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鄭州市污水處理廠回水綜合利用工程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鄭州市污水處理廠回水綜合利用工程,以供參考。
多年來,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困擾鄭州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課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及建設事業快速穩定地發展,城市人日迅速膨脹,居民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用水量也隨之迅速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越來越突出。
一、水資源及利用情況
鄭州是一個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十分貧乏的地區,人均水資源年佔有量不足230m3,還不到全省人均的一半,僅佔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0,約為全球人均1/40,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鄭州市現被列為我國對33座最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多年來,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困擾鄭州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課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及建設事業快速穩定地發展,城市人日迅速膨脹,居民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用水量也隨之迅速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越來越突出。另外,隨著氣候的變化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水資源短缺現象漸趨嚴重。
早期鄭州市區供水以賈魯河水源為主,由於上游生態環境變壞、氣候乾旱、上游水資源開發利用量加大等綜合因素,致使賈魯河及其支流賈峪河水源不足,尖崗、常庄兩座水庫天然蓄水量逐年減少,只能作為城市供水的備用水源。1970年後開始引用黃河水,目前黃河水供水量占城市供水量的3/4,地下水開采量占城市供水量的1/4。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作為鄭州市主要供水水源的黃河流量較以往明顯減少,黃河花園日河段山於泥沙淤積,使河床抬高,造成「小洪水、高水位、大漫灘」的現象頻繁發生,近年來,黃河斷流形勢嚴峻,己逼近我省開封附近。目前黃河花園口河段水質污染已較為嚴重,一般為Ⅳ類水質標准;此外,突發性水污染事故也時有發生,使黃河水受到嚴重污染,為超地面水Ⅴ類水質標准,黃河水源已不能滿足城市供水要求,市區供水受到了嚴重影響。鄭州市各水源地的污染狀況也十分嚴重,而作為鄭州市「大水缸」的西流湖,其污染狀況更是觸目驚。已引起有關部門及公眾的高度重視,不日即著手進行治理。
鄭州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著缺乏規劃和管理、超量開采、水位持續下降、漏斗面積不斷擴大等問題,存在開采層、開采區和開采時間集中的「三集中」現象,長期「三集中」開采中深層水,已導致中深層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目前鄭州城市水廠及單位自備井地下水年開采量約6620萬m3;另據有關部門推測,僅市區都市村莊的地下水非法對采量每年就達1000萬m3,相當於西流湖儲水量的二十倍。鄭州市的淺層地下水187km3和中深層水20km2的水質己受到污染,淺層地下水因受污染已基本無法飲用,淺層地下水的回補又十分緩慢,如不採取有效措施,長此以往將造成地下水資源枯竭、地面沉陷等難以挽回的後果。
以上可以看出,鄭州市的地面徑流(包括過境的黃河水流及境內的河流等)及地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確實十分嚴峻,且存在著嚴重的污染,容不得絲毫的樂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將變得越來越突出,預計到2005年全市總需水量將達到168.6O萬m3/d,而鄭州市目前滿負荷供水能力只有127萬m3/d,也就是說,4年之後鄭州市供水缺口將超過40萬m3/d,而這其中還未考慮黃河斷流、水源污染等不確定因素。目前及今後,水資源短缺都將是鄭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如果不增加新的供水水源和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鄭州市今後的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目標必將因水的制約而受到大的影響。另據黃河水文資源研究所在一份報告預測,至2020年,黃河下遊河道有可能全a竭,對於黃河水供水量約占城市總供水量的3/4的鄭州市來說,地下水幾乎是承載我們生存的最後儲備,是城市留給後代的唯一資源。因此,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開辟新的城市水源已刻不容緩。
二、污水回用的工程介紹
1、污水回用的必要性
隨著城市供水規模的迅速擴大,城市污水量也隨之增加,目前鄭州市的污水量排放己達74萬m3/d,觸污水如不淤處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或於農灌,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地而、河道及地下水污染。2000年12月28日,總投資7.6億元的鄭州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產,傾州市城市污水的處理能力達到40萬m3/d,污水處理率近55%,對城市環境和面貌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大量處理後的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不僅會造成城市水資源的無端流失,而且使高額的建廠投資和水處理費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任由「肥水」流入外人田是對資源和資金的極大浪費。城市污水資源化既可緩解水的供需矛盾,又可減輕水污染程度並有效降低地下水的開采量,從而達到改善生活環境和面貌、提高城市品位的目的,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市民的願望和政府工作的一個重心。城市污水資源化是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一條重要途徑,它代表著當今的時代潮流,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鑒於目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在鄭州市開展污水口用項目建設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目前該工程己被列為加快鄭州市城市化進程十四項重點工程之一。
2、污水回用問題的提出
金水河由西南流向東北橫穿整個鄭州中心市區,經燕庄至八里廟入東風渠,是鄭州市一條主要泄洪河道,泄洪量佔70%,對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以及市容市貌影響極大。金水河是一條季節性排洪河道,自上游修建水庫以來,清水完全斷流。金水河濱河公園是1997年市政府投資1.5億元興建的一座開放式公園,全長11.3km,面積82.7公頃,其中綠化面積50公頃左右;由於河道水源缺乏,每年需從尖崗水庫輸水干管引水200-300萬噸,另在沿河綠化帶內打淺井8眼,年采水量100萬噸左右。為改善河道景觀,建有10座閘壩,通過節節攔蓄,使河內水深達0.5-3米,形成連貫水面面積20多萬平方米,增加水體30多萬方,加上兩岸各25米寬的綠化帶,猶如一條玉帶鑲嵌在市區的版圖上,成為一條景觀河。由於水量引入偏少且原水本已遭受污染,再加上水在河內停留時間過長,造成了河水水質的惡化,需定期更換清水,保持良好觀賞水面;由於水價。經費及管理體制等原因,金水河的正常引水受到很大影響,往往使河水得不到及時更換,大大影響了濱河公園的觀瞻效果。金水河清水源問題也日漸成為廣大市民所關注的焦點。
熊耳河是市區南部的主要防洪排水河道,流經鄭州市的二七區、管城區後,匯入東風渠。熊耳河屬季節性河流,上游無水庫調蓄,旱季無水,澇季匯集大面積降水,形成洪水沿河渲泄,威脅著兩岸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影響到京廣、隴海兩大鐵路的安全。目前河道內雜草叢生,緊靠河岸各種建築物林立,垃圾、污水隨意傾倒,原有的橋梁大都破舊孔徑偏小,嚴重阻水,下游多年來未加整治,斷面偏小,堤防殘缺不全,坡緩泄水慢,排洪能力低,一遇洪水就漫溢河道、堤防,造成災害。平時河道內主要排放沿河附近的生產和生活污水。在金水河完成綜合治理後,有鄭州市第二條「龍須溝」之稱的熊耳河的綜合治理已列入明年工作計劃。問題是熊耳河濱河公園建成後,污水被全部截流,河道將處於乾涸無水的境地,今後熊耳河清水源也將成為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就現實情況而言,污水回水用作上述河道水源是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其將成為穩定可靠的景觀水源,可徹底改善河道水質,使昔日的「龍須溝」變成景觀河。
2、水質情況
為滿足回用水水質要求,首先需對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進行三級深度處理。根據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的主要出水指標要求(見表1),鄭州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設計出水水質指標見表2。通過表1和表2的對比可以看出,鄭州市污水廠設計出水指標完全符合排放標準的要求;但對於NHN3-N與P的去除作用較弱,N、P含量達到一定的指標就可能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因而三級處理的重點應放在在脫氮除磷上,同時應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HZB1-1999)的要求,見表3。根據回水用途及將來綜合開發項目對水質的要求,計劃按表3中所列Ⅲ11或Ⅳ類水質指標進行三級深度處理。
表1城市污水處理主要排放標准(mg/L)指標CODcrBOD5SSNH3-N總P一級標准602020150.5二級標准1203030251.0
表2鄭州市污水處理廠設計主要水質指標(mg/L)指標CODcrBOD5SSNH3-N總P進水350150220304.0出水1002030251.0處理程度71%71%87%86%75%
表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基本項目標准值(mg/L)分類總磷(P計)凱氏氮CODcrBOD5備注Ⅰ≤0.02≤0.5≤15≤3主要適用於源頭、國家自然保護區Ⅱ≤0.1≤0.5≤15≤3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Ⅲ≤0.1≤1≤20≤4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Ⅳ≤0.2≤2≤30≤6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0.2≤3≤40≤10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3、工程簡介
污水廠出水經過三級處理後,用水泵加壓輸送至金水河上游的金海水庫(原址)和熊耳河的上游,以原庫區為基礎建設調蓄池,在充分發揮水庫對城市防洪所起作用的基礎上,重點開發其調蓄和水體景觀功能;口水通過庫區湖面水體的調蓄後,作為兩河上游水源沿河道排放,徹底改善河水水質,形成良好的城市河道水體景觀。將來逐步發展輸水管線及河道周邊地區的綠化噴灌、沖洗、燒酒等衛生用水的綜合利用項目,進而發展城市中水系統,開發調蓄池景觀、防護隔離帶的綠化、美化、服務等相關產業建設,使城市檔次和品位得到明顯提高。
項目一期的三級水處理及供水設施暫按10萬m3/d規模一次性投資建成,並適當預留發展空間;水處理及加壓設施計劃建設在鄭州市東郊東風渠與七里河交日處的三角地帶,位於市污水廠出水口附近;調蓄地位置設在桐柏路以東、航海路以南、工人路以西、南三環以北地區;其間為三級水處理廠向調蓄池供水的輸水管線,線路總長約21km。工程總投資約990萬元。口水的進一步綜合利用以及景觀、綠化、服務等相關項目的開發及實施規模等,將來視項目實施的效果及發展前景而定。
