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利用生化呼吸線來評價基質的可降解性
一般考慮廢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認為可生物處理,如果低於0.2,基本可不用考慮生化處理,在0.2~0.3之間嘗試如何提高B/C吧——水解酸化,高級氧化等
廢水的可生化性(Biodegradability),也稱廢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廢水中有機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是廢水的重要特性之一。
廢水存在可生化性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廢水所含的有機物中,除一些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外,還含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對微生物的生長產生抑製作
用,這些有機物質的生物降解性質以及在廢水中的相對含量決定了該種廢水採用生物法處理(通常指好氧生物處理)的可行性及難易程度。在特定情況下,廢水的可
生化性除了體現廢水中有機污染物能否可以被利用以及被利用的程度外,還反映了處理過程中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利用速度:一旦微生物的分解利用速度過慢,導
致處理過程所需時間過長,在實際的廢水工程中很難實現,因此,一般也認為該種廢水的可生化性不高[6]。
確定處理對象廢水的可生化性,對於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確定生化處理工段進水量、有機負荷等重要工藝參數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對於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採用的判定參數大致可以分為好氧呼吸參量法、微生物生理指標法、模擬實驗法以及綜合模型法等。
1好氧呼吸參量法
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好氧降解過程中,除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學需氧量)、BOD(BiologicalOxygenDemand生化需氧量)等水質指標的變化外,同時伴隨著O2的消耗和CO2的生成。
好氧呼吸參量法是就是利用上述事實,通過測定COD、BOD等水質指標的變化以及呼吸代謝過程中的O2或CO2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變化來確定某
種有機污染物(或廢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所採用的水質指標,主要可以分為:水質指標評價法、微生物呼吸曲線法、CO2生成量測定法。
1.1水質指標評價法
BOD5/CODCr比值法是最經典、也是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評價廢水可生化性的水質指標評價法。
BOD是指有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利用廢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新陳代謝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我們通常是將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直接代表廢水中可生
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機物。CODCr是指利用化學氧化劑(K2Cr2O7)徹底氧化廢水中有機污染物過程中所消耗氧的量,通常將CODCr代表廢水中有機污
染物的總量。
傳統觀點認為BOD5/CODCr,即B/C比值體現了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佔有機污染物總量的比例,從而可以
用該值來評價廢水在好氧條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目前普遍認為,BOD/COD<0.3的廢水屬於難生物降解廢水,在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之前不易採用
好氧生物處理;而BOD/COD>0.3的廢水屬於可生物降解廢水。該比值越高,表明廢水採用好氧生物處理所達到的效果越好。
在各種有機污染指標中,總有機碳(TOC)、總需氧量(TOD)等指標與COD相比,能夠更為快速地通過儀器測定,且測定過程更加可靠,可以更加准確地反
映出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隨著近幾年來上述指標測定方法的發展、改進,國外多採用BOD/TOD及BOD/TOC的比值作為廢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標,並
