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梨園醫院污水處理站

梨園醫院污水處理站

發布時間:2024-06-16 08:25:43

❶ 漢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應對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關鍵一年。從面臨的有利因素看,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城鎮化建設和擴大消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市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快增長,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實施,這是我們乘勢而上的基礎所在、希望所在。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看,國內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市經濟發展仍將處在比較艱難的階段;經濟總量偏低、增速不快依然是影響率先突破發展的主要矛盾;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支柱產業抗風險能力低,地方財政增長缺乏有力支撐,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作風不扎實、工作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消極畏難,必須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爭搶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加快推進漢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達標任務。
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強力推進經濟較快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把擴大投資放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首要位置,又要注重擴大消費和外貿出口,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合力;既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又要抓好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既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又要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根據上述目標和工作要求,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強推「三化」進程,突出「三大增收」,主攻「五大突破」,實施「十大項目」。具體要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實施投資拉動戰略
加快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00個,年度投資192.06億元。建成十天高速漢中東段、國道108水磨灣至寧強縣城段、省道309災後重建以及330千伏略陽變電站等工程;加快建設十天高速漢中西段、寶漢高速漢中段、漢中機場、紅石樑隧道以及略電二期、110千伏輸變電、嘉陵江水電梯級開發等工程;開工建設西漢蓉客專、西漢高速佛坪連接線等工程;積極做好陽安鐵路擴能改造、鎮巴油氣開發、4×100萬千瓦火電等38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項目管理。進一步落實市級領導包抓、聯席會議協調、重大項目稽查、綜合執法監督等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項目責任考評制度,嚴格考核獎懲,實行責任追究,形成推進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
抓好項目儲備。建立項目工作聯動機制,圍繞裝備製造、有色冶金、生態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超前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特別要根據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布局和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加快策劃、論證、包裝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以大項目拉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
(二)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增長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牢固樹立「循環、低碳、綠色」意識,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思路,加快推進漢中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六大企業集團」、「八戶明星企業」為重點,支持鼓勵企業相互配套協作、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產業集群,強力推進開發區工業園、漢中航空工業園以及9個縣區工業園建設,促進工業經濟走集群化、園區化、現代化發展道路。
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依託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強勢推進工業再翻番「三個一」工程,抓緊實施64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2億元。加快500萬噸鋼技改、漢川機床製造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漢航集團航空基地、陝南現代生物醫葯園等項目開工,確保中航電測二期、洋縣釩鈦磁鐵礦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抓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銜接協調,促進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密切銀政、銀企聯系與合作,推動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發展。積極促進中航電測實現上市融資,漢川機床、漢王葯業、安中機械加快上市步伐。
(三)大力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思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三農」基礎,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三個六」、「四個優」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核桃、蠶桑、烤煙、漁業、花卉等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實用技術,確保糧食總產110萬噸、油料總產16萬噸。生豬飼養量力爭達到700萬頭;新建和改造茶園13萬畝、柑桔園7萬畝。鞏固茶葉品牌整合成果,擴大優質品牌效應。
多措並舉增加農民收入。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提高比較效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突出抓好勞務輸出和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民生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4000元以上。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戶用沼氣池2萬口、農村信息站500個、扶貧重點村138個,移民搬遷1.42萬人,解決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四)下大力氣推動三產持續繁榮
做強旅遊產業。加大「四區四湖四園」精品景區和鄉村旅遊開發力度,洋縣梨園景區三月下旬開園,青木川古鎮重建力爭「五·一」完成,華陽景區「七·一」前推向市場,定軍山、天台山景區和溫泉資源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深入開展景區創A、飯店創星、服務創佳活動,著力提升旅遊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精心辦好央視「心連心」慰問演出、「歡樂中國行—魅力漢中」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和首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中國陝西首屆茶葉茶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強化宣傳促銷,依託節慶造勢,繁榮旅遊產業,全年旅遊總收入力爭達到48億元。
培育消費熱點。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注重培育汽車等大宗消費和繼續教育、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用足用活政策,鼓勵支持幹部職工住房消費。
完善市場體系。加快天漢大道百億元商貿街區、褒河物流園區和漢中口岸建設步伐。堅持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工程以及「縣超」工程,促進「農超對接」,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五)全力以赴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以「雙百」城市戰略為引領,深入開展「城鎮化建設重點推進年」活動,繼續在「畫好城市、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用好城市」上下功夫,堅持規劃剛性管理,重點打造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縣級城市,著力培育大鄉名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力爭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年增長30%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努力將漢中建設成西部地區最具特色的園林生態城市、宜居休閑城市、旅遊觀光城市。
