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感控工作總結
一段時間的工作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里,相信大家面臨著許多挑戰,也收獲了許多成長,是時候仔細的寫一份工作總結了。那麼寫工作總結真的很難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感控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按照考核標准質考內一科、婦產科、產房、兒科、外科兩個換葯室、眼科、針1、2、3室,胃鏡室、口腔科、檢驗科、供應室、內二科、急診科、手術室,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科主任,限期整改,感控科跟蹤檢查評價整改效果。
二、自查門診日誌、出入院登記本,查傳染病漏報,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各位門診醫師,並要求簽字、整改。
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於6月16日由國務院頒布實施,感染辦曾經培訓、考試過,我院一直按照《條例》及配套文件要求執行。由於我院的業務不斷拓展,每年都有新進人員,這些人員雖然經過崗前培訓,但醫廢的內容只是部分;從國家層面近兩年對醫療廢物管理力度加大、細化,我院今半年就接收市區環保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的專項檢查4次,省市醫療安全檢查都有醫廢內容,還有正在進行的文明城市測評也有醫廢內容,在歷次上級部門檢查和本院的日常檢查中,有些科室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地方,為此感控科於本周二下午對全院各臨床、醫技、葯劑、總務後勤科室人員進行了《依法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專題培訓,課堂秩序好,大家能記筆記。並且進行課後考試,本次培訓實到122人,考試80分以上113人,合格率92.6%,取得滿意的效果。
四、完成日常工作,帶教工作。
五、本科xxx休工休假。
六、主動下所分包的手術室開展工作。
受宜陽縣衛生局劉跟黨局長、醫政股楊股長、李股長的委託,對20xx年度鄉鎮衛生院上半年控感工作質量進行督導。根據衛生局安排,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採用現場查看、指導,示教等方法進行有效督導,通過現場查看醫療廢物暫存處、預檢分診處、發熱及皰疹門診、留觀室的設置與消毒管理,尤其是城關鎮、高村鄉衛生院領導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能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購置專用的醫療廢物專用桶、袋及利器盒,對醫療廢物處理規范,在此特提出表揚。現將存在問題匯總如下。存在問題:
1.無健全的醫院感染質量委員會及工作制度、職責。無管理人員定期檢查、考核、總結。
2.無醫療廢物的質量責任制及責任人,無醫療廢物暫存地管理制度及培訓制度(為護士兼管)。
3.無醫院消毒滅菌及環境衛生學監測與質量改進制度(無每年兩次無菌物品、空氣、醫務人員手的檢測)。
4.個別衛生院有預檢分診處、發熱及皰疹門診,但形同虛設,無配套的設置與消毒管理(無人坐診)。
5.多數衛生院未使用醫療廢物專用桶、袋及利器盒。
6.止血帶、碘伏缸未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7.個別衛生院仍有生活垃圾與醫療廢物混裝現象(垃圾池等地隨處可見棉簽、產巾)。
以上問題應採取相應的整改措施,組織醫務人員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知識,規范重點部位及重點部門醫院預防與控制,做好職業防護與生物安全,加強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重視醫院環境清潔、消毒與監測,加強醫療廢物與污水的管理。總之通過督導使我縣醫院感染工作有所提高。
感控科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領導下,與醫務科、護理部、檢驗科、葯劑科、後勤科積極協作,在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醫院感染環節控制,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等方面有一定成效。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工作有計劃有總結:今年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2次,分別就20xx年工作總結、20xx年工作規劃及培訓學習計劃、防控突發事件等幾個內容,專門研究布署,落實相關工作。
二、服務臨床:20xx年修訂完善了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監測等各項制度,進一步落實了各種消毒隔離制度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標准操作流程,完善了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措施、一類手術抗菌葯物應用管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管理制度及流程、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措施等。感控科定期督查制度落實情況,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指導臨床:感控科每周不定期對各科室院感工作進行督查,督查後由科室負責人簽字,每季度一次科主任、護士長例會,對全院院感工作進行點評、總結、分析和通報,積極整改,對亮點予以表揚,每個月在省網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數據匯總、網路上報和分析,今年1-11月共監測手術 2395例,其中Ⅰ類切口545例,Ⅱ類切口1842例,Ⅲ類切口8例,圍術期預防用葯都能按照要求在術前0.5-2小時內執行。
