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馬廠廢水處理

馬廠廢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5-01-23 00:56:42

① 南水北調東線利弊

線工程主要利用京杭運河及淮河、海河流域現有河道、湖泊和建築物,並密切結合防洪、除澇和航運等綜合利用的要求進行布局。在現有工程基礎上,拓浚河湖、增建泵站,分期實施,逐步擴大調水規模。
(一)第一期工程
1.黃河以南
以京杭運河為輸水主幹線,並利用三陽河、淮河入江水道、徐洪河等分送。在現有工程基礎上擴挖三陽河和潼河、金寶航道、淮安四站輸水河、駱馬湖以北中運河、梁濟運河和柳長河6段河道;疏浚南四湖;安排徐洪河、駱馬湖以南中運河影響處理工程;對江都站上的高水河、韓庄運河局部進行整治。
抬高洪澤湖、南四湖下級湖蓄水位,治理東平湖並利用其蓄水,共增加調節庫容13.4億m3。
新建寶應(大汕子)一站、淮安四站、淮陰三站、金湖北一站、蔣壩一站、泗陽三站、劉老澗及皂河二站、泰山窪一站、沙集二站、土山西站、劉山二站、解台二站,藺家壩、台兒庄、萬年閘、韓庄、二級壩、長溝、鄧樓及八里灣21座泵站,共增加抽水能力2750m3/s,新增裝機容量20.66萬kW。更新改造江都站及現有淮安、泗陽、皂河、劉山、解台泵站。
2.穿黃工程
結合東線第二期工程,打通一條洞徑9.3m的倒虹隧洞�輸水能力200m3/s 。
3.膠東地區輸水干線
開挖膠東地區輸水干線西段240km河道。
4.魯北輸水干線
自穿黃隧洞出口至德州,擴建小運河和七一、六五河兩段河道。
5.專項工程
包括里下河水源調整、泵站供電、通信、截污導流、水土保持、水情水質管理信息自動化以及水量水質調度監測設施和管理設施等工程。
(二)第二期工程
第二期工程增加向河北、天津供水,需在第一期工程基礎上擴大北調規模,並將輸水工程向北延伸至天津北大港水庫。
黃河以南工程布置與第一期工程相同,再次擴挖三陽河和潼河、金寶航道、駱馬湖以北中運河、梁濟運河和柳長河5段河道;疏浚南四湖;抬高駱馬湖蓄水位;新建寶應(大汕子)、金湖北、蔣壩、泰山窪二站,沙集三站、土山東站,劉山及解台三站,藺家壩、二級壩、長溝、鄧樓及八里灣二站等13座泵站,增加抽水能力1540m3/s,新增裝機容量12.05萬kW。
穿黃工程結合第三期工程,按200m3/s完成。
黃河以北擴挖小運河、臨吳渠、南運河、馬廠減河4段輸水干線和張千渠分干線。
(三)第三期工程
黃河以南,長江~洪澤湖區間增加運西輸水線;洪澤湖~駱馬湖區間增加成子新河輸水線,擴挖中運河;駱馬湖~下級湖區間增加房亭河輸水線;繼續擴挖駱馬湖以北中運河、韓庄運河、梁濟運河、柳長河;進一步疏浚南四湖;新建濱江站、楊庄站、金湖東站、蔣壩三站、泗陽西站、劉老澗及皂河三站,台兒庄、萬年閘及韓庄二站,單集站、大廟站、藺家壩二站,二級壩、長溝、鄧樓及八里灣三站等17座泵站,增加抽水能力2907m3/s,新增裝機容量20.22萬kW。
擴大膠東地區輸水干線西段240km河道。
黃河以北擴挖小運河、臨吳渠、南運河、馬廠減河和七一、六五河。
五、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規劃
東線工程跨越江蘇、山東、河北、天津4省、直轄市,挖壓拆遷影響范圍涉及4省、直轄市的18個地市59個縣(區)。由於輸水工程主要利用現有河道,對不能滿足輸水要求的河段進行擴挖,因此主要佔用河灘地,人口遷移數量較少,征地拆遷和移民安置問題相對容易解決。
輸水河道線路長,拆遷量相對較少,移民分散,主要採取後靠方式在附近安置。新擴建水庫占壓土地較多,但主要利用荒廢窪地。東平湖蓄水工程是移民最多、最集中的地區,涉及歷史遺留問題,投資較大。
第一期工程永久佔地1.06萬hm2,臨時佔地約2670hm2,拆遷房屋101.34萬m2,遷移人口約2.53萬人。征地及移民安置補償靜態投資約27億元。
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增加永久佔地1.28萬hm2,臨時佔地近3000hm2,拆遷房屋73.13萬m2,遷移人口約1.83萬人。增加征地及移民安置補償投資約28億元。
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的基礎上,增加永久佔地約7730hm2,臨時佔地約2600hm2,拆遷房屋113.65萬m2,遷移人口約2.84萬人。增加征地及移民安置補償投資約24億元。
六、治污規劃
東線工程治污規劃劃分為輸水干線規劃區、山東天津用水保證規劃區和河南安徽水質改善規劃區。主要治污措施為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截污導流、工業結構調整、工業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整治工程5類項目。
根據水質和水污染治理的現狀,黃河以南以治為主,重點解決工業結構性污染和生活廢水的處理,結合主體工程和現有河道的水利工程,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截污導流和污水資源化,有效削減入河排污量,控制石油類和農業面源污染;黃河以北以截污導流為主,實施清污分流,形成清水廊道,結合治理,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實現污水資源化。
為體現先治污後通水的原則,按照工程實施進度要求,將污染治理劃分為2007年和2010年兩個時間段。2007年前以山東、江蘇治污項目及截污導流項目為主,同時實施河北省工業治理項目;2008~2010年以河北、天津污水處理廠項目及截污導流項目為主,同時實施河南、安徽省治污項目。規劃項目實施後,預測輸水水質可達到Ⅲ類或優於Ⅲ類水標准。
治污工程總投資240億元,由東線工程分攤截污導流工程投資24.9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17.25億元,第二期工程7.65億元。
七、環境影響分析
東線工程的環境影響是利大於弊,不利影響也可採取措施加以改善。工程實施後,有利於改善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改善供水區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利於補充沿線地下水,對地面沉降等起到緩解作用;有利於城鎮飲水安全,改善高氟區居民飲水質量;有利於改善供水區投資環境,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對可能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進行了多年監測試驗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東線工程調水量占長江徑流量的比重很小,調水對引水口以下長江水位、河道淤積和河口攔門沙的位置等影響甚微;第一期工程僅比現狀增加引江100m3/s,不會因此而加重長江口鹽水上侵的危害,遇長江枯水年的枯水季節,可採取避讓措施,不加重長江口的鹽水上侵。
2.黃淮海平原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排水系統,並積累了豐富的防治土壤鹽鹼化的經驗。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鹼化能夠預防和控制。
3.根據實驗和調水實踐,調水不會把南方的血吸蟲擴散到北方。
4.調水對輸水沿線湖泊的水生生物是有利的,對長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生生物不會有明顯影響。
八、工程管理
東線工程的管理實行「政府宏觀調控、准市場運作、現代企業管理、用水戶參與」的體制,這樣既體現市場經濟的要求,又貫徹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原則。
(一)成立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與管理機構
國務院組織有關部門和沿線省、直轄市成立南水北調工程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對工程實行統一領導,協調解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與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制定有關法規、政策和管理辦法。
(二)組建供水公司
第一期工程只涉及江蘇、山東兩省,可以組建江蘇省供水公司和山東省供水公司,分別作為法人,以供水合同建立交接水的關系,管理各省境內工程和供水事宜。
第二期及之後的管理體制,可以在上述兩公司基礎上擴大股份的方式建立,也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與條件考慮合適的方式,本次規劃暫按建立東線總公司與江蘇省供水公司分別作為法人的體制研究有關問題。
九、工程量及投資估算
東線工程由輸水河道、泵站、蓄水湖泊、穿黃工程以及治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供電、調度運行管理設施等一系列單項工程組成,在單項工程基礎上,組成不同規模的調水方案。
第一期工程共計增建泵站21座,增加裝機容量20.66萬kW。需完成土石方開挖1.87億m3,土方填築0.33億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92萬m3,砌石262萬m3�工程永久佔地1.06萬hm2。
按照水利部現行規定的編制辦法、定額及費率標准,並參照了沿線省、直轄市有關規定編制。採用2000年下半年價格水平,第一期主體工程靜態總投資180億元,治污工程投資140億元,共計320億元。
第一期工程工期6年。
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基礎上增建泵站13座,增加裝機容量12.05萬kW。需完成土石方開挖1.58億m3,土方填築0.46億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30萬m3,砌石172萬m3�永久佔地1.28萬hm2。主體工程增加投資約124億元,治污工程投資100億元。
第二期工程工期3年。
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基礎上增建泵站17座,增加裝機容量20.22萬kW。需完成土石方開挖2.14億m3,土方填築0.25億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67萬m3,砌石211萬m3�工程永久佔地7730hm2。主體工程增加投資116億元。
第三期工程工期5年。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二、三期主體工程共計投資420億元。
十、經濟分析
東線工程的直接效益主要有工業供水、農業供水、除澇和航運供水等幾方面,按照凈增供水量和綜合經濟指標估算,第一、二、三期工程效益分別為97億元、167億元和156億元。東線工程的實施,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效扼制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此外,東線工程疏浚和治理河道、湖泊,還將極大改善防洪、航運和生態環境條件,有著巨大的綜合效益。
經分析,東線工程的國民經濟和財務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准,工程在經濟上是合理的,財務上是可行的。
東線工程投資結構為45%貸款,55%資本金。按照「保本、微利、還貸」的原則,在水費償還占工程投資20%的貸款本息、其他貸款由「南水北調基金」償還的條件下,測算主體工程水價。第一期工程還貸期全線平均水價為0.26元/m3,江蘇省平均水價為0.17元/m3,山東省平均水價為0.59元/m3。通過承受能力分析,工程建成後,用水戶對這樣的主體工程水價可以承受。

