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草灘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

草灘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

發布時間:2023-09-21 22:47:09

『壹』 武漢東湖:"無違無禁即可" 點燃創新創業激情

武漢東湖:"無違無禁即可" 點燃創新創業激情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東湖開發區」,別稱「中國光谷」。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武漢東湖:"無違無禁即可" 點燃創新創業激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武漢東湖:"無違無禁即可" 點燃創新創業激情

在湖北省武漢東湖,一杯「創」字拉花的咖啡惹來眾說紛紜。

草根創業者看來,「創」的左邊是吃飯的糧倉,右邊是一雙筷子,意思是靠創業自食其力。

投資人說,這個「創」的左邊是投資人羨模肩上扛著創業者,而右邊兩道杠是上市前闖過的一道又一道難關。

政府代表眼裡的「創」又有所不同,左邊兩個C一個代表政府,一個代表產業,右邊兩豎表示一個好的政策帶動扶持一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實際上,這枚拉花被設計的最初的意思只是咖啡(coffee)、創新(creation)和創業(investment)、孵化(incubator)的首字母縮寫而已。「圍繞小小的一杯咖啡都會迸發出無限創意,可見光谷的創新氛圍有多麼兄塵緩濃郁。」光谷創業咖啡執行總經理宣潔感嘆。

小到一杯咖啡的拉花,大到整個體制機制的突破,走進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給人留下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敢想、敢做、敢於另闢蹊徑、敢於突破常規。這里被企業家稱作政策特區、創業特區、人才特區,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諸多產業傳奇和夢想奇跡。

《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彷彿置身在創新的潮水中,特意采擷幾朵創新的浪花獻給讀者。

先行先試

推動制度創新

東湖的天地與別處不同,在這里,企業可以在更為寬松的環境中放膽創新,放手去干,激發創造力的無限可能。

今年《東湖國家自主創兄橡新示範區條例》審議通過並施行。它將東湖高新區幾十年探索的成果上升為法規。在東湖,「無違無禁即可」,鼓勵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堅持「明確簡政、徹底放權」,「傾其所有、一步到位」,最大限度地給予示範區政策支持。

「這部被稱為『光谷基本法』的《條例》徹底破除創業者的束縛,讓他們放手一搏。」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武漢郵科院原本是一家單一的`科研院所,得益於東湖示範區科研院所轉制的各種政策支持,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革。武漢郵科院院長童國華告訴記者,示範區有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給了他們改革的底氣和機會。武漢郵科院因此爭取到國資委的特殊政策,成為國資委直管企業中唯一的高管擁有期權和股權的企業,實現了體制機制的重大突破。

「沒有示範區,這是不可能的。」童國華感慨地說。武漢郵科院實施了中長期激勵計劃:在全資子公司實行崗位分紅權,根據崗位不一樣,每個崗位擁有公司創造利潤的分紅權;在新創子公司里,允許技術員和管理者持股,並且允許他們持有超過國有股的股權;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在上市公司實施期權和限制性股票。同時,中層變為合同制,能幹則留,不行就走,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再端著鐵飯碗了。

如今,武漢郵科院已經成為一家集科研、生產、經營、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員工從轉制時的900人發展到2萬人,成為國資委系統12家轉制的科研院所中最大的企業。據童國華介紹,武漢郵科院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國際市場、利潤、稅收增長都在15%左右,繼續保持穩健良好的增長勢頭。

不僅僅是武漢郵科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立首批5億元股權激勵代持專項基金,推動烽火普天、華工安鼎等100餘家企業實施股權激勵。

有人說,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最大的成果就是政策創新,而這種創新還將繼續下去。2014年,東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與開放先導 「雙輪」戰略,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力開展先行先試,制定了《東湖高新區先行先試實施方案》及《先行先試工作清單》、《先期啟動工作清單》。2014年,實施行政審批與服務、科技創新、科技金融和擴大開放等四方面42項先期啟動事項,形成制度性成果38項。

鼓勵研發

促進成果轉化

東湖高新區以「中國光谷」著稱,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束光纖、第一個光傳輸系統,是我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最大的光纖電纜研發生產基地,代表了中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的最強競爭力。

除了光電子信息產業,東湖還積極布局生物產業、環保節能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產業。為推動這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東湖示範區不僅從管理體制、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及創新容錯免責等9個方面提供支持,還積極推動區內密集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東湖示範區探索出校內研發、學校周邊孵化、大學科技園產業化、高新技術開發區規模化的『四級跳』模式,並且出台『黃金十條』,大大推動了高校科研創新和技術轉讓,就是依據『黃金十條』,示範區在2013年實現了項目標底全國最大、個人及團隊分配比例全國最高的成果轉化交易。」光電工研院副院長韓道說。