給出了一系列的標准。但無論BOD/COD、BOD/TOD或者BOD/TOC,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通過測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BOD)占總有機物
(COD、TOD或TOC)的比例來判定廢水可生化性的。
該種判定方法的主要優點在於:BOD、COD等水質指標的意義已被廣泛了解和接受,且測定方法成熟,所需儀器簡單。
但該判定方法也存在明顯不足,導致該種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有較大的局限性。首先,BOD本身是一個經驗參數,必須在嚴格一致的測試條件下才能比較它們的重
現性和可比性。測試條件的任何偏差都將導致極不穩定的測試結果,稀釋過程、分析者的經驗以及接種材料的變化都可以導致BOD測試的較大誤差,同時,我們又
很難找到一個標准接種材料來檢驗所接種的微生物究竟帶來多大的誤差,也不知道究竟哪一個測量值更接近於真值。實際上,不同實驗室對同一水樣的BOD測試的
結果重現性很差,其原因可能在於稀釋水的制備過程或不同實驗室具體操作差異所帶來的誤差;其次,國內外學者對各類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BOD與COD數值
做了大量的測定工作,並確定了能表徵兩者相關性的關系式:
COD=a+bBOD(1)
式(1)中a=CODnB,b=CODB/BOD
CODnB—不能被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機物的COD值;
CODB—能被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機物的COD值。
根據公式1可以看出,BOD/COD值不能表示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佔全部有機物的比值,只有當a值為零時廢水的BOD/COD比值才是常數;最後,廢水
的某些性質也會使採用該種方法判定廢水可生化性產生誤差甚至得到相反的結論,如:BOD無法反映廢水中有害有毒物質對於微生物的抑製作用,當廢水中含有降
解緩慢的有機污染物懸浮、膠體污染物時,BOD與COD之間不存在良好的相關性。
1.2微生物呼吸曲線法
微生物呼吸曲線是以時間為橫坐標,以生化反應過程中的耗氧量為縱坐標作圖得到的一條曲線,曲線特徵主要取決於廢水中有機物的性質[14]。測定耗氧速度的儀器有瓦勃氏呼吸儀和電極式溶解氧測定儀[15]。
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當微生物進入內源呼吸期時,耗氧速率恆定,耗氧量與時間呈正比,在微生物呼吸曲線圖上表現為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其斜率即表示內
源呼吸時耗氧速率。如圖1所示,比較微生物呼吸曲線與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曲線a位於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上部,表明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能被微生物降解,耗
氧速率大於內源呼吸時的耗氧速率,經一段時間曲線a與內源呼吸線幾乎平行,表明基質的生物降解已基本完成,微生物進入內源呼吸階段;曲線b與微生物內源呼
吸曲線重合,表明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也未對微生物產生抑製作用,微生物維持內源呼吸,曲線c位於微生物內源呼吸曲線下端,耗氧速率小
於內源呼吸時的耗氧速率,表明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對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微生物呼吸曲線一旦與橫坐標重合,則說明微生物的呼
吸已停止,死亡。將微生物呼吸曲線圖的橫坐標改為基質濃度,則變為另一種可生化性判定方法—耗氧曲線法,雖然圖的含義不同,但是與微生物呼吸曲線法的原理
和實驗方法是一致的。有廢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台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
B. 食品工業廢水污染特點及其處理方法是什麼
特點:食品工業原料廣泛,製品種類繁多,排出廢水的水量、水版質差異很大。廢權水中主要污染物有
(1)漂浮在廢水中固體物質,如菜葉、果皮、碎肉、禽羽等;
(2)懸浮在廢水中的物質有油脂、蛋白質、澱粉、膠體物質等;
(3)溶解在廢水中的酸、鹼、鹽、糖類等:
(4)原料夾帶的泥砂及其他有機物等;
(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業廢水的特點是有機物質和懸浮物含量高,易腐敗,一般無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體富營養化,以致引起水生動物和魚類死亡,促使水底沉積的有機物產生臭味,惡化水質,污染環境。
