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驗室廢水的類型都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分類
根據廢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質,可以分為有機和無機實驗室廢水兩大類。尺念無機廢水主要含有重金屬、重金屬絡合物,酸鹼,氰化物,硫化物,鹵素離子以及其他無機離子等。有機廢水含有常用的有機溶劑,有機酸,醚類,多氯聯苯,有機磷化合物,酚類,石油類,油脂類物質。不過實驗室廢水往往是既含有無機物又含有機污染物。按實驗室類別可以分為化學、物理、電子、生物、環境類實驗室廢水。如果按照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來分類,可以分為含重金屬廢水、含氰廢水、含酚廢水、酸性廢水、鹼性廢水、鹵素類廢水等。
實驗室廢水處理原則與方法
實驗室廢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質,量少,間斷性強,高危害,成分復雜多變。不同的廢水,污染物組成不同,處理方法和程度也不相同故處理這類廢水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國內外還未見報道,有成熟的工藝和方法能將此類廢水綜合處理到達標排放的標准。如果說實驗室是各個實際工廠的小模型的話,那麼實驗室廢水就是各種實際工業廢水的大集合。實驗室廢水的治理不能等同於工業廢水處理,而是採用多單元處理流程系統或是有針對性的進行分類處理,盡可能的降低處理難度,使得處理費用較低,操作比較簡單。
實驗室廢水來源
實驗室廢水主要來自各科研單位實驗研究室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廢水按污染程度可分為高濃度和低濃度實驗室廢水。高濃度實驗室廢水主要成分為液態的失效毀握試劑(廢洗液,廢氰化鉀,廢有機溶劑等),液態的實驗廢棄產物或中間產物(如各種有機溶劑,離心液,液體副產物等)以及各種洗滌液(產物或中間產物的高濃度洗滌液,儀器或器皿的潤洗液和高濃度纖困慶的洗滌廢水等);低濃度實驗室廢水指實驗過程中排放的濃度與毒性較低的實驗用水,一般包括使用大量水對實驗器皿和實驗產物進行清潔的洗滌廢水,毒性小、濃度低的廢試液,以及用作冷卻、加熱用途的水。
❷ 化工污水和核污水區別
答:化工污水和核污水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污水,它們存在著一些顯著的區別:
1. 污水來源:化工污水是指由化工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包含了各種化學物質和有機溶劑的廢水。而核污水是指核能產業中的廢水,包括核電站的冷卻水、放射性廢水以及核設施的污水。
2. 污染物組成:化工污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包括有機物、重金屬、毒性物質等,它們可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質,如放射性同位素,這些物質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更直接而嚴重。
3. 處理難度:由於化工污水的污染物種類較多且復雜,其處理難度較大。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而核污水的處理更為復雜和嚴謹,需要特殊的處理工藝和設備,以確保放射性物質被安全隔離和去除。
4. 環境影響:化工污水的排放可能對水體、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對生態系統產生破壞性影響。核污水的排放則存在更嚴重的潛在風險,因為放射性物質對環境和生物體的危害性更高。
由於化工污水和核污水都包含有害物質,必須採取適當的管理和處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對環境和人類的潛在危害。處理化工污水和核污水要求高度專業化的技術和設備,並遵循嚴格的法規和標准,以確保安全有效地處理這些污水。
❸ 實驗室廢液的種類及來源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分類方法