韓道所說的「黃金十條」即《促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若干意見》,那場轟轟烈烈的成果轉化交易就是光電工研院啟動的 「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專利轉讓工作。該專利在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實現掛牌轉讓,武漢沃億生物公司作為受讓方以1000萬元取得該專利。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比例根據「黃金十條」中明確的「轉化收益中至少70%歸成果完成人或者團隊所有」執行,駱清銘研發團隊獲得轉化收益的70%。

在東湖示範區,「黃金十條」中一條「在成果所有權不變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團隊可自主實施成果轉化」的規定激活了400餘項高校科技成果入園轉化。

2012年,圍繞科研成果轉移轉化需求,東湖示範區研究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在允許和鼓勵科研人員留崗創業、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為全國科技成果「三權」改革進行了探索,並且加快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試點的建設,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4所高校入選國家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改革試點。

2014年10月,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落戶東湖高新區,成為我國布局建設的第五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當年,東湖高新區內積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8家,全區認定登記技術合同673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9.1億元。

致力服務

吸引人才集聚

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內集聚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省部級科研院所共56個,58名兩院院士、20多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被稱為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這里擁有創新創業的強大生力軍,又恰逢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光谷最大限度降低市場主體准入門檻,給予創新創業者周到的服務和大力度的支持。

在光谷創業咖啡館,記者遇到了「90後」CEO付小龍,這位大學尚未畢業的年輕人如今執掌著一家市值6000萬元的公司,帶領著一幫「80後」的哥哥姐姐,開發了一款名為「戀愛記」的APP。現在產品已經有300萬用戶,並獲得1000萬元投資。

「光谷創業咖啡館是雷軍和合夥人李儒雄創立的創業孵化器,在這里不僅有很好的平台接觸投資人和知名企業家,能得到創新創業最直接的指導,而且聚集了很多資源,能幫助企業更好地成長。」付小龍說。

在光谷創業咖啡館,咖啡從來都不是主打產品,大部分來這里的年輕人,只需要一杯免費的水。許多年輕人說,這里賣的不是咖啡,而是夢想。「年輕人創業的空間基本免費,示範區有青桐計劃,每年投入5000萬元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凡是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100平方米以內,第一年免租,此後三年租金減半。」李儒雄說。

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匯。短短兩年時間,光谷創業咖啡孵化出近80個創業團隊,培養超過5000個創業項目。

目前,東湖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53家,其中,1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去創吧、DEMO咖啡等都已經成為創業者心中的天堂,吸引越來越多的加入者。

為了更好地服務互聯網創新創業,今年,東湖示範區組建「互聯網+」產業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由來自高新區的10家互聯網企業負責人進行面試、選拔,專職推進「互聯網+」產業發展。

東湖高新區近兩年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點燃了近百萬大學生、高校教師及科研人員的創業激情。2014年高新區新登記科技企業4293戶。

武漢東湖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東湖開發區」,別稱「中國光谷」。於1988年創建成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高新區,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1年被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全國四家「中央企業集中建設人才基地」之一。2016年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並獲批為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

東湖高新區規劃面積518平方公里,下轄八個街道、八大產業園區,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66名兩院院士、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

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製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光谷光纖光纜佔全國市場66%、國際市場25%,銷量世界第一,培育出中國信科、長飛光纖、華工科技、華工激光等全球知名的行業領軍企業。

東湖高新區明確了「三步走」發展方略,提出了全面推進「世界光谷」發展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光電子信息產業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基本建成「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中國光谷」影響力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地理環境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洪山區,江夏區境內。下轄8個街道。在東湖、南湖和湯遜湖之間,東起武漢外環線,西至卓刀泉路,北接東湖,南臨湯遜湖,面積518.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6萬(2012年)。由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東湖綜合保稅區、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光谷智能製造產業園、光谷中華科技產業園、光谷中心城等八大園區組成。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緊鄰中心城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區內地勢北高南低,湖泊密布,山巒起伏,綠化和水面多達200 平方公里。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4℃,氣候宜人。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直線距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41公里,距離華中地區水陸聯運中心武漢港20公里,距離武昌火車站8公里,距離漢口火車站28公里。到2000年底,區內有珞喻路、雄楚大道、關山大道、光谷大道、高新大道,民族大道等主幹道,形成「兩橫三縱」的城市道路骨架系統。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高等院校林立,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等58所高等院校,100萬名在校大學生;科研機構眾多,有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等56個國家級科研院所,10個國家重點開放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個技術開發機構,52名兩院院士,25萬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年獲科技成果1,500餘項,是中國智力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科教實力居全國第三。