蓄水池建設通過測清淤,擴大了湖面面積,使金海水庫庫容由原來的138.5萬m3增加到500萬m3以上,大大增強了原金海水庫的防洪調蓄能力,可確保水庫及城市安全。鑒於調蓄池位於金水河上游,其景觀水通過閘門控制,可自流排入金水河,通過節節攔蓄,使河內形成連貫水面,同時增加了河道的蓄水量。人民公園和紫荊山公園與金水河毗鄰,河道水體不僅為兩大公園增添了景觀,同時也為園中小湖提供了清水源,將園內水體、水景等修飾改造,與金水河形成貫通的水體,擴大了水域面積,變死水為活水,增加了水體動感和觀賞勝,開發、健全國內水體娛樂項目,使公園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觀。熊耳河上游距調蓄池的最近距離尚有21km,熊耳河完成截污及濱河公園建成後,可通過輸水管中途分水或調蓄池水加壓等方式向熊耳河上游提供3萬m3/d左右的景觀水源。在河道下游,排放水仍可實施農灌,發展高效農業。
三、前景展望及設想
1、景觀建設方面通過建設調蓄池、引水進入市內河道,形成湖面及河道景觀水體;建設水體防護隔離帶,搞好綠化和景點建設。
2、綜合利用方面首先可通過泵站加壓解決金水河濱河公園、綠城廣場、碧沙崗公園、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以及有河南「長安街」之稱的金水路東段等公共綠地噴灌、人工噴泉、水景。沖洗車輛、澆灑道路及行道樹澆灌等用水;依託金水河沿河地帶大的賓館、飯店、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集中的優勢地位,實行分質供水,改造建設中水系統,實施開發帶動戰略,建設開放式口水使用體系,使污水利用資源化、長期化、合理化,建設節水型城市,為鄭州的綠化、美化再作貢獻。同時針對鄭州市洗車業迅猛發展的局面,建議採取強制性的限制洗車措施,嚴禁自來水的使用,引導洗車業在沿河地帶的發展,鼓勵使用回水資源,節約潔凈城市水資源。作為開放式的污水口用項目,可帶動工程沿線地區參與項目的實施和開發,擴大用水范圍,進一步提高回水使用率。
其次,以金水河沿線口水綜合開發利用為樣板,以熊耳河綜合整治工程為起點,高標准、高質量進行綠化、美化及景觀建設,重點做好口水綜合利用及功能延伸工作,提高口水資源使用率,最大限度發揮工程效益。
3、綜合開發挖潛方面鄭東新區為鄭州市今後發展的重心,高起點建設鄭東新區為污水廠回水的綜合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充分利用三級水處理廠地處新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鄭東新區的中水系統建設,充分發掘廠站的處理及供水能力,力爭使處理廠回水綜合利用規模再上新台階。因此,在規劃實施階段建議將中水管道系統建設納入到市政大配套中,一步到位建立起一套獨立完整的中水管道系統,使有限的城市水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時,配合鄭東新區生態綠地系統的建設,考慮向區內的森林公園以及金水河、東風渠、熊耳河、七里河濱河等帶狀公園,同時也包括規劃建設的綠化廣場、小游園、街頭綠地等提供綠化澆灌用水;在新區東北規劃開辟的大型人工湖——軒轅湖也將成為提供水源的一大目標。總之,回水綜合利用項目的發展前景將是十分廣闊的,其發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將會越來越巨大。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Ⅱ 錦州有哪些水系具體的位置、特徵及面積
貴州省河流屬長江流域的牛欄江橫江流域綦江河,赤水河,烏江,沅江流域,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水系北盤江,紅水河的水系統和劉河。長度超過10公里,全省流域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河流984的排水的密度0.71公里/平方公里,東部密西西比罕見。全省河流,河流的水域,湖泊,圖書館面積??1845年平方公里,占區域??了我省在全省水資源多年共為103.5十億立方米,一般約1%枯水年90億立方米,特別是乾旱年份735十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000千瓦,開發水資源,長江16830000千瓦,吳江
烏江發源於威寧縣香爐山至畢節,大方,黔西,織金利息高峰,思南,沿河縣,涪陵,重慶長江,幹流全長1037公里,貴州省875公里,總流域面積的?87900平方公里,貴州進口6680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7.6十億立方米米。六沖河貓跳河湘江主要支流洪渡河,芙蓉江。
珠江南北盤江
南盤江位於西江上游,起源於沾益縣交界處的三江口,向東沿省界沙漠中縣甘蔗香港注入北盤江,藤香以下簡稱紅河。南盤江流域面積?57000平方公里,貴州省的7840平方公里5.2十億立方米,年徑流量的一部分。
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西北坡,流經宣威所有網格項目,茅口盤江橋,100層甘蔗香港南盤江匯合流長442公里, 327公里貴州自然的1932米下降,平均坡度4.4%,流域面積26000平方公里,2.1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2.1十億立方米米貴州部分。
Ⅲ 老哈河的污染源是什麼如何治理
加快遼河流域治理構建「和諧遼寧」
遼寧省環保局
序言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全長402公里,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里。產業革命後,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內,加之沿岸又堆積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該河成為倫敦的一條排污明溝。夏季臭氣熏天,致使沿河的國外大廈、倫敦鍾樓等不得不緊閉門窗。骯臟的河水還造成沿岸地區疾病流行,從1849年到1954年,濱河地區約25000人死於霍亂。1858年,英國政府開始進行泰晤士河治理,整個治理恢復過程共用了120年的時間,採取了立法、治理工業廢水、修建城市污水管網以及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等多項措施,花費了上百億英鎊,現在泰晤士河下游被認為是世界上通過首都城市最清的河流。從泰晤士河治理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看出,河流治理不能一蹴而就,我省還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遼河治理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任重而道遠。一、遼河流域水污染狀況及特點遼河流域是全國七大水系之一,由遼河和大遼河兩個水系組成。其中,遼河由發源於河北省,流經內蒙古、吉林的西遼河與發源於吉林省的東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匯合而成,至盤錦市注入渤海,全長1345公里;大遼河由發源於清原縣的渾河和發源於新賓縣的太子河在盤錦市相匯而成,至營口市注入渤海,全長511公里。遼河流域面積6.9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00多萬人。該區域是我國的農牧業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之一。(一)流域水資源狀況1956年~2000年,遼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96.4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73.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130.47億立方米,重復水量39.2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遼寧省遼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96.49億立方米。遼寧省遼河流域遼河、太子河和大遼河水資源總量最大;撫順和鐵嶺水資源總量最大。
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億立方米)計算面積(平方公里)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0.953494東遼河0.61415遼河35.9937927渾河24.0411481太子河及大遼河幹流34.9015846合計96.4969163地下水資源總量。遼寧省遼河流域地下水資源量為73.23億立方米。遼寧省遼河流域遼河、太子河和大遼河地下水資源總量最大;鐵嶺和沈陽地下水資源總量最多。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億立方米)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0.45東遼河0.21遼河37.8渾河16.66太子河及大遼河幹流18.11合計73.23表3遼河流域各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表
行政區地表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沈陽市11.0322.54鞍山市5.816.93撫順市26.166.56本溪市14.463.24錦州市3.044.86營口市0.741.04阜新市2.974.68遼陽市8.869.54鐵嶺市19.911.71朝陽市0.950.45盤錦市2.391.67丹東市0.200.05合計96.4973.23(二)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狀況2004年遼河流域點源(含規模化養殖場)COD排放總量41.18萬噸,其中工業源排放量為12.55萬噸,佔30.5%,生活源排放量26.73萬噸,佔64.9%,規模化畜禽養殖源排放1.9萬噸,佔4.6%;氨氮排放總量36780.9噸,其中工業源排放量3944.9噸,佔10.7%,生活源排放量29021.4噸,佔78.9%,規模化畜禽養殖源排放3814.6噸,佔10.4%。經估算,遼河流域非〔11〕點源(城市徑流源、鄉村徑流源、礦山徑流源和農村生活源)COD排放入河量5.18萬噸,氨氮排放入河量2050噸。2004年,沈陽市的COD排放量顯著高於其他城市,排放總量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沈陽(20.8%)、營口(17%)、鞍山(13.0%)、撫順(12.6%)、本溪(10.7%)、鐵嶺(9.1%)、盤錦(6.9%)、遼陽(6%)、朝陽1.7%、阜新0.5%。2004年,沈陽市的氨氮排放量顯著高於其他城市,排放總量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沈陽(20.8%)、營口(17%)、鞍山(13.0%)、撫順(12.6%)、本溪(10.7%)、鐵嶺(9.1%)、盤錦(6.9%)、遼陽(6%)、朝陽1.7%、阜新0.5%。(三)流域水質狀況遼河流域水質污染較為嚴重,屬於有機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COD)。河流污染最重的水期為枯水期,最重的區段為城市段。2005年,遼河流域水質屬重度污染。流域21個主要監測斷面(化學需氧量COD)以劣Ⅴ類水質為主,佔52.4%;Ⅴ類水質佔14.3%;Ⅵ類水質佔19.0%;優良水質(Ⅰ-Ⅲ類)僅佔14.3%。按水期評價,枯水期水質污染最重,其次是平水期,豐水期水質較好。21個斷面中,COD最高值出現在枯水期條子河陳家斷面,超過Ⅴ類水質標准6.4倍;氨氮最高值也出現在枯水期條子河陳家斷面,超過Ⅴ類水質標准18.4倍。我省遼河流域有西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條子河4條入省河流,4個省界斷面中除西遼河的三門郭家斷面為Ⅴ類水質外,其餘均為劣Ⅴ類水質。條子河污染最重,COD、氨氮年均值分別為167mg/L和17.7mg/L,超Ⅴ類水質標准3.2倍和7.9倍。(四)遼河流域水污染特點及成因缺少生態用水。遼河流域屬季節性、受控型河流,降水量、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降水量的80%出現在6-9月份,7、8月份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0%。2000年、2001年東、西遼河及遼河幹流持續出現斷流。大中型水庫的庫容占水資源總量的34.4%,其中遼河達到64.1%,河道缺少徑流,許多城市河段已成為排污溝。結構性污染嚴重。流域內重化工業比重較大,污染物排放總量高,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冶金、石化、電力、造紙及煤炭業用水量占工業用水總量的70%,2002年,萬元GDPCOD排放量為10.44千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兩倍。兩大水系主要污染來源迥異。遼河水系主要污染來源為面源污染,其中西遼河上游老哈河平均含砂量每立方米47.1千克,每年向遼河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水土流失將大量有機質帶入河道形成面源污染。