② 華北地區的污染和保護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使我國農村本來就已經短缺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的區域和人口重點在農村,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不從根本上扭轉,將不僅嚴重影響和制約農業穩產增收、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村現代化進程,使「三農問題」變成越來越難解的症結所在,而且也將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乎食品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是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而且也成為我國新時期生態環境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堪憂
(一)農業資源日趨減少和退化
中國雖然國土遼闊,但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口平均的45%,而且優質耕地少,可開發的後備資源少。據初步統計,我國荒漠化國土面積已佔到國土面積的27.3%,沙漠化速度從1994年的246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3436平方公里;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平均年增1萬平方公里。①尤其自1998年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非農使用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使耕地大幅度減少了6364萬畝,年均減少超過1千萬畝,部分沿海省市的人均耕地面積已經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0.8畝警戒線。②另據報道,我國酸雨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40%以上;重金屬污染面積至少2000萬公頃,農葯污染面積約1300萬—1600萬公頃;我國因固體廢棄物堆放而被佔用和毀損的農田面積已達200萬畝以上,農田退化面積占農田總面積的20%。③我國目前土地質量差、退化嚴重的區域也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的區域。
我國屬於森林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而且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森林生長量。大小興安嶺林區已經過量開采,南方某些林區的開采也已到了極限。我國森林密集地區包括東北、四川、海南等地,毀林速度驚人。近10幾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雖然逐年增加,但同期有林地單位面積蓄積量卻在下降;生態功能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不足30%,④森林資源總體質量仍呈下降趨勢。
我國草原生態目前仍呈「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全國已有退化草原面積1.3億公頃,並且每年還以2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由於草原生態建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而工農業的發展又將佔用大量草地,所以草原退化與減少的狀況近期還難以根本改變。另外,由於對草地的掠奪式開發,亂開濫墾、過度樵採和長期超載放牧,使全國草地面積逐年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加之近年來中國北方草原地區降雨量減少,以及草場的病蟲和鼠害也加速了草原退化,草原退化又進一步導致這些災害加劇。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但人均只有220立方米,而現實可利用的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其分布極不均衡,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水是生命之源,農業之源。有統計表明,在我國農業自然災害中70%是水旱災害,而水旱災害中旱災又佔70%;淡水退化面積占淡水總面積的33%。⑤
我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大國,但生物物種滅絕和瀕危趨勢發展很快。由於野生物種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加上一些地區濫捕、濫獵、濫采,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全國共有瀕危或接近瀕危的高等植物5000種,占總數的20%。20世紀中國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有普氏野馬、高鼻羚羊。在《頻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個物種,約占總數的1/4。⑥同時,遺傳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如山東黃河入口和黑龍江三江源的野生大豆,雲南、廣東、海南的野生稻,由於石油開發、農田開墾和人畜侵害,其面積不斷縮小,有的地方已經絕跡。另外,近年來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面積和商品化品種的擴大,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與風險也隨之增加。
此外,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目前已知我國至少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23種入侵微生物。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農業產生了直接的危害,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據專家們估算,僅幾種主要入侵種每年造成的損失就高達574億元,入侵種造成的總體損失每年數千億元人民幣。⑦
(二)農村環境污染源點多面廣
隨著「農村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轉移,鄉鎮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逐年增加。根據2000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鄉鎮工業廢水排放量達41.1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254.3萬噸,廢氣排放量463.3萬噸,工業廢棄物產生量15008.8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2143.4萬噸。⑧目前,鄉鎮工業化學需氧量、粉塵和固體廢物排放量佔全國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50%。⑨這些都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威脅。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傾向日趨明顯。但與城市相對規范的規劃、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相比,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在這些方面明顯落後,絕大部分城鎮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成為農村內河水污染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為2320.5萬噸,其中總氮日排放量約為283.1噸,總磷約為56.6噸。⑩另外,大多數村鎮沒有無害化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河塘或低窪地,不僅影響城鎮衛生,而且造成河流淤積,污染水體。此外,大量的秸稈被焚燒或拋棄於河湖溝渠或道路兩側,浪費了大量資源,污染大氣和水體。這些已經成為環境保持的突出問題和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農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採用,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敲響了生態災難的警鍾。2000年,全國農葯使用量128萬噸(成葯),平均每公頃用量約14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發達國家低20%。農葯大部分進入水體、土壤中,使自然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葯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124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400公斤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而設置的每公頃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紜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為30~40%,磷肥10~20%,鉀肥35~50%。化肥流失加劇了湖泊和海洋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農業面臨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據調查,累積於飲用水源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農葯對至少13個省份、數以百萬計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近20年來,我國農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別是地膜的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萬噸地膜殘留於土壤中。由於農膜很難降解,影響土壤通氣和水肥傳導,造成糧食減產。
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日漸突出。據統計,1999年全國畜禽糞便產生量約為19億噸,而當年全國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7.8億噸,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2.4倍。其中規模養殖產生的糞便相當於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山東、廣東、湖南等地區規模化畜禽養殖物的糞便產生量已相當於本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的40%。全國畜禽糞便的COD總量達7118萬噸,遠遠超過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COD排放量之總和。紒紝矠由於絕大多數養殖場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直接超標排入農業環境,畜禽污染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致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此外我國農村醫療垃圾污染也很嚴重。
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農產品污染加劇,濫用飼料添加劑導致畜產品中有害物質不斷超標,極大地影響食品安全,危害人體健康。據披露,每年我國消費者因食物殘留農葯和化學添加劑中毒的人數超過10萬人。從南方的「瘦肉精」到北方的「有毒菜」,近年來,一波波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不絕於耳。據農業部對工礦企業區、污染灌溉區等重點區域主要農畜產品污染情況調查,其污染物超標率達18.5%,2000年對部分省會城市農貿市場果菜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水果、蔬菜農葯超標率為20%左右。
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持的對策
如上所述,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種類繁多,分布面廣,治理難度大,它已不是農民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如不及早重視,防範和治理,將會造成比現在城市生態環境更復雜、更有害、更難治理和恢復的被動局面。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應將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擺上重要位置,制訂政策,研究措施,落實目標責任。
(一)從戰略高度關注農村生態環境安全
針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國家必須強化社會公眾的農村生態環境危機意識,大力宣傳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的內涵、特點、迫切性以及未來國家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發展趨勢,將當前與今後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與嚴重性告訴公眾,使公眾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將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廣泛和嚴重的威脅,同國防與軍事安全一樣,農村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基礎性部分。基於此,必須從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安全與糧食安全,經濟安全以及社會安全相互關聯的角度增進對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的認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與參與意識。必須突破傳統、封閉的農業生態安全觀,樹立經濟、生態、社會、政治、文化全面和諧的科學發展觀,從片面追求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變為農村經濟、生態、社會、政治、文化全面和諧發展。
(二)建立全面協調平衡的農業生態系統
為了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有利於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應積極建立全面協調平衡的農業生態系統。為此,要正確運用生態學原理,盡力避免或淘汰那些有害於生態平衡和良好環境的農業措施,以逐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要科學分析農業生態系統中各種資源組合的特點以及其相互作用變化的規律,選擇最優要素組合,以發揮資源的優化組合功能。要根據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實際要求,建立各具特色的持續平衡的農業生態體系,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兼顧的前提下,探索最少投入、最大產出的各種構成模式(如生態農業、立體農業、有機農業等),提高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要逐步對主要農業土地、水資源、森林、草地、生物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並形成科學的監測管理系統,把開發利用、保護治理、資源增值三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使有限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使可再生效益獲得更多的增值。紒紟矠當前,尤其要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堅決清理整頓各類名目繁多的開發區,落實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嚴格保護基本農田。
(三)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
縱觀各國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都是運用法律和制度手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生態環保政策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政策,強調生態環境措施的多樣性、創新性和靈活性。為了從源頭上防止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或者即使產生也可以採取治理措施把問題減少到最小限度,需要政府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設計。首先,要建立健全與農村生態環保有關的法規,切實執行《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清潔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加快制定《自然資源法》、《防治沙漠化》、《有機廢棄物排放法》等與農村生態環境相關的法律並嚴格執行,在宏觀政策層面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建立公共政策農村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從政策源頭上把關,控制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第三,建立綜合決策和協調機制,把農村生態環保的內容切實納入國民經濟整體戰略規劃和各級政府計劃中,加強集成。第四,制定國家「十一五」農村生態環保專項規劃,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第五,建立對農村和農村經濟的綠色統計及審計制度,改變過去忽視生態環境效益的評價方法,開展綠色經濟核算,扣除農業資源和農村環境損耗。第六,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以解決農村自身難以消除的外部不經濟問題,利用各種手段激發農村生態環保的內在動力。第七,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制度,如積極運用環境資源稅、公共財政、財政補貼、低息貸款等經濟手段建立國家農業生態補償機制;綜合運用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權交易制度、抵押返還制度、環境損害責任保護制度、垃圾處理轉移支付等制度,控制農村城市化、農業工業化過程中污染產業的發展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第八,科學地構建農村生態環境的安全體系,提高農村生態環境災害的應急能力,減輕災難的損失。為此,盡快建立健全國家和區域兩個層次的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監測和評估系統以及預警和應急系統。
(四)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供科技支撐
科學技術對於我國農村生態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科技的發展,可以為緩解資源短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有效的手段,並且生態環境資源問題也是科技問題,今後許多生態環境資源問題的解決將更依賴於科技的發展。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科技的發展戰略思路應以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指導,以解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中的重大問題和改善生態環境為基本出發點,以轉變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提高資源生產率為核心,區域和系統的綜合防治為重點,通過自主創新與綜合集成研究,建立與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並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環境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為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當前,尤為迫切的是,通過科技進步相對減少農業經濟增長對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需求,用現代科技克服農村生態環境在協調發展中的限制因素,減輕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過載壓力,形成或再造新的環境承載力。同時,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積極推廣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施肥和施葯新技術,提高化肥和農葯的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大力推廣病、蟲、草、鼠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加強生物防治技術,逐步形成高效益、低成本、無公害的綜合防治系統。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玉米秸稈養牛、養羊過腹還田技術和秸稈種植菇類技術。大力開發適合農村污染物控制的生態技術。大力加強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改進對農民的技術服務支持,全面形成保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的科技能力。
(五)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管理力度
農村各級領導,尤其是縣、鄉鎮領導要重視本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生態環保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要統籌規劃,在編制農業區域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時充分考慮本地的生態環境資源和存在的環境問題,協調制定有關規劃。要抓住重點,堅持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同水利工程建設結合起來,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要落實責任,開展鄉鎮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尤其對鄉鎮企業發達地區,進行區域污染防治,實行總量控制與濃度控制,落實目標責任。要按生態城鎮的標准和要求,搞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及組織、管理、考評等一系列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確保農村生態不斷地得到改善,必須建立健全一套長效的建設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因領導人的更換而停滯,不因領導人的偏好或注意力的轉移而改變。為此,應當通過探索建立權責明確的組織指揮體系和目標考核機制,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依法管理農村公共事務的機制等,使農村生態環保工作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這是搞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保證。