到2000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85,914名從業人員中,中專學歷佔19%,大專學歷佔22%,大學學歷佔21%,博士、碩士佔4.5%;平均每平方公里科技人員達到5,000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達5,880人,佔在冊職工的5.8%,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人員達12,966人,佔在冊職工的17%。1996年後,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在冊職工中已佔到20%。

自然資源

區域面積224平方公里,園區實現「九通一平」,建立專業園區10多個,提供專業服務,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供水:武漢市水資源豐富,可利用潛力巨大,長江、漢江武漢段水資源年可利用量達300億立方米,東湖開發區的供水符合國家標准,日供給量超220,000立方米,區內供水管網完善,擁有兩條DN1000自來水管道直達區內主要產業園區。

電力:區內擁有110KV變電站兩座,220KV變電站一座,500KV專線一條,可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

天燃氣:供應充足,管網沿光谷各主幹道鋪裝,當前價格為2.3元/m (居民),2.65元/m (工業)。

排水:5萬噸污水處理廠一座,正啟動建設5萬噸二期擴容工程;另一座20萬噸污水處理廠正申報建設;40公里20萬噸中水排江管道11月底即將鋪裝完成,2008年啟動第二條排江管道建設。水電氣價格比沿海地區低1/3。

社會事業

東湖高新區已經形成了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醫葯、新能源環保、高端裝備製造、高技術服務業競相發展的「131」產業格局。

1、光電子信息產業

光谷已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光電子產業競爭的主力軍。是我國最大的光通信研發基地,是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我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年產光纖7000萬公里;激光企業200多家,市場佔有率連續11年超過50%);擁有我國光電子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近年,華為在光谷建成國際上最先進的光通訊半導體晶元研發中心,新思科技等建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研發集群,全球光電研發基地正在形成。

2、生物醫葯產業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是高新區以「千億產業」思路建設的第二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012年在全國26個生物產業園區中綜合排名第三。光谷生物城建設五年來,實現了「五五」跨越,形成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葯園等5大園區,建設面積500萬方,聚集海內外企業518家,產業年總收入達到512億元,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PET)等5項世界領先成果實現產業化。

3、節能環保產業

高新區在生物質能源、電力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新能源服務等多個領域優勢明顯,2013年實現總收入789.21億元,增長19.67%。生物質新能源領域,陽光凱迪是全國生物質能源行業的標桿企業,其生物質發電技術、生物柴油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高端裝備製造業

數控領域的創新成果國際領先,華中數控的國產數控系統應用到衛星零件批量加工等航天領域。武重集團超大超重型數控機床推動我國極限裝備製造水平進入國際領先行列,成功應用於核電裝備、大型船舶等國產重大裝備與極限製造領域,被列入2012年度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十大新聞。濱湖機電研製出世界上工作幅面最大的3D列印機。在智能電網領域,武漢南瑞公司新一代雷電定位系統在雷電廣域探測及其定位技術、220kV復合材料桿塔基體材料和大尺寸產品的製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5、現代服務業

高新區擁有全國唯一的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並且在文化創意、軟體服務外包、金融後台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2011年獲批國家現代服務業試點,移動互聯網、軟體與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3年實現總收入1335.48億元,增長33.24%,成為高新區第二個千億產業。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等30家金融機構後台簽約入駐光谷金融後台服務區。

;