方法:食品工業廢水處理除按水質特點進行適當預處理外,一般均宜採用生物處理。如對出水水質要求很高或因廢水中有機物含量很高,可採用兩級曝氣池或兩級生物濾池,或多級生物轉盤.或聯合使用兩種生物處理裝置,也可採用厭氧—需氧串聯的生物處理系統。
C. 廢水的可生化性指標是如何規定的
一般考慮廢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認為可生物處理,如果低於0.2,基本可不用考慮生化處理,在0.2~0.3之間嘗試如何提高B/C——水解酸化,高級氧化等。
(3)評價工業廢水可生化性方法擴展閱讀:
模擬實驗法是指直接通過模擬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來判斷廢水生物處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據模擬過程與實際過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為培養液測定法和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1、培養液測定法
培養液測定法又稱搖床試驗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一系列三角瓶內裝入某種污染物(或廢水)為碳源的培養液,加入適當N、P等營養物質,調節pH值,然後向瓶內接種一種或多種微生物(或經馴化的活性污泥)。
將三角瓶置於搖床上進行振盪,模擬實際好氧處理過程,在一定階段內連續監測三角瓶內培養液物理外觀(濃度、顏色、嗅味等)上的變化,微生物(菌種、生物量及生物相等)的變化以及培養液各項指標:pH、COD或某污染物濃度的變化。
2、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模擬生化反應器法是在模型生化反應器(如曝氣池模型)中進行的,通過在生化模型中模擬實際污水處理設施(如曝氣池)的反應條件,如:MLSS濃度、溫度、DO、F/M比等,來預測各種廢水在污水處理設施中的去除效果,及其各種因素對生物處理的影響。
由於模擬實驗法採用的微生物、廢水與實際過程相同,而且生化反應條件也接近實際值,從水處理研究的角度來講,相當於實際處理工藝的小試研究,各種實際出現的影響因素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體現,避免了其他判定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且由於實驗條件和反應空間更接近於實際情況,因此模擬實驗法與培養液測定法相比,能夠更准確地說明廢水生物處理的可行性。
但正是由於該種判定方法針對性過強,各種廢水間的測定結果沒有可比性,因此不容易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而且小試過程的判定結果在實際放大過程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誤差。
D. BOD和COD有什麼區別
BOD和COD區別:
1、測定方法上分:
COD是化學需氧量,是用化學方法測定水中污染程度。
BOD是生化需氧量,是用生物化學的方法測定水中污染物。
2、從概念上區分:
COD:是利用化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將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後根據殘留的氧化劑的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氧量(BOD)一樣,是表示水質污染度的重要指標。
BOD:在有氧條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單位體積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游離氧的數量,表示單位為氧的毫克/升。
一般認為COD的60%即為BOD的值。因為通常認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機物。而BOD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因此COD與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廢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機物。
(4)評價工業廢水可生化性方法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中的BOD表示生化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
BOD主要用於監測水體中有機物的污染狀況。一般有機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機化合物時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的需要,水體就處於污染狀態。
COD表示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
E. 污水處理的十大指標