一、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

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是關系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事,不僅直接影響當代人民的生活環境,而且將影響子孫後代的健康,因此,農村生態習;境狀況研究應是農業區劃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天津市同國內許多地方——樣,存在著環境污染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趨勢,農村的環境保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環境保護工作的戰略重點。

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國務院指出;「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生態平衡的破壞已相當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妨礙生產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實踐告訴我們:對於農村環境,水、氣、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以及水土流失、鹽鹼化、地面下沉等自然生態的破壞,一旦出現,要恢復原有環境狀況就十分困難,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天津市農村生態環境狀況,在1986-1993年八年間,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事業的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發展的趨勢得到一定程度地控制和緩解,通過對城鄉企業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綠化工程的建設,生態農業的推廣。無疑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我市局部地區的土壤、作物、蔬菜污染相當嚴重,部分農、畜、漁產品品質有所下降。地面水污染、地面下沉問題還很嚴重。這就需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環境保護基本方針,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調整控制污染.才能促使我市的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實現農業良性循環。

二、水環境的污染與控制

天津市水源不足,矛盾已十分突出。隨著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防治水體污染,改善水環境的質量,更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問題。

(—)地表水體的污染情況

1.河流的污染

天津市地表水體從天津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歷年水質監測來看.除作飲用水源的引灤輸水系統(包括輸水河道和水庫)水質處於良好狀況外、其它水體(海河、水定新河、獨流減河、北京排污河、馬廠減河、南運河、金鍾河、青龍灣河、北運河.

永定河、薊運河、還鄉新河、潮白新河、子牙河、洵河、大清河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

(1)引灤河道的水質狀況 灤河水是天津及大部分農村的飲用水源。主要水質指標高錳酸鉀指數、氨氮、氯化物等保持和接近地面水二級標准。是目前我國大城市中水質最好的飲用水源之一。1986年以來監測數據表明,八年來水質變化不顯著。但是,河北省和天津市引灤沿線工業和城鎮污水、明渠泄漏污水以及於橋、爾王莊水庫的人為活動等,對水質的污染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引灤上游水土流失問題,是引灤水源保護值得重視的重大問題。

(2)海河的污染狀況 海河為天津市備用水源和灌溉水源。是我市重要的一

級河道。上游來水很少,海河水量呈季節性變化,受沿河兩岸城鎮排污和下游的海水上溯及天津鹼廠污染影響,河水水質污染較重。

海河污染的主要特徵是:咸污染和有機污染。主要污染指數為PH、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海河上遊河段水體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自上而下呈梯度增強。油污染在河段呈兩頭高、中間低勢。海河下遊河段水體污染以咸為制約水質質量的主要因素,但有機污染和氮污染較重。總之,海河水體基本上處於富營養狀態、夏季藻類滋生,局部河段曾產生「水華」,並有惡臭現象(見表3-l、表3—2)。

