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有效措施
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首要工程,在城市化進程加快背景下,必須要加強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力度,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於我國國情,從城市污水問題的影響及現階段治理不足入手,從優化城市建設的角度,以規范化污水排放、優化污水處理效果為主,突出污水處理在環境工程建設中的價值,制定城市環境工程污水處理對策,以協調好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促使城市化進程持續增快的同時,實現高質量建設,克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不足等缺陷,全面推進城市建設發展及環境工程建設。
1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建設的重要性
1.1提高城市化水平
目前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但也逐漸暴露出不少矛盾。城市化建設規模擴張過快,城市建設質量難以跟上發展速度,城市基礎保障設施建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等,城市化高速建設下的社會群眾矛盾凸顯。提高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規劃,是緩解城市建設矛盾的重要項目工程。污水處理一共有兩個直接作用:(1)變廢為寶。在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質以及雜質之後,可重新循環利用其中的營養物質,提升經濟及社會效益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2)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污水處理是城市面貌工程的基礎建設,我國城市化建設目標是「智慧」城市為主,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將污水以及雨水等進行循環處理,從而為城市發展提供充足的水資源。環境工程發展中污水處理各項措施的完善以及實施,形成對水資源的優質保護,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下的資源優化配置,為城市建設發展以及人們生活創建優良環境。
1.2突出城市建設價值
污水有效處理可優化水資源的利用效果,從城市發展以及建設的全局角度規劃污水處理系統,將污水中的寄生蟲以及微生物、重金屬等物質進行處理後污水回收利用。可將污泥作為有機肥料的原材料,確保城市化建設進程中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發展。污水處理設施與規劃的完善,可有效緩解當前水資源缺乏以及水資源浪費等問題,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協調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的關系。環境工程污水治理效果,可反映城市發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設所處的階段,只有解決好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下人們水資源匱乏以及污水治理問題,才能夠恢復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發展水平以及實現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2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現狀及不足
2.1污水處理設施不足
城市水資源匱乏引起我國高度重視,因此我國20世紀就開始落實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在不少城市設置了專門的污水處理廠,只可惜依舊未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由於污水處理設施不足,難以發揮出資源的優勢,城市污水處理遲遲無法達到城市環境工程的目標。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建設中,過分注重於污水收集管網的設置,卻忽略了效率問題,導致排水管網主幹道以及污水處理廠的建造規模與城市污水處理需求不符,主幹道雖然可以解決大面積的污水收集問題,但支管建設以及收集不足,就難以在整個城市地區規劃出科學、系統的污水收集管網,污水收集不全面,污水處理以及污水治理等也難以滿足城市建設要求。此外,不少老城市的雨水收集管網與污水排水管道共用,這就使得雨水管道中混雜著城市生活污水,污水管網結合支管在改造後無法與污水處理系統相匹配,使得污水難以進入主幹道。再者由於我國工業化的飛速發展,污水處理量以及處理難度日益增加,雖然我國已經引入先進的污水治理技術,但依舊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尤其是我國污水處理的機械化以及自動化程度較低,管理水平以及技術維護水平落後,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進展緩慢。
2.2前期准備工作缺乏
城市建設初期對環境工程污水處理系統並不重視,所以在建設水污水處理項目中,缺乏正確的可行性報告,可行性研究不充足,沒有針對項目建設、項目投資及建設步驟的操作性進行論證,不僅影響環境工程污水處理項目的開展,也降低了建成之後的使用效率。不少項目在審查前就開工,出現可行性報告作假的現象,多數污水處理的可行性報告在實施中出現問題,可行性報告的作用難以凸顯。我國城市建設中對污水處理工作的前期准備處於空白監管階段,沒有根據城市污水排放以及處理標准,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考核與處理,排水管網的設計與建設,沒有相應的維修、維護以及建設管理機制。因此在城市污水處理前期准備工作中,沒有切實針對城市建設情況設計城市管網系統,建設中容易出現管網破損的情況,維修工作也難以及時到位。
2.3污水處理方法失當