『貳』 肥西2022拆遷計劃

法律分析:推進道路交通建設、拓展城市框架、 促進公益事業全面發展近日,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肥西2021年大建設計劃正式公布,立足打造合肥未來城市新中心,項目涉及綜合交通工程、拆遷安置房工程、文教衛體工程、生態環境工程共6大類344項,估算投資約232億元。交通:開工創新大道、縱川路等項目在肥西,2021年大建設計劃「菜單」中,包含綜合交通工程85項、拆遷安置房工程60項、水電氣等公用事業工程38項、土地復墾工程11項、文教衛體等公益性工程59項、生態環境工程91項,估算投資約232億元。交通是城市各項社會經濟活動的聯系紐帶,在新出爐的大建設計劃中,綜合交通成為一大重點。2021年,肥西將繼續推進繁華大道改造、集賢路、合六南通道、德上高速等項目,開工建設金寨南路快速化改造、創新大道、縱川路等項目,完善城際骨幹路網和高速公路網,等高對接合肥城區。完善重點區域路網,高標准建設潭沖河以南、紫雲湖、產城融合三大重點片區,著力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品質新區;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在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配套路網的基礎上,圍繞產業項目,加快工業園區平台路網建設,扎實推進基礎路網改造。人居:16個安置點提供房子22890套。提供高品質的城市生活,讓居民共享發展成果,是肥西大建設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2021年,肥西以人為本,繼續加快安置點建設步伐。全年共計劃安置點項目96個,其中續建35個,計劃開工25個,開展前期工作36個,其中根據2021年大建設計劃安排,計劃竣工新四十埠安置點二期、館驛安置點、新港南區安置點B區、舒安安置點、紫蓬安置點二期等16個安置點,建築面積約317.9萬平方米,能提供安置房22890套。公益:建設花木城小學等一批教育工程2021年,肥西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著力推動公益事業全面發展。大力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計劃開工職教中心二期、花木城小學、肥西縣幼教集團總園等8個教育項目。醫療衛生養老事業水平持續提升,推進肥西縣人民醫院二期、肥西縣中醫院新區建設等4項,計劃開工山南鎮中心衛生院擴建、桃花鎮衛生院遷址新建等公益項目;繼續建設肥西縣人才公寓、肥西縣示範老年公寓等10項工程,計劃開工法院審判法庭、工人文化宮等項目。此外,為改善城鄉環境面貌,今年會加快推進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計劃開工中派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等多個項目。積極推進園林綠化建設,實施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環巢湖大道景觀綠化提升、方興大道連接路段綠化完善工程等重點工程。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叄』 南通市港閘區的城市建設

2007年該區緊緊圍繞「打造北翼新城,建設南通強區」的目標,按照完善功能、改善形象、塑造特色、增創亮點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以功能和景觀塑造為核心的港閘新城建設。進一步完善「五橫九縱」路網框架,提升城市配套功
能。加快我區主次幹道及配套設施建設。順利實施城北大道、馬躺路橋南接線等市級道路以及石橋路北延、火車站前二號路秦灶段等區級道路建設。全面完成11項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前期工作。投入6000多萬元,順利完成南通鐵路「一線三中心」建設過程中的征地拆遷、取土坑落實和施工保障任務。
項目前期拆遷有序開展。完成市級拆遷項目28項,完成區級拆遷項目26項,拆遷工作的順利推進,為市級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地塊開發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居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新開工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面積4.4萬平方米,年底累計新竣工18.7萬平方米,可安置1665戶。全年已竣工低價位商品房面積41.7萬平方米,其中唐閘公園一村危房改造7.98萬平方米,可安置3538戶。50畝保障性商品房目前已經全部開工建設,預計2008年底竣工並可安置約570戶。
全區新建城市綠色通道6公里,新增城市綠地面積30公頃。為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我區人居生態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克服用地瓶頸,加大了土地的收儲和出讓力度,地塊收儲成效明顯。全年收儲經營性用地8塊,面積1103.86畝。2007年已出讓經營性地塊14塊,總面積1532.56畝,回籠資金24.36億元。通過加快地塊收儲、出讓和開發,全區初步形成了以華都商業廣場、美麗華、高迪晶城等為代表的城市建設新亮點。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2009年是我區有史以來新上項目最多、投資總量最大、重點亮點工程最多的一年。2009年城建項目共77項,新建項目共44項,為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區本級完成投資19.73億元,市級投入資金占整個市區的50%。南通市市區第一座立交橋——204國道立交橋主體建成;南通第一家農民綜合性公園——五里樹公園全面建成;市級城建項目、重要主幹道——城北大道、長江北路年底可實現通車;集文化、旅遊於一體的重點項目——城市綠谷全面啟動;重點園林綠化工程——北翼新城綠化帶全面建成。
園林綠化項目取得新起色。完成了五里樹公園、204國道、城北大道、通寧大道兩側綠化、北翼新城綠化帶和16條區級道路配套綠化建設項目。全年綠化造林4825畝,其中成片造林3400畝,綠色通道45公里,全面完成市、區下達的目標任務,使我區城市面貌進一步美化、凈化、亮化。
地塊開發取得新成績。共出讓地塊13幅,總出讓金額19.66億元,回籠資金5.71億元。其中經營性地塊4幅,出讓面積510畝,出讓金額約17.2億元;安置房地塊9幅,總面積約811畝,出讓金額約2.46億元,可建安置房約97萬平方米。年內收儲經菅性用地8幅,合計約1800畝。
安置房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我區遺留拆遷戶多、安置任務重的現狀,區委、區政府提出「大幹500天,安置8000戶」的目標要求,實施嚴格的考核措施,採取超常規的工作方式,安置房各項建設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年在手21幅拆遷安置房地塊共計200萬平方米,16296套。6幅地塊年內能夠完成交房工作,共計54.09萬平方米,4476套。今年新開工安置房佔地面積8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3萬平方米,共計11252套。
拆遷工作快速有序推進。今年,我區拆遷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掃尾工作取得突破,同時結合城建項目和安置房建設,大力組織拆遷推進,總體呈現出速度快、質量高、秩序好的顯著特點。全區民居拆遷開拆44個項目,完成2109戶,完成率為99.34%,拆遷面積33.74萬㎡。非居簽約97家,交房率達100%。歷年來掃尾民居累計108戶,非居累計99戶,分別完成99戶和89戶,完成率均達到90%。拆遷工作的有力推進對城市建設和項目落地房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肆』 草灘康師傅水廠污水站水量多大