表3—2 海河上游(三岔口—二道閘)水質綜合質量指數歷年比較

(3)其它重要河流污染狀況 全市其它15條重要河流為農灌用水和輸水河道,均已受到污染。河流的水體污染是以咸和耗氧有機污染為特徵的。河水中氯化物、PH、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是主要污染物。油類、酚、砷、六價鉻,亦有檢出。15條河流河水氨氮普遍超標,超標變幅6.7—95.8%;11條河流高錳酸鹽指數超標變幅10.3~100%;13條河流氯化物超標變幅14~100%,同時,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氯化物污染面廣。

在15條河流中,以永定新河、青龍灣河、北京排污河、獨流減河、北運河、南運河、金鍾河水質污染較重。年際變化中,永定新河、獨流減河、北京排污河、青龍灣河污染有加重趨勢(見表3—3)。

河流水質污染主要原因,是近幾十年來華北地區年降雨量偏少,河流無瀝水由流補給,河水量偏少,很低的河床水位長年處於滯流狀態,有的河流上遊河段出現乾涸.下遊河段水量甚少,部分河流連年接納城鎮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物隨水進入河流污染水體,使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提高。特別是利用河流蓄納污水,引用污水灌溉,瀝水入河影響了水質質量。另外,多數河流下游位於濱海河口地區。由於倒地理地質環境的影響,使水體處於污染狀態。

③ 滄州市宣判9起污染環境案

近日,河北省滄州市集中宣判了9起污染環境犯罪案件,9起案件的被告人非法排污、傾倒廢液、污染物,導致水質超標,河流污染。現將9起案件公布如下:

1、任丘市吳張傑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3年12月24日,被告人吳張傑在任丘市西環路辦事處思賢工業區自己經營的電鍍廠內投資建設鍍鋅生產線一條。2014年1月4日,吳張傑在沒有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排污許可證和未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的情況下,將該項目正式投入生產。自2014年1月4日至1月8日,吳張傑利用該生產線從事非法鍍鋅,產生的含酸廢水未經處理直接通過下水道排入溝渠。經任丘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站監測,該場所排放的廢水中重金屬六價鉻含量為49.9mg/L,超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248.5倍,總鋅含量140mg/L,超過國家標准92.3倍。

任丘市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吳張傑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兩萬元。

2、獻縣陳俊聯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3年12月,被告人陳俊聯在無任何資質及生產許可的情況下,在獻縣淮鎮東後庄村內開辦個體電鍍加工廠,並設置暗管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不經任何無害處理,直接排向廠區內的滲坑,該滲坑沒有任何防漏、防滲措施。經調查,排放的污水中含有鹽酸、硝酸、鉻、鋅、銅、鎳等重金屬的有害物質。2013年12月20日,滄州市環境監測站對淮鎮後庄陳俊聯鍍鋅廠總排口、廠內滲坑中廢水進行采樣,經監測,廢水中的重金屬含量嚴重超出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獻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陳俊聯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三萬元。

3、獻縣周慶華、周倩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3年10月7日至2013年11月26日,被告人周慶華、周倩等人在獻縣張村鄉古今庄村北一廢棄養豬場內開辦電鍍廠,在無任何資質及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在廠區內安裝冷鍍加工設備,為建築用腳手架進行鍍鋅加工,並在地下埋一排水管道,將生產過程中的污水不經任何無害處理,直接排向廠區北側滲坑,該滲坑沒有任何防漏、防滲措施。經查,排放的污水中含有鹽酸、硝酸、鉻、鋅等重金屬的有害物質,造成周邊環境污染。經監測,獻縣古今莊周慶華電鍍廠廠北坑中的污水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獻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周慶華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二萬元,判處被告人周倩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4、南皮縣姜紅廷排污超標案

2013年11月,被告人姜紅廷在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污染防治設備的情況下,擅自在南皮縣四角樓村一養豬場內開辦電鍍加工廠,從事鍍鋅加工業務,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有有毒物質重金屬鋅、鉻的污水未經任何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了西側蘆葦坑裡,經監測該處電鍍非法排放的廢水含總鋅為56.6mg/L(國家規定排放限值為1.5mg/L,超標36.7倍)、總鉻25.4mg/L(國家規定排放限值為1.0mg/L,超標24.4倍)、六價鉻14.4mg/L(國家規定排放限值為0.2mg/L,超標71倍)。案發後,被告人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南皮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姜紅廷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兩萬元。

5、南皮縣李衛升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3年6月份,被告人李衛升在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污染防治設備的情況下,擅自在南皮縣武港路南長征五金廠西側一舊車間內非法經營電鍍加工廠,從事鍍鋅加工業務,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有有毒物質重金屬鋅、鉻的污水,不經任何無害化處理,將生產過程中電鍍污水直接排放到車間北面的荒地里,經監測,該處電鍍廠非法排放的廢水重金屬含量嚴重超出國家規定排放限值。2014年3月31日被告人李衛升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南皮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李衛升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兩萬元。

6、南皮縣周長德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3年12月份以來,被告人周長德在南皮縣鮑官屯鎮鮑官屯村自家院內,在沒有辦理任何手續、無污水處理設備的情況下,私自經營電渡廠,並將電鍍產生的廢水通過暗管直通公路東側的水溝。2014年1月8日被南皮縣環保局查獲,經南皮縣環境監測站監測,該電渡廠排放的廢水中含總鋅為594mg/L,國家規定排放限值為1.5mg/L,超標394.5倍;總鉻為46.6mg/L,國家規定排放限值為1.0mg/L,超標45.6倍;六價鉻為0.076mg/L,國家規定排放限值為0.2mg/L。

南皮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周長德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三萬元。

7、黃驊市劉建春鍍鋅廠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4年3月,被告人劉建春在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污染治理設施的情況下,在黃驊市常郭鎮西泊庄村西的簡易房內進行鍍鋅生產,並將鍍鋅過程中產生的廢酸液非法排放。黃驊市環境保護局對廢液進行采樣,經黃驊市環境監測站監測,劉建春鍍鋅廠排放的廢液中六價鉻濃度為192mg/L,屬於嚴重環境污染。黃驊市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劉建春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三千元。