由於我國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污水處理規劃以及城市建設矛盾突顯,長期發展規劃與短期城市建設目標協調不足,因此在近期基礎設備建設以及實施中出現問題,這也給污水處理帶來挑戰。在集中處理污水以及分散處理污水的方式選擇以及系統管理、規劃中,矛盾十分明顯。採用集中式污水處理,可以節省資金,便於規劃與管理,但會增加協調運作難度以及建設周期;採用分散處理,是利用小型污水處理廠實現就近污水處理,可以提高污水處理的靈活度,便於管理操控,但缺乏大規模資本和技術支持,所以分散式污水處理不滿足國家環保要求、污水處理標准失當。所以如何選擇污水處理方式影響著城市水資源再利用的水平。
3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有效措施
3.1健全城市環境工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
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配套設施的完善,能夠為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奠定基礎。目前城市化建設背景下,健全城市環境工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要做到以下三點:(1)修繕與改造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針對污水處理技術以及污水處理方法,最大化提高污水治理水平,提高污水處理設施的標准,根據相應的技術需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固然是好,但基於降低污水治理成本的理念,對陳舊設備設施進行修繕與改造,是最佳的選擇,可有效發揮原有污水處理設施的作用,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益;(2)依據先進污水處理科技對污水處理設備的要求,改造現有污水處理設施,以新建與原有改造為主,逐步提高城市污水治理設備設施的建設,在嚴格遵照污水處理規范以及程序的基礎上,可基於城市發展現狀以及規劃要求,完成不同污水治理階段的建設目標,個性化滿足城市發展對污水處理設施的需求;(3)就污水處理效用提升角度來看,在污水處理各項設施建設完畢後,可按照短期污水處理建設,完成污水輸送管道處預留介面在工程中的完善,有效實現主管道中污水管道與雨水管道的分開,實現主管道與污水收集和處理管道的銜接,降低資源浪費,提高污水治理的經濟效益。
3.2在全局觀下完善污水處理系統
健全污水處理系統必須要從城市整體發展視角出發,從當前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策略體繫到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的長遠需求入手,協調處理好短期建設與長遠發展的矛盾,真正建立起城市環境工程污水處理系統,發揮污水收集管道網路的作用,最大化實現城市建設的資源優化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所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建設中,要把控好以下工作環節:(1)科學化建設污水收集管網。環境工程污水治理項目實施中,以城市全方位發展角度運營污水治理設備,立足於當地污水治理現狀,制定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在原有污水管網建設上進行改造升級,尚未建設污水收集管網的區域,進行污水治理管網建設。(2)科學設計污水處理系統運行流程以及完善污水治理措施。先要審核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報告,針對污水來源以及產生的突出原因進行分析,採用區域劃分的污水處理方式,從污水集中區域進行管網區域劃分。設計科學全面的污水系統運行流程,嚴格按照操作過程完成管道改造以及污水引流等工作。(3)基於可行性報告的污水處理方式以及區域劃分的可行性研究結果,設計出完整的污水治理管網建設以及科學全面的系統運行流程。
3.3拓展污水治理項目資金渠道
以往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都是由政府建設部門掏腰包,不僅加重了政府財政負擔,也導致污水治理建設項目實施之後,難以良好運行。要科學運用污水治理方案,構建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就必須確保污水治理項目資金到賬,可拓展污水治理項目資金渠道,為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創設優質條件。採用ppp模式籌集資金,展開城市項目規劃建設,是引入社會資金,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渠道。依據「十三五」城鎮污泥處置新增市場空間顯示,我國城市化建設背景下,污水治理市場發展空間良好。所以要使城市污水建設科學化、系統化發展,有效利用資源。可以使用招投標方式,將劃分好的污水治理區域進行招標,依據各大廠商污水建設以及污水治理效果,取優為先,可有效拓展資金來源以及提高污水處理效果,有利於針對各個污水處理環節進行監管,提高治理質量以及我國城市環境工程污水治理效果。
3.4提高污水處理員工的技術水平
要進一步推進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工作,必須保障人力資源需求,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可有效解決污水處理中出現的問題,充分彰顯出污水處理效果。專業的技術人員,可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水平,達到污水處理設施的預期標准,提高污水處理工作的處理效率。因此要提高污水處理員工的招聘門檻,從專業角度選拔人才。以業務素養以及責任心提升為主,強化員工的整體水平。為企業污水治理人員提供學習交流機會,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設備基礎的管理以及運用水平,將人員素質水平納入污水處理監管體制中,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人員以及具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4結語
環境工程的發展、完善與經濟以及城市化發展息息相關。由於前期城市規劃建設體系比較混亂,所以城市管網雨污混流,極大地損害了城市面貌,降低了城市發展的水平。近年來污水處理發展備受重視,但依舊未能控制水污染惡化以及水資源短缺的局面,我國水體使用功能逐漸下降,加重了城市發展的負擔。提高城市環境工程污水處理效果是規范建設城市的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下,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是必然趨勢,因此,做好環境工程污水治理,可有效落實環境保護工程、穩定城市發展、規范城市建設。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典型城市市政生活污泥處置現狀及經驗總結
