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井應該在底部留沉澱池不
您好,污水井是沒有沉澱池的,污水一般都是非滿管重力流,流量不回,大整個管道系統要保證答水裡條件盡可能好,同時保證流速>0.6m/s以盡可能防止固體淤積堵塞管道,要將水中全部雜質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窨井也是一樣的,設計時是要保證沒有東西沉下來的。當然雨水是可以有沉澱截污井的,因為雨水通過路面匯聚,由雨水口進入管道系統,泥沙量比較大,為防止堵塞管道,設沉澱井。
B. 污水檢查井的做法
現代城市內的污水管道施工,主要採用的是頂管的施工方法。
在頂管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工作坑和接收坑,等管道頂進完成後,工作坑和接收坑內開始砌築(或澆注)檢查井,然後回填和恢復路面,這是頂管施工最普遍的施工方法。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放線定點-管道就位-確定開挖尺寸-人工開挖第一段-第二段施工-第三段施工(挖土、綁鋼筋、支模、澆築混凝土)……第n段。
根據接收坑處檢查井的作用和特點,我項目部經過對多個頂管施工工程的摸索和實踐,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接收坑處檢查井施工的新方法—「改型檢查井——騎馬井」施工方法。
此工藝方法實施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對污水管道頂管檢查井施工的一次革命。
騎馬井施工原理主要是根據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原理並參照《排水檢查井圖集》(圖集號02S515)整合而成的。
騎馬井的上半部分(井壁和井筒部分)採用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原理,挖孔然後澆築鋼筋混凝土護壁。
下半部分(井室部分)參照《排水檢查井圖集》(圖集號02S515)中直線型磚砌污水檢查井井室的樣式進行施工。
(2)污水井檢查井需要留沉澱位置嗎擴展閱讀: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 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2 檢修室高度在管渠埋深許可時一般為1.8m,污水檢查井由流槽頂起算, 雨水(合流)檢查井由管底起算,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
當道路縱坡大於0.02 時,雨水口的間距可大於50m,其型式、數量和 布置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
坡段較短時可在最低點處集中收水,其雨水口 的數量或面積應適當增加。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於1m,並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況需要 淺埋時, 應採取加固措施。 有凍脹影響地區的雨水口深度, 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
C. 雨水井與檢查井有什麼不同
一、功能不同:
1、檢查井是為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供電、給水、排水、排污、通訊、有線電視、煤氣管、路燈線路等維修,安裝方便而設置的。
2、一般設在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處,是便於定期檢查附屬構築物。
3、雨水井,其側面有孔與排水管道相連,底部有向下延伸的滲水管,可將雨水向地下補充並使多餘的雨水經排水管道排走。
二、用處不同:
1、雨水可以通過雨水管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過污水檢查井收集後,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水質達標後再排到河道里
2、檢查井是用在建築小區(居住區、公共建築區、廠區等)范圍內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外徑不大於800mm、埋設深度不大於6m,一般設在排水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等。
(3)污水井檢查井需要留沉澱位置嗎擴展閱讀:
適用范圍
建築小區(居住區、公共建築區、廠區等)、城鄉市政、工業園區、舊城改造等范圍內埋地排水管道外徑不大於1200mm、埋設深度不大於8m的塑料排水檢查井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維護保養。
一般土質、軟土土質、季節性凍土土質和濕陷性黃土土質條件下的塑料排水檢查井施工;
抗震設防裂度為9度及9度以下的地區。
一般車道的地面荷載按汽車總重15t(後輪壓5t)。