其設計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 先期日處理規模達到20萬立方米/日,由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設計,項目投資近60291.66萬元,西安市經開區草灘污水處理廠建設地點:項目選址於經開區草灘生態產業園,皂河以東,渭河大堤以南,尚林路以北區域。 佔地面積:項目佔地面積約81229.9m2(121.84畝)。 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60291.66萬元。 項目規模:擬建工程處理規模為20萬m3/d。 擬采工藝:污水處理工藝為曝氣沉砂池+輻流式初沉池+膜格柵+改良A2/O工藝+MBR膜池+次氯酸鈉消毒。 出水標准:處理後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達標尾水排入渭河。西安市經開區草灘污水處理廠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了周圍水體環境,對治理水污染,保護當地流域水質和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伍』 上半年環保工作總結

關於上半年環保工作總結範文

今年上半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環保局的精心指導下,全區環保系統凝心聚力,砥礪奮進,認真落實各級工作部署要求,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環保工作整體取得積極進展,上半年環保工作總結。

一、上半年全區大環境質量狀況及環保工作完成情況

今年上半年,在我區區長環保目標任務、生態市創建、科學發展評價、幸福濱湖建設等考核體系的指標中,反映環境質量狀況的各項指標基本保持穩定,全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88.9,較去年同期提高4.8。

在環保職能方面,我們主要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在全面提升全區環境質量上花心思、下功夫,突出了「八狠抓八促進」。

1、狠抓污染減排,促進自然環境優化

今年16月份,我區年度減排任務順利過半,在已超額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成果。一是緊抓工程保減排。我局緊緊抓住「污水處理廠擴容建設」、「配套污水管網建設」、「截污接管」這三大減排主力項目,積極籌劃、多方協調、強力督查,力爭形成減排量,確保年度減排任務的完成。二是嚴格管理促減排。通過責令工業企業關停、實施限期治理、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以及推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等機制,有效擴大污染減排成果。三是拓展內容深減排。積極挖掘農村生活污染、種植業污染中的減排潛力,逐步開展以氮磷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減排行動,不斷擴大減排范圍和減排內容,積極控制水體中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2、狠抓源頭控制,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積極發揮環保部門職能作用,用嚴格的「環保准入制度」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來促進我區產業結構升級。通過嚴把三道「關口」,確保區域經濟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嚴把審批關口。根據我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步驟,嚴格按照建設項目七項審批原則和太湖一級保護區准入條件的項目做到了「四不批」,即: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總體規劃、不符合保護區准入條件、污水不能集中處理的建設項目一律實行否決和勸退。上半年,共受理建設項目345件,其中批准建設310件,上報市環保局32件,否決3件,同時在咨詢階段對24件提出了勸退意見。二是嚴把建設關口。建立動態管理台帳,強化項目建設過程的環境分類跟蹤監管,努力實施從建設到投產的全過程管理,並積極開展專項整治和「回頭看」活動,確保了項目建設過程中不走樣。三是嚴把驗收關口。定期梳理符合驗收條件的建設項目,加強竣工環保驗收管理。對建設單位未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久拖不驗」、「久試不驗」,未經環保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產的,採取了更為嚴厲的查處手段。今年上半年,我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均達到100%。

