工藝的影響
3.4.4 內循環迴流比對A2/O工藝的影響
3.4.5 缺氧區與好氧區容積比對A2/O工藝的影響
3.5 分段進水對A2/O工藝脫氮除磷性能的影響
3.5.1 對氮去除的影響
3.5.2 對磷去除的影響
3.5.3 不同分段進水比時系統沿程方向各參數的變化規律
3.5.4 最優分段進水比的適用性
3.6 A2/O工藝生物脫氮除磷性能優化及其運行
3.6.1 西班牙Ciudad Real污水處理廠營養物去除優化
3.6.2 A2/O工藝脫氮除磷系統的運行研究
3.7 強化A2/O工藝反硝化除磷性能的運行策略
3.7.1 內循環迴流量的控制與優化
3.7.2 厭氧/缺氧/好氧區體積比的優化
3.7.3 分段進水的優化
3.8 A2/O系統內DO、ORP及pH的變化規律
3.8.1 DO、ORP及pH的沿程變化規律
3.8.2 D0、ORP及pH的沿程變化原因
3.8.3 反硝化除磷過程中0RP在線信息的變化規律
3.9 生物脫氮除磷新理論和新技術在A2/O工藝中的實現
3.9.1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實現
3.9.2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建立
3.9.3 缺氧硝化現象在A2/O系統中的出現及其特徵
3.10 A2/O工藝強化反硝化除磷體系中微生物特性分析
3.10.1 聚磷顆粒染色的沿程特徵變化
3.10.2 胞內儲存物PHB染色的沿程特徵變化
3.10.3 微生物電鏡掃描分析的沿程特徵變化
參考文獻
第4章 A2/O工藝的數學模型與模擬
4.1 A2/O工藝反硝化除磷代謝模型
4.1.1 反硝化除磷代謝模型
4.1.2 反硝化除磷動力學
4.1.3 A2/O反硝化除磷工藝動力學模式
4.2 TUD聯合模型在A2/O工藝的應用
4.2.1 倒置A2/O工藝TUD模型的建立與模擬
4.2.2 採用TuD模型動態模擬倒置A2/O工藝運行工況
4.2.3 採用TuD聯合模型對倒置A2/O工藝運行診斷與優化
4.3 A2/O工藝控制策略benchmark模擬平台
4.3.1 平台的開發
4.3.2 模擬平台的應用與模擬
參考文獻
第5章 A2/O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設計與應用
5.1 A2/O污水處理系統污泥的培養及調試
5.1.1 污泥的培養與馴化
5.1.2 系統的運行調試
5.1.3 運行調試實例
5.2 A2/O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
5.2.1 A2/O污水處理廠主要構築物的運行管理
5.2.2 提高A2/O工藝整體處理效果的措施
5.2.3 保定市污水處理總廠A2/O工藝的運行管理
5.3 A2/O污水處理工藝常見問題及其對策
5.3.1 污泥膨脹
5.3.2 污泥上浮
5.3.3 活性污泥泡沫
5.4 A2/O污水處理工藝的過程式控制制
5.4.1 檢測變數及常用在線儀表
5.4.2 A2/O工藝的過程式控制制原則
5.4.3 A2/O污水處理工藝的控制過程
5.4.4 A2/O污水處理系統優化的方法或策略
5.4.5 無錫蘆村A2/O污水處理廠自動控制系統
5.4.6 應用專家控制系統提高A2/O工藝的脫氮效率
5.5 A2/O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
5.5.1 工程設計的依據與原則
5.5.2 A2/O工藝設計實例1
5.5.3 A2/O工藝設計實例2
5.6 A2/O污水處理典型工程實例
5.6.1 青島李村河污水處理廠
5.6.2 北京清河污水處理廠
5.6.3 廣州大坦沙污水處理廠
5.6.4 成都第三污水處理廠
5.6.5 紀莊子污水處理廠
參考文獻
第6章 A2/O變形工藝及其工程應用
6.1 倒置A2/O工藝
6.1.1 倒置A2/O工藝的提出
6.1.2 倒置A2/O工藝脫氮除磷原理與特點
6.1.3 倒置A2/O工藝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6.2 UCT工藝及其工程應用
6.2.1 UCT及其變形工藝
6.2.2 UCT工藝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
6.3 迴流污泥反硝化A2/O工藝及其應用
6.3.1 迴流污泥反硝化A2/O工藝
6.3.2 某改良型A2/O工藝的除磷脫氮運行效果
6.4 其他A2/O變形工藝
6.4.1 三環式A2/O工藝
6.4.2 PASF工藝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叄』 工廠污水處理論文
摘要:本文系統地介紹並分析了污水處理廠流程中各個處理構築的能耗情況,並針對各個構築物提出有效的節能途徑。指出了常用的污水好氧處理能耗過高的突出問題,建議改用能耗低,但是造價稍高的好氧過濾等處理方法。污水再生利用也是解決污水處理能耗高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污水能耗與功效 好氧過濾 生態處理 自凈 一、前言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低、環境污染壓力大,但現行的處理技術多數面臨高額資金投入的難題,當前迫切需要低能耗、生態型的污水處理技術。並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日益加快,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續增長。我國水污染的治理重點已經開始從工業點源為主的控制治理,逐步轉變為以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為主的控制治理。如何經濟有效地解決生活污水的污染問題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引起了人民群眾和政府部門的極大關注。 然而污水處理的費用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想將污水和廢水處理好,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我們就必須以最經濟的方式處理污水,這就涉及到一個污水能耗與功效的問題。下面就污水處理廠的整個污水處理的流程進行分析,找到當前常用的污水處理流程中工藝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使以後的污水處理更加容易,更加全面,將污水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的限度。 二、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 目前,常用於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方式為集中污水處理系統和傳統的三格式化糞池。其它的處理構築物也都是大同小異的,主要的流程不外乎如此: 污水收集設施[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工廠排放水管道等]-->污水提升泵站-->格柵攔截-->沉砂池-->初沉池-->曝氣池、厭氧池等核心處理工藝流程-->二次沉澱池-->排水管道或渠排入水體[①] 其中核心處理流程可分為一級處理和二級及以上的深度處理。