加快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圍繞打造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大城市經營力度,做大融資平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力爭土地經營收益4億元以上。今年實施城建重點項目30個,年度投資20.09億元。以「一江兩岸」和濱江新區為重點,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十大工程」,建成漢南大道、江南東路,加快建設漢江「雙橋」、體育運動中心,開工建設橋南橋北廣場改造工程、濱江西路、朱䴉閣和濱江綠化帶,抓緊漢中火車站廣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切實抓好漢中茶城、十天高速北出口等重點項目。以彰顯個性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突出縣城暢通、生態、點亮、文體、安居五大工程,努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集中建好大鄉名鎮。按照「六個一」要求,突出抓好省級重點鎮和陝南重點鎮建設,力爭到2012年每個重點鎮建成區面積擴大0.5平方公里以上。推進縣域優質教育、衛生等資源優先向重點鎮布局,放開城鎮落戶政策,提升重點鎮資源聚集能力。抓好農村「清潔工程」,集中治理高速路、國省道、景區和鄉村道路兩側臟亂差問題,全力改善農村面貌。
深入開展「聯創」工作。下功夫抓好城鎮綠化,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樹栽植工程;繼續開展取締佔道經營、拆除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快公廁、集貿市場等公用設施建設,力爭兩年內所有縣城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進展。
(六)堅持不懈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股權多元化為目標,繼續深化以市屬企業為重點的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深化價格、財稅、投資等方面改革;以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以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為目標,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制和分配製度改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開展招商活動,充分利用世博會、西洽會、西交會等平台,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來漢投資,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能夠產生聚集效應的大項目。加強招商項目的跟蹤服務和銜接協調,實行簽約項目進展情況季度通報制度,切實提高招商成效。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大力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嚴肅查處損害投資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讓外來投資者感到辦事有方便感、投資有優越感、創業有安全感,使漢中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樂園。
(七)傾情傾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
持續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全年完成財政投資22億元以上,確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支持鼓勵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學生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療市級統籌,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重點優撫對象的救助標准和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妥善解決低收入群眾的居住問題。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認真落實就業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問題,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爭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勞務輸出70萬人、收入65億元。
全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加強重建項目銜接爭取,多方籌措資金,盡快啟動二、三批恢復重建項目,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如期實現。
(八)全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雙高普九」步伐,推動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突出抓好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快漢中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抓好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省級新體制機制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強化基層基礎,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標准化建設,健全以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重點的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食品葯品監管,確保群眾飲食和用葯安全。抓緊張騫墓「申遺」工作,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文化站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力爭在省十四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節能減排24項工程,建成漢中江南和勉縣江北污水處理廠,其餘縣城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爭取年內開工。加強醫葯、化工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和重金屬污染防控,加大環境污染整治,確保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縣城達二級以上標准。嚴格管理並合理利用國土資源。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九)深入持久推進平安漢中建設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處置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做好道路、礦山、交通等重點領域,學校、商場、車站等公眾場所,煙花爆竹、食品葯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高危行業,以及節慶等重點時段的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抓好法治漢中創建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以「三無」創建為載體,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約訪、下訪和包案制度,堅持律師接訪、法律援助、聯合督查、信訪救助等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三項建設」,深化「兩見警」模式和農村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和反邪教等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十)周密細致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從漢中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要求,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立足實際,認真總結「十一五」成功經驗,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區位、資源優勢和人民群眾最關心、長遠發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規劃安排,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要注重銜接,指標上既要以率先突破目標為基礎,又要著眼長遠發展,確定適度的趕超目標;體繫上既要與省上規劃相銜接,又要與各專項規劃相一致,做到上下協調。要統籌兼顧,與項目建設相結合,精心謀劃一批能支撐引領漢中發展的重大項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❷ 武漢有哪些湖泊受到污染 採取了哪些措施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那些湖泊