1、 BOD5檢測值:又稱生物化學需氧量, 是一種用微生物代謝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來間接表示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其定義是:5天內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單位體積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游離氧的數量,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與溫度有關,一般適宜的溫度是15~30℃,所以在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一般以20℃作為測定的標准溫度。
20℃時在BOD的測定條件(氧充足、不攪動)下,一般有機物20天才能夠基本完成在氧化分解過程(完成過程的99)。就是說,測定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這在實際工作中是難以做到的。為此又規定一個標准時間,一般以5日作為測定BOD的標准時間,因而稱之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主要用於監測體a、生物能氧化分解的有機物量;b、反映污水和水體的污染程度;c、判定處理廠效果;d、用於處理廠設計;e、污水處理管理指標;f、排放標准指標;g、水體水質標准指標。
2、COD /CODCr檢測值:又稱化學需氧量,表示氧化劑有KMnO4和K2Cr2O7。COD測定簡便快速,不受水質限制,可以測定含有生物有毒的工業廢水,是BOD的代替指標。也可以看作還原物的量。CODCr可近似看作總有機物量,CODCr-BOD差值表示污水中難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用BOD/CODCr比值表示污水的可生化性,當BOD/CODCr≥0.3時,認為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好;當BOD/CODCr<0.3時,認為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差,不宜採用生物處理法。
3、SS檢測值:又稱懸浮物質,水中懸浮物測定用2mm的篩通過,並且用孔徑為1μm的玻璃纖維濾紙截留的物質為SS。交替物質在濾液(溶解性物質)和截留懸浮物中均含有,但大多數認為膠體物質和懸浮物質一樣被濾紙截留。
4、TS檢測值:又稱蒸發殘留物,水樣經蒸發烘乾後的殘留量,在105-110℃下將水樣蒸發至干時所殘余的固體物質總量。溶解性物質量等於蒸發殘留物減去懸浮物質量。
5、灼燒鹼量(VTS)(VSS):蒸發殘留物或懸浮物質在600℃±25℃經30min高溫揮發的物質,表示有機物量(前者為VTS,後者為VSS),蒸發殘留物灼燒減量的差稱為灼燒殘渣,表示無機物部分。
6、總氮、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氮在自然界以各種形態進行著循環轉換。有機氮如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為氨氮,氨氮在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氮(NO2-)和硝酸鹽氮(NO3-);另外,NO2-和NO3-在厭氧條件下在脫氮菌(反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為N2。總氮=有機氮(有機氮=蛋白性氮+非蛋白性氮)+無機氮(無機氮=氨氮+NO2-+NO3-),氮是細菌繁殖不ke缺少的物質元素,當工業廢水中氮量不足時,採用生物處理時需要人為補充氮;相反,氮也是引發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元素之一。
7、總磷、有機磷、無機磷:在糞便、洗滌劑、肥料中含有較多的磷,污水中存在磷酸鹽和聚磷酸鹽和聚磷酸等無機磷鹽和磷脂等有機磷酸化合物磷同氮一樣,也是污水生物處理所需的元素,磷同時也是引發封閉性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元素之一。
8、渾濁度和透明度:水中由於含有懸浮及膠體狀態的雜質而產生渾濁現象。水的渾濁程度可以用渾濁度來表示。水體中懸浮物質含量是水質的基本指標之一,表明的是水體中不溶解的懸浮和漂浮物質, 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懸浮物能在1至2小時內沉澱下來的部分稱之為可沉固體, 此部分可粗略地表示水體中懸浮物之量。生活污水中沉澱下來的物質通常稱作污泥; 工業廢水中沉澱的顆粒物則稱作沉渣。
9、pH值:生活污水PH值在7左右,強酸或強鹼性的工業廢水排入PH值變化;異常的PH值或PH值變化很大,會影響生物處理影響。另外,採用物理化學處理時,PH值是重要的操作條件。10、鹼度(CaCO3):表示污水中和酸的能力,通常是以CaCO3含量表示。污水中多為Ca(HCO3)2和Mg(HCO3)2鹼度,鹼度較高緩沖能力強,可滿足污水硝化反應鹼度的消耗。在污泥消化中有緩沖超負荷運行引起的酸化作用,有利消化過程穩定。
F. 什麼叫工業污水的可生化性