深度處理流程主要有好氧處理流程、厭氧處理流程及兩者相結合的處理方法。 目前,好氧處理方法有SBR工藝、UASB工藝、氧化溝、氧化塘等工藝,在曝氣池裡充入空氣或氧氣,讓好氧細菌除去污水中的有機物雜質;厭氧處理流程主要有厭氧流化床、兩相厭氧發酵、厭氧濾池等利用厭氧菌進行厭氧發酵的方法除去污水中的有機物的;另外常用的還有像A20及其變種的工藝流程都是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相結合的處理流程,其處理效果往往比單一的處理方式好得多。 深度處理構築物不外乎以下幾種:曝氣池、厭氧池、氧化塘、厭氧反應器及特殊的除磷脫氮設備,或者是它們的變種工藝,但是處理原理都是大同小異的。 三、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3.1、污水處理系統[②] 目前,污水處理系統又有集中污水處理系統和分散式處理系統。前者是指各種城市生活污水,經預處理符合管道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和城市融雪、降水等混合廢水經過城市下水管道收集,然後集中被輸往城市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廠再根據進水的水質,綜合規劃,採用適宜的措施集中處理;在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後,排入自然水系的一種污水處理方式。一般用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大中型城市。該系統初始投資大,需要敷設相應的城市污水管網,運行管理成本很高,因而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城鎮有極大的應用局限性。 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是指在小區或一個工廠設置化糞池或小型的污水處理設施,對生活污水進行預處理,對能夠利用的中水進行沖廁所、洗車、澆灑路面花壇等。雖然分散式處理流程可能導致處理費用提升,但是這種處理方式是有它的優越性的,特別是現在過於集中的污水處理費用越來越高,處理流量也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分散式處理方式更顯示了它的優越性。 3.2、污水提升泵站的能耗分析 隨著人們對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這一狀況的認識和對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現在大多數城市都紛紛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處理流程也由簡單的一級處理升級為二級或更深度的處理。但是對於大中型城市來說,普啟遍還是採用集中處理的方式。一個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面積都很大,這就需要用提升泵站將遠處的污水提升到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這些污水提升泵站不僅要保障所有污水都要提升到污水處理廠,還要適應污水量變化的要求,一般其流量都是很大的,輸送的路程也很遠,再者污水管道一般都埋設較深,泵站需要有很高揚程,電耗十分可觀。 電費是污水提升泵站的主根能耗,輸送路程越遠,電價越高,像武漢的龍王嘴污水處理廠就設有五個污水提升泵站,將附近很大面積的污水匯集起來,其流量還是不大,目前正在擴建的工程處理流量也才15萬噸。 3.3、格柵、沉砂池和初沉池的能耗分析 格柵是利用柵條攔截污水中粗大的雜質,污水經過格柵時,由於柵條的阻擋會引起水頭損失,這就需要有水泵提升污水以增大污水的勢能;再者,柵渣的機械粉碎處理也是耗能過程。這兩者是格柵處理流程的主要能耗根源。 沉砂池和初沉池用以除去污水中粗大的砂粒以及細小的懸浮物,除了污水在池子中的水損外,刮砂刮泥設施以及其後續處理會有很大的能耗,但是這些能耗都不大。 3.4、曝氣池的能耗分析 曝氣池是好氧處理工藝的能耗大戶,大部分的能耗都集中於此。能降低曝氣池的能耗就相當於解決了好氧處理工藝流程的能耗問題。 常規的曝氣池都是用機械的方式向污水中鼓入空氣或是從池底充入空氣,並且用攪拌等方式讓空氣和污水充分混合,從而使空氣均勻地分布於污水中,提高好氧使理的效果。 污水在曝氣池裡的停留時間一般會在兩個小時以上,其容積是相當大的,不管是採用葉輪旋轉曝氣還是通氣帽在池底鼓入空氣的方式曝氣,電機的功率很大,且要晝夜運行,其能耗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 3.5、厭氧池及厭氧處理設備的能耗分析 除了好氧處理技術之處,厭氧處理工藝也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厭氧處理工藝的能耗相對較低,並且可以產生沼氣,回收利用也很方便,只是厭氧處理過程中,污水停留時間很長,並且要保證好的處理效果,必須要有較好的隔絕空氣的措施。盡管如此,厭氧處理的趨勢還是很看好的。 3.6、二沉池及其它處理設施的能耗分析 二沉池是處理後的污水進行泥水分離的地方,現在普遍使用的二沉池都設有刮渣擋板,出水排泥等裝置,二沉池的面積也比較大。分離出來的污泥還要用污泥泵輸送到污泥泵房,污泥的壓縮處理等也是耗能很大的。 現在常用的污泥機械壓縮處理,濃縮後的污泥外運填進等方法,耗能巨大,並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像污泥中的高濃度污染物很容易隨雨水再次進入水循環系統,造成二次污染,有關二次污染的處理也是很傷腦筋的事情。 四、污水處理各個環節的節能途徑 4.1、再生回用以減少深度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出水的再生利用在我國,花費大量投資建設了城市污水處理廠,但經過處理後的再生水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城市污水處理決策中應充分考慮污水的再生利用。發展再生水在農業灌溉、綠地澆灌、城市雜用、生態恢復和工業冷卻等方面的利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應根據用戶需求和用途,合理確定用水的水量和水質。污水再生利用,可選用混凝、過濾、消毒或自然凈化等深度處理技術。因此,缺水城市和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在規劃建設遠距離調水之前應積極實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同時做好非投資性或低投資性的節水減污工作。