渾太水系由於流經遼寧省中部城市群,主要污染來源於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非工業污染日益突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活污染比重不斷上升。化肥、農葯施用量不斷增加,但有效利用率僅為30%-40%。畜禽養殖規模和布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糞便還田和綜合利用比例很低,養殖污染已成為工業和生活之後的又一大污染源。部分跨界支流污染嚴重。多年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吉林省進入遼寧省的條子河和招蘇台河水質污染十分嚴重,河流水質全部超過五類標准,最高時超標十餘倍。二、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1996年,國務院把遼河流域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1999年和2003年國務院先後批復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及2010年規劃》和《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遼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把它作為重點任務來抓,認真組織實施污染防治計劃,通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等舉措,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止2005年底,國務院批復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中86個重點項目,完成57個,佔66%,在建13個,佔15%.為推進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主要措施:(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排放強度高、結構性污染嚴重是遼河流域水污染的一個突出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促進工業污染防治、提高經濟質量的一條治本之策,在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進了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遼寧省「十五」期間關停經濟效益差、污染嚴重的企業600餘家,取締「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1700多家,關閉制漿規模在2萬噸以下的造紙廠12家,年減排污水200多萬噸,減排COD3.11萬噸。(二)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工業污染源是流域第二大污染源,2004年COD排放總量達到12.55萬噸。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以來,政府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不斷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間,遼寧省對48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共實施清潔生產方案9420多個,年節水1.67億噸,減少廢水排放2.43億噸,其中COD3.359萬噸、石油類4554噸,實現經濟效益19.42億元。在冶金、電力、煤炭和選礦等高耗水行業創建了50多家廢水「零排放」企業。與2000年相比,工業企業新鮮水取用量減少了24.5%。(三)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遼河流域COD排放總量為41.18萬噸,其中有26.73萬噸來源於生活污染,生活污染已經成為流域的第一大污染源。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治理生活污染的根本之策,污水處理廠建設快慢、運行好壞直接關繫到遼河水污染防治的成效。「十五」期間,通過徵收污水處理費,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等手段,籌措大量資金用於污水處理廠建設。截止2005年底,遼河流域已建成17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形成日處理能力約258.5萬噸,在建10座污水處理廠。通過幾年來不懈的努力,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地區沒有真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沒有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仍以犧牲環境和群眾健康來追求單純的GDP增長;部分地區還存在治理是自己受損,下游收益的思想,消極對待水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治理資金投入不足。資金不足是造成項目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部分在建項目不能按時完工,尚有20%的項目未動工。遼寧省「十五」期間應投入重點污染防治項目建設資金93.43億元,僅佔GDP的千分之四左右,實際2005年底完成投資約55億元,不到總投資的60%。三是已建成污水處理廠難以保持長期穩定運行。我省的污水處理費收繳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城市的污水處理費收繳率不足50%,特別是自備水源的用戶污水處理費收繳率更低。主要原因是城市污水處理費徵收部門力度不大、計量不準和漏失率較高等,難以保證污水處理廠長期穩定運行的需要。四是污水處理廠產業化步伐緩慢。我省已建成污水廠中,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實質上還都屬於政府成立機構,政府投資建設,政府出資運營,政府負責還貸的事業單位,由政府承擔著無限責任。同時污水處理廠人員是國內同類先進企業的2~5倍,造成人員多,費用高,不易管理。三、下一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及對策加強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對維護流域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後一個時期,在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線,切實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為人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一)總體目標國家正在組織編制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0%。遼河流域幹流在豐、平水期消滅超Ⅴ類水質;枯水期在「十五」基礎上繼續改善,超過五類水質標準的水體污染物濃度下降不低於20%。城鎮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中水回用率不低於20%。(二)主要工作99年以來,遼河治理經歷了由以治理為主,到治理、保護相結合,再到治理、保護、利用相結合的歷程;治理措施從治理工業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廠為主,到以開展清潔生產、建設污水處理廠、促進中水回用、開展農業污染防治綜合措施為主的歷程。為進一步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今後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應按照污染治理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污染治理與節約用水相結合、點源治理與面源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的治理原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十一五」期間,各地應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及產業升級的需要,加大流域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首先,應對現有的企業實行更嚴格的淘汰制度,取締關閉水耗高、污染嚴重、經濟效益差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生產能力,特別是對規模不經濟、污染嚴重的造紙、釀造、制葯、印染、化工等污染嚴重行業的企業或者落後工藝和設備實現強制淘汰。近期應盡快淘汰流域內年制漿能力3.4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以下黃板紙企業、1萬噸以下廢紙造紙企業、1萬噸以下酒精生產線、1萬噸以下澱粉生產線。其次,要嚴格環境准入,新建項目應優先發展節水、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必須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和過程減少新上項目帶來的水污染問題;擴建項目應通過以新帶老,做到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二是工業污染防治方面。首先,要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流域內所有的重點污染企業都應實施清潔生產,從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水資源消耗,減排廢水,逐步使單位產品的水耗、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其次,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一水多用和再生水的開發利用,最大限度地使處理後的中水返回生產過程,流域內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應提高到80%以上。對冶金、電力、石化、煤炭等耗水量大的行業,應通過開展廢水處理後回用,逐步實現廢水的「零排放」。再次,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將總量控制目標以排污許可證的形式落實到每個企業,沒有總量指標的,新建項目一律不予審批,不達標的一律關停。三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首先,要抓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科學確定規模和選址,按照大、中、小、微規模,以及利於污水收集、處理後回用等原則,加快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進度,到「十一五」末期,流域內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以上,遼寧省境內要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175萬噸。其次,加強對建成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為保證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行,所有建成污水處理廠必須全部安裝在線監測裝置,並與環保部門聯網,實現水質、水量實時在線監控。再次,應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力度,補充工業用水。已建成污水處理廠應積極落實中水用戶,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新開工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應同時配套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流域內中水回用率應達到20%以上。第四,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應實行企業化運行,實行政企分開;通過招投標方式,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污水處理廠實行投資和經營的整體轉讓,實現投資和運行主體的多元化,「十一五」期末,流域80%污水處理廠實現市場化運行。四是飲用水源保護方面。首先,要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飲用水源進行依法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其次,制定全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明確提出各水域保護的目標和級別。