8、青縣郭家友非法排污超標案

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間,被告人郭家友未經過環保部門環評許可的情況下,在青縣馬廠鎮楊官店二村個人住房內非法從事電鍍加工,並將生產的廢水直接排放到住房南側的水坑內。2014年3月16日,青縣環境保護局執法人員對被告人郭家友的廠房進行現場取證。經過檢測,其電鍍加工處排水中總鋅含量為12.0mg/L。2014年4月3日,郭家友主動到青縣公安局投案,並如實供述了上述事實。

青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郭家友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三萬元。

9、青縣王進污染河流案

2013年4月10日,被告人王進駕駛罐車在滄縣杜林酸廠購進鹽酸運輸到廊坊市銷售,當天晚上,王進將剩餘在罐底的三噸鹽酸用水稀釋後傾倒入子牙新河內,致使河流被部分污染。青縣人民法院以犯污染環境罪判處被告人王進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四萬元。

【最專業的 樓盤數據 ,最及時的 樓盤資訊 ,最全面的 樓盤動態 ,滄州站,獅城百姓購房置業的堅強後盾,欲了解更多樓盤信息,敬請登錄 滄州站 】

④ 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以及怎樣防治

中國農村生態環境評估及其保護的著力點分析
( 2005年06月16日 10:32:19 閱讀: 572 )

