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廢水pam.pac小試結果全部上浮不沉澱是什麼原因
芬頓氧化後的混凝沉澱啊,可以考慮用氫氧化鈣中和,如果嫌污泥多就用內鈉吧。然後加入pam,pac可以容考慮不投加的,因為水體里有好多鐵離子,中和後相當於鐵的混凝劑,具體小試確定用量了啊。
小試開展,需要材料,燒杯,pam氫氧化鈣等等,將pam配成0.5%溶液,取100ml污水,中和後模擬混凝原理加入pam。快攪15秒,慢攪20分鍾左右吧,夠瞭然後到實際應用時按照小試的量來操作好了,實際應用微調一下,也可以不做小試直接實際應用上調節的。。
㈡ 選礦污水使用多少分子量的絮凝劑
混凝與絮凝的比較
絮凝劑是用來提高沉降、澄清、過濾、氣浮、離心分離等工藝過程的速度和效率。絮凝過程就是懸浮液中許多單獨顆粒形成聚集體(絮團或礬花)的過程。
水處理中,混凝和絮凝代表兩種不同的機制。
混凝
水中懸浮的顆粒在粒徑小到一定程度時,其布朗運動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顆粒不發生沉降。這種懸浮液可以長時間保持穩定狀態。而且,懸浮顆粒表面往往帶電(常常是負電),顆粒間同種電荷的斥力使顆粒不易合並變大,從而增加了懸浮液的穩定性。
混凝過程就是加入帶正電的混凝劑去中和顆粒表面的負電,使顆粒「脫穩」。於是,顆粒間通過碰撞、表面吸附、范德華引力等作用,互相結合變大,以利於從水中分離。
混凝劑是分子量低而陽電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數為液態。它們分為無機和有機兩大類。無機混凝劑主要是鋁、鐵鹽及其聚合物。
絮凝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鏈在懸浮的顆粒與顆粒之間發生架橋的過程。「架橋」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鏈段吸附在不同顆粒上,促進顆粒與顆粒聚集。
絮凝劑為有機聚合物,多數分子量較高,並有特定的電性(離子性)和電荷密度(離子度)。
實際過程要比上述理論復雜得多。由於混凝劑/絮凝劑都是高分子物質,同一產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所謂「分子量」只是一個平均概念。所以,在用某一混凝劑或絮凝劑處理污水是,「電中和」和「架橋」作用會交織在一起同時發生。絮凝過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仍有一些沒有認清和解決的問題。就我們所知,絮凝過程與絮凝劑分子結構、電荷密度、分子量有關;與懸浮顆粒表面性質、顆粒濃度、比表面積有關;與介質(水)的pH值、電導、水中其他物質的存在、水溫、攪動情況等因素有關。因此盡管有理論和經驗可循,用實驗來選擇絮凝劑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1、PAC(聚合氯化鋁)的溶解與使用
1) PAC為無機高分子化合物,易溶於水,有一定的腐蝕性;
2) 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不同,使用前應先做小試求得最佳用葯量(具體方法可參見第2條:聚合硫酸鐵的溶解與使用-加葯量的確定);(參考用量范圍:20-800ppm)
3) 為便於計算,實驗小試溶液配置按重量體積比(W/V),一般以2~5%配為好。如配3%溶液:稱PAC3g,盛入洗凈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約50ml,待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100ml刻度,搖勻即可;
4) 使用時液體產品配成5-10%的水液,固體產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計算);
5) 使用配製時按固體: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上述濃度即可;
6) 低於1%溶液易水解,會降低使用效果;濃度太高易造成浪費,不容易控制加葯量;
7) 加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 運行中注意觀察調整,如見沉澱池礬花少、余濁大,則投加量過少;如見沉澱池礬花大且上翻、余濁高,則加葯量過大,應適當調整;
9) 加葯設施應防腐。