再次,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在遼河流域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規模化養殖企業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水污染嚴重超標地區,應嚴格禁止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第四,強化對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開展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資源質量監測和月報發布工作,形成全省水環境監測網。第五,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開展防氟改水、農村基本飲水井工程建設等工作。(三)主要措施為完成重點工作,實現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標,應採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加強領導,實現流域治理上下游聯動。遼河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一個地區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分工負責、協調合作的工作機制。應進一步完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職能,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就保護遼河流域水環境問題,統一部署,統一行動。二是完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要在國家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流域內配套性法規和制定更為嚴格的標准,以使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肅查處企業違法排污行為,新建項目應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應賦予環保部門對環境違法單位的限期治理和限產、停產整治的決定權,以有效解決「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應建立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度,杜絕不作為和瀆職現象。三是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污水處理市場化步伐。從江蘇等省份的先進經驗來看,只有建立政府主導、多渠道籌措資金、市場化運營的機制,才能較好地解決污染防治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的問題。政府應主要發揮統一監督、制定規劃、嚴格執法、制定收費標准、出台優惠政策等主導作用,為污染防治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充分利用世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和國外政府貸款,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應按照「污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積極推進流域內污染治理的企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步伐。四是完善跨界斷面考核制度,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應完善跨市界斷面的水環境質量考核制度,各市對轄區內水環境質量負責,確定不同階段出境水環境質量目標,並作為考核地區工作成績和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出境主要污染物超過目標值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追究責任,建議實行污染賠付補償制度。五是加強宣傳,擴大公眾參與。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大事,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進。應完善公眾參與的程序和規則,擴大公眾參與。加強環保培訓,提高各級決策者、廣大居民、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和網路等形式,加強環境宣傳,公開曝光環境違法案件,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好經驗;強化對環境問題的深度報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
課題組成員:文毅遼寧省環保局副局長
胡成(執筆)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Ⅳ 澧水污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90e250100053h.html
http://bbs.rednet.cn/thread-24070594-1-1.html
轉自網路
澧水河污染防治對策何在?
來源 中國環境報第2版 2010-06-17 16:19:04
湖南省張家界城區段昌蠢肆澧水河污染近期受到公眾廣泛關注。昔日清澈見底的澧水河為何變成了污水橫流、生活垃圾到處漂浮的病河?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找出澧水河受到污染的根本原因,再對策下葯,拿出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來。
截流壩影響河流生態城市環保設施建設滯後
澧水河之所以受到污染,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各級截流壩對河流水生態的影響不容忽視。僅張家界市城區就有木龍灘、紅壁岩兩座截流壩,上游更多。這些截流壩雖有防洪發電、增加城市水面景觀等功能,但對河流水生態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減緩了水體流速,降低了水體自凈能力,而且對水生態和水生物的生境造成阻隔,河流原生態被人為隔離化、破碎化。「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今後澧水河污染防治,不能不檔缺重視庫型河流生態極其脆弱這個重要而又敏感的現實問題。
二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據調查,澧水河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生活類污染源,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與區域產業結構相關,澧水流域(包括張家界市城區)工業很少,而城市生活及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排放的污水、垃圾量較大。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污水處理廠、沿河污水管網等一批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有所加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一,城市排水未能實現雨污分流,雨水與污水混排,一並進入城市截污干管,不僅導致截污管容量不足、垃圾泥沙淤積堵塞、污水溢流直排澧水,而且影響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處理效果。市城區要全面實行雨污分流是不太現實的,但澧水河城區段幾條支流千萬不能並入截污管。其二,目前城市截污干管納污范圍有限,還有相當一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澧水河。擴大污水管網覆蓋范圍,是城市建設必須同步規劃的一項長期任務。其三,小街小巷環衛設施相當欠缺,尤其是老城區澧水河沿岸一帶,人口和建築密度高,巷道狹窄,垃圾清運困難,環衛設施多未覆蓋,局部地帶甚至空白,生活垃圾亂堆濫倒,對澧水河的污染相當嚴重。
三是部分市民環境意識淡薄,尤其是澧水北岸老城區一帶部分居民和企事業單位長期亂排污水、濫倒垃圾。有關部門應該加大環境公德意識、法律意識宣傳教育,加大打擊和懲處力度。
抓好岸線控制加強污水管網建設
過去,我們在城市建設中對生態資源價值關注不夠,索取得多,保護得少。如今回過頭來反思,如果不把澧水河治理好,即使經濟發展得再快,市政建設搞得再好,也是功不抵過。「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筆者認為從現在起,我們應當抓好以下工作,以切實解決澧水河的污染問題。
一是切實抓好岸線控制。河岸帶是河流風景的第一層景觀界面,其功能主要是生境廊道、護岸緩沖和遊憩審美。保護河岸帶景觀的自然性,就是保護河流風景的本色、特色。目前,澧水河岸帶很多地方被密集建(構)築物占據,不僅對河流景觀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因缺失必要的護岸緩沖地帶,居民生活污水、垃圾亂排濫倒,對河流水質造成很大污染。因此,要下大決心拆遷,騰出空地,進行河流生態景觀恢復。河岸帶恢復要重點把握好3個問題:一是河岸帶寬度控制要科學合理,要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科學論證,一般不應低於50米;二是綠地率要適當提高,河流景觀方顯生機與活力;三是污水管網和環衛設施必須配套,堅決防止污水、垃圾入河。
二是加強污水管網建設。澧水河屬於中型河流,但季節流量的差異性較大,除了洪水期,全年大部分時間的流量較小,加之庫型河流下泄量往往受到人為控制,水體污染的自凈能力很低。城區污水必須嚴加控制,禁止排入河流水體,否則,水質污染及其隨時間推移而產生的污染累積效應,將導致嚴重的水域功能退化。國內滇池、太湖、淮河等一些湖泊河流的污染問題,因當初污染源頭疏於控制,大量污水注入湖、河,污染日積月累,現在水質恢復相當困難,即使花費大量資金進行治理,收效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城區污水管網建設,爭取將城區絕大部分污水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做到達標排放。
當前污水管網建設要特別注耐轎意兩個問題:第一,雨污分流。城市排水很難全面實行雨污分流制,但澧水河城區段的幾條支流無事溪、仙人溪、東門溪、陳家溪等,均不能進入污水管網,這比較容易做到。如果不實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管網將不堪重負,污水處理廠也將難以正常運轉。第二,加快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的延伸覆蓋。據調查統計,目前真正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量僅佔全城污水總量的五成左右,原因不是污水處理廠沒有處理能力,而是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後。澧水河兩岸的截污干管要延伸和改造完善,無事溪、仙人溪、東門溪、陳家溪兩岸截污管也要配套建設。
三是綜合整治污水、垃圾污染。澧水河污染防治的根本措施是配套完善截污干管、環衛設施和污水處理廠等環境基礎設施,但這些措施還有待在城市建設發展中逐步加以落實。當務之急,要採取得力措施解決一些緊迫的現實污染問題。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由當地政府牽頭,環保、建設、城管、環衛、水利等部門共同參與,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和綜合整治行動,整治重點部位是污染問題最為突出的東門溪、西門溪兩岸及澧水北岸。凡是沒有污水達標處理設施、垃圾收集中轉設施以及排污口不規范的企事業單位,一律限期整改;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排污企業一律關停;沿河、沿溪要合理設置垃圾收集中轉設施,並及時清運至城市垃圾處理廠,要配齊衛生保潔員,不留衛生死角;對亂排污水、濫倒垃圾的要嚴處重罰。其次,對東門溪進行雨污分流。東門溪兩岸要鋪設污水管,接納沿途城市污水,溪水要撇流,不能進入沿河截污干管。再次,東、西門溪大量淤塞垃圾要徹底打撈清理,消除污染隱患。
四是慎重決策水上休閑娛樂項目。紅壁岩電站下閘蓄水後,城市景觀水面陡增。誠然,澧水之美要讓人欣賞,澧水的旅遊、休閑、娛樂功能不能忽視。但是,澧水河的生態與景觀價值在於持續、真實、永久地保持其自然屬性.現在有的單位和部門已盯上水上娛樂休閑項目的巨大商機。如果這類項目不加以科學、合理規劃,可能會造成嚴重污染和生態破壞。