據《「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置及再生應用設備建立規劃》,截至2015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置才能已到達2.17億m3/d,城市污水處置率到達92%,縣城污水處置率到達85%。普通狀況下,處置1萬m3生活污水可產生含水率80%的濕污泥約5~8 t,預算2015年全國生活污泥產量約為10.85萬~17.36萬t/d(含水率80%,下同),而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約53%,縣城約24.3%。這意味著每年約2 400萬t的城市污泥去向不明,或直接填埋,或丟棄堆積在山溝農田,形成環境污染,帶來經濟損失。
我國污泥處置處置現狀:目前運用較多的污泥處置技術包括熱水解、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燃燒、碳化等,各項目視需求選取不同的技術組合。我國污泥集中處置項目處置方式以土天時用為主,佔比約為48.5%,燃燒次之,佔比約為32.70%,衛生填埋佔比相對較少,建材應用佔比1.91%,其他處置方式佔比1.27%。
北京市污泥處置以土天時用為主,燃燒與衛生填埋為輔。上海市污泥處置出路以填埋為主,佔比達57.89%,燃燒佔比32.58%,土天時用總量較低,佔比6.02%,其他方式佔比3.5%。深圳市採用「廠內深度脫水減量+廠外綜合應用+異地協同處置」的技術道路,因土地資源極端慌張,本地污泥處置設備選址落位艱難。
規劃引領,泥水並重:我國早期在城市污水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水輕泥」現象,隨國度《「十三五」生態環境維護規劃》、《水污染防治行動方案》中提出要注重污泥處置,各地域分離當前面臨的污泥處置處置窘境,逐步將污泥處置歸入城市開展規劃。規劃早期污水處置廠預留足夠空間,方使白龍港污水處置廠污泥燃燒項目得以在污水處置廠區內部落地。相關部門應積極學習並引入平安環保的污泥處置處置技術,高規范建立、運營、管理,源頭減少臭氣外排,完成低環境影響,令公眾稱心。
多點發力,消弭鄰避:當前諸多城市污泥處置處置項目雖有規劃引領,但最終因「鄰避效應」在設備建立、運營等各階段遇阻。相關部門應積極學習並引入平安環保的污泥處置處置技術,高規范建立、運營、管理,源頭減少臭氣外排,完成低環境影響,令公眾稱心。政府及相關部門就污泥處置處置項目的重要性及環境影響停止充沛的解釋闡明與宣傳科普,減輕「鄰避效應」。
量體裁衣,因城施策:不同的污泥處置方式適用於不同的資源環境條件下,選擇時需對污泥泥質、環境容量、城市開展、土地資源及周邊狀況等要素停止系統性研討後選擇契合政策請求、順應城市開展趨向的處置方式。各城市應基於當地根底條件,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比照後,選擇合適本身開展的污泥處置處置方式。
多方協作,協作共贏:污泥處置出路觸及農林、能源、資料、環衛等各部門,樹立可協商、共建共享的行業協作機制,有效諧和水務、環衛、電力、燃氣、交通、建材等部門之間的利益,才幹最終完成污泥資源循環應用效益最大化。
3. 對污水處理行業的政策有哪些
水資源治理與檢測——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合理制定水價,編制節水規劃,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堅持城鄉環境治理並重,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推進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
生態環境修復——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自九五規劃,我國就相繼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發展戰略。自「十二五」規劃之後,環保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面對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挑戰,「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我國未來發展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將綠色發展作為發展理念之一,體現了國家層面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對能源、水資源、土壤等細分領域的具體規劃也給環保行業帶來了新增長點。
《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 《環境保護法》歷經三年多全面修訂,終於在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28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29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0號)、《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1號)和《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5個配套辦法也於2015年1月1日起一並實施。
新環保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明確「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污染者擔責的原則。」
創新設計了「按日計罰」,並賦予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扣押的權力,環保部門可對超標或超總量的行為直接限產或停產。除強化環保處罰外,對未批先建、無證排污等四類行為,相關監管部門可以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治安拘留。
水十條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專項整治造紙、印染、化工等重點行業;加快水價改革,完善污水處理費、排污費和水資源費等收費政策;健全稅收政策;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促進多元投資等。