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劃建設要依照客觀需要和實際可能的原則,按照遠期規劃確定最終規模,以現狀水量及用水需求為主要依據確定實施規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選擇與工程實施要考慮國情、實際條件和用戶需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模、處理程度、處理流程、輸水方式、再生水質、使用用途的選擇上,既要滿足要求,又要經濟合理。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應著重於農業灌溉、市政雜用、景觀水體、生活雜用、工業冷卻、生態環境和補充地表水。 但是,城市污水再生過程和再生水的使用應確保公眾和操作人員的健康安全,以及周邊的環境安全,尤其要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污染和傳播。再生水使用應滿足國家和地方有關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質標准和規定,處理工藝的選擇,尤其是工藝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應經過嚴格的專家論證、評估和主管部門的批准。 4.2、環境自凈和生態處理以降低能耗 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環的組成部分,將合乎質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體中,使河流水體能維持或變成供下游使用的原水源,不僅經濟可行,而且可減少風險並發揮河流自凈能力。 正是因為自然環境自身有很強的處理污水的能力,我們可以用生態的方法處理污水,這樣不僅可以獲得很好的處理效果還能省去很多處理費用,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目前的生態處理方法中很多處理方法都存在佔地多,處理流量小的問題。所以生態處理方法要因地制宜,用在空地較多、生物生長好的地方,像人工濕地、土壤層微生物濾池、植物浮床等都是很好的生態處理方法,能耗低,很值得推廣。 4.3、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在污水處理流程中,各個污水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很多,下面就污水處理流程中各個構築物的節能方法。 污水提升泵站節能途徑。將現有的集中式污水處理改成分散式處理,並充分利用一級處理後的中水,可以減小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壓力,更可以大大減少深度處理所需的費用。同時污水提升泵站的水量也會適當減少,甚至可以取消,全部採用分散處理模式。污水處理廠只負責處理工廠附近、污水量大的用戶排放的污水。 格柵的節能途徑。盡量將污水處理設備安裝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可以減小提升泵的功率。污水經過格柵的時候可以憑借其較快的流速通過柵條,必要時再用提升泵將污水提升至沉澱池。 曝氣設施的節能途徑[③]。不管是好氧處理還是厭氧處理設施,其能耗都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必須要用電力設備將空氣充入到污水中,但是我們可以採用多層好氧過濾的方式減小這一能耗開支。好氧過濾的各個濾層的厚度的材料都是不相同的,實現的過濾效果也大相徑庭。 好氧過濾具體的方法是:污水經過格柵攔截之後,即可以直接進入第一層好氧過濾層,第一層好氧過濾層的孔隙是很大的,一般用粗大的砂石鋪墊,主要去除污水中大的懸浮物並通過水流在砂石中紊動的流動將空氣中的氧氣混入污水中。然後污水進入第二層好氧過濾層,這一層的砂石粒徑相對較小,污水在這一層的停留時間相對較長,主要是好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過程,在這一好氧濾層里,很容易生成生物膜,類似於生物膜的處理。如果污水的有機物的含量不是很高的話,處理水已經基本達到了排放的標准了,也可以將處理後的水收集起來作中水使用。如果污水的有機物含量很高的話,可以讓污水繼續進行下一層的好氧過濾,濾層的孔隙也將更小,處理時間更長,效果也更好。在這一層中,由於污水的停留時間較長,對污水中的N和P也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進行好氧過濾處理的排放水已經可以達到排放的要求,沒有必要設置二次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這種處理流程適用於建設在河湖的旁邊,有利用處理水的就近排放,而且可以不用清水管道或管渠即可。 五、結論 上面提到的比較節能的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是生態的處理方法,其中好氧生物濾池盡管很節能,但是也有它自身的限制因素所在: 1 佔地較大。因為這種處理方式全靠生物進行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方式處理污水,污水停留時間很長,所以處理流量是十分有限的,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大部分污水都用分散式處理方式的情況下,處理流量都不會很大,所以這種處理方式是有它的優勢所在的。 2 不能進行反沖洗,容易堵塞。由於污水通過濾層的時候,會生成很厚的生物膜,老化的生物膜脫落後很容易堵塞住濾層的孔隙,過濾效果會因此而大為降低。所以我們只能用孔隙較大的濾料層,並且盡量避免用垂直分層的布置方式。 3 初期造價高,但是處理費用低。初期造價主要集中在濾層鋪砌和濾層上面草皮的種植上,但是一經運行,其運行費用是很低的。 該處理方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如果在濾層上面種植植被的話,可以將過濾和濕地相結合建設,處理效果會更好。 2 這種處理方案只適用於分散式處理方案中,處理流量很小,具體的設施可以同家庭的小花壇、花園合建,並不會影響建設的美觀性。處理後的水可以直接滲透到附近的水池裡,用於花壇的澆灌,路面澆灑等,甚至可以回用於沖洗廁所。 3好氧過濾可以結合化糞池共同使用,有化糞池進行初步處理,粗大的雜質已經去除,濾層的堵塞的幾率會大大減小。 參考文獻: [1]《排水工程》第四版,張自傑主編,顧夏聲主審,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 [2]《污水處理能耗與能效》[美]W.F.OWEN,章北平、車武譯,金儒霖校,能源出版社出版。 [①] :這里沒有分析污泥處理流程和能耗。 [②] :這里的污水處理系統分類是針對污水收集和處理方式而言,分為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兩種。 [③] :二級及以上的深度處理流程未完全列出,只以好氧處理流程中的曝氣池為例,提出了曝氣處理的新方法。
『肆』 設計處理印染廢水的微生物菌種篩選步驟並提出可能的培養方案。設計一篇論文,要求步驟清楚。求高手指點~
蘇科吧???李lian教的吧???
我靠!!!!!!!LP啊!!!!!這世界太小了!!!你也太猥瑣了!!!這個作業還網路知道!!!我就不說你了!!!!自己反省去吧!!!!別問我是誰!!!