Ⅳ 靳東風的靳東風在2013年全市環保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及全國、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總結經驗、分析形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剛才,勤科同志通報了有關情況。稍後,馬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要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認清形勢,切實增強做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年來,全市上下堅決貫徹中央和省關於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污染減排、重點行業領域整治等工作取得有效進展,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2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9天,超額完成了省定292天的目標;市區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6%, SO2、NO2日均值較去年進一步減少;市區降塵量平均值為12.7噸/平方公里·月,大幅低於18噸的國家推薦標准。省控地表水斷面責任目標考核綜合達標率為100%,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維持在100%。市區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雜訊污染呈整體下降趨勢。全市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二)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圓滿完成。積極推進污染減排工程促進年活動,191個重點減排項目基本建成並投入運行。關閉淘汰了23家落後生產工藝設備,完成1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任務。林州市、湯陰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通過驗收,北小庄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試運行;林州市和宗村污水處理廠實現部分中水回用。農業污染減排工作全面鋪開,143家畜禽養殖企業落實了污染治理設施。經初步核定,2012年,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8.19%、5.77%、6.41%、4.45%。
(三)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深入推進了 「碧水工程」 、「藍天工程」,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區揚塵整治人大議案順利結案。在揚塵治理工作中,市環保局、住建局、交通局、行政執法局、環衛部門各司其責、密切配合,市人大多次進行督導、視察,進行現場指導,使這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水冶鎮、銅冶鎮、陵陽鎮、內黃陶瓷工業園區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受到省政府肯定和表揚。鋼鐵、印染、醫療等行業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突破,8家鋼鐵企業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及燒結機脫硫治理任務,20餘家印染企業安裝了外排廢水在線監控設備, 5家重金屬企業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任務。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有效進展,完成了22個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試點工作。
(四)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強。 「鄉村清潔工程」深入推進,創建省級生態鎮2個、生態村22個,命名市級生態村53個,落實「以獎代補」資金193萬元。完成9個中央和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爭取專項資金2000萬元,啟動了湯陰縣3個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內10家養殖企業搬遷(或關閉)任務。夏秋季秸稈禁燒效果成為歷年來最好的年份之一。
(五)民生環境問題有效解決。全年共立案處罰環境違法案件115起,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10件,代表委員走訪率、滿意率、按時辦結率均為100%;受理信訪投訴1551件,受理率、回訪率和按期辦結率均為100%,群眾滿意率100%。妥善處置了「12·31」長治市苯胺泄漏造成我市水污染事故。這個事件發生後,我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克服接到信息遲的困難,科學應對、果斷處置,有效控制了事態發展,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在處置過程中,馬市長多次批示並親自進行指導,市應急辦、外宣辦、食品安全辦、環保局、農業局、畜牧局、水利局、住建局、衛生局等部門統一行動、通力協作,確保了事件的科學有效處置。林州市、安陽縣和龍安區以保障民生為首要責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惜代價做好了應急防控工作,我市的處置工作受到了國家環保部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六)環境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針對發展任務重和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大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提高了全市環境監察頻次和系數。全面推進了640家重點企業預算指標核定,完成了省定總量預算指標目標。進一步強化了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規劃環評,全市共審批建設項目640個,拒批不符合環保產業政策的高污染、高能耗項目17個,有效促進了我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一年來,我市環保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績有目共睹。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我市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還面臨很多突出問題。一是從經濟結構來看,我市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多年形成的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環境問題正在集中呈現。如何深挖潛力,保障項目建設的環境容量面臨更大壓力。二是從污染構成來看,地表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污染等環境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上機動車尾氣污染、建築施工和道路揚塵、油煙污染等問題,復合型環境污染問題仍較突出。三是從地域發展來看,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缺位、不到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機制不健全。四是從環保任務來看,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評價,我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將明顯下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困難更大。五是從具體環境問題來看,今年以來,持續霧霾天氣、山西苯胺泄露水污染事故、洪河鎘污染、安陽河鉻污染等,環境安全事件成高發態勢,對我們的應急能力、處置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今年一季度,我市出境河流斷面多次出現氨氮超標現象,受到省里通報。這些問題亟需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當前,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人民群眾對改善空間環境、大氣環境、水環境以及降低雜訊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呼籲越來越多。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做到認時謀勢,把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的主陣地和突破口,積極順應全社會對環境保護關注度「升溫」的趨勢,「升華」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升級」環保決策上的考量,「升位」環保部門職能作用,創新思路、突出重點,積極作為、有所作為,為推進民生環境的改善,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環境保障。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扎實做好今年各項環保工作
(一)緊盯任務目標,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一要全力推進結構性減排工程。省政府已經確定了今年我市在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升級改造、電力行業脫硝、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重點減排項目,這些都是硬任務、硬指標,必須按期完成。主要時間節點包括,今年6月30日前,內黃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工程、安陽北小庄污水處理廠等工程要建成並通過驗收。11月30日前,明波水務3萬噸中水回用項目、內黃縣華瑞畜牧沼氣工程、大唐安陽發電廠1、2、9號機組脫硝設施、安陽鋼鐵公司2號燒結機、亞新鋼鐵1號燒結機、海皇益民水泥1號水泥窯脫硝設施要建成投運。12月31日前,林州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安陽新區污水處理工程、湯陰縣城南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安陽市洹北污水處理廠工程,要建成並通過驗收。希望大家切實增強項目意識、時間意識,加大推進力度,確保項目按期完成。 二要全力推進農業源污染減排。大力開展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強化規模以上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實施禁養區企業搬遷整合。加強農業、畜牧、環保、統計等部門數據和信息溝通,確保全市減排數據的科學性和一致性。 三要全力推進細化管理促進減排。大力開展違法排污企業環保專項行動,提高電力企業綜合脫硫、脫硝效率,城鎮污水處理廠負荷率和化學需氧量、氨氮的去除率,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減排效能。繼續開展紡織印染、化工、屠宰等重點行業和醫療機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強化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制度,實行總量預算約束性管理,促進全市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環境容量的高效利用。