2、聚合硫酸鐵(PFS)的溶解與使用
1) PFS溶液配製
a. 使用時一般將其配製成5%-20%的濃度;
b. 一般情況下當日配製當日使用,配葯如用自來水,稍有沉澱物屬正常現象。
2) 加葯量的確定
因原水性質各,應根據不同情況,現場調試或作燒杯混凝試驗,取得最佳使用條件和最佳投葯量以達到最好的處理效果。
a.取原水1L,測定其PH值;
b.調整其PH值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製好的PFS溶液,在強力攪拌下加入水樣中,直至觀察到有大量礬花形成,然後緩慢攪拌,觀察沉澱情況。記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確定PFS的用量;
d. 按照上述方法,將廢水調成不同PH值後做燒杯混凝試驗,以確定最佳用葯PH值;
e. 若有條件,做不同攪拌條件下用葯量,以確定最佳的混凝攪拌條件;
f. 根據以上步驟所做試驗,可確定最佳加葯量,混凝攪拌條件等。
注意混凝過程三個階段的水力條件和形成礬花狀況。
a) 凝聚階段:是葯劑注入混凝池與原水快速混凝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微細礬花的過程,此時水體變得更加渾濁,它要求水流能產生激烈的湍流。燒杯實驗中宜快速(250-300轉/分)攪拌10-30S,一般不超過2min。
b) 絮凝階段:是礬花成長變粗的過程,要求適當的湍流程度和足夠的停留時間(10-15min),至後期可觀察到大量礬花聚集緩緩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層。燒杯實驗先以150轉/分攪拌約6分鍾,再以60轉/分攪拌約4分鍾至呈懸浮態。
c) 沉降階段:它是在沉降池中進行的絮凝物沉降過程,要求水流緩慢,為提高效率一般採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採用氣浮法分離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礬花被斜管(板)壁阻擋而沉積於池底,上層水為澄清水,剩下的粒徑小,密度小的礬花一邊緩緩下降,一邊繼續相互碰撞結大,至後期余濁基本不變。燒杯實驗宜以20-30轉/分慢攪5分鍾,再靜沉10分鍾,測余濁。
表1:PFS適用范圍及參考用量
名稱 參考用量 名稱 參考用量
生活飲用水 1:20000-1:200000 紙箱廠廢水 1:5000-1:10000
工業用水 1:20000-1:200000 機加工乳化油廢水 1:5000-1:12000
城市污水 1:10000-1:50000 化工廢水 1:3000-1:10000
電廠廢水 1:10000-1:30000 油田鑽井廢水 1:3000-1:10000
洗煤廢水 1:10000-1:30000 造漆廢水 1:3000-1:8000
鋼鐵工業廢水 1:10000-1:20000 洗毛廢水 1:2000-1:8000
有色選礦廢水 1:8000-1:20000 製革廢水 1:2000-1:6000
冶金選礦廢水 1:8000-20000 印染廢水 1:2000-1:6000
食品工業廢水 1:8000-1:20000 造紙廢水 1:2000-1:6000
電鍍廢水 1:5000-1:10000 污泥脫水 1:100-1:1000
註:上表為參考用量,具體用量應該通過實驗確定。
3) PFS的投加
a. 根據燒杯混凝試驗結果,調整廢水PH值和攪拌條件;
b. 根據水量大小,調整加葯泵流量,按所確定的加葯比例投加;
c. 實際加葯量可能與燒杯混凝試驗有些差異,根據處理水質情況調整;
d. 若配合使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PAM,可取得更佳效果;
e. PAM加葯量一般為2ppm左右。
3、聚丙烯醯胺(PAM)的溶解與使用
1) PAM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為白色粉末或顆粒,可溶於水,但溶解速度很慢;
2) 陰離子型一般用於廢水處理絮凝劑,陽離子型一般用於污泥脫水;
3) 作為絮凝劑時用葯量一般為1-2ppm,即每處理1噸廢水用葯量約為1-2g;
4) 使用時陰離子型一般配製成0.1%左右的水溶液,陽離子型可配製成0.1%-0.5%;
5) 配製溶液時應先在溶解槽中加水,然後開啟攪拌機,再將PAM沿著漩渦緩慢加入,PAM不能一次性快速投入,否則的話PAM會結塊形成「魚眼」而不能溶解;
6) 加完PAM後一般應繼續攪拌30min以上,以確保其充分溶解;