醫院感染率1至11月為0.08%,漏報率為0。開展了NICU的監測,呼吸機相關肺炎調查病例數0例。環境衛生學監測,今年1-11月份共監測871份,其中空氣182份,物表495份,醫務人員手78份,使用中消毒液62份,透析液54份。
四、開展了前瞻性調查和手術部位目標監測:1至11月對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監測43例,每周深入科室調查住院病人感染情況,及時掌握各科室動態,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導防控措施,杜絕了醫院感染的暴發。進行了術後和出院後電話追蹤隨訪。
五、加強消毒滅菌及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
1、遵循消毒隔離與標准預防原則,各科室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工作制度、職業暴露防護制度,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葯操作按照規程進行。
2、加強了非結核分枝桿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使用中的吸氧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等每日清潔消毒,更換無菌液,用後終末消毒、乾燥保存。
3、落實醫院環境衛生監測制度,院感科每季度對重點科室分批監測,普通科室每半年分批監測,各科室監測登記資料及時、准確, 監測結果出現不合格時,積極查找原因,採取對策、並再次進行復采,確保消毒滅菌效果和醫療安全。每季度對各科室和重點院感部門的消毒隔離及監測工作有通報和整改意見。
4、加強衛生安全防護工作,在工作中發生意外者,給與丙總球蛋白、乙肝疫苗注射,健康體檢,保障醫務人員安全,尤其加強了標准預防的培訓學習。嚴格手衛生宣傳和管理,在院感培訓中以視頻形式觀看洗手方法及正確性。不定期抽查、抽考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和洗手方法,醫務人員認真執行手衛生規范,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性。
六、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制度和醫院感染暴發處置規范,制定了醫院感染暴發處置預案和流程,絕大多數醫生都能及時上報院感病例。
七、加強巡查,主動溝通,強化院感重點部門的管理,對分娩室、手術室、特別是NICU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非常重視,嚴格執行消毒隔離與無菌操作標准化,對暖箱、濕化水、霧化葯槽、呼吸機三通口等、母嬰病房的`消毒以及手衛生嚴格監測,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以及手術器械的清洗均按照規范進行和督查,確保了醫療、護理安全。
八、參與了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定了圍術期抗生素使用以及葯物不良反應報告制度等,參與一類手術預防用葯的調查。由感控科、微生物室、葯局對抗生素應用進行監測、排名,每半年通報一次。
九、加強院感知識培訓,提高全院職工控制院內感染意識,今年重點針對突發事件進行了相關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增強了大家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意識。
十、接受市衛監所和疾控中心檢查,基本情況比較滿意,疾控環境采樣細菌培養檢驗報告均符合國家標准,合格率達100%。消毒供應中心基本建好,因部分設備基本到位,目前院感科與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准備對CSSD室內裝載,待達標後請上級領導審核驗收。
十一、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置管理比較到位,院感科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管理制度、各類人員職責、廢物分類收集處置流程、運送路線、交接登記等規程,使醫療廢物處置基本做到了有序、規范、合理、正確。
十二、存在的問題:
1、根據國家《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下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
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的配備,1000張床位以上的大型醫院不得少於5人,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不得少於3人;300-500張床位的醫院不得少於2人;3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不少於1人。
2、由於醫院條件限制,感控科人員少,微生物病原學檢測人員少,不能承擔采樣工作,采樣計算或采樣面積不規范、不標准。 感控科要有專職醫生做好院感工作,開展目標監測、前瞻性監測工作。