『伍』 污水處理類的論文
基於快速城市化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研究
【摘要】: 集中式污水處理是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的主要形式,具有處理效果好、便於管理、以及「規模效應」等優點,對城市水環境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存在資金投入大、周期長等弊端,導致城市污水處理滯後,使城市快速擴張區污水排放成為加大城市水環境壓力的重要區域;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可實現污水就近處理,處理設施建設靈活、投資少,可以作為污水集中處理模式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本文以城市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集中、分散污水處理模式特徵及制約因素分析,對污水分散處理區域進行判定;其次,在污水分散處理技術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區域特徵,構建了達標排放分散處理技術模式和污水再生利用分散處理技術模式;最後,針對污水分散處理存在的制約因素,制定了污水分散處理運營管理模式及對策,得出以下結論: (1)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污水處理模式應該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從整體上實現城市污水集中和分散處理的有效結合,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改善城市對水環境的壓力。 (2)污水分散處理區域的判定是制定污水處理技術模式的依據。污水分散處理模式應用於以下區域:在集中處理污水管網規劃之外的污水排放區域,應建設永久性分散污水處理設施,進一步根據有無中水回用要求,又將分散處理模式細分為分散處理後直接排放和分散處理後再生利用兩類模式;在污水排放區域,集中管網規劃建設范圍之內而集中處理設施滯後的區域,應建設臨時性污水分散處理設施,其是或否回用應依據區域環境管理的要求而定。 (3)對於達標排放的項目,通過污水處理技術及特徵比較,得出在佔地面積為主要制約因素的條件下,當污水排放執行二級排放標准時,可選擇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兩種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當污水排放執行一級排放標准時,可選擇SBR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鑒於佔地面積制約,建議將污水分散處理設施設計成地埋式。對於污水處理後再生利用的項目,分居住區和高校兩種情形進行了分析,得出:當居住區中水回用於城市雜用水時,可採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當回用於景觀用水時,可採用SBR工藝;MBR工藝可作為高檔住宅區的污水處理及回用工藝。當高校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受土地面積制約時,可選擇地下滲濾污水處理技術;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受面積制約時,可選擇運行費用較低的生物氧化接觸法或生物曝氣濾池處理技術。 (4)在適宜於分散處理工藝模式選擇的基礎上,得出用戶自助模式可適用賓館、寫字樓、商業會所及高校污水處理系統的運營管理;建設-擁有-運營模式(Build-Owning-Operation,簡稱BOO)適用於中、小型居民社區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的運營管理;建設-經營-轉讓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簡稱BOT模式)適用於大型居民社區、經濟開發區的污水處理系統的運營管理。 (5)提出了加快制定污水分散處理技術體系、促進污水分散處理的優惠政策、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及在線監測等促進污水分散處理模式應用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化 污水分散處理 中水回用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污水分散處理模式應用現狀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城市污水分散處理模式適用區域判定
2.1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模式分析
2.1.1 污水集中處理特徵分析
2.1.2 污水集中處理制約因素
2.1.3 污水集中處理存在的問題
2.2 城市污水分散處理模式分析
2.2.1 分散處理模式的特徵分析
2.2.2 污水分散處理制約因素
2.3 城市污水分散處理區域判定
第三章 污水分散處理技術模式構建
3.1 分散污水處理技術分析
3.1.1 人工處理技術分析
3.1.2 自然處理技術分析
3.2 區域污水分散處理技術模式構建
3.2.1 達標排放分散處理技術模式
3.2.2 污水處理再生利用分散處理技術模式
第四章 污水分散處理運營管理模式與發展對策
4.1 構建污水分散處理運營管理模式
4.1.1 污水分散處理市場化運營管理
4.1.2 污水分散處理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的選擇
4.2 污水分散處理發展對策
4.2.1 建立污水分散處理技術體系
4.2.2 制定分散處理優惠政策
4.2.3 加強政府監督管理職能
4.2.4 完善收費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你還可以到誠信論文發表網(cxlw027),豆丁,紅袖添香論文網,維普,攜手論文網,萬方,知網……這些網站上面找論文,一般論文都可以在那些網站上面找到。
『陸』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有哪些工藝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張自傑主編.排水工程(下冊).2000
2、 崔玉川,馬志毅,王孝承,李亞新編.廢水處理工藝設計計算.1994
3、 高俊發等主編.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手冊.2003
4、 孫力平等編著.污水處理新工藝與設計計算實例.2002
5、 北京水環境技術與設備研究中心等主編.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卷.2000
6、 李梅等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2002
7、 楊岳平等編.廢水處理工程及實例分析.2003
8、 馮生華編著.城市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管理.2001
9、 崔玉川主編.城市與工業節約用水手冊.2002
10、 鄭興燦,李亞新編著.污水除磷脫氮技術.1998
11、 錢易等主編.現代廢水處理新技術.1993
12、 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主編.簡明排水設計手冊.1990
13、 史惠祥主編.實用環境工程手冊.2002
14、 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主編.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1998
15、 於爾捷,張傑主編.給水排水工程快速設計手冊(排水工程).1996
16、 聶梅生總主編.水工業工程設計手冊·廢水處理及再用.2002
17、 張中和等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五冊·城市排水.1986
18、 金儒霖編著.污泥處理.1982
19、 唐授印等編著.水處理工程師手冊.2000
20、 嚴熙世主編.給水排水工程快速設計手冊.第一冊.1995
21、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3冊.1986
22、 崔玉川等編.城市污水回用深度處理設施設計計算.2003
23、 陳秀華,奚旦立,楊大同編著.廢水處理工藝設及實例分析.1990
『柒』 淺談給排水相關論文範文怎麼寫
給排水工程對城市發展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因為給排水會影響到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給排水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給排水論文篇一:《城市給排水規劃》
【摘要】看一個城市是否發達,不光要看GDP、高樓大廈,還要看人們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下水道等;看一個城市的規劃是否合理,不僅要看樓間距、綠化程度,還要看人們需要的地方,比如給排水系統。給排水設計在城市規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與工農業生產的供水、排水系統建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城市規劃,給水,排水
一、引言