(二)實施「碧水工程」,全面深化重點流域綜合整治。一是進一步加強安陽河、洪河和茶店河「三河」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入河排污口截流、沿線河道綜合治理等整治措施,強化重點排污企業的監管,改善沿線區域環境面貌。二是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依法取締整治水庫等違法水產網箱養殖,加大彰武水庫網箱養魚和養鴨等水產養殖業集中整治力度,確保省控彰武水庫斷面水質達到省政府考核要求。三是進一步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管理。積極研究建立污水處理廠運行費撥付與運行效果掛鉤的監管制度,明確各部門運行監管職責。加大投融資力度,加快污水處理廠、以及污水廠提標改造、中水回用等工程建設,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和減排能力。 四要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提高全市污水管網收水能力,提高垃圾處理場滲濾液處理效果,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和污水的達標排放。這里要強調一點,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強對住宅小區化糞池的清理管理工作,嚴格禁止廢渣直接傾倒到污水處理管網,造成污水處理廠氨氮超負荷運轉。五要啟動地下水保護戰略,嚴格限制無序開采,解決威脅地下水水質安全的突出問題。
(三)實施「藍天工程」,繼續推進大氣環境整治。一是狠抓長效機制建立。要以開展PM2.5監測公布為契機,持續推進市區揚塵污染防治,抓好工業物料揚塵、工地揚塵、道路揚塵治理,落實長效監管機制。二是強化重點行業整治。進一步鞏固市區燃煤鍋爐取締整治成果,積極推進機械燃煤鍋爐脫硫工程,加大手燒鍋爐關閉淘汰、天然氣移動供熱清潔能源的推廣力度,嚴防污染反彈。積極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監管體系建設,推進機動車尾氣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城市石油產品儲存和使用設施油氣回收,推進我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三是深化重點區域整治。採取綜合措施,對安陽縣水冶鎮、銅冶鎮、林州陵陽鎮和內黃陶瓷園區區域大氣環境進行綜合整治,鞏固和提高去年的整治效果。
(四)圍繞美麗鄉村,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生態環境的立足點在基層,根本出路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我們一要以「規劃一體化,治污一體化、考核一體化」的工作思路為統領,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管理體制和目標責任制。二是要以生態縣(市)、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水質改善,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三要以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抓手,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推進農業面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嚴格農作物秸稈禁燒管理,推廣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強化農村地區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加強農用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場地環境監管。四要以鄉村清潔工程為載體,積極探索推廣新農村社區物業管理,以市場化方式建設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環境衛生保潔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今年元月份,省政府正式印發了《河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我市也要適時提出生態市建設工作,各縣區要把生態縣創建工作作為重要抓手,推動農村生態示範區建設,通過生態修復、改良和保護,使我市農村重現優美自然景觀。
(五)立足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好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作用。在規劃方向上,進一步強化生態空間管制。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增長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高度融合,實現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在政策指導上,進一步加快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實施。結合我市市情,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加強環境准入與產業政策的高效配合。對化工、電力、造紙、印染及鋼鐵行業新、改、擴建項目所需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嚴格減排項目等量、減量置換,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在工作重點上,進一步優化產業集聚區發展服務。按照「用好總量、盤活存量、爭取增量、提升質量」的要求,支持重點企業發展,保證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鼓勵類的重點項目,以及招商引資的大項目、好項目的容量之需,促進全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六)著力民生之需,全面確保環境質量安全。當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人民群眾生活和健康的重大問題。各級環保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作為意識,把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作為惠民生、促和諧的重點任務,妥善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民生問題,改善群眾生活質量。一是要強化對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嚴肅查處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 二要深化對重點環境風險源、環境敏感點深入排查評估,及時消除污染隱患。三要建立暢通有序的民意溝通機制。群眾對環境的感受在某些時候比評價指標更重要。我們要進一步優化「12369」環保熱線服務,優化群眾利益訴求渠道,抓好環境信訪工作。要把群眾改善生活環境的強烈願望引導到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上來,充分調動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鼓勵人人都來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去年以來,我市主動溝通服務,較好地處置了「安陽河沿河排污」等網上輿情問題,得到了群眾和網民的好評。希望大家要積極發揮好群眾的「千里眼」、「順風耳」作用,做到善於「接地氣」,學會與群眾打交道,認真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使廣大群眾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切實強化推進環保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強化領導責任。環保工作實行的是行政首長負責制,本地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總責。大家一定要樹立「守土有責」的底線思維,增強「走鋼絲」的憂患意識,強化對環保工作的組織領導。2013年我市的環保工作目標已經確定,關鍵是要抓好落實,抓出效果。各縣(市、區)要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明確政府、職能部門、企業的責任分工,明確重點整治工作的具體任務,明確具體的方法措施,將減排任務量化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確保全市環保目標任務、重點整治工程的全面完成。
(二)切實加大監管力度。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環保目標獎懲機制,嚴格落實好年度考核「一票否決」和區域限批。要進一步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切實增強環境執法剛性。進一步深化駐廠監管機制,切實解決好企業突出污染問題。進一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堅決查處重大污染事件和環境群體性事件中的違法違紀案件。今年我市將繼續實行環境質量預警制度和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並開始實施空氣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制度,加大對各縣(市、區)出境斷面水質和空氣環境質量的監控,對水環境考核斷面和空氣考核點位超標的,將直接從負有責任的縣(市、區)財政扣繳相應的水環境生態補償金。各級環保部門要繼續加強網格化管理,實行區域監管責任制,確保本轄區不發生環境安全事故。如果出現事故,也要與生態補償金掛鉤。這是國家和省裡面嚴格要求執行的,希望引起各縣(市、區)的重視。
(三)切實形成工作合力。環保部門要牽頭協調解決環境保護的重大事項,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做到嚴格審批、嚴厲查處、嚴肅追究。各有關部門要對照今年的目標責任,按照各自的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橫向聯動、城鄉聯動、區域聯動,強力推進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要組成高規格的督查組,強化重大項目、重點目標的節點督查,實行現場督查、跟蹤督導,確保全年污染減排和環保任務圓滿完成。
(四)切實增強隊伍能力。一要切實增強環保參與綜合決策的能力。隱患險於事故、防範勝於救災。要在全市范圍內對重點環境風險源和環境敏感點深入開展環境風險調查與評估,增強戰略環評參與重點領域、重點規劃、公共決策的廣度和深度,把環境污染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二要切實增強應急處置能力。環保部門要督促指導各級政府、重點企業進一步完善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好季度、重大活動、重要節日、敏感時段的隱患排查活動。進一步強化市、縣兩級環境應急值班制度,充實應急分隊和監測分隊,落實「一員雙崗」制度,聯合公安、消防、安監等部門定期開展環境應急演練,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及時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維護全市生態環境狀況穩定。
同志們,當前我們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期,也是環境問題的集中凸顯期,這同時也是環保工作有所作為的最好時期,解決新老環境問題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問題與利好同在。大家要振作精神、銳意創新,以更加扎實的工作、更加明顯的成效,努力推動我市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改善,開創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
Ⅵ 竹溪河治理方案簡介
縣 人 民 政 府
關於印發《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規劃》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
《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規劃》已經縣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規劃
竹溪河水庫具有供水、防洪、灌溉、發電四大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供水。為切實提高供水質量,保障城區居民飲用水安全,特製定本規劃。
一、竹溪河水庫基本情況