「水十條」工作目標:到2020 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 2030 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在環保行業各細分領域中,水務最先得到發展。「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是水務領域發展壯大的時期,十年間,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處理能力顯著增加。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數量顯著增加,從2005 年的764 座增加至2014 年的6031 座,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間,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也穩步提升,2014 年,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展望當前,水務領域已趨於成熟,供水總量超過 6000 億立方米;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從2005 年的764 座增加至2014 年的6031 億座;城鎮供水接近飽和,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90%以上。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水務行業的發展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水十條」政策的出台,給水務行業在「十三五」期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據測算,實施」水十條「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將直接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9萬億元,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約1.4萬億元。
4. 「十三五」期間滇池怎麼治理 水質要達幾類標准
「十三五」期間滇池怎麼治理 水質要達幾類標准?
雲南《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滇池「十二五」規劃》)發布,其中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項目33個,投資77.53億元。投資金額最大的為昆明主城北部合流污水處理廠(昆明市第十四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投資13.1億元,將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處理廠,規模為10萬立方米/天(含40萬立方米/天一級強化處理設施),配套建設1座合流轉輸泵站、4.8km轉輸管網,及新建改造6處合流溝渠截留井。昆明主城老舊排水管網改造及泵站建設工程,投資9.5億元,責任單位排水公司,在清查梳理主城排水系統的基礎上,更新改造老舊排水管網約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統節點約100處,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幹排水管網加裝水力沖洗等設施、設備。
2015年
滇池流域常住總人口約406.86萬人
滇池流域涉及昆明市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盤龍區、呈貢區及晉寧縣、嵩明縣五區兩縣,5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流域面積29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412平方公里。2015年滇池流域常住總人口約為406.86萬人,約占昆明市總人口的60%;流域GDP達到3168億元,約占昆明市GDP的80%。
「十二五」:
完成項目67個在建25個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滇池「十二五」規劃》)共有項目101個,規劃總投資420.14億元。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項目67個,在建25個,項目完成率為66%,完成投資289.79億元,投資完成率為69%。
「十三五」期間,滇池怎麼治理,將實施哪些項目,水質要達幾類標准?將於本月底聽證的《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聽證稿)》(以下簡稱《規劃(聽證稿)》)給出了明確答復。
力爭到2018年,草海穩定達到V類;到2020年,滇池湖體富營養水平明顯降低,藍藻水華程度明顯減輕,外海水質穩定達到IV類。「十三五」期間,規劃項目總計100個,總投資192.68億元。其中,滇池外海環湖濕地建設四退三還工程(續建)。
《規劃(聽證稿)》將於8月31日在昆明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舉行。可登錄昆明市環保局查閱《規劃》具體內容。
規劃目標
滇池外海水質穩定達到IV類
到2018年,草海穩定達到V類;到2020年,滇池湖體富營養水平明顯降低,藍藻水華程度明顯減輕(外海北部水域發生中度以上藍藻水華天數降低20%以上),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滇池外海水質穩定達到IV類(COD≤40mg/L);「十三五」期間,盤龍江、洛龍河穩定保持Ⅲ類,新寶象河、馬料河、大河(淤泥河)、東大河穩定保持IV類,船房河、茨巷河、大觀河、撈魚河、金汁河穩定保持V類;到2020年,西壩河等其它主要入湖河流穩定達到V類;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規劃項目:
共計100個,總投資192.68億元
規劃項目總計100個,總投資192.68億元。其中新建項目77個,投資約106.69億元;結轉「十二五」項目23個,投資85.99億元。規劃項目分為四類。
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項目33個,投資77.53億元。