7) 溶解後的PAM應盡快使用,陰離子型一般不要超過36h,陽離子型溶解後很容易水解,應24h內使用。
ST絮凝劑特性:
ST絮凝劑是種新型的水溶性高分子電解質。它具有離子度高、易溶於水(在整個PH值范圍內完全溶於水,且不受低水溫的影響)、不成凝膠、水解穩定性好等特點,由於ST絮凝劑的大分子鏈上所帶的正電荷密度高,產物的水溶性好,分子量適中,因此具有絮凝和消毒的雙重性能。它不僅可有效地降低水中懸浮物固體含量,從而降低水的濁度:而且還可使病毒沉降和降低水中三鹵甲烷前體的作用,因而使水中的總含碳量(TOC)降低。ST絮凝劑可作為主絮凝劑和助凝劑使用(其用量0.5-0.7PPM相當於明礬50~60PPM),對水的澄清有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對低濁度水的處理,更是其它類型的高分子絮凝劑所不及。ST絮凝劑與傳統使用的無機絮凝劑(如硫酸鋁、鹼式氯化鋁等)相比,具有產生的淤泥量少,沉降速度快水質好,成本低等特點,而且還可採用直接過濾的新工藝,這對傳統的上水處理無疑是一個重大改革。
ST絮凝劑產品的技術指標為:
外觀: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
含量:≥30%(m/m)
特性粘度:≥40%(m1/g)
離子度:≥50%(m/m)
2、ST絮凝劑的使用方法:
ST絮凝劑可單獨使用,或與硫酸鋁、鹼式氯化鋁復合使用。復合使用時、可減少無機絮凝劑添加量,並大大減少產生的污泥量。
ST絮凝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使Zate電位零或接近於零時用量。當用量過多時,反而起分散作用。
ST絮凝劑單獨使用時,其加葯量范圍為0.2-10ppm。
ST絮凝劑在低溫貯存時,將使膠體或液體凍成冰塊,影響它的絮凝活性。因此,應在0-32℃之間貯顧為宜。
ST絮凝劑應可能用中性不含金屬鹽的水來配製貯備液。貯備液一般配成1%、0.5%或0.1%的液體。與其它高分子絮凝劑一樣,ST絮凝劑在剪切力較高的高速攪拌下,將會被切斷分子鏈,從面降低絮凝劑性能。因此,溶解、輸送和絮凝過程,都不要使用較高速度的旋轉攪拌機和離心泵。一般溶解和絮凝時可用吹入空氣或用約100轉/分低速的螺旋式攪拌為宜。輸送則盡可能利用位差或排液泵為宜。
ST絮劑的效果與加入方法有很大關系,為使ST絮凝劑與懸浮物能充分混勻,絮凝劑應盡可能稀釋並多次加入。
為了使ST絮凝劑的分子鏈既不被剪斷,同時又能與處理體系充分混合,可採用:(一)在處理物流動管中多次分散加入ST絮凝劑;(二)用壓縮空氣攪拌;(三)用螺旋槳攪拌器在100轉/分低速下進行。形成絮凝塊後,便要避免攪拌。
3、ST絮凝劑廣泛應用於凈水、破乳、造紙雙元助留、造紙漿液陰離子雜質消除等領域。
㈢ 水處理的混凝方法與混凝劑
水處理的混凝方法與混凝劑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中達咨詢招投標老師為你解答以供參考。
在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處理中,有一種很重要的物化處理方法:混凝法。這種水處理方法應用廣泛,各種污染指標去除率高。下面對這一方法進行簡單介紹。 1 混凝法 1.1 混凝法的概念 在天然水中和各種廢水中,物質在水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種:離子狀態、膠體狀態和懸浮狀態。一般認為,顆粒粒徑小於1nm的為溶解物質,顆粒粒徑在1~100nm的為膠體物質,顆粒粒徑在100nm~1mm為懸浮物質。其中的懸浮物質是肉眼可見物,可以通過自然沉澱法進行去除;溶解物質在水中是離子狀態存在的,可以向水中加入一種葯劑使之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物質,然後用自然沉澱法去除掉;而碧局膠體物質由於膠粒具有雙電層結構而具有穩定性,不能用自然沉澱法去除,需要向水中投加一些葯劑,使水中難以沉澱的膠體顆粒脫穩而互相聚合,增加至能自然沉澱的程度而去除。這種通過向水中加入葯劑而使膠體脫穩形成沉澱的方法叫混凝法,所投加的葯劑叫混凝劑。 1.2 混凝的基本原理 廢水中的膠體物質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可以吸附液體介質中的正離子或負離子或極性分子等,使固液兩相界面上的電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兩邊產生電位差,這就是膠體微粒的雙電層結構。