消防車道的地面荷載按汽車總重30t(後輪壓6t)設計。
地下水位按地面下不高於1.0m設計。
D. 檢查井的位置
檢查井的位置,應設在管渠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 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處。 檢查井在直線管段的最大間距應根據疏通方法等具體情況確定,檢查井最大間距 管徑或暗渠凈高最大間距(m) (mm) 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 200~400 40 50 500~700 60 70 800~1000 80 90 1100~1500 100 120 >1500,且≤2000 120 120 檢查井各部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 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2 檢修室高度在管渠埋深許可時一般為1.8m,污水檢查井由流槽頂起算, 雨水(合流)檢查井由管底起算。 檢查井井底宜設流槽。污水檢查井流槽頂可與0.85 倍大管管徑相平,雨水 (合流)檢查井流槽頂可與0.5 倍大管管徑處相平。流槽頂部寬度宜滿足檢 修要求。在管渠轉彎處,檢查井內流槽中心線的彎曲半徑應按轉角大小和管 徑大小確定,但不宜小於大管管徑。 位於車行道和經常啟閉的檢查井,應採用有足夠承載力並具防盜功 能的井蓋與井座。位於路面上的井蓋,應與路面持平;在綠化帶內井蓋可高出地 面。在污水干管每隔適當距離的檢查井內,需要時可設置閘槽。接入檢查井的支管(接戶管或連接管)管徑大於300mm 時,支管數不 宜超過3 條。檢查井與管渠介面處,應採取防止不均勻沉降的措施。 泵站前一檢查井,應設置沉泥槽。壓力管渠上應設置壓力檢查井。 雨水口的型式、數量和布置,應按匯水面積所產生的流量、雨水口 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確定。 雨水口間距宜為25~50m。連接管串聯雨水口個數不宜超過3 個。 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 當道路縱坡大於0.02 時,雨水口的間距可大於50m,其型式、數量和 布置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坡段較短時可在最低點處集中收水,其雨水口 的數量或面積應適當增加。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於1m,並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遇特殊情況需要 淺埋時, 應採取加固措施。 有凍脹影響地區的雨水口深度, 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歡迎選購我公司生產的檢查井。
E. 污水塑料檢查井需要帶沉澱池嗎
塑料檢查井分為2種:
1,溜槽井,無沉澱功能。
2,沉澱井,自帶沉澱功能。
F. 雨水污水檢查井多深加防護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排水管渠和附屬構築物·檢查井(條文說明)
4.4.1 規定設置檢查井的位置。
檢查井的位置,除應按常規的因素設置外,還應結合規劃,在規劃建築物附近宜預留檢查井,增設預留支管。在小區規劃時,對公共建築尤應考慮。因這些單位排水量大,如不預留,將會增加管道投資並破壞建成路面。
4.4.2 關於檢查井最大間距的規定。
根據國內排水設計、管理部門意見以及調查資料,考慮管渠養護工具的發展,重新規定了檢查井的最大間距。
根據有關部門意見,為適應養護技術發展的新形勢,將檢查井的最大間距普遍加大一檔,但以 120M 為限。此項變動具有很大的工程意義。隨著城鎮范圍的擴大,排水設施標準的提高,有些城鎮出現口徑大於 2000MM 的排水管渠。此類管渠內的凈高度可允許養護工人或機械進入管渠內檢查養護。為此,在不影響用戶接管的前提下,其檢查井最大間距可不受表4.4.2規定的限制。大城市幹道上的大直徑直線管段,檢查井最大間距可按養護機械的要求確定。檢查井最大間距大於表4.4.2數據的管段應設置沖洗設施。
4.4.3 規定檢查井設計的具體要求。
據管理單位反映,在設計檢查井時尚應注意以下問題:
在我國北方及中部地區,在冬季檢修時,因工人操作時多穿棉衣,井口、井筒小於 700MM 時,出入不便,對需要經常檢修的井,井口、井筒大於 800MM 為宜;
以往爬梯發生事故較多,爬梯設計應牢固、防腐蝕,便於上下操作。磚砌檢查井內不宜設鋼筋爬梯;井內檢修室高度,是根據一般工人可直立操作而規定的。
4.4.4 關於檢查井流槽的規定。
總結各地經驗,為創造良好的水流條件,宜在檢查井內設置流槽。流槽頂部寬度應便於在井內養護操作,一般為 0.15~0.20M ,隨管徑、井深增加,寬度還需加大。
4.4.5 規定流槽轉彎的彎曲半徑。
為創造良好的水力條件,流槽轉彎的彎曲半徑不宜太小。
4.4.6 關於檢查井安全性的規定。
位於車行道的檢查井,必須在任何車輛荷重下,包括在道路碾壓機荷重下,確保井蓋井座牢固安全,同時應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防止車速過快造成井蓋振動。