投資金額最大的為昆明主城北部合流污水處理廠(昆明市第十四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投資13.1億元,將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處理廠,規模為10萬立方米/天(含40萬立方米/天一級強化處理設施),配套建設1座合流轉輸泵站、4.8km轉輸管網,及新建改造6處合流溝渠截留井。昆明主城老舊排水管網改造及泵站建設工程,投資9.5億元,責任單位排水公司,在清查梳理主城排水系統的基礎上,更新改造老舊排水管網約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統節點約100處,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幹排水管網加裝水力沖洗等設施、設備。
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項目9個,投資1.72億元。
松華壩水庫水源保護區冷水河沿岸村莊截污工程,投資0.41億元,冷水河沿岸村莊埋設截污管,實施污水收集及處理;冷水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投資0.4億元,青龍潭-松華壩庫尾長14.6公里,實施河道截污、生態河堤整治、清淤、濕地提升改造、綠化、管護道路。
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44個,投資107.61億元。
投資金額最大的為滇池外海環湖濕地建設四退三還工程(續建),達46.3億元,繼續在滇池湖濱實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開展生態修復,實現還濕地、還林、還湖。其次是滇池外海北岸水質改善與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投資12.5億元,在滇池外海北岸建設進口取水工程、輸水隧洞工程,提高滇池防洪能力,改善滇池水質。滇池外海西岸濕地建設工程,投資7.1億元,建設西華濕地939.7畝、觀音山南濕地724.35畝、觀音山北濕地462.15畝,總計建設濕地2126.2畝。
環境管理類項目14個,投資5.82億元。
濕地維護運行管理項目,投資2.5億元,每年對沿湖已建濕地進行運營管護,5000萬元/年。滇池流域入湖河道水量監測項目,投資1.043億元,2016年對滇池流域入湖河道91個水量巡測站點按月開展瞬時流量巡測,在滇池流域入湖河道157個監測斷面建設自動監測站。
5.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研究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政策的把控要放在第一位,每個細節的處理都要有理有據才能做到最好。中達咨詢就污泥處理處配鎮穗置行業政策研究和大家說明一下。
1污泥行業概述
11污泥概述
污泥,是指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是污水處理無法避免的「副產品」。如下圖所示,污泥產生於污水處理的多個環節。污泥中含有病原體、蟲卵、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處置,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經過恰當處理,污泥又可以作為肥料、建材等資源循環利用。
12污泥行業現狀
隨著污水處理廠在全國范圍內的加速覆蓋,污水處理量連年增長,污泥產量逐年提升。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污泥處理設施尚不健全,己建成設施的處理水平良莠不齊,積存的污泥量大。部分地區直接對污泥進行簡單脫水干化後堆肥或填埋,未對污染物、病原體和重金屬進行處理,造成巨大的生態污染破壞隱患,還可能在運輸填埋過程中發生爆炸等事故,污泥處理處置面臨巨大壓力。
2污泥處理處置國家政策
21政策監管及導向
2015年「十三五」規劃出台,指出大氣、污水、污泥的治理是今後國內環保處理的三個主攻方向。在出台的「十三五」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環保重要性大幅提升。如下表所示,「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目標、任務與布局旅運,建立完善了污泥穩定化與無害化的相關標准,並闡明了要加強監管與激勵機制,全面地為我國未來五年的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做出了重要布局。
同年由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也明確了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與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達到的目標,預計涉及污泥處理處置的政策將進一步完善,污泥排放監管將逐漸嚴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盈利會得到保證。隨著政策完善利好和市場監管等因素的驅動,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有望突破瓶頸期,加速發展。
除了以上兩個關鍵政策,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還出台了涉及污泥處理處置的一系列相關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從政策層面對污泥處理處置的不斷重視與對未來五年內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率的堅定決心。近五年其他污泥處理處置相關政策見下表。
22收費及補貼政策
一直以來,污泥處理費的落實是污泥處理處置項目進行的一個難點。目前,隨著水價改革逐步到位,污水處理費將逐漸覆蓋污泥處理成本。針對目前國內污泥處理處置項目(以bot項目為主),《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4版)》給出的污泥處理處置全成本區間在150~500元/噸,平均成本為270元/噸,摺合到污水處理費中約合02元/噸(按每萬噸水產生7噸含水率80%的污泥)。