劉助仁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使我國農村本來就已經短缺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的區域和人口重點在農村,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不從根本上扭轉,將不僅嚴重影響和制約農業穩產增收、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村現代化進程,使「三農問題」變成越來越難解的症結所在,而且也將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乎食品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是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而且也成為我國新時期生態環境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堪憂
(一)農業資源日趨減少和退化
中國雖然國土遼闊,但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口平均的45%,而且優質耕地少,可開發的後備資源少。據初步統計,我國荒漠化國土面積已佔到國土面積的27.3%,沙漠化速度從1994年的246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3436平方公里;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平均年增1萬平方公里。①尤其自1998年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各種非農使用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使耕地大幅度減少了6364萬畝,年均減少超過1千萬畝,部分沿海省市的人均耕地面積已經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0.8畝警戒線。②另據報道,我國酸雨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40%以上;重金屬污染面積至少2000萬公頃,農葯污染面積約1300萬—1600萬公頃;我國因固體廢棄物堆放而被佔用和毀損的農田面積已達200萬畝以上,農田退化面積占農田總面積的20%。③我國目前土地質量差、退化嚴重的區域也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的區域。
我國屬於森林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而且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森林生長量。大小興安嶺林區已經過量開采,南方某些林區的開采也已到了極限。我國森林密集地區包括東北、四川、海南等地,毀林速度驚人。近10幾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雖然逐年增加,但同期有林地單位面積蓄積量卻在下降;生態功能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不足30%,④森林資源總體質量仍呈下降趨勢。
我國草原生態目前仍呈「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全國已有退化草原面積1.3億公頃,並且每年還以2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由於草原生態建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而工農業的發展又將佔用大量草地,所以草原退化與減少的狀況近期還難以根本改變。另外,由於對草地的掠奪式開發,亂開濫墾、過度樵採和長期超載放牧,使全國草地面積逐年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加之近年來中國北方草原地區降雨量減少,以及草場的病蟲和鼠害也加速了草原退化,草原退化又進一步導致這些災害加劇。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但人均只有220立方米,而現實可利用的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其分布極不均衡,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水是生命之源,農業之源。有統計表明,在我國農業自然災害中70%是水旱災害,而水旱災害中旱災又佔70%;淡水退化面積占淡水總面積的33%。⑤
我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大國,但生物物種滅絕和瀕危趨勢發展很快。由於野生物種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加上一些地區濫捕、濫獵、濫采,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全國共有瀕危或接近瀕危的高等植物5000種,占總數的20%。20世紀中國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有普氏野馬、高鼻羚羊。在《頻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個物種,約占總數的1/4。⑥同時,遺傳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如山東黃河入口和黑龍江三江源的野生大豆,雲南、廣東、海南的野生稻,由於石油開發、農田開墾和人畜侵害,其面積不斷縮小,有的地方已經絕跡。另外,近年來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面積和商品化品種的擴大,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與風險也隨之增加。
此外,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目前已知我國至少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23種入侵微生物。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農業產生了直接的危害,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據專家們估算,僅幾種主要入侵種每年造成的損失就高達574億元,入侵種造成的總體損失每年數千億元人民幣。⑦
(二)農村環境污染源點多面廣
隨著「農村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轉移,鄉鎮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逐年增加。根據2000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鄉鎮工業廢水排放量達41.1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254.3萬噸,廢氣排放量463.3萬噸,工業廢棄物產生量15008.8萬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2143.4萬噸。⑧目前,鄉鎮工業化學需氧量、粉塵和固體廢物排放量佔全國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50%。⑨這些都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威脅。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傾向日趨明顯。但與城市相對規范的規劃、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相比,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在這些方面明顯落後,絕大部分城鎮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成為農村內河水污染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為2320.5萬噸,其中總氮日排放量約為283.1噸,總磷約為56.6噸。⑩另外,大多數村鎮沒有無害化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河塘或低窪地,不僅影響城鎮衛生,而且造成河流淤積,污染水體。此外,大量的秸稈被焚燒或拋棄於河湖溝渠或道路兩側,浪費了大量資源,污染大氣和水體。這些已經成為環境保持的突出問題和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農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採用,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敲響了生態災難的警鍾。2000年,全國農葯使用量128萬噸(成葯),平均每公頃用量約14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發達國家低20%。農葯大部分進入水體、土壤中,使自然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葯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124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400公斤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而設置的每公頃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紜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為30~40%,磷肥10~20%,鉀肥35~50%。化肥流失加劇了湖泊和海洋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農業面臨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據調查,累積於飲用水源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農葯對至少13個省份、數以百萬計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近20年來,我國農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別是地膜的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萬噸地膜殘留於土壤中。由於農膜很難降解,影響土壤通氣和水肥傳導,造成糧食減產。
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日漸突出。據統計,1999年全國畜禽糞便產生量約為19億噸,而當年全國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7.8億噸,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2.4倍。其中規模養殖產生的糞便相當於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山東、廣東、湖南等地區規模化畜禽養殖物的糞便產生量已相當於本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的40%。全國畜禽糞便的COD總量達7118萬噸,遠遠超過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COD排放量之總和。紒紝矠由於絕大多數養殖場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直接超標排入農業環境,畜禽污染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致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此外我國農村醫療垃圾污染也很嚴重。
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農產品污染加劇,濫用飼料添加劑導致畜產品中有害物質不斷超標,極大地影響食品安全,危害人體健康。據披露,每年我國消費者因食物殘留農葯和化學添加劑中毒的人數超過10萬人。從南方的「瘦肉精」到北方的「有毒菜」,近年來,一波波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不絕於耳。據農業部對工礦企業區、污染灌溉區等重點區域主要農畜產品污染情況調查,其污染物超標率達18.5%,2000年對部分省會城市農貿市場果菜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水果、蔬菜農葯超標率為20%左右。