1、污水的可生化性就是指污水中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2、廢水所含的有機物中, 除一些易被微生物 分解、利用外,還含有一些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甚至對微生物的生長產生抑製作 用, 這些有機物質的生物降解性質以及在廢水中的相對含量決定了該種廢水採用 生物法處理(通常指好氧生物處理)的可行性及難易程度。
工業污水的處理方法一般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生化法、生物化學法等等,而生化法是最常用也是相對來說比較經濟的一種方法。
3、廢水可生化性一般用B/C表示。
BOD代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部分,COD可以認為是全部污染物,這樣B/C就可以代表可被微生物分解部分的比例,也就是可生化部分了,一般B/C大於0.3就表示可生化行還不錯。
4、擴展
生化需氧量BOD:是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
化學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COD包括可生化部分COD和不可生化部分COD。可生化性COD指的是COD中可生化部分。可生化性也稱廢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廢水中有機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是廢水的重要特性之一。可生化性COD在數據上接近BOD,但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
G. 可通過測量哪些指標來確定水體重金屬污染種類
水體污染會引起水質的惡化。水污染常規分析指標是反映水質狀況的重要指標,是對水體進行監測、評價、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的主要依據。環境保護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通常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各種水質標准,以及相應的測定方法。對於水體污染的指標有哪些分類,下文圍繞此問題做了具體的分析,主要內容有:
水污染的指標按照性質可分為化學性、物理性及生物性三類:
一、化學性的污染指標意義及影響
(l)pH值:pH值大於7為鹼性,小於7為酸性,一般以pH測定計測定或以太酚、甲基橙等指示劑判定。pH值影響生物的生長、物質的沉澱與溶解、水及廢水的處理等。
(2)酸度:表示水中和鹼的能力。水中酸度的形態及大小,可推知水質的好壞,廢水處理加葯的多少,並影響水體的自凈作用。
(3)鹼度:鹼度可指示廢水處理的加葯量,水的腐蝕性、生物處理操作的效果等。
(4)氯化物:指水中的氯離子[Cl-],具有腐蝕性,高濃度時對農作物有妨礙。若水中氯化物升高,可能因海水入侵污染或工業廢水的排入。
(5)固體:廢水經103-105度C蒸干後的殘余物,稱為總固體物(TS),可再分為懸浮固體物(SS)與溶解固體物(DS)。水樣過濾後的濾液蒸干所得的重量為溶解固體物。懸浮固體可影響水體的外觀。有機性固體如水生物及有機物耗用水中溶氧降低水體溶氧量。無機性顆粒會發生沉積作用。
(6)化學需氧量(CODcr):化學需氧量代表水中可破強氧化劑氧化的有機物量。測定時取定量的廢水,以重鉻酸鉀在酸性下氧化有機物產生CO2及H2O,再計算氧化消耗的氧量。CODcr的測定,廣泛用於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之有機物含量分析。
(7)生化需氧量(BOD):BOD之定義為細菌在好氧情況下使分解的有機物所需的氧量。在好氧情況下,家庭與工業廢棄物排入水溝中所造成污染的程度,可用BOD試驗根據其需氧量來決定。一般所稱的BOD為五天2O度情況下試驗所得的結果。BOD是測定生物性可氧化有機物的唯一方法,並可用於控制河川污染的主要基準。
(8)溶氧(DO):水中的溶氧可能來自空氣中或人為曝氣,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其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大,自O度C的14.6mg/l到35度C時的7mg/l。氧的低溶解度為自然水凈化能力受到限制的主因。溶氧的測定可用來控制河流污染程度,以維持魚類或其它水中生物的繁殖與生長的最適情況。
(9)氮:氨氮是生物活動及含氮有機物分解的產物:可指示污染。氮在污水中的主要狀態有氨氮(NH3-N),亞硝酸氮(NO2-N),硝酸氮(NO3-N),有機氮等,其中氨氮及有機氮的和稱為純凱氏氮。通常可藉氮的測定,以控制生物處理凈化的程度。
(10)磷:污水中的磷一般以正磷酸監及聚磷酸鹽存在。若水中濃度高,表示可能受工礦廢水、家庭污水、清潔劑、肥料等污染。湖泊、水庫的藻類滋生,亦受到磷的影響。
(11)硫化合物:硫酸鹽為原水中最主要的一種陰離子,在厭氧狀態下,硫酸鹽常被微生物還原為硫化氫氣體,更進一步和氧反應成硫酸腐蝕下水道管渠。
(12)重金屬:最常見之有害重金屬包括鎳、錳、鉛、鉻、鎘、鋅、銅、鐵、汞等。若含量太高,對生物有急性或慢性的毒性,產生味道及影響水體外觀,並且減少河川的自凈作用。