竹溪河水庫始建於1968年,2002年至2004年投入國債資金1420萬元對水庫大壩和溢洪道進行了除險加固。水庫承雨面積120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為6500萬立方米。水庫總庫容2348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340萬立方米;水庫死水位海拔高程478米;溢洪道海拔高程496.7米。竹溪河水庫承擔著城區近期8-10萬人,遠期10-12萬人的供水、縣城防洪及庫區下游2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是竹溪縣城的生命之庫。
龍壩鄉現有19個行政村4705戶1.9萬人,耕地面積18000畝,其中:水田5085畝,旱地13005畝。竹溪河水庫承雨面積內龍壩鄉有15個村,中峰鎮有2個村的部分區域,庫區總人口1.55萬人,耕地總面積13050畝,其中:水田3580畝,旱地9470畝。
二、竹溪河水庫水質污染現狀
(一)龍壩集鎮污水直排。龍壩鄉集鎮近期規劃為2.5平方公里,集鎮規劃區內現有11個鄉直機關、2所學校(1所初中和1所中心小學)、居民392戶,集鎮常住人口5000餘人,常年牲畜飼養量1000頭以上,家禽飼養量2000隻以上。龍壩集鎮基礎設施簡陋,集鎮內的機關、學校、居民日常生產生活污水及人畜糞便等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竹溪河水庫;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經雨水沖刷後也直接排入水庫,集鎮每天污水排放量均在100噸以上。
表一:縣疾控中心從集鎮污水入庫口處取樣檢測結果
檢測結果表明:17項指標有7項指標超標,其中氨氮、耗氧量、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四項指標屬嚴重超標。
(二)庫區農戶污水直排。庫區周圍及主河道沿河兩岸50米以內有居民1412戶,100米以內有居民2356戶,常年牲畜飼養量3500頭以上、家禽飼養量15000隻以上。區域內的農戶目前都沒有建沼氣池,人畜糞便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除少數農戶集中起來作為農家肥用於種糧種菜外,大多數農戶沒有利用,直接或間接排入庫里,主河道河水污染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表二:縣疾控中心從蹇壩索橋處取樣檢測結果
以上兩處檢測結果:17項指標中有5項超標,其中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嚴重超標。
(三)面源污染影響水質。竹溪河水庫水源區范圍內現有耕地13050畝,區域內年農葯用量在6.5噸以上,化肥用量在980噸以上,農葯、化肥殘留物直接或間接的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規劃方案
(一)規劃范圍。
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工程規劃范圍-水庫承雨面積內的120平方公里區域。具體包括龍壩鄉15個村(吳壩村、龍家壩村、瓦樓溝村、蹇壩村、紅廟子村、大扒溝村、草場壩村、磚峪溝村、蘆峰村、肖家邊村、同心村、朱家坡村、岩屋溝村、關家溝村、汪家坪村),中峰鎮2個村(廟耳溝村、雙河口村)。
(二)規劃目標。
總體目標:2008-2010年側重對庫區污染源進行控制和治理,解決直排問題,使進入水庫的水質達到地表水二級標准。2011-2015年側重加強庫區生態和產業建設,努力將竹溪河水源區建設成為優質水源涵養區。
1、近期目標。2008-2010年:①對龍壩集鎮產生的污水和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和治理。②對庫區周邊及主河道沿河兩岸住戶統一進行改廁、改圈,建設沼氣池,切實解決住戶污水直排問題,使竹溪河庫區水質污染狀況得到根本控制。
2、遠期目標。2011-2015年:①加強竹溪河水庫庫區的生態建設,增強地表蓄水能力;②引導農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種茶種果,減少糧油生產規模,減少水土流失;③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和農家肥,減少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④對水庫溢洪道設計安裝閘門增加庫容。
(三)治理方案。
1、對集鎮污染源進行治理。
①對集鎮污水進行根本性處理。採用管道收集排出方式,從根本上解決龍壩集鎮污水直接注入竹溪河水庫問題。龍壩集鎮海拔高程525 米,竹溪河水庫溢洪道海拔高程496.7米,將龍壩集鎮的污水通過管道排出接入縣城污水處理廠主管道,按管徑d200—d400進行設計,龍壩集鎮接入縣城污水處理廠主管網的管道總長約為8公里左右,需投資概算約320萬元左右,爭取10月上旬完成招投標工作,中旬開工建設。
②對集鎮垃圾進行治理。選擇合適的地點新建一個垃圾填埋場;購置一個醫用垃圾焚燒爐,對醫用垃圾進行分類無害化處理;購置一台垃圾清運車,對集鎮垃圾進行集中收集處理。項目總投資50-80萬元。
2、對庫區周圍及主河道污染源進行治理。竹溪河水庫庫區周圍50米以內農戶共 212戶,紅廟子至平安主河道沿河兩岸50米以內農戶共1088戶,這些農戶的生活污水大多數都是直排,對此區域內的1300戶農戶進行農村沼氣項目建設,每戶補助2000元。同時在此區域推廣使用HM發酵機,減少生豬養殖污染排放。
3、對面源污染進行治理。引導和扶持庫區農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是以種茶種果為主,種糧種油為輔。鼓勵大戶成規模開發有機茶果基地,政府扶持種苗,3年內享受國家良種補貼和糧食直補政策,優先享受支農貸款貼息扶持政策,凡是用當家田地新建高標准茶園和果園,每畝獎勵500-1000元。二是推廣和扶持使用生物有機肥和農家肥,減少化肥農葯的使用量,對庫區實行生物有機肥補貼政策。三是加強對庫區化肥農葯使用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和限制禁止使用類的化肥農葯在該區域使用。
4、加強庫區生態和產業建設。竹溪河水庫庫區承雨面積內尚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740畝,荒山荒地25000畝。縣委、縣政府將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向竹溪河庫區傾斜,力爭在3-5年內將25度以上坡耕地和荒山荒地全部退耕造林。同時在庫區扶持新建3000畝高產高效茶果園,其中:茶園2000畝,果園1000畝。限制庫區周圍「農家樂」餐飲業的發展,環庫區周圍500米內禁止新開辦「農家樂」。龍壩鄉、環保局、衛生局合力對現有「農家樂」進行限期整改,實現達標排放。庫區新建房屋執行強制性規范,集鎮新建房屋必須建設化糞池,農村新建房屋配套建設沼氣池。
四、竹溪河水庫庫區綜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設項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明昌旺同志任副組長,副縣長尹熙祥同志任常務副組長,縣發改、財政、水務、林業、建設、國土資源、環保、交通、衛生、教育、農業、畜牧、茶葉辦、扶貧辦、能源辦、龍壩鄉、中峰鎮等部門和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工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如下:
(三)建立考評機制。龍壩鄉、中峰鎮人民政府是項目實施的責任主體,縣直相關部門是相關工程的項目主體。縣政府每年組織對竹溪河水庫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責任主體和項目實施主體進行專項考評,考評結果在全縣予以通報。
主題詞:環保 綜合治理 規劃 通知
抄 送:縣委各部門,縣人武部,各人民團體;
縣人大、政協辦公室,縣法院、檢察院。
竹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08年11月13日印發
Ⅶ 治理河湖的作文400字
1湖泊流域水質總體穩定,水環境依然脆弱
1.1.1柘林湖水質整體處於III類,部分入湖支流相對較差由《2000-2011年柘林湖水質狀況報告》的監測數據可知,近10年來柘林湖湖體水質由2003年的I類水質下降到Ⅱ類;再從2004年開始下降到Ⅲ類水質,持續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類水質。其中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氮4項指標的變化趨勢圖如圖1和圖2所示,總磷和總氮維持穩定在Ⅲ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穩定在Ⅱ類〔5〕。由於柘林湖湖泊水面積較大,水質空間分布差異較大,總體水質較好的情況下,沿岸帶及部分庫灣水質明顯差於湖心和壩上處水質,局部入湖水域還存在一定污染問題,水環境依然脆弱。
1.1.2柘林湖水體整體呈中營養狀態,但在部分季節局部湖灣水體中藍藻成為次優勢類群之一,局部湖灣生態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在2010-2011年的調查中發現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區的浮游植物類群從硅藻門演替為當前局部湖區藍藻門占優勢。柘林湖部分湖灣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藍藻門藻類成為次優勢類群之一,表明柘林湖部分湖灣水體呈現一定的富營養化趨勢。湖區的浮游植物類群從河流特徵的硅藻門演替為當前局部湖區藍藻門占優勢,表明柘林湖湖區外源輸入的增加,水質的惡化,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凸顯。因此,需要在流域尺度上降低入湖負荷,開展流域生態安全的保護與湖泊生態治理,阻止局部湖灣富營養化趨勢的蔓延,逐步維護湖泊生態系統穩定。
1.2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有待加強、飲水安全存在隱患柘林湖湖區范圍目前共有3個湖庫型飲用水源地,分別為源口水庫取水口和東渡取水口和柘林大壩三附壩取水口飲用水源地,主要供應武寧縣城區、共青城市和德安縣的居民供水,「十二五」期間也將作為南昌市和九江市的備用飲用水源地,因此柘林湖水源涵養功能的保護顯得尤為突出重要。但是目前柘林湖飲用水水源地處於開放狀態,隔離防護設施落後,水源地自動監測、應急預警和規范化建設能力相當薄弱,飲水安全存在很大隱患,因此,亟需在流域治理的基礎上以預防污染為主,確保飲水安全。
1.3漁業發展尚未規范,水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1.3.1過量發展網箱養殖已給生態環境帶來危害近年來,網箱水產養殖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據調查柘林湖庫區內副壩附近、武寧縣湖區境內共有22000餘箱網箱,345座養魚庫灣,柘林湖湖區網箱養殖面積共6593.13hm2,養殖面積佔全湖區水面面積的20%,且無證養殖的個體戶屢禁不絕,存在個體戶將化肥和養豬廢渣投入網箱進行水產養殖的現象。
1.3.2非法捕撈屢禁不絕,水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據漁業聯合執法隊調查,湖區非法捕撈形式包括扳罾燈光誘捕、拖網捕撈、非法漁具捕撈等。非法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減少,水生動物多樣性破壞。2003年前,用傳統方式每天每船可捕撈柘林湖湖魚200kg之多;2008年每天每船的捕撈量已經降到50kg以內,且魚的種類比較單一。另據漁業部門在柘林湖的不同水域進行竹排銀魚燈光試捕,結果顯示:永修水域每網只捕到幾尾,武寧水域每網僅捕獲0.25kg銀魚,與往年試捕的每網5~10kg相差甚遠。
1.4旅遊發展加速,污染風險增大近年來柘林湖流域人類活動強化,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旅遊接待人數共80.77萬人次,其中國內旅遊人數達到79.5萬人次。2011年9月西海高速全線通車後,柘林湖的旅遊人數成倍增加,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柘林湖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對提高柘林湖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至關重要。柘林湖東岸的廬山西海是一個新開發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種投資項目紛至沓來,中信集團將投資150億元用於中信廬山西海開發建設項目,建設生態度假地,項目的建設將使原本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且今後還將發展水上旅遊產業,污染風險突增。水環境保護和旅遊開發二者之間的矛盾亟須通過系統的保護規劃和實踐來進行解決。
1.5人為侵佔湖濱帶嚴重、緩沖能力下降湖泊自然帶普遍受到人為干預,沿湖濱帶人為侵佔現象嚴重,開發與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沿河湖鎮區段建設了很多居民房,特別是武寧縣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就在湖邊,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排入湖;沿湖一百多公里建設了很多農田,農葯和化肥直接排入湖中,沒有相應緩沖帶的攔截,對水土影響較大。此外風景名勝區周邊建設了柘林湖賓館、北戴河賓館和清水山莊等賓館,廢水只經過簡單的微動力和化糞池後也直排入湖,因此湖濱緩沖帶緩沖能力下降,亟需對湖濱帶進行生態修復建設。