3、狠抓督查預警,促進治太工作落實

今年以來,區太湖辦緊緊圍繞「三個確保,一個改善」的目標,按照「治太投入高於去年、治太監管嚴於去年、治太成效優於去年」的要求,拓寬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提升工作水平,扎實地推動了各項治太工作。一是確保太湖安全度夏。及時出台湖泛巡查和應急處置方案,周密部署各項工作、推動明確部門工作職責,對落實打撈隊伍和工具、藻水分離站建設、調整設立打撈點、堆放點等工作嚴格督查。同時加密主要入湖河道水質監測和藍藻集聚、湖泛、黑水團的巡查觀測,確保安全度夏工作能夠嚴陣以待、積極應對。二是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制定出台了我區《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規則》,明確了成員單位職責及有關制度。根據市政府下達的治太任務,積極協調落實了9大類15項重點工程和主要入湖河道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實施主體,並提請區委區政府將治太重點工程列為鎮、街道年度重點工作。上半年,已完成污水管網建設、池塘循環水養殖工程、太湖濕地農業綜合利用示範區等7項工程;馬山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等8項在建。三是健全完善督查機制。繼續充分發揮區環保督查組的作用,完善每周例會、半月專報和每月通報制度,緊緊圍繞治太目標任務及環保重點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節點督查、綜合督查、階段督查和重點督查,半年,累計出動督查人員580人次,編制督查月報3期、專報7期,對進展緩慢的項目下發督查工作聯系單2份。

4、狠抓專項治理,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在著力推進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同時,切實加大對內河、煙塵、雜訊及生態環境的治理,全面提升區域環境質量整體水平。一是加快河道綜合整治。積極配合實施全覆蓋的「河長制」管理,於5月起啟動實施14條黑臭河道「清河行動」,制定界定標准,進行摸底監測,配合完成方案制定,加快消除「黑臭」現象。二是加強氣聲危廢管理。以「建築工地揚塵」、「清潔燃料使用」和「企事業單位雜訊」為重點,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和雜訊污染的監管,嚴肅查處了私設燃燒爐、沖天爐黑煙排放、焚燒垃圾、煙塵雜訊擾民等氣、聲違法行為。加強對我區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梳理、掌握轄區內100噸以上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名單,完成危險廢物轉移辦理260家。三是加速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配合開展國家生態市創建工作,培育了25個生態建設亮點工程;深入開展各類基層創建活動,確定了國家、盛市三級生態村創建計劃,打造了3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工程,7個社區創建盛市級綠色社區,6家學校創建盛市級綠色學校;初步建成了環境教育基地,蠡園開發區建設省級生態工業園規劃通過論證,土壤修復示範工程和低碳社區創建工作正穩步推進。

5、狠抓執法監管,促進環境問題解決

我局堅持把加強環境執法作為保障區域環境優化、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手段,多頻率、大范圍的開展各類環境執法檢查,不斷規范企業環境行為。一是日常監管不放鬆。以18家重點水污染源、29家一般水污染源和「三同時」建設項目作為重點監管對象,按月、按季進行巡查;會同街道積極開展聯防片活動,基本控制了煙塵控制區、雜訊達標區范圍內冒黑煙、雜訊擾民等現象;特別重視水源地和有放射性裝置單位的日常巡查和環境安全檢查,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和輻射環境安全。二是專項檢查頻次高。根據國家、盛市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實際,採取常規與突擊、普查與徹查、台帳與現嘗明查與暗訪四結合,開展了「重金屬企業專項檢查」、「直湖港沿岸企業排污行為監察」、「工商批轉項目三同時管理」等專項檢查8次,上半年,我局共出動執法人員7175人次,檢查企業2669廠次,對35起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嚴肅查處,促進了難點、重點問題的快速整改。三是應急預防重實效。編制完善了區突發事件環境應急預案,成立了相關組織機構,明確了處置程序和工作要求,組織開展了我區首次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環保隊伍應急實戰能力得到了更好地檢驗。