哈哈
你好幽默
我不寫(到時候就說是我忘了,不過不是2000到3000字的么??) 東湖是的吧??
污染原因::
第一,污水排放,包括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和醫院的污水,90年代的時候東湖上竟然還有很多船形餐館,所有的垃圾和污水都直接倒往東湖。不過現在已經在嚴控往東湖排放污水了,偷排的情況很定有,但比以前肯定要強多了第二,圍欄養魚,圍欄阻止了水體的流動,為了使魚快速生長,養魚者更是將整車整車的大糞往東湖裡面倒,這就很容易導致富營養化,一旦這些魚因為缺氧死去,魚的屍體會再次對東湖的水體造成危害第三,連島通路,現在橫跨東湖的路都是後來修的,用湖中間的島做為點,將東湖兩岸連在一起,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水體的流通
要治理東湖的水污染,首先就是要取締東湖的養魚行為,然後逐步改路為橋,增加水體交換的速度
採取的措施::
湖北省武漢市治理東湖環境的 3 大污水處理廠之一,日處理 18 萬噸城市污水的二廊廟污水處理廠日前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開工。 這是今年武漢市全面治理東湖環境的又一重大措施。入夏以來,武漢市政府組織規劃、環保、工商及港監等部東湖水域餐飲船。從 5 月 22 日政府動員到 8 月 20 日,東湖水面的 39 條餐飲船全部拆除完畢。 同時,不屬這次拆船范圍的兩艘南湖餐船也相繼拆除。在富營養化明顯的水域,夏季瘋長的水浮蓮已成東湖的一大頑症,在「東湖拆船效應」的帶動下,這一難題也被解決了。有人統計:打撈的水浮蓮足有數百噸之多。 據東湖風景區管理部門提供的資料表明:在「拆船效應」的影響下,東湖周邊的違章建築及佔道物資都先後遷走,眼下的東湖周邊干凈多了。 根據該市政府綜合治理東湖的部署,利用世行貸款及國內配套資金近 10 億元的東湖治理多項工程,近幾年內將陸續開工。從1999年起,東湖風景區管理局通過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加大了環境治理和旅遊基礎設施功能的配套。他們首先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進行環湖整治。搬遷47戶,拆除破舊房屋3800平方米,修建了具有楚國風情的楚風園;投資2000多萬元,興建了武漢惟一的海沙浴場,又建起1300多米的親水平台,為遊人創造了安全、方便、舒適的步行空間;在對環湖18.2公里道路亮化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的亮化改造工程,使夜晚的東湖環湖景觀別具風情;投資560萬元,對「八一」游泳池進行環境整治改造,如今成為市民及遊客到東湖消暑的著名泳場;同時對梨園廣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改造,植樹木、種花草,加大了環境的美化、綠化程度;通過一系列的改造和整治工程,使景區內的200戶居民告別了「城中村」,喜遷新居,讓往日陳舊不堪的環湖環境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此外,東湖風景區實施「碧水藍天」行動計劃,對景區及周邊生活小區6家賓館餐廳及主要游覽點的污水排放和油煙、噪音進行了達標治理,使污水排進城市管網,避免生活、經營污水對東湖的污染,從源頭上清潔了東湖的水質;將困擾東湖的固體垃圾納入了城市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建立起有毒、有害垃圾的收集、存儲機制;制定預案,組織演練,增強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同時,執法部門對違法填湖、破壞水質和自然景觀的事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環境治理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使「碧水藍天」的良好環境在東湖景區持久地延續下來。

閱讀全文

與梨園醫院污水處理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站的廢氣流速 瀏覽:411
濰坊市污水排哪裡 瀏覽:306
南京葯廠廢水處理 瀏覽:586
重慶廢水檢測報告 瀏覽:23
diy魚池滴流過濾 瀏覽:314
小電影免費 瀏覽:628
摩托車純水怎麼上牌 瀏覽:940
國內離子液體去哪買 瀏覽:906
ge反滲透膜介紹 瀏覽:189
塑料水箱水放久了壁上的水垢怎麼去 瀏覽:163
焊接煙塵凈化器多少錢 瀏覽:17
日本電影你懂的 瀏覽:916
我愛你個媽賣麻花情什麼電影 瀏覽:681
過濾油的妙招 瀏覽:882
私人影院可以待多久 瀏覽:699
大尺度百合電影 瀏覽:495
飛利浦凈化器5656怎麼樣 瀏覽:306
單級污水泵裡面有沒有什麼油 瀏覽:697
污水沉澱劑用量 瀏覽:702
分體式足浴盆清理水垢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