2015年1月,發改委、財政部及住建部聯合發布《關於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2016年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95元,非居民不低於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85元,非居民不低於12元。2015年10月36城平均污水處理費僅087元/噸,貴州、黑龍江、遼寧等多個地區污水處理費更低,距標准有較大上升空間。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合理提高污水收費標准,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准不應低於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成本。培卜」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除了對污泥處理費的落實,在污泥項目補貼方面,全國各地對污泥處置項目也相繼頒布補助政策,鼓勵污泥處置項目建設,並對運營或項目投資以多種方式實行補助。
以上國家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都為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作提供了資金條件,讓污泥處理切實得到落實,有望快速打開污泥處置市場。
3ppp模式與污泥處理處置行業
31PPP模式概述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嗪獻韉確絞劍�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PPP的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市政環保行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bot模式。
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通過將國有企業部分出售、全部出售或關閉等方式使存量資產變現,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迅猛增長與政府財政緊張的矛盾。20世紀90年代公私合作夥伴關系(PPP)這一概念在英國較早出現並得到推廣,繼而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並沿用至今。20世紀90年代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也開始從眾多基礎設施領域逐步退出。
我國的PPP初探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以外資特許經營類的BOT試點項目為主。2004年,建設部頒布並實施了《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26號),將特許經營的概念正式引入市政公用事業,並在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及燃氣供應等領域發起大規模的項目實踐。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以126號令為模板,先後出台了大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及政策性文件,用於引導和規范特許經營項目開發。
PPP合作模式有利於政府轉換職能,同時減輕財政負擔。政府方可以由過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成一個行業監管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從投資中解放出來。通過引入社會投資人,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充分利用投資人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它還能合理分配各方風險;節省項目投資,降低工程費用;引進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32PPP模式對污泥行業的影響
2013年以後,我國PPP模式的制度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PPP模式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隨著一系列頂層設計的逐步推進,我國有望形成由法律法規、管理機構、操作指引、標准化工具和專業培訓構成的相對完整的ppp政策框架。污泥行業上下游關系見下圖。
污泥行業作為污水處理行業的下游產業,與污水行業具有很多共同的特性。相比現在發展較為成熟的污水處理行業,污泥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兩個行業具有極強的相似性和相關性,污泥行業的發展歷程必定與污水行業具有一定的重復性。經財政部PPP中心2016年3月末公布的季報顯示,市政行業PPP項目(季報統計范圍內)居於所有行業的榜首,三月末比一月末新增的項目數佔比超過85%,其中增長最多的是污水處理項目。
在財政部PPP項目名錄中,涉及水務領域的項目有722多個,佔比為185%,污泥單獨處理處置項目共有24個。目前,財政部正在與住建部、環保部、水利部等加快遴選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其中,水務項目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表明國家治理污水污泥問題的決心和�τ諫緇嶙時靜斡胛鬯�、污泥行業的鼓勵。而未來,對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相對高額的投資成本、高技術壁壘和專業的運營管理的要求會迫使政府越來越廣泛地引入PPP的合作模式來滿足積壓多年、數量龐大的污泥處理處置市場需求。
另外,對社會資本來說,企業參與PPP項目的收益較為穩定,且回報期限長、能鎖定未來收益,對於追求穩健收益的長期投資者而言是較為理想的投資標的。PPP模式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訂單和發展機遇,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無疑會增加產業熱度,從而促進技術改良、收費制度完善、打通下游產品出路,形成產業良性循環。
4結論
面對污泥處理處置的巨大壓力,國家已經出台了眾多政策推動行業的發展、加強市場的監督。對於資金問題,政府也在收費機制上有所突破,由此直接激發行業的參與熱情。運作模式方面,作為公共事業的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PPP模式應用中的表現值得期待。PPP模式已經逐步走向政策、制度完善,但仍待相關成功案例為污泥行業領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6. 北京再生水成「第二水源」!