形成雙電層結構的微粒的整個膠體結構就稱為膠團,整個膠團是電中性的。膠團中心是帶有電荷的固體微粒本身,稱為膠核。膠核所帶電荷的符號就是膠體所帶電荷的符號。膠體微粒之所以能在水中保持穩定性,原因在於膠體粒子之間的靜電斥力(膠體常常帶有同種電荷而具有斥力)、膠體表面的水化作用及膠粒之間相互吸引的范德華力共同作用。膠體微粒帶電越多,其電位就越大,帶電荷的膠粒和反離子與周圍水分子發生水化作用越大,水化殼也越厚,越具有穩定性。向水中投加葯劑,使膠體失去穩定性而形成微小顆粒,而後這些均勻分散的微小顆粒再進一步形成較大的顆粒,從液體中沉澱下來,這個過程稱為凝聚。凝聚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2.1 壓縮雙電層與電荷的中和作用。加入電解質,使固體微粒表面形成的雙電層有效厚度減小,從而范德華力占優勢而滲慧悔達到彼此吸引形成凝聚;或者加入電不同電荷的固體微粒,使不同電荷的粒子由於靜電吸引而彼此吸引,最後達到凝聚。 1.2.2 高分子絮凝劑的吸附架橋作用。高分子絮凝劑的碳碳單鍵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旋轉的,再加上聚合度較大,即主鏈較長,在水介質中主鏈是彎曲的。在主鏈的各個部位吸附了很多固體顆粒,就象是為固體顆粒架了許多橋梁,讓這些固體顆粒相對地聚集起來形成大的顆粒叢正。 1.2.3 絮體的網捕作用。有些混凝劑(如鋁鹽或鐵鹽)有水中形成高聚合度的多羥基化合物的絮體,在沉澱過程中可以吸附卷帶水中膠體顆粒共同沉澱,此過程稱為絮凝劑的網捕作用。 2 幾種常見的混凝劑 常用的混凝劑有無機絮凝劑、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生物絮凝劑等。無機絮凝劑主要產品有硫酸鋁、聚合氯化鋁、三氯化鐵、硫酸亞鐵和聚合硫酸鐵、聚合硅酸鋁、聚合硅酸鐵、聚合氯化鋁鐵、聚合硅酸鋁鐵和聚合硫酸氯化鋁等。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以聚丙烯醯胺類產品為代表,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高分子有機物,主要有蛋白質、黏多糖、纖維素和核酸。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混凝劑。 2.1 硫酸鋁(AS) 無水硫酸鋁是無色結晶,易溶於水,常溫下硫酸鋁以含十八水合物最為穩定。Al2(SO4)3·18H2O是具有光澤的無色顆粒或粉末晶體,極易溶於水,水溶液呈酸性(PH<=2.5)。工業品為白色或微帶灰色的粉末或塊狀結晶,因可能存在少量的硫酸亞鐵而使產品表面發黃。硫酸鋁是使用最早的絮凝劑之一。硫酸鋁對水中膠體微粒的絮凝過程分為吸附脫穩、沉澱絮凝、吸附沉澱混合區和再穩定四個區域。加入過量的硫酸鋁,會形成膠體再穩定而影響絮凝效果。硫酸鋁價格便宜,應用較廣泛。 2.2 聚合氯化鋁(又稱鹼式氯化鋁PAC) 聚合氯化鋁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絮凝劑,它的固體呈無色至黃色樹脂狀,易潮解,溶液為無色至黃褐色透明狀液體,聚合氯化鋁易溶於水並易發生水解,水解過程中伴隨有電化學、凝聚、吸附、沉澱等物理化學現象。聚合氯化鋁一般是由鋁礦土與酸經過酸溶、水解、縮聚等復雜的過程而製成的。相對於硫酸鋁而言,聚合氯化鋁混凝效果隨溫度變化較小,形成絮體的速度較快,絮體顆粒和相對密度都較大,沉澱性能好,投加量較小。聚合氯化鋁適宜的PH值范圍在5-9之間,過量投加一般不會出現膠體的再穩定現象。長期的實踐證明,作為絮凝劑,聚合氯化鋁優於硫酸鋁,很多凈水場的硫酸鋁已經逐步被聚合氯化鋁所替代。聚合氯化鋁水溶液呈弱酸性,PH值在5.5-6.0,對設備的腐蝕性很小。 2.3 聚合硫酸鐵(PFS) 聚全硫酸鐵有固體和液體兩種形式,液體為紅褐色粘稠液,固體為淡黃色或淺灰色的樹脂狀的顆粒。在產品的儲存的使用過程中,聚合硫酸鐵對設備基本無腐蝕作用。聚合硫酸鐵投葯量低,而且基本不用控制液體的PH值。與鋁鹽相比,聚合硫酸鐵絮凝速度更快,形成的礬花大,沉降速度更快;另外,它還具有脫色、除重金屬離子、降低水中COD、BOD濃度的作用;但是其出水容易顯黃色。 2.4 聚丙烯醯胺(PAM) 按離子特殊性分類,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非離子型和兩性醯胺四種。陽離子醯胺主要用於水處理,陰離子醯胺主要用於造紙、水處理,兩性醯胺主要用於污泥脫水處理。