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持的對策
如上所述,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種類繁多,分布面廣,治理難度大,它已不是農民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如不及早重視,防範和治理,將會造成比現在城市生態環境更復雜、更有害、更難治理和恢復的被動局面。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應將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擺上重要位置,制訂政策,研究措施,落實目標責任。
(一)從戰略高度關注農村生態環境安全
針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國家必須強化社會公眾的農村生態環境危機意識,大力宣傳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的內涵、特點、迫切性以及未來國家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發展趨勢,將當前與今後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與嚴重性告訴公眾,使公眾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將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廣泛和嚴重的威脅,同國防與軍事安全一樣,農村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安全基礎性部分。基於此,必須從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安全與糧食安全,經濟安全以及社會安全相互關聯的角度增進對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的認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與參與意識。必須突破傳統、封閉的農業生態安全觀,樹立經濟、生態、社會、政治、文化全面和諧的科學發展觀,從片面追求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變為農村經濟、生態、社會、政治、文化全面和諧發展。
(二)建立全面協調平衡的農業生態系統
為了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有利於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應積極建立全面協調平衡的農業生態系統。為此,要正確運用生態學原理,盡力避免或淘汰那些有害於生態平衡和良好環境的農業措施,以逐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要科學分析農業生態系統中各種資源組合的特點以及其相互作用變化的規律,選擇最優要素組合,以發揮資源的優化組合功能。要根據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實際要求,建立各具特色的持續平衡的農業生態體系,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兼顧的前提下,探索最少投入、最大產出的各種構成模式(如生態農業、立體農業、有機農業等),提高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要逐步對主要農業土地、水資源、森林、草地、生物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並形成科學的監測管理系統,把開發利用、保護治理、資源增值三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使有限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使可再生效益獲得更多的增值。紒紟矠當前,尤其要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堅決清理整頓各類名目繁多的開發區,落實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嚴格保護基本農田。
(三)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
縱觀各國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都是運用法律和制度手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將生態環保政策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政策,強調生態環境措施的多樣性、創新性和靈活性。為了從源頭上防止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或者即使產生也可以採取治理措施把問題減少到最小限度,需要政府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設計。首先,要建立健全與農村生態環保有關的法規,切實執行《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清潔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加快制定《自然資源法》、《防治沙漠化》、《有機廢棄物排放法》等與農村生態環境相關的法律並嚴格執行,在宏觀政策層面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建立公共政策農村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從政策源頭上把關,控制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第三,建立綜合決策和協調機制,把農村生態環保的內容切實納入國民經濟整體戰略規劃和各級政府計劃中,加強集成。第四,制定國家「十一五」農村生態環保專項規劃,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第五,建立對農村和農村經濟的綠色統計及審計制度,改變過去忽視生態環境效益的評價方法,開展綠色經濟核算,扣除農業資源和農村環境損耗。第六,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以解決農村自身難以消除的外部不經濟問題,利用各種手段激發農村生態環保的內在動力。第七,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制度,如積極運用環境資源稅、公共財政、財政補貼、低息貸款等經濟手段建立國家農業生態補償機制;綜合運用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權交易制度、抵押返還制度、環境損害責任保護制度、垃圾處理轉移支付等制度,控制農村城市化、農業工業化過程中污染產業的發展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第八,科學地構建農村生態環境的安全體系,提高農村生態環境災害的應急能力,減輕災難的損失。為此,盡快建立健全國家和區域兩個層次的農村生態環境安全監測和評估系統以及預警和應急系統。
(四)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供科技支撐
科學技術對於我國農村生態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科技的發展,可以為緩解資源短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有效的手段,並且生態環境資源問題也是科技問題,今後許多生態環境資源問題的解決將更依賴於科技的發展。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科技的發展戰略思路應以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指導,以解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中的重大問題和改善生態環境為基本出發點,以轉變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提高資源生產率為核心,區域和系統的綜合防治為重點,通過自主創新與綜合集成研究,建立與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並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環境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為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當前,尤為迫切的是,通過科技進步相對減少農業經濟增長對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需求,用現代科技克服農村生態環境在協調發展中的限制因素,減輕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過載壓力,形成或再造新的環境承載力。同時,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積極推廣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施肥和施葯新技術,提高化肥和農葯的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大力推廣病、蟲、草、鼠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加強生物防治技術,逐步形成高效益、低成本、無公害的綜合防治系統。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玉米秸稈養牛、養羊過腹還田技術和秸稈種植菇類技術。大力開發適合農村污染物控制的生態技術。大力加強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改進對農民的技術服務支持,全面形成保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的科技能力。
(五)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管理力度
農村各級領導,尤其是縣、鄉鎮領導要重視本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生態環保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要統籌規劃,在編制農業區域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時充分考慮本地的生態環境資源和存在的環境問題,協調制定有關規劃。要抓住重點,堅持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同水利工程建設結合起來,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要落實責任,開展鄉鎮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尤其對鄉鎮企業發達地區,進行區域污染防治,實行總量控制與濃度控制,落實目標責任。要按生態城鎮的標准和要求,搞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及組織、管理、考評等一系列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確保農村生態不斷地得到改善,必須建立健全一套長效的建設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因領導人的更換而停滯,不因領導人的偏好或注意力的轉移而改變。為此,應當通過探索建立權責明確的組織指揮體系和目標考核機制,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依法管理農村公共事務的機制等,使農村生態環保工作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這是搞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保證。