城市給排水工程是對城市給水排水工程系統的統一安排,保證給水排水工程建設與城市發展相協調,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它是城市規劃中的一項專業規劃,也是城市整體開發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綜合作用是不能被代替的。城市水系統的規劃與設計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和制約城市的發展。“城市水系統”主要包括水源系統、用水系統、給水系統、排水系統、回用系統和 雨水 系統。隨著城市的發展,各個城市間的給排水工程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水域把這些子系統連接為一個系統,原有的工程規劃 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其局限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認真思考與解決現存的問題,尋求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在經濟和技術方面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現代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存在的問題
(1)市政給排水工程規劃滯後。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設計過程中,給排水工種處於配合地位,影響了城市給排水規劃科學化的發展。往往出現道路要求快速建設,造成了排水工程規劃沒有編制,一些排水工程往往不能與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雖然設計完成後,排水工程規劃由於相關原因需要修改,許多工程項目未能按照規劃進行建設,規劃的指導意義也沒有得到真正體現,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2)規劃的科學依據不足。城市水系統規劃的基礎性工作主要包括各類指標、標准、基礎數據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預測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國的水量預測工作主要是參照《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中有關規定,但我國不論在國家還是在區域層次上都缺乏對用水工藝、各種用水器具和用水行為的詳實系統監測,缺乏對新型用水技術替代規律和擴散規律的基礎研究,缺乏對多種用水信息的綜合性和結構性分析。
(3)排水體制規劃混亂、排水體制的不合理。目前絕大部分市區的排水設施分別由環保局、市政工程管理處、水利局等不同部門管理,由於各部門之間溝通不夠,管理人員責任不清,加之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對排水設施存在的問題以及發生的新問題都不能及時解決。另外傳統的防洪和排水設施設計中,強調採用分流制排水體制將雨水和污水盡快排出城市,但忽視了城市徑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資源的利用。隨著流域整體水質的逐步改善,城市隨機性暴雨徑流和突發排放事件引起的對水體生態系統的沖擊,已日益成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內容。
(4)傳統的給排水專業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由於城市給排水規劃設計技術參數多、不定因素多,且具有交叉學科的特點,這使城市給排水規劃的難度大大增加,剛從傳統的給排水專業 畢業 的學生,因受知識結構的限制,不能進行宏觀的分析論證,不適應城市規劃多學科、多層次的分析論證要求,遠不能滿足城市給排水規劃設計的需要。
三、解決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問題的對策
(1)城市水系統規劃要與城市規劃的協調。城市水系統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等子系統及其各項要素的綜合布置。城市用水規劃的總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須優化組合各種可行的節水、水回用等方案。要做到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規劃,加強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水專項規劃,按照水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編制城市水利用規劃,內容應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資源平衡;供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總量平衡;供水節水規劃和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規劃;水的生態循環規劃;各類水工程設施的規模和布局等。對當前我國的城市水系統建設中普遍出現的規劃不協調、建設不配套、管理不統一等問題,規劃中要特別注意管網配套和供水、排水及污水處理能力的協調增長,確定規劃期內水系統及其網路設施建設的規模、詳細布局和運行管理方案。
(2)加強水量規模預算。水量預測是給水規劃的基礎,水量規模預測是否符合發展趨勢和實際需要,對水資源的工程總體布局、合理利用、實施步驟和工程費用產生重大影響。國家標准《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是測算城市總用水量規模的主要依據,具體包括:總體規劃階段給水水量預測;總體規劃階段污水水量預測;分區規劃階段及專業規劃給水、污水量預測;詳細規劃階段給水、污水量預測。改革開發以來,工業生產、城市建設、住宅建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供水量也不斷增長。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的供水量的增長規律也將與過去不同,水量預測就不能僅按歷史的發展計算,還要根據具體的城市規劃對不同類型用水量分別進行預測分析。
(3)城市給排水系統應當向可持續性方向發展。自然界的水是循環的,給水和排水是統一的,人類社會對水的使用應服從這一過程。在用水之後,必須對水進行再生處理,使水質達到自然界自凈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則累積的大量污染物將超過水環境的容量,從而導致水資源危機和水污染現象,最後破壞水的良性循環,不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控制城市給排水系統向可持續性方向發展的途徑有:①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節水子系統;②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治污子系統;③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再生水回用子系統。加強節水、治污和再生水回用力度,重視再生水、中水等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是促進城市給排水系統良性循環,實現城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4)完善各項法規。根據我國當今給排水體制規劃混亂的現狀,應通過行政立法,完善相關法規,建立明確的給排水工程建設及管理職責制度和相關體系,明確管理許可權,形成規劃、建設、維護、監督各部門明確的權利、職責和監管機制。
四、結束語。在現代城市整體規劃中,給排水的設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城市規劃是為了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給排水工程規劃重點是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發揮最大的綜合效益。城市給排水設計是否合理、完善,直接關系著城市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在規劃與設計城市給排水規劃時要善於發現問題,並妥善處理好城市發展中可能面臨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災害問題。高質量地編制好城市給排水規劃,不僅是排水工程規劃與設計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城市面向未來,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保障。