聚丙烯醯胺易溶於冷水,分子量對溶解度影響不大,但高分子量的醯胺濃度超過質量分數10%以後,會形成凝膠狀態。溶解溫度超過50度,PAM發生分子降解而失去助凝作用。因此溶解聚丙烯醯胺時要用45-50度的溫水最為適宜。配製聚丙烯醯胺溶液一般配成質量濃度為0.05-2%,陽離子醯胺粘度較小,可配製成濃度較大的溶液,陰離子醯胺粘度較大,可適當配製成濃度較小的溶液。配製溶液時不可濃度過大,否則不容易控制加葯量,容易造成加葯過量。聚丙烯醯胺的加入量很小,一般加葯量在0.1-2ppm。聚丙烯醯胺溶液用於處理廢水時,加葯後的絮凝效果與攪拌時間與攪拌有關。當已經形成大塊絮凝時,就不要再繼續攪拌,否則會使已經形成的較大礬花被打碎,變成細小的絮凝體,影響沉降效果。 3 影響絮凝效果的因素 絮凝作用是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絮凝處理效果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影響絮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溫度的影響:水溫升高絮凝效果則會提高,在低溫條件下,必須增加絮凝劑用量。另一方面,水溫過高,形成的絮凝體細小,污泥含水率增大,難以處理。所以,水溫過高或過低對絮凝均不利。一般水溫條件宜控制在20-30℃。 3.2 水體PH值的影響:每種絮凝劑都有它適合的PH值范圍,超出它的范圍就會影響絮凝效果。比如聚丙烯醯胺,陽離子型適用於酸性和中性的環境中使用,陰離子型適用於在中性和鹼性的環境中使用,非離子型適用於從強酸性到鹼性的環境中使用。 3.3 絮凝劑的性質和結構影響:對於高分子絮凝劑來說,其結構和性質對絮凝作用影響很大。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的聚合度越大,其電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橋功能越強。而對於有機絮凝劑來說,除了聚合度的影響外,線性結構的絮凝劑絮凝作用大,而環狀或支鏈結構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絮凝效果就差。 3.4 絮凝劑投加量的影響:各種絮凝劑都有在相應條件下的最佳投加量,低於或者超過這個最佳量都會使絮凝效果變差。用量不足時,絮凝不徹底,用量過量則會造成膠體的再穩定,降低絮凝效果。所以,不同的絮凝劑要在使用之前做小試確定其最佳加入量。 3.5 水力條件的影響:為了使絮凝劑與水體充分接觸,增加顆粒碰撞速率,往往要進行機械攪拌,而攪拌的速度和時間必須適當。攪拌時間太短,絮凝不充分;攪拌速度太快,時間太長,會使已經形成的絮凝被打碎,降低高分子鏈的架橋吸附能力。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㈣ 在水處理中聚合氯化鋁起到怎樣的作用
聚合氯化鋁在水處理中起到絮凝沉澱的作用
聚合氯化鋁簡稱PAC,是一種外觀為版淡黃色、黃褐色液體,它是權介於氯化鋁和氫氧化鋁之間的一種水溶性無機高分子聚合物,被稱作水處理絮凝劑。
在水處理凈化過程中聚合氯化鋁能起到加速絮凝的作用,使水中的雜質形成絮團沉澱下去,快速的達到水和雜質比較徹底分離的效果。
與低分子結晶鹽組成的傳統無機混凝劑相比,聚合氯化鋁由形態多變的無機高分子聚合物組成,它的絮凝、沉澱速度快,凈水效果顯著,能有效處理水中的砷、汞等重金屬物質,加上它的PH值范圍廣,對設備及管道沒有腐蝕性,因此被廣泛運用於飲用水、工業用水和污水處理等領域。
㈤ 洗沙廠污水用哪種水處理葯劑最好用
洗沙的污水裡面所含的雜質懸浮物比較單一,所以,處理起來也是非常的簡單,洗沙污水在水處理行業裡面算是最簡單的污水,只需要用到聚合氯化鋁,簡稱PAC;以及聚丙烯醯胺,簡稱PAM,這兩種水處理葯劑就可以,因為洗沙污水基本上處理都是為了水循環使用,節約用水成本,所以只需要把水處理清澈就可以滿足循環使用的要求。
㈥ 常用的混凝劑及混凝效果
常用的混凝劑有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醯胺、硫酸鋁、鋁化鐵等,聚合氯化鋁用得比較廣泛,價格合適,醯胺的價格貴一些,但用量少,通常集中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些,用量要根據不同的水質確定,但有些工業廢水,比如制葯廢水就比較難處理,用葯的效果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