(13)放射性物貿:可立即分裂產生放射線物質,如α、β、γ射線等以達穩定的物質稱為放射性物質。水中生物可累積微量的放射物質,若食用之將導致癌症及遺傳上的突變,其放射性強度單位為居里(Curie)或倫琴(Roentgen)。輻射線與生物體或水作用,會產生許多游堆的粒子是極具反應性,因此會繼續與蛋白質反應,降低的活性,阻止細胞分裂、破壞細胞膜或破壞細胞的功能。
(14)清潔劑:清潔劑的主要成份為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其產生的泡沫及磷會影響凈水作用及產生富營養化現象。
二、生物性的水污染指表標之意義及影響
(1)大腸菌類:大腸菌類系大腸菌與大腸茵類似性質細菌之總稱。細茵學上定義為普通棲於人畜盲腸管內之格蘭姆染色陰性,無芽孢之桿菌類,能分解乳糖而生成酸及氣體。大腸菌類有下列幾種特性,常用於給水之污染指模。a.數量大,易檢出。b.大腸菌較一般致病菌生存力強可顯示污染的久暫。c.檢驗簡單且很快得到結果。d.極少量即可檢出。e﹒大腸菌類可為糞便污染的指標。
(2)細菌總數:細菌總數指平面培養上之聚落數,常以此為水質判定的標准,細菌總數愈多表示污染愈嚴重。
(3)水生物:水中生物對水質有不同的敏感度,一般潔凈的水中生物種類多而數量少,而受污染的水生物種類減少但數量增多,但若受到嚴重污染時,較高等的水生物無法生存。
(4)富營養生物:若水中含有過多的養分,致藻類、岸生植物水草的繁殖,形成富營養化,間接影響動物性浮游生物、魚及底棲生物等的采殖,因水的營養程度不同,各生物的種類及數量也不同。因此可藉此特性判斷水的營養態及污染的程度。
三、物理性的水污染指標之意義及影響
(1)水溫:表示水的冷熱程度,常用°C表示。水溫可影響水的密度、粘度、蒸氣壓、表面張力等。物理特性在化學方面可影響水中的溶解度、化學反應速率及氣體交換率,在生物方面可影響生物的活動及生化反應速率。熱污染為水溫受廢水影響所形成的。
(2)外觀:可憑視覺、嗅覺等感官的直覺反應來判斷,包括色度、濁度、臭味、沉澱物等。
(3)臭味:臭味可能來自有機物及無機物質、污水及工業廢水的排放,自然界的有機物經厭氣分解,皆可產生臭味,可由舌頭感覺出或鼻子之嗅覺聞出,發出臭味的物質大部分為揮發性物質。
(4)色度:分真色度及表色度,前者是除去水中懸浮固體測得的色度,後者是水樣直接測得的色度。自然水多呈淡黃色,一般採用鉑氯酸鉀及氯化亞鈷溶液為標准。色度雖對某些特殊工業,如造紙、染整、食品等會著色於成品而影響其品質,但在衛生上的問題較小,僅於美觀土、視覺上的不適。
(5)濁度:濁度表示水對光的反射及吸收性質。在供水方面、濁度量測的結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對於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魚類的生長及繁殖亦有影響。
綜上所述,水體污染的指標有哪些分類主要有生物、化學、物理三大類的水污染,另外還對此給人類生產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做出了精確的對照,希望人們能夠引起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便能夠更好的發展。若還有想要了解的,敬請關注大禹網,我們再次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
H. 垃圾的可生化性指什麼
一般考慮廢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認為可生物處理,如果低於0.2,基本可不用考慮生化處理,在0.2~0.3之間嘗試如何提高B/C——水解酸化,高級氧化等。
確定處理對象廢水的可生化性,對於廢洞虧水處理方法的選擇、確定生化處理工段進水量、有機負荷等重要工藝參數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對於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採用的判定參納鋒神數大致可以分為好氧呼吸參量法、微生物生理指標法、模擬實驗法以及綜合模型法等。
(8)評價工業廢水可生化性方法擴展閱讀:
自然界三大公害:廢水廢氣、雜訊污染
1、工業廢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較大會導致水生動植物的死亡甚至絕跡
2、工業廢水還可能滲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如果周邊居民採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會危害身體健康,重者死亡;
3、工業廢水滲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影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
4、有些工業廢水還帶有難聞的惡臭,污染空氣。
5、工業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被動植物的攝食和吸收作用殘留在體內,而後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內,對人體造成危害。
工業廢水對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大的,20世紀的「八大公害事件」中的「水俁事件」和「富山事件」就是由於工業廢水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