給排水論文篇二:《試談市政給排水施工》摘 要: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隨時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為了保證市政排水施工的質量,做好給排水施工的安全 措施 與防範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市政排水工程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市民產生很大影響,而且出現市政給排水工程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從技術方面分析市政給排水工程的控制質量,確保給排水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能夠及時防範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障礙,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施工質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市民用水的便捷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市政給排水工程也成為市政建設不可忽視的一項工程。城市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為保證城市穩步的發展,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提高其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是關鍵一環。在其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發展的過程中,給排水工程對城市環保以及城市防洪排澇等都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對其施工技術要求也日益增加。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出現問題,可能會造成污水倒流,在雨季會由於排水不暢而在城市中形成內澇給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有損政府形象。加強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的監管與控制,對於城市水污染的治理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具有重大的意義。
1 市政給排水施工
施工准備階段。市政給排水工程項目是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項目其質量的安全可靠關乎城市的形象,而且由於市區施工環境復雜,其地下結構也存在著許多地下管線。同時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給排水工程施工的難度大大增加。為了提高市政給排水管道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僅要對施工技術進行嚴格的要求,還要做好相應的准備工作,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
(1)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應把各類進場技術人員、工種、材料和機具設備檢查結果情況及現場施工條件等因素都要一一考慮進去。施工工藝、施工方案、組織措施以及准備工作關繫到工程的順利實施,做好准備工作是重中之重。工程施工前,工作人員要對設計的施工圖紙等進行嚴格審核,應避免工程障礙對工程質量以及施工技術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需要實地勘察現場的施工條件,根據事實設計圖紙,盡量避免因設計與實際情況不符造成給後續施工加大工作量。施工人員要採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對其可能存在的障礙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排除,避免施工中因地下出現各種管道與設計沖突而妨礙施工的現象。在專業圖紙上,應明確施工要求,多方進行討論與查漏補缺,糾正錯誤。
(2)管材質量是確保施工工程質量的基礎,對各種管材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缺陷進行嚴格控制,材料質量的優劣是影響其給排水功能正常有效發展的前提和關鍵。為有效防治和預防出現滲水和滲透問題應嚴格控制管材質量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監管。施工過程中由於城市特有的特點交通繁忙設立必要的安全措施既是對工作人員的防護也是對市民出行安全的考慮。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在給排水工程中推廣新型具有管道摩阻小、排水量大、重量輕、施工方便等特點塑料復合管材,符合國家以塑代鋼政策。但限於國家的技術發展程度其使用材料也有可能對周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除了積極克服技術問題,必要時還要和當地環境衛生部門進行相應的協商。
2 施工階段
2.1 管槽開挖
在開挖之前,根據技術規范相關條款的規定做好原始地貌的中心線、高程、轉角的原始記錄。應該對地下既有管道,施工現場的電纜和其他構築物存在的情況逐一查實探明,並標准它們的位置,為了保護其完好性以便於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根據不同的土壤條件,開挖直槽、梯形溝槽、開挖混合管槽等不同的管槽,溝槽開挖寬度應根據開挖深度和管徑大小確定。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機械化施工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機械施工取代了大量的人力勞動而成為工程施工的重要方法,人仍然是機械的操作者,應協調好人與機的關系,保質保量的完成施工。施工時應掌握天氣變化, 防止溝槽內長期積水,形成浮管現象。考慮到基槽暴露時間過長會引起基槽變形的問題,要盡量縮短晾槽時間。在溝槽開挖將要結束時,應提前做好管道基礎穩定準備,並對碎石形成的混凝土基礎進行控制分析,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質量隱患。嚴格按照標准鋪設砂礫墊層並壓實,在鋪好的砂礫墊層上澆築由設計人員按照工程實際情況和工程要求進行設計的具有一定剛度和穩定性性能的混凝土。因地面下的結構並非一成不變,防止機械化施工挖掘過量,一旦出現應及時進行回填和夯實,針對此出現的工作失誤進行及時處理。
2.2 管道安裝
管材進場後,由專門的技術人員檢驗合格後才能用於工程。為能夠有效保證管路的密閉性需確保管材質量合格並確定密封膠圈完好現象。管道安裝對接一般依靠管道頂部的外拉法和管道內部的內拉法,逐漸將兩節管道對接在一起。為防止擾動基底管道相互碰撞需保證管節平穩的緩慢的下放,因此應有專人進行指揮鋪管下管,管道放入後必須墊穩。具體方法可在 編織 袋內灌滿砂石或黃砂,封口後壓在已排設管道的頂部。進行管道鋪設時確保管道表面無雜物,內部也干凈。待管道鋪設階段完工後進行檢測驗收,檢驗結果合格後就可進行混凝土管座及介面施工。當介面合攏時為保證已排設管道軸線位置的穩定,需採取穩管措施,防止軸線出現偏移。管道介面後,應復核管道的高程和軸線使其符合要求。安裝時使內壁平齊,對口准確。焊縫表面光順、飽滿、均勻,錯口誤差小於 0.2 倍壁厚。其寬度、表面余高、咬邊、錯邊等均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對管道焊接質量要進行油滲試驗和 X 射線無損探傷檢測儀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管道安裝才算合格。
2.3 閉水試驗
當管道安裝完畢後,確保管道溝槽內無積水、預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有工作技術人員檢查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是否合格。若經檢驗合格,在對管槽進行回填前,應對重力流、設計要求閉水的管道以及壓力管道都必須做水壓試驗。在排水管路施工質量檢測的多種方法中,閉水實驗對其施工質量的檢測屬於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將排水管道從上游向下游分段依次試驗。試驗滿水浸泡一天之後,按照實驗要求的試驗水頭達到規定水頭,對管道不斷滲水量觀測持續半小時以上,實測滲水量是否滿足排水管道閉水試驗施工要求規范規定的允許滲水量。檢查每一處管路的防漏性,是否存在滲水部位、漏點、裂縫等。閉水實驗同時也可測定各管連接介面的密閉性,如發現有滲漏,應及時採取修補措施,可調制水泥漿對漏點處進行修補和填實。
3 市政給排水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在城市的市政給排水工程中,整個市政給排水工程質量控制的最重要環節是施工階段。做好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是對整個工程的安全措施的保障。為滿足管道安裝的所需條件,結合管道的設計要求及縱向位置適當調整該處的道路基礎。給排水管道穿越軟弱土地區時,壓力管道一般採用柔性連接管道介面,以增強其變形能力, 同時進行適當的地基處理和防腐措施。對管道進行嚴格的防腐處理,應選用防腐性能好的管材產品。管槽開挖時要採取適當的技術措施,保護好地基處理成果不被破壞,並對回填土進行嚴格控制。
4 結語
為保證市政給排水施工質量,需要工程的負責人針對每個工程的施工環節都做到認真仔細嚴格把關。針對市政給排水工程在建設施工中的施工的技術和質量都要進行反復的檢查,這關繫到整個給排水工程的質量。採用科學先進的施工技術,這樣才能夠使給排水工程的施工質量得到有效地控制,才能夠使市政排水系統在施工完成後能夠正常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同時借鑒國外的大城市給排水系統設計完善我國面臨的難題,提高市政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勝霜.淺析市政給排水施工質量控制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8).