4.4.7 關於檢查井防盜等方面的規定。
井蓋應有防盜功能,保證井蓋不被盜竊丟失,避免發生傷亡事故。
在道路以外的檢查井,尤其在綠化帶時,為防止地面徑流水從井蓋流人井內,井蓋可高出地面,但不能妨礙觀瞻。
4.4.8 關於檢查井內設置閘槽的規定。
根據北京、上海等地經驗,在污水干管中,當流量和流速都較大,檢修管道需放空時,採用草袋等措施斷流,困難較多,為了方便檢修,故規定可設置閘槽。
4.4.9 規定接人檢查井的支管數。
支管是指接戶管等小管徑管道。檢查井接入管徑大於 300MM 以上的支管過多,維護管理工人會操作不便,故予以規定。管徑小於 300MM 的支管對維護管理影響不大,在符合結構安全條件下適當將支管集中,有利於減少檢查井數量和維護工作量。
4.4.10 規定檢查井與管渠介面處的處置措施。
在地基松軟或不均勻沉降地段,檢查井與管渠介面處常發生斷裂。處理辦法:做好檢查井與管渠的地基和基礎處理,防止兩者產生不均勻沉降;在檢查井與管渠介面處,採用柔性連接,消除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影響。
4.4.11 關於檢查井設沉泥槽的規定。
沉泥槽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將養護時從管道內清除的污泥,從檢查井中用工具清除。應根據各地情況,在每隔一定距離的檢查井和泵站前一檢查井設沉泥槽,對管徑小於 600MM 的管道,距離可適當縮短。
4.4.12 關於壓力檢查井的規定。
G. 落底式檢查井和流槽式檢查井的區別
1、使用條件來不同
(1)流槽式的起到導自流作用,水力條件更好;
(2)落底式的,如果檢查井尺寸較小對水流影響也比較小,如果尺寸斷面很大,會引起流速突然降低,形成淤積。
2、使用地方不同
雨水用沉泥檢查井,污水用流槽檢查井。
3、清理淤泥方便度不同
(1)落底井又叫沉泥井,有塵泥功能,可以截留一部分污水中的雜質,方便清潔工人清通管道。
(2)流槽井中設有流槽,流槽有導流作用,水流條件要好於落底井,但是不能截留污水中的固體雜質。
擴展材料:
1、雨水檢查井的井底高度與雨水管道的一半相平,就是雨水管通過檢查井的時候,管子的上半部分是露出井底的。
2、污水檢查井的井底高度與污水管頂平,就是污水管通過檢查井的時候,整個管子都是在井底以下。當然,這個流槽不是水管,而是做井的時候砌築或混凝土澆築而成。都是做成"U"型。
市政井的井底不是平的,不是我們想像的管子接進井裡就完事了,檢查井的做法是有很嚴格的規范做法。
H. 污水混凝土檢查井的技術要求
塑料檢查井施工
A、井坑與基礎
1、井坑應與管溝同時開挖,開挖時井座主管線應與管溝中管道在同一軸線。井坑邊坡與管溝邊坡一致。井坑開挖時,不得擾動基土超挖;如基土受到擾動,則應按現行的《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的有關規定,根據基土土質採取補救措施。有沉泥室雨水檢查井井坑,應根據選用的規格,局部開挖沉泥室深度。井坑開挖應根據選用的規格,考慮井座主管線偏置因素,偏置端得坑壁應與管溝齊平。
2、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或雨季施工,應有排水,降低水位措施。
3、檢查井基礎應根據當地地質勘察資料和回填土下拽力經計算確定。當無資料時,可按檢查井基礎圖施工。
B、檢查井接管安裝
1、檢查井井座與管道連接安裝順序,應先從接戶管上游段開始安裝,以井-管-井-管順序安裝,病逐漸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
2、井座接頭與管道連接施工方法,應與同類型接頭的管道連接的施工方法一致。
3、井座與匯入管,排出管連接需要變徑,採用異徑接頭時,當匯入管徑小於井座介面管徑時,應管頂平接;井座排出管介面大於下游管道時,應管內底平接。
4、管道採用可變角接頭或球形接頭調整坡度時,當其管徑為315mm,應採用專用工具,不得使用鏈條扳手。
5、附加接頭的安裝,應根據井筒尺寸和連接管道的直徑,採用專用工具在井壁上開孔,孔洞圓周邊緣應平整,安裝附加接頭不得倒坡。
6、在地下水位較高或雨季施工期間,在管道(含檢查井)安裝完成(但尚未進行灌水試驗)時,應採取防止井體上浮的技術措施。
C、井筒安裝
1、井筒的長度應為井座連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設計地面的高度,再減去井筒頂至地面的凈距。當地面或路面標高難以精確確定時,井筒長度可適當預留餘量。
2、井筒插入井座應保持垂直。井筒插接時,不得使用重錘敲打,應採用專用收緊工具。
D、回填
1、回填應在排水管線(含管道和檢查井)驗收合格後進行,並與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
2、回填前可用砂土袋、鋼釺、木支撐將井座、井筒固定,並應排除基坑、溝槽內積水。
3、回填材料:從管底基礎面至管頂以上0.5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可用碎石屑、粒徑小於40mm的砂碩、高(中)鈣粉煤灰,中粗砂或溝槽開挖出的良質土。
4、回填土不得採用淤泥,垃圾和凍土等,並不得夾帶石塊,磚及其他帶有稜角的硬塊物體。