6、狠抓環保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局,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的理念,採取有力措施,在監管中優化服務,在服務中加強監管。一是積極服務重大項目。提前介入,積極對接區年度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全程服務。今年上半年,在預安排新開工的149個重大項目中,已經審批辦結項目74個、處環評項目9個。28個區級重點項目(60個子項)中,已經審批辦結項目13個(25個子項)、處環評項目4個。二是政策資金支持基層。積極開展「三服務三走進」活動。同時,為減輕企業負擔,出台了《建設項目三同時驗收簡易辦法》,縮短工作流程和驗收時間。積極幫助企業申請專項資金,推進企業環保工程的實施。三是深入開展環保宣傳。以「百日環境宣傳服務活動」、「六五」環境宣傳月活動為基礎平台,大力宣傳低碳生活和生態文明理念。完成176家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評定,組織基層領導、企業法人、執法人員開展多層次的培訓和講座,指導全區9個板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7、狠抓軟硬配備,促進能力水平提升

為適應現代化環境管理的需求和環境保護形勢發展,我局在加強全區環保軟硬體能力建設上下足功夫。一是監控能力得到加強。目前,我區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全部建設到位,馬山水廠和古竹橋水質自動監測站已正式運行,劉塘橋等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投入試運行,壬子港和黃泥田港水質自動監測站正等待驗收。太湖流域水環境質控分中心正抓緊建設,區環境監控中心已初步建成,污染源在線數據接入監控平台,監測區域監控范圍和監控對象將進一步擴大,監控效率將得到顯著提高。二是監管水平逐漸提高。今年以來,機關各部門和下屬單位積極開展業務比武、崗位練兵、技能研討等活動,環保執法隊伍能力不斷提高。利用搬遷新行政中心機宜,斥資高標准建設實驗室和采購大型儀器配備,全面提高監控監測能力水平。三是發展規劃逐步明晰。認真布置和開展了「十二五」環保規劃的各項相關工作,通過組織籌備、內部調研、橫向調研、規劃編寫等過程,現已初步形成「十二五」生態環境建設專項規劃草稿。

;

『陸』 污水處理廠擴容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廠擴容的含義是指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量已達到原設計的水量,但進水量還在不斷增加,現有處理設備的容量已滿足不了要求,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或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由於各種原因,出水水質達不到排放標準的要求,需要對現有處理工藝進行技術改造或增設部分處理設備,以改善出水水質,或兩者兼有之。

『柒』 我國在建的重大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有什麼

廣東
4.1 中山大學科技綜合樓(二期)工程(2009-2010年)
4.2 廣東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校南海校區工程(2008-2009年)
4.3 廣州市金沙洲居住新城B區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工程(2008-2009年)
4.4 興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廠擴容工程(2009-2010年)
4.5 佛山市三水區中心工業園南部污水處理廠項目(BOT)(2008-2009年)
4.6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體育館工程(2008-2009年)
4.7 福永污水處理廠項目(2008-2012年)
4.8 竹銀水源工程(2008-2010年)
4.9 公明污水處理廠項目(BOT)(2008-2010年)
4.10 葵涌沙魚涌污水處理廠項目(2008-2010年)
4.11 海昌散雜貨碼頭工程(2008-2010年)
4.12 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2008-2013年)
4.13 拱北水質凈化廠改擴建項目(2008-2009年)
4.14 廣東省廣州住宅樓工程(2008-2010年)
4.15 鵝公嶺污水處理廠項目(BOT)(2008-2010年)
4.16 燕川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干管項目(BOT)(2008-2010年)
4.17 龍田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2008-2009年)
4.18 中山市西區馬山垃圾轉運站工程(2008-2009年)
4.19 埔地嚇污水處理廠項目(BOT)(2008-2009年)
4.20 沙田污水處理廠項目(2008-2009年)
4.21 橫崗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2008-2009年)
4.22 廣州市黃閣公園工程(2008-2010年)
4.23 蘿崗香雪公園(二期)工程(2008-2009年)
4.24 平湖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2008-2009年)
4.25 上洋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BOT)(2008-2009年)
4.26 深圳大學基礎實驗室(二期)工程(2008-2009年)
4.27 東海商務中心項目(2008-2011年)
4.28 花都區亞運新體育館項目(2008-2009年)
4.29 珠海臨港工業區南水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2008-2009年)
4.30 寶安區污泥糞渣處理廠工程(2008-2009年)