[2]潘政委.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優化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2)
給排水論文篇三:《給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摘 要】給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以建設、施工項目作為管理對象,不斷進行全面系統管理和優化的管理與控制活動,即是從施工項目開始到項目竣工完成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項目控制與管理措施,以確保質量管理目標、成本管理目標以及安全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為全面保證施工質量,以下就給排水工程中的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後三個階段分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給排水工程;施工;管理
1.施工准備階段
1.1做好圖紙會審工作
圖紙會審是施工准備階段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圖紙會審能有效促進給排水施工的正常進行。依據給排水工程的基本特點,應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設計圖紙是否符合國家技術規范標准、當地相關政策的具體規定以及是否滿足建設單位的基本要求;設計是否具備進行施工的技術條件,採取先進的技術措施和施工工藝時,是否能保證技術上的施工安全;設計圖紙上坐標、標高和尺寸等是否符合實際建築構件的要求,潔具設備的安裝位置是否恰當,以及材料的規格、尺寸等是否合乎規定的基本要求;消防設備以及基礎設施的具體位置應提前上報當地主管部門得到審查認可,並確定具體的施工要求;加強各專業之間的協調工作,做好土建預留、預埋孔洞和設備安裝位置的技術交底工作。
1.2加強施工組織設計
承包商應加強施工組織設計工作,並將具體施工方案提交給監理和業主進行審核。施工組織方案應突出體現設計圖紙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原則,重點關注組織方案的技術和質量措施,是否完全符合 承包合同 規定的基本條件和具體要求,確保安全和文明施工並確保切實符合相關規范的有關規定;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應認真掌握設計圖紙內容,相關驗收規范等,通過對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嚴格的審查,審查對象主要是專業工程部分和承包商分包工程部分,詳盡了解施工企業的綜合技術和管理水平,以便進行有重點的預控和管理力度。
1.3嚴格材料、設備質量控制
給排水施工所需材料、設備,在施工前由施工單位填寫《工程材料使用報審表》,為保證材料、設備的質量以及各種性能指標符合技術標准要求,應安排采購部門統一進行采購和管理。應依據排水設計施工圖規定的規格、型號等以及施工要求進行采購,所選購材料、設備必須具備合格證、質保書以及相關檢測 報告 等相關認證資料,特殊材料需經相關質檢部門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所有運至施工現場的材料和設備,均必須做好防雨、防潮等保管防護工作。
2.施工階段的管理工作
2.1做好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
給排水工程在建築整體工程中佔有相對較小的比重,但其涉及面廣,工序復雜,專業工種多,因而必須加強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應嚴格混凝土澆築的審批程序,由專業工程師進行現場指導,做好土建和給排水安裝作業的協調配合,重點強調預留、預埋孔洞的具體位置和實際尺寸,以避免後續施工由於土建預留預埋的失誤而開鑿牆板造成返工。施工單位應及時和設計單位進行溝通,以便及時攻克施工過程中的諸多技術和管理問題,應嚴格控制設計的變更,設計變更必須經過多方周密細致分析討論後實施。另外,必須經過給排水專業工程師簽名確認後,方可進行混凝土的澆築。
2.2做好土建施工的預留、預埋工作
為防止後續施工進行樓板開鑿而嚴重破壞建築物結構,在進行土建施工時應將管道穿越樓板位置預留適當的孔洞,同時在管道穿越地下室外牆的具體位置,也必須預埋合適的套管,以避免外牆產生滲漏現象。因此,一定要嚴格和土建施工的密切配合,並確保管道穿越位置預留、預埋孔洞、支架以及鋼構件等完全符合設計要求。應確保預埋在管道穿越樓板處套管的頂部比裝飾地面高出20mm的距離,預埋在廚房、衛生間內的套管的頂部應比裝飾地面高出50mm的距離,同時應使套管底部保持和樓板底面齊平,預埋在穿越牆壁位置的套管,保持其兩端和飾面齊平,禁止隨意開鑿孔洞。依據設計施工圖紙的基本要求,認真掌握管道配件的尺寸大小,在進行混凝土澆注前應制出預留套管的樣圖,作為指導預埋預留孔洞施工的參考依據。
2.3做好主體結構的裝修施工
進行主體結構裝修施工是給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環節,管道穿越主體結構的伸縮縫、沉降縫等後澆帶時必須安裝補償裝置。安裝立管之前,需要將該立管在各部位預留預埋孔洞打通,由上往下垂直吊線,並准確測出立管的垂直中心線作為安裝立管的參照線。立管施工完畢後,應嚴格檢查其是否合乎垂直度和牆之間的距離比例要求,是否合乎設計施工的具體要求,待確定一切達到標准後利用管卡將其固定,並按照設計施工規范要求將各位置孔洞修補平整。排水立管應依照設計規定,在其中心位置距地面大約為1.1m處設置檢查口,同時應在排水立管底部按具體要求設置合適的支墩。套管和管道之間的縫隙採用阻燃細密材料進行填實至端面平滑為止,並確保管道介面不要設置在套管內。吊頂內以及牆體內的排水管在施工完畢後,均應通過嚴格的閉水試驗進行檢測;排水立管、干管等必須做嚴格的通球試驗,確保符合要求時及時進行隱蔽工程手續驗收工作。
2.4加強隱蔽工程的質量控制
給排水系統的管材、管件以及設備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施工規定的要求,應認真檢查管道是否暢通後,再確定進行施工,施工完畢後再復檢管道是否暢通;隱蔽工程的給水管道必須嚴格通水檢測,安裝完畢後的給水管道依據相關規定標准要求採取加壓試驗進行檢測。隱蔽之前依照圖紙要求檢查各方面是否遺漏,安裝位置、操作方法等方面是否滿足設計的規范要求,經過水壓、閉水和灌水試驗,並通過驗收合格方可進行工程的隱蔽工作。
3.施工後期的管理
嚴格施工後的質量把控驗收工作,做好工程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並依照專門的驗收規范和標准進行工程的驗收,尤其要加強隱蔽工程、被檢驗項目的質量驗收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原由並按合理的程序加以處理,亦或採取各種措施和方法進行調整和整改,將各種問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待各項整改措施驗收合格後才能進入後續工序或分項施工。只有各項檢測和驗收符合規定的標准後,方可進行分部、分項工程的驗收工作。在未進行工程竣工的驗收移交前,要加強工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確保給排水工程的合理運行和管理。
4.結語
給排水工程必須嚴格依照國家技術標準的具體要求,確保完全符合相關的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為了滿足於理想的施工管理水平,應嚴格組織設計施工管理,加強各工序和各環節的工序質量控制,重點突出施工管理中的難點進行改進和革新,並不斷完善施工的質量管理措施,以確保給排水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熊湘捷.淺析給排水工程存在問題及控制措施[J].福建建材,2007,(06).
[2]劉洋,宋德全.淺談建築給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和質量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04).
[3]葛賢平.淺議建築給排水施工質量的保證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06).