1、有機廢水:
廢水中含有第一類有機溶劑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已知可以致癌並被強烈懷疑對人和環境有害的溶劑。
廢水中含有第二類有機溶劑2-甲氧基乙醇、氯仿、1,1,2-三氯乙烯、1,2-二甲氧基乙烷、1,2,3,4-四氫化萘、2-乙氧基乙醇、環丁碸、嘧啶、甲醯胺、正己烷、氯苯、二氧雜環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乙烯基乙二醇、N,N-二甲基甲醯胺、甲苯、N,N-二甲基乙醯胺、甲基環己烷、1,2-二氯乙烯、二甲苯、甲醇、環己烷、N-甲基吡咯烷酮,無基因毒性但有動物致癌性的溶劑。
廢水中含有第三類有機溶劑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異丙酯、甲乙酮、二甲亞碸、異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異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對人體低毒的溶劑。急性或短期研究顯示,這些溶劑毒性較低,基因毒性研究結果呈陰性,但尚無這些溶劑的長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數據。
2、無機廢水類:
含重金屬廢水:含有鐵、鈷、銅、錳、鎘、鉛、鎵、鉻、鈦、渚、鍚、鋁、鎂、鎳、鋅、銀等重金屬離子廢水。
含氰廢水:含有游離氰廢液(需保存在pH10.5以上)者或含有氰化合物或氰錯化合物。
含汞廢水:含有汞離子廢水。
含氟廢水:含有氟酸或氟化合物的廢水。
酸鹼性廢水:含有酸或鹼的廢水。
含六價鉻廢水:含有六價鉻化合物的廢水。
3、含油廢水類:
廢水中含有廢棄油(脂):燈油、輕油、松節油、油漆、重油、雜酚油、錠子油、絕緣油(脂)(不含多氯聯苯)、潤滑油、切削油、冷卻油及動植物油(脂)等。
4、致病危害廢水:
醫療廢水水量水質變化較大,成分復雜,BOD、COD、SS、NH3-N、大腸桿菌等污染物質含量較高,是一種存在潛在致病和直接致病危害的危險廢水,含多種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其含有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原性細菌、腸道病毒、蠕蟲卵和原蟲四類,具體包括沙門氏菌屬痢疾桿菌、霍亂弧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傳染性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基病毒、蛔蟲卵、鉤蟲卵、血吸蟲卵和阿米巴原蟲等。大多數醫療廢水中細菌總數每毫升達幾百萬至幾千萬個,其中大腸菌群數每毫升多在20萬個以上,腸道致病菌檢出率達30%~100%。醫療污水帶有大量的病原體,處理不當就會污染環境,傳播疾病。
❹ 為什麼含有有機溶劑的廢水不能直接排進下水道
因為會污染地下水質。
有機溶劑是一類由有機物為介質的溶劑,反之為無機溶劑,溶劑按化學組成分為有機溶劑和無機溶劑。
一般有機溶劑對人體危害生理之影響有下列幾種:
(1) 對神經系統破壞:
因抑制神經系統的傳導沖動功能,產生麻醉,神經系統障礙或引起神經炎等。如二硫化碳引起的神經炎;甲醇中毒影響視神經等。此類溶劑尚有酒精、苯、氯化乙醇、二氯乙烷、汽油、甲酸戊酯、醋酸戊酯、二甲苯、三氯乙烯、丁醇、松節油、煤油、丙酮、酚、三氯甲烷、異丙苯等。
(2) 對肝臟機能損傷:
因損傷肝臟機能,引起惡心、嘔吐、發燒、黃疸炎及中毒性肝炎;一般氯化烴類均會引起肝臟中毒現象。此類溶劑有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烷、苯及其衍生物等。
(3) 對腎臟機能破壞:
腎臟為毒物排泄器官,故最易中毒,且因血氧量減少,亦足以使腎臟受害,發生腎炎及腎病。此類溶劑包括烴類之鹵化物、苯及其衍生物、二元醇及其單醚類、四氯化碳、乙醇等。
(4) 對造血系統破壞:
因破壞骨髓造成貧血現象。此類溶劑包括苯及其衍生物如甲苯、氯化苯、二元醇等。
(5) 對粘膜及皮膚刺激:
因刺激粘膜,使鼻粘膜出血,喉頭發炎,嗅覺喪失或因皮膚敏感產生紅腫、發癢、紅斑及壞疽病等。此類溶劑包括氯仿、三氯甲烷、醚、苯、醋酸甲酯、煤油、丙酮、甲醇、石油、氯酚、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