『捌』 西安市第十污水處理站在哪求詳細地址

西安市第十污水處來理廠位於西安滻自灞生態區灞河入渭口以西草灘鎮賈家村西側,設計總規模為日處理城市污水8萬噸及深度處理4萬噸,總佔地面積99畝,計劃總投資2.13億元人民幣。一期工程投資9815萬元人民幣,於2010年12月動工建設, 2011年年底完成建設並通水調試運行,並於2012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目前污水日處理能力為4萬噸,來水全部處理,工藝運行穩定,水質達標排放。服務范圍為北三環以北,渭河以南,草灘大學城、未央湖及草灘生態園,漕運明渠以東至灞河西岸區域,總服務面積1946公頃,近期服務人口38萬人。

『玖』 龍安開發區的發展現狀

龍安開發區 前身為店下鎮楊岐墾區,1991年楊岐海堤堵口成功,1998年1月經福鼎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龍安開發區,1999年6月被寧德地區行署列為地區級開發區,授予正科級行政管理許可權。下轄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土地總面積17.8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5平方公里。
港口區位優勢明顯。開發區位於福鼎市東南沿海的沙埕港西岸,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利。北離溫州機場100公里,西距太姥山高速公路互通口15公里,距溫福鐵路太姥山火車站僅10公里;沙埕港疏港公路暨八楊公路已竣工通車,擬建的溫福鐵路龍安支線已被列入福鼎市「十二五」規劃。東面為全國36個深水良港之一的沙埕港,港口岸線長達13.9公里,可規劃建設3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區內現有5000噸陸島交通碼頭、3000噸滾裝碼頭和500噸雜貨碼頭各一座,三級漁港碼頭二座,可與全國各重要港口城市通航。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總投資2.1億元的項目區一期基礎配套工程已基本完工。(1)道路方面。投資1800多萬元的項目區「兩橫兩縱」主幹道工程已竣工;總投資為1600萬元的集鎮至園區的連接線工程已建成通車;總投資700多萬元的環島跨港橋已投入使用。(2)供水方面。項目區近期、中期及遠期供水規劃已編制完成並報請市政府通過,總投資1400萬元的近期供水工程已進入網管施工階段,建成後供水能力可提高至1.5萬噸。(3)供電方面。園區內企業供電總體方案已編制完成,近期新增三回10千伏供電線路完工後可以滿足項目區用電需求。(4)環保方面。合成革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於2008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目前該項目提升擴容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完工後日處理能力可達4000噸以上;為適應園區發展的需求,我區目前正積極採取BOT模式推進日處理1.5萬噸的綜合性污水廠項目建設。按照國家產業環保要求,園區已投產企業均已安裝粉末除塵、煙氣脫硫、DMF靜電回收、車間脫胺等廢氣處理設備。對於工業固廢,現階段我區採取委託省固廢中心集中處置工業固體廢棄物進行過渡,同時正在全力加快申報籌備建設日處理20噸的固廢處理中心項目。
工業新城初具規模。福鼎市委、市政府2005年將龍安確定為萬畝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5.3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8-10萬人。主要由碼頭倉儲、工業項目、旅遊休閑、商貿配套服務和居住區5大功能區組成。其中工業用地1.1萬畝,首期啟動區為PU合成革和超細纖維合成革產業基地,面積3000多畝,已引進規模以上項目42個,注冊資本累計達9億元,總投資達70億元。目前已投產企業32家,正在施工建設6家,4家正在加快前期工作,2011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0.77億元。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福豐、鼎瑞鎳合金等臨港重大項目的加快推進,預計經過3-5年的發展,開發區可發展成為年產值達350億的工業新城。

閱讀全文

與草灘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滲透段間壓差是指什麼 瀏覽:820
水蒸氣蒸餾與普通蒸餾裝置的不同點 瀏覽:397
樹脂瓦機瓦設備 瀏覽:563
院感污水管理制度 瀏覽:840
空氣凈化器大小怎麼選怎麼選省電 瀏覽:974
中水回用效率案例 瀏覽:67
污水gb134562012 瀏覽:108
大松凈化器怎麼復位 瀏覽:904
蕪湖廢水處理租賃廠家 瀏覽:597
市政污水與化糞池排放順序 瀏覽:191
蒸餾法測銨鹽吸收液滴定劑 瀏覽:448
定製魚缸蓋和過濾器 瀏覽:882
冒污水怎麼辦 瀏覽:196
市區的污水最後都排去了哪裡 瀏覽:765
800立方污水處廠運營 瀏覽:768
飲水機的水管一般是多少 瀏覽:725
魚缸用什麼葯物來凈水 瀏覽:875
電腦系統edi 瀏覽:80
酒廠里的廢水渣做肥料怎樣用 瀏覽:565
健身前純凈水放鹽起到什麼作用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