1.6水土流失較嚴重、礦山徑流污染大城鎮開發建設和礦山開采產生的水土流失等已成為水土流失的新問題。盡管近幾年來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積重過深,林分質量下降,森林保土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仍然比較嚴重。流域存在礦產資源的開采,不但排放大量采礦廢水(井坑涌水、廢水堆淋溶水、選礦廢水、尾礦庫溢流水),而且破壞地表植被以及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柘林湖湖區內強度流失區主要分布在武寧縣城、武寧縣工業園、魯溪鎮316國道兩側;中、輕度流失主要分布在石渡、新寧鎮、官蓮、巾口、澧溪等鄉鎮。
1.7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尚未到位,歷史欠賬多
1.7.1生活和工業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缺乏柘林湖湖區總人口為38.9萬人,每天產生生活污水量近3萬t。湖區范圍僅武寧縣建設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目前一期1萬t/d處理規模已建成投運,由於污水管道建設尚未完善,只接納了城區周邊部分生活污水,沿湖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能全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直排入湖,未經處理及脫磷脫氮的廢水給柘林湖帶來極大的壓力。此外武寧縣工業園區和太陽升項目園區的工業污水處理廠還未建設,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較低。
1.7.2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理系統存在缺陷目前柘林湖從垃圾收集到處理還沒有完善的運行機制。柘林湖流域范圍內的垃圾清運范圍局限於老鎮區和旅遊接待區,由於距離分散和資金缺乏等原因其它沿湖和沿河村落生活垃圾尚未得到有效收集,鄉鎮垃圾轉運系統亟待完善。部分鄉鎮由於缺乏轉運系統,收集的垃圾就地選擇一處位置進行簡易填埋,未進行無害化處置,未經過處理的垃圾滲濾液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部分鄉鎮由於沒有合適的垃圾填埋場,就地對垃圾進行簡易焚燒,焚燒的煙氣對周邊及湖區環境污染很大。
1.8管理機制體制尚未理順,流域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1.8.1環境監測執法,生態觀測及科研能力建設嚴重滯後柘林湖流域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十分滯後,無自動監測能力和應急監測能力,且監測裝備條件較差,缺乏常規的監測儀器和現場快速監測儀器,無法對柘林湖生態環境實施有效的監控。同時區內修河流域和柘林湖的生態觀測與科研工作較為薄弱,尚未科學全面地掌握柘林湖區域目前陸生、水生生態系統結構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因此亟需對湖區投入強有力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對生態服務功能的現狀及其恢復情況進行長期跟蹤觀測,以及對柘林湖湖泊生態系統健康與安全進行深入地調查評估。
1.8.2環境管理存在「斷裂帶」柘林湖流域管理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由於流域范圍涉及修水、武寧、永修及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區域,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交叉管理,重復管理,職權不明確等各種體制問題,導致許多生態保護工作不能很好的深入開展。
2柘林湖面臨的主要形勢
2.1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流域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既要解決做大產業規模與調整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又要解決日益加大的資源環境壓力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目前柘林湖流域范圍的修水縣和武寧縣經濟發展正處於結構調整階段,農業逐步走向規模化,工業新老企業更新,流域內各縣近幾年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尤其以工業發展最為迅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內外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和優化,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的興起,將步入穩定增長階段,社會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加重。
2.2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柘林湖流域內主要河流的水質目前基本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Ⅱ~Ⅲ類標准,但流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亟需轉變觀念,需從水質保護向水生生態保護轉變,從污染治理向防治並舉轉變,從點源控制向非點源控制轉變。三方面轉變難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在這些方面相關部門還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2.3環境風險防範形勢目前柘林湖景區開發活動加快,網箱養殖及化肥投料威脅到飲用水源安全,線源(流動源)尤其是船舶增加了水污染事故發生的風險。
3柘林湖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對策
對於柘林湖的水污染防治與保護工作,應以控源與強化管理為首要措施,湖泊水體以保育為主,輔加治理。同時,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十分重要,這正是與其它類型湖泊治理思路的核心不同之處。因此,對柘林湖水污染防治採取「分區保水、上游活水、湖邊治水、湖面管水」為主要內涵的柘林湖保護與綜合防治的新理念。
3.1以湖泊生態安全為核心,保證湖區水質柘林湖目前處於水質良好和中營養狀態階段,經過對柘林湖進行水環境容量分析,除總磷現狀負荷接近III類環境容量值外,其它指標現狀污染物遠小於III類環境容量值,因此影響流域經濟發展和柘林湖水體水質的主要制約因子為總磷,其主要污染來源於居民生活、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和化肥流失。因此,今後需要開展湖面網箱水產養殖取締工程,取締網箱養殖改為清水放養各種濾食性魚類;實施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設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和沿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接管率和處理率;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清六改四普及」,即清垃圾、污泥、路障;改水、改廁、改房、改欄、改路、改環境;普及電話、沼氣、有線電視和太陽能),重點對沿柘林湖兩岸鄉鎮和沿修河兩岸鄉鎮進行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對湖區周邊畜禽養殖採取污染治理措施,並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加大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周邊的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對賓館飯店污水實行回用與零排放工程,降低旅遊業對水域的環境脅迫。採用以上措施能有效減少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入湖負荷,避免湖體局部富營養化,使柘林湖水體水質達到功能要求。
3.2以柘林湖入湖河流生態保育為重點,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柘林湖主要入湖河流有13條,在對柘林湖湖區治理的同時,需加強對入湖河流的生態保育和污染負荷削減,對污染較重的主要入湖河流,如沙田河、修河上游、橫路河、盤溪河等河流實施生態保育工程,對入湖河段緩沖帶進行生態護岸及內河清淤、疏浚整治工程,並配套相關景觀樹木和景觀石,岸線旁邊種植水生植物,配置宣傳標識牌樹木的種類可以根據當地氣候和景觀需要配備,主要以常年青的灌木喬木為主,在岸線水域周邊種植荷葉、紫根水葫蘆、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工程的實施能有效加快河流流速,提高河濱區的水體自凈功能,種植的水生植物也能攔截一定的污染入湖負荷,對水質起良好凈化作用。
3.3嚴格區域排放標准,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湖泊保護的關系「十一五」期間,我國水環境管理實施從目標總量控制向容量總量控制轉變,從單純化學污染控制向水生態系統保護的方向轉變,迫切要求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現有水質標准體系。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著手於水質基準、標准和流域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初步成果〔6,7〕。然而,目前我國保護和管理湖泊水體的唯一標準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與富營養化相關的水質指標僅總氮和總磷2項,利用這些指標難以解決湖泊水華和生態退化問題。尤其缺少度量生態響應和初級生產力的指標,如表徵初級生產力的葉綠素和生物量等指標。因此,建立科學的營養物基準,制定適合的環境質量標准與排放標准等,基於水環境承載力提出適於柘林湖流域的環境優化和經濟增長模式,是有效解決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舉措。
3.4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流域土地資源調控方面,湖區范圍內嚴格劃定「三線」。根據柘林湖湖區不同區域生態環境敏感程度、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經濟社會發展特點以及湖區產業布局等因素,將柘林湖區劃分為紅線保護區、黃線控制區和藍線優化控制區3類功能區,嚴格執行「三線」環境保護措施。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分不同產業實施資源利用調控。在農業方面,需要重點關注規模化畜禽養殖和種植等農業面源對湖泊的污染威脅,充分發揮區域內良好生態環境和特色農業資源優勢,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在工業方面,需嚴格環境准入,優化布局,以工業園區為平台,以骨幹企業為依託,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節能減排降耗,針對柘林湖流域的鎢礦、銻礦和煤礦等主要礦產發展綠色礦業經濟。在第三產業方面,需要以生態旅遊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依託柘林湖豐富的旅遊資源,突出柘林湖的生態特色,展示當地民俗文化,通過景點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景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遊客的快速聚集,形成以觀光、覽勝、度假為主的游賞項目框架,把風景區建成「江西最熱、中部叫響、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3.5強化自動監控,創新管理方式湖泊的保護離不開流域有效的監管,因此按照「控源+強化管理」的思路,在外源控制的同時,開展柘林湖全流域環境監管與綜合管理。由於湖泊面積大,監管難度大,因此必須優化監測網路、加強湖區水質和水生生態自動監控能力建設,並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創新,促進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