北京再生水成「第二水源」!
十三五」期間,北京新建改造再生水廠40座,全市污水處理能力提高到750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成為穩定的「第二水源」。到2025年,北京污水處理能力將達800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率穩步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北京污水處理能力將達900萬立方米/日,全市城鄉污水基本實現全處理,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格局,支撐構建綠色、生態、安全的水生態環境。
今天,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基礎較好。「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新建改造再生水廠40座,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線超過2000公里,解決超過1000個村莊污水收集處理問題,全市污水處理能力提高到750萬立方米/日。到「十三五」末,全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5%,再生水利用率超過60%,基本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再生水年利用量達12億立方米,成為穩定的「第二水源」,為城市河湖生態環境復甦提供了穩定的補水水源。
負責人稱,該委與北京市水務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鋒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提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系統協調、安全高效、節能低碳、機制完善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格局,共安排兩方面6項主要任務:
完善污水收集處理體系
——補齊城鎮污水收集設施短板。統籌推進增量污水管網建設,積極開展存量污水管網消隱改造。加快完成排水設施錯接混接治理,因地制宜實施雨污分流改造。
——提升農村污水收集能力。按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合理選取農村污水治理方式。以城鄉結合部村莊、水源地周邊村莊、民俗旅遊村莊、人口密集村莊為重點,加快完善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十四五」期間,完成900個以上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
——強化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水平。科學規劃建設再生水廠站,加快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大力推進再生水水源熱泵、沼氣發電、光伏發電等綠色技術應用場景建設,積極推動再生水廠站綠色低碳轉型。因地制宜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進一步提升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
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
——完善再生水調配體系。按照就近利用、優水優用、分質用水的思路,優化再生水利用規劃布局。新建區、建成區、老舊城區分類施策,系統提升再生水輸配能力。構建取水用水、污水處理、生態凈化、再生利用的區域水循環體系,實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以核心區為重點,在城市空間有限、現狀管網密集的區域,優先實施河湖再生水調配工程。
——推動再生水多元利用。重點推進生產生活用水再生水替代,逐步實現重點領域再生水應供盡供、可替盡替。在市政領域,推動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建築小區沖廁等市政雜用再生水替代。在園林綠化領域,推廣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和節水灌溉,開展滴灌等節水技術試點應用。在工業領域,推進園區內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優化,推動將再生水作為工業生產用水的首要來源。在服務業領域,鼓勵數據中心、洗車、高爾夫球場等行業優先利用再生水。在農業農村領域,推廣農業污水以用促治,開展畜禽糞污、漁業養殖尾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破解污泥資源化利用難點。積極推進污泥本地冊告資源化利用。推動污泥無害化處理滿足相關標准後用於園林綠化等領域,使用政府資金建設的園林綠化項目,原則上應採用污泥資源化產品進行土地改良。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
到2025年,北京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800萬立方米/日,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5%;再生水利用率穩步提升,配置體系進一步完善;污泥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污泥本地資源化利用率達到20%以上;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北京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00萬立方米/日,全市城鄉污水基本實現全處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70%以上,全面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污泥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州基明利用格局,支撐構建綠色、生態、安全的水生態環境。
負責人表示,目前,《規劃》已從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建設運維標准、強化科學技術支撐、健全費價稅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6個方面提出了機制完善措施,同時將主要任務細化形成48項具體任務並明確責任分工。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統籌做好項目謀劃和儲備,強化監督管理,進一步提升首都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保障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7. 污泥的相關政策
國家政策由「重水輕泥」轉為「泥水並重」,多項配套政策給予支撐
污泥處理是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污泥處置不當,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從長遠來看,更是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縱觀我國政府部門發布的污泥處理處置相關政策,可以發現以2012年為分水嶺,在2012年以前,我國政府部門在污泥處理處置工作方面並未有明確和清晰的規劃目標,直到2012年,國務院出台《「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才首次對污泥處理提出明確指標。然而在2015年以前,我國政府部門仍然存在著「重水輕泥」的偏差,直到2017年《「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由「重水輕泥」向「泥水並重」轉變,這也反映了政府部門對污泥處理的重視度明顯提高。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