5、在當地最大凍土深度大於等於1.0m時,在冰凍層范圍內,應在井筒周圍不少於100m范圍內回填中粗砂。
6、回填應採用人工分層對稱回填,其密實度與管道回填一致,並不得使井筒產生位移和傾斜,嚴禁機械回填。
E、井蓋安裝
1、井蓋安裝前應精確測量井筒的長度,切割井筒的多餘部分。
2、安裝井蓋應按檢查井的輸送介質性質確定,污水井蓋和雨水井蓋等不得混淆。
3、有防護蓋座的污水檢查井的井筒上口還應安裝內蓋。
4、本圖集中的防護蓋座基礎,系採用C20細石混凝土現場澆搗;如需採用鋼筋混凝土預制,需經結構專業另行設計。
F、閉水試驗
應按現行的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進行閉水試驗。
I. 排水檢查井設計是流槽好還是沉澱池好
落底井又叫沉泥井,有塵泥功能,可以截留一部分污水中的雜質,方便清潔工人清通管回道.流槽井中設有流槽,流槽有答導流作用,水流條件要好於落底井,但是不能截留污水中的固體雜質.一般情況下,預留井都做沉泥井,預留井一般在道路外,方便清通而且預留井都是。
J. 污水檢查井的間距是多少啊
200~400的污水管道間距宜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間距為60m。污水檢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統上為檢查和清理管道而設立的窨井。
同時還起連接管段和管道系統的通風作用。相鄰兩井之間管段應在一條直線上,因此,在管道斷面改變處、坡度改變處、交匯處、高程改變處都需設置檢查井,在過長的直線管段上也需分段設置檢查井。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徑小於等於150mm時,檢查井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20m,管徑大於200mm時,檢查井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30m。
(10)污水井檢查井需要留沉澱位置嗎擴展閱讀:
排水系統的布置應全面規劃,盡量做到:
①排水溝道要處於控制面積的最低處,以求盡量自流排水。
②根據地形應將排水地區劃分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為主,抽排為輔。
③排水干溝的出口應選擇在容泄區水位較低和河床比較穩定的地方。
④下級排水溝道的布置要為上級溝道排水創造良好的條件,干溝要盡可能布置成直線。此外,排水溝布置要避開土質差的地帶,以節省工程費用並使排水安全及時。
⑤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區,應布置截流溝或撇洪溝,使外來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直接引入排水干溝或容泄區。
類型
國內外關於城市高架橋橋面排水的方式有很多種,通過對不同高架橋橋面排水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依據排水系統進水口截流方式的不同,可將高架橋橋面排水系統分為以下三類: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防撞欄桿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
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較為簡單的高架橋橋面排水方式,適用於橋下無車輛通行的情況。橋面雨水通過橋面橫縱坡匯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橫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時)或豎向排水管道(連續梁時)將雨水直接沖淋到橋下。
目前,在國內外的高架橋排水設計規范中沒有對橋面直接泄水的垂直高度給出明確規定,橋面徑流中可能會帶有腐蝕性的致污物,直接沖淋到橋梁構件會使其腐蝕或形成污垢,對高架橋結構造成不良影響。
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在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橋面雨水通過排水管道排至橋下排水溝或排水口內,適用於橋下有車輛通行的情況。一些發達國家對橋面徑流的排放有明確規定,要求採用排水管道和泄水管道將橋面水流引至橋下排水口。
在這種排水系統中,進水口的尺寸及間距選擇會影響排水系統的泄水能力。
如果進水口尺寸較小,就須減小雨水口間距(我國的橋面排水設計最小間距為5m)以能滿足橋面排水的要求。
當雨水口間距較小時,跨中雨水口截流的雨水需經過相當長度的縱向排水管才能到達橋墩處的落水管,在縱向排水管過長且鋪設坡度較小的情況下,管內水流無法達到自凈流速,水流中的雜質易在排水管道內沉澱,導致管道堵塞排水不暢。
若只在橋墩處設置雨水口,橋面雨水口間距變大,縱向排水管道長度較短且鋪設坡度較大,管內水流速度較大,滿足水流自凈的要求,不易形成管道阻塞,但進水口的尺寸也必須同時增大,寬度一般取為40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