猜你喜歡:1. 高層建築給排水論文
2. 工程項目管理論文參考範文
3. 淺談智能建築相關論文
4. 淺談工程項目管理論文
5. 淺析工程技術管理論文
6. 高層建築施工管理論文
『捌』 誰能給我幾本關於污水處理的書給我作為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
書名:環境科學與工程進展叢書--SBR及其變法污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定價:60 條形碼:9787502543594 ISBN:ISBN 7-5025-4359-7 作者:張統 印刷日期:2003-3-1 出版日期:2003-3-1 精裝平裝_開本_頁數:平裝16開,394頁 中圖法: 中圖法一級分類: 中圖法二級分類: 書號: 簡介:本書為《環境科學與工程進展》系列叢書之一,對近年來國內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工藝處理的研究和應用進行了介紹,基本上包括了國內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內容:SBR工藝在不同廢水中的應用研究;SBR脫氮除磷研究;CASS工藝研究及應用;各種SBR的變形工藝應用研究;污水處理與回用及其他技術與工藝。 本書大多數文章均為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應用經驗,均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工程指導意義。本書適用於污水處理技術研究人員,污水處理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人員參閱;也對給水排水、環境工程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有一定參考價值。 目錄:第一章 SBR工藝原理及應用 一、間歇式活性污泥工藝的發展與應用 二、SBR的工藝發展和應用適用性問題的討論 三、SBR工藝的分類和特點 四、SBR法與活性污泥膨脹 …… 二十三、UASBAF-SBR工藝處理屠宰廢水 二十四、鐵屑過濾-SBR工藝處理棉紡印染廢水的研究 二十五、開發厭氧/好氧序批式一體化反應器的構想 二十六、豬場廢水厭氧消化液SBR處理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第二章 SBR工藝用於污水脫氮除磷 一、供氧方式對SBR法硝化反應控制參數的影響 二、間歇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 三、間歇式生物膜法除磷機理研究 四、間歇式生物膜法的脫氮特徵及機理研究 …… 十二、應用SBR工藝強化生物除磷系統的研究 十三、SBR法處理城市污水的脫氮除磷功效 十四、活性污泥外循環SBR系統的生物除磷能力 十五、SBR工藝用於生活污水除磷脫氮的試驗研究 第三章 CASS工藝原理及應用 一、建築小區污水處理技術及設計實例 二、CASSL+膜過濾工藝處理中小城市污水與水回用 …… 十四、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藝及設計 十五、CASS工藝在處理低溫生活污水中的應用研究 第四章 SBR其他變形原理及應用 一、MSBR系統的特點及其除磷脫氮的機理分析 二、MSBR工藝的運行機理 …… 九、SBR法DAT-IAT技術在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應用 十、UNITANK工藝處理城市污水工程實踐 第五章 污水處理與回用其他技術進展 一、我國城市污水回收和再用的實例分析 二、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現狀及今後發展的趁勢 三、生態衛生(排水)系統國內外發展比較 四、關於天津市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與處置的技術研究與探索 …… 二十一、集成電路廢水處理系統設計 二十二、新型氣浮器及其處理造紙廢水的工程設計 二十三、航天發射場推進劑廢水對地下水影響程度分析與研究 二十四、集中供暖主管道腐蝕查定及防腐方法 閱讀地址: http://www.buildbook.com.cn/book/B10011346.shtml
『玖』 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流程是哪些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x0dx0a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x0dx0a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x0dx0a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x0dx0a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x0dx0ax0dx0a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x0dx0a以上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基本流程,流程圖見下頁圖一。 x0dx0a二.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x0dx0a1.污水提升泵房 x0dx0a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x0dx0a2.沉砂池 x0dx0a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x0dx0a3.初次沉澱池 x0dx0a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x0dx0a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x0dx0ax0dx0a圖一城市污水處理典型流程 x0dx0ax0dx0a4.生物處理構築物 x0dx0a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x0dx0a5.二次沉澱池 x0dx0a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x0dx0a6.污泥處理 x0dx0a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x0dx0a三.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x0dx0a1.污水提升泵房 x0dx0a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x0dx0a2.沉砂池 x0dx0a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x0dx0a3.初次沉澱池 x0dx0a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x0dx0a4.生物處理構築物 x0dx0a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x0dx0a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x0dx0a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x0dx0a5.二次沉澱池 x0dx0a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x0dx0a6.污泥處理 x0dx0a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x0dx0a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x0dx0ax0dx0a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x0dx0a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x0dx0a四.結論 x0dx0a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x0dx0a參考文獻: x0dx0a1.《污水處理能耗與能效》[美]W.F.OWEN,章北平、車武譯,金儒霖校,能源出版社 x0dx0a2.《排水工程》張自傑主編,第四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x0dx0a3.城市水工程概論》李圭白、蔣展鵬、范瑾初、龍騰銳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x0dx0a4.《中國給水排水》雜志 x0dx0a5.《給水排水》雜志 x0dx0a6.中華環保互聯網 x0dx0a7.給排水在線網站
『拾』 氧化溝工藝的參考文獻:
[1] 周律主編.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投資決策與工藝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年
[2]王洪臣.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控制與維護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年.
[3] 米克爾G·曼特布魯斯A·貝爾著,袁懋梓譯.污水處理的氧化溝技術[M].北京:中國建築出版社,1988
[4]張自傑,林榮忱,金儒霖.排水工程(下冊,第4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5] 周雹.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優選工藝 [J].中國給水排水,1995,11(增刊).
[6] 沈光范.關於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的若干問題[J].中國給水排水,2000,16(3):20-23.
[7]劉章富等.同步生物除磷脫氮的幾種實用新工藝[J].中國給水排水,2002,18(9):65-68
[8] 杭世珺.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J].給水排水.2004,30(1):15-21
[9] 鄭興燦,李亞新.污水除磷脫氮技術[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10]鄧榮森等.一體化氧化溝技術的發展[J].中國給水排水.1998,3
[11] 華光輝,張波.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脫氮工藝中的矛盾關系及對策[J].給水排水,2000,26(12):1-4.
[12] 湯小玲,周揚秋,梁新和.奧伯爾氧化溝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R].第四屆給水排水青年學術年會,2000-11-1.
[13] Mikkel G, Mandt, Bruce A Bell.�Oxidation Ditch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M].1982.
[14] Liu J X,Groenestijn van J W,Doddema H J,et al.Influence of the aeration brush on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oxidation ditch[J].Eur Water Pollut Control,1996,6(4):25-30.
[15] Liu J X,Groenestijn van J W,Doddema H J,et al.Addition of anaerobic tanks to an oxidation ditch system to enhance removal of phosphorus from wastewater[M].Journal of Envoramental Sciences.2002,14(2):24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