3、在院感的投入上還要加強,比如污水處理設施、手衛生設施、干手設備等等。要有專職人員回收醫療廢物。科室管理不到位,有待於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醫院感染管理目前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於其導致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多,而且一旦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流行,後果非常嚴重。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主要還是對醫院感染一些工作沒有高度重視,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希望得到重視,而我們要經常出去學習新知識,不斷改進工作,總結經驗,警鍾長鳴,吸取前車之鑒,認真落實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醫院感染環節控制,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把院內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❷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
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是參照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准》要求測試滅菌醫療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劑、物體表面、空氣、醫務人員手、無菌器械保存液、紫外線燈、滅菌器、醫院污水、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內鏡、反滲透水管路末端、透析器與復用系統連接處等對象的微生物指標。中科檢測具有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的CMA資質,證書如下:
CMA資質證書
❸ 需要每季度開展衛生學檢測的有哪些
一、對使用中的消毒劑、滅菌劑應進行化學和生物監測。
1、化學監測:根據消毒、滅菌劑的性能定期進行有效濃度監測,如含氯消毒劑應每日監測,戊二醛的監測,每周不少於一次,用於內鏡消毒或滅菌的戊二醛必須每日或使用前進行監測。
2、生物監測:消毒劑每季度一次,其細菌含量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劑每月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二、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效果監測。
消毒後直接使用的物品(包括各種消毒後的內鏡及其他物品)應每季度進行生物監測,細菌總數<20cfu/件,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物品(包括各種滅菌後內鏡如腹腔鏡、關節鏡、膽道鏡、膀胱鏡、活檢鉗和其他滅菌物品)每月進行生物監測,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三、壓力蒸汽滅菌的監測。
必須對壓力蒸汽滅菌器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監測(遵循《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准》)。
1、物理監測:每次滅菌應連續監測並記錄滅菌時的溫度、壓力和時間等滅菌參數。溫度波動范圍+3℃以內,時間滿足最低滅菌時間的要求,同時應記錄所有臨界點的時間、溫度與壓力值,結果應符合滅菌的要求。
2、化學監測:應進行包內、包外化學指示物監測。具體要求為滅菌包包外應有化學指示物,高度危險性物品包內應放置化學指示物,置於最難滅菌的部位。如果透過包裝材料可直接觀察包內化學指示物的顏色變化,則不必放置包外化學指示物。通過觀察化學指示物顏色的變化,判斷是否達到滅菌合格要求。採用快速壓力蒸汽滅菌程序滅菌時,應直接將一片包內化學指示物置於待滅菌物品旁邊進行化學監測。
3、生物監測:應每周監測一次
4、B-D試驗:預真空(包括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應每日開始滅菌前進行,B-D測試合格後,滅菌器方可使用。
5、滅菌器新安裝、移位或大修後均應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監測。生物監測、B-D試驗應連續進行三次,三次均監測合格後方可使用。
四、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的監測
1、物理監測:每次滅菌應連續監測並記錄每個滅菌周期的臨界參數如艙內壓、溫度、過氧化氫的濃度、電源輸入和滅菌時間等。滅菌參數要符合滅菌器的使用說明或操作手冊的要求。
2、化學監測:每個滅菌物品包外應使用包外化學指示物,作為滅菌過程的標志;每包內最難滅菌位置放置包內化學指示物,通過觀察其顏色變化,判斷其是否達到滅菌合格要求。
3、生物監測:應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滅菌循環的生物監測。
五、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監測、照射強度或生物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積照射時間、使用人簽名和新燈管照射強度監測,新燈管的照射強度不低於90µW/cm2,使用中燈管的強度不低於70µW/cm2。照射強度監測應每半年一次,生物監測必要時進行。
六、環境衛生學監測: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應定期(每季度)或不定期開展重點部門環境衛生學監測;當醫院感染暴發懷疑與環境有關時,應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並加強潔凈設施的使用維護與監測;每月對各級別潔凈病室及手術部手術室至少進行1間靜態空氣凈化效果的監測。
七、污水監測:總余氯每日至少檢測2次,糞大腸菌群每月檢測不得少於1次,致病菌每年檢測不得少於2次,監測結果符合標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