一、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

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是關系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事,不僅直接影響當代人民的生活環境,而且將影響子孫後代的健康,因此,農村生態習;境狀況研究應是農業區劃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天津市同國內許多地方——樣,存在著環境污染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趨勢,農村的環境保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環境保護工作的戰略重點。

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國務院指出;「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生態平衡的破壞已相當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妨礙生產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實踐告訴我們:對於農村環境,水、氣、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以及水土流失、鹽鹼化、地面下沉等自然生態的破壞,一旦出現,要恢復原有環境狀況就十分困難,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天津市農村生態環境狀況,在1986-1993年八年間,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事業的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發展的趨勢得到一定程度地控制和緩解,通過對城鄉企業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綠化工程的建設,生態農業的推廣。無疑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我市局部地區的土壤、作物、蔬菜污染相當嚴重,部分農、畜、漁產品品質有所下降。地面水污染、地面下沉問題還很嚴重。這就需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環境保護基本方針,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調整控制污染.才能促使我市的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實現農業良性循環。

二、水環境的污染與控制

天津市水源不足,矛盾已十分突出。隨著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防治水體污染,改善水環境的質量,更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問題。

(—)地表水體的污染情況

1.河流的污染

天津市地表水體從天津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歷年水質監測來看.除作飲用水源的引灤輸水系統(包括輸水河道和水庫)水質處於良好狀況外、其它水體(海河、水定新河、獨流減河、北京排污河、馬廠減河、南運河、金鍾河、青龍灣河、北運河.

永定河、薊運河、還鄉新河、潮白新河、子牙河、洵河、大清河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

(1)引灤河道的水質狀況 灤河水是天津及大部分農村的飲用水源。主要水質指標高錳酸鉀指數、氨氮、氯化物等保持和接近地面水二級標准。是目前我國大城市中水質最好的飲用水源之一。1986年以來監測數據表明,八年來水質變化不顯著。但是,河北省和天津市引灤沿線工業和城鎮污水、明渠泄漏污水以及於橋、爾王莊水庫的人為活動等,對水質的污染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引灤上游水土流失問題,是引灤水源保護值得重視的重大問題。

(2)海河的污染狀況 海河為天津市備用水源和灌溉水源。是我市重要的一

級河道。上游來水很少,海河水量呈季節性變化,受沿河兩岸城鎮排污和下游的海水上溯及天津鹼廠污染影響,河水水質污染較重。

海河污染的主要特徵是:咸污染和有機污染。主要污染指數為PH、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海河上遊河段水體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自上而下呈梯度增強。油污染在河段呈兩頭高、中間低勢。海河下遊河段水體污染以咸為制約水質質量的主要因素,但有機污染和氮污染較重。總之,海河水體基本上處於富營養狀態、夏季藻類滋生,局部河段曾產生「水華」,並有惡臭現象(見表3-l、表3—2)。

表3—2 海河上游(三岔口—二道閘)水質綜合質量指數歷年比較

(3)其它重要河流污染狀況 全市其它15條重要河流為農灌用水和輸水河道,均已受到污染。河流的水體污染是以咸和耗氧有機污染為特徵的。河水中氯化物、PH、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是主要污染物。油類、酚、砷、六價鉻,亦有檢出。15條河流河水氨氮普遍超標,超標變幅6.7—95.8%;11條河流高錳酸鹽指數超標變幅10.3~100%;13條河流氯化物超標變幅14~100%,同時,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氯化物污染面廣。

在15條河流中,以永定新河、青龍灣河、北京排污河、獨流減河、北運河、南運河、金鍾河水質污染較重。年際變化中,永定新河、獨流減河、北京排污河、青龍灣河污染有加重趨勢(見表3—3)。

河流水質污染主要原因,是近幾十年來華北地區年降雨量偏少,河流無瀝水由流補給,河水量偏少,很低的河床水位長年處於滯流狀態,有的河流上遊河段出現乾涸.下遊河段水量甚少,部分河流連年接納城鎮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物隨水進入河流污染水體,使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提高。特別是利用河流蓄納污水,引用污水灌溉,瀝水入河影響了水質質量。另外,多數河流下游位於濱海河口地區。由於倒地理地質環境的影響,使水體處於污染狀態。

表3—3 重要河道1989—1992年水質綜合污染指數

閱讀全文

與馬廠廢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蒸餾的六個注意事項 瀏覽:677
凈水器正常廢水多嗎 瀏覽:42
放射性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696
ss在廢水中是什麼意思 瀏覽:922
凈水機走水是什麼壞了 瀏覽:832
檸檬酸除垢劑能刷鞋嗎 瀏覽:116
純水中還有什麼 瀏覽:684
21款crv空氣濾芯怎麼拆裝 瀏覽:340
靜水器先放15分鍾純水什麼意思 瀏覽:911
飛利浦凈化器怎麼一直是藍色 瀏覽:325
賀利氏光固復合樹脂 瀏覽:257
河北園區飲水機加盟利潤怎麼樣 瀏覽:420
污水泵電機露出水面 瀏覽:800
純水為什麼鹼性 瀏覽:578
河水與廢水BOD濃度 瀏覽:340
路由器如何提升信號 瀏覽:137
ro膜是哪個好世韓 瀏覽:872
螞蟻為什麼總進飲水機里 瀏覽:779
污水處理中如何加甲醇 瀏覽:956
選礦污水怎麼產生的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