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污水治理的力度,請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議.(至少三點
水污染的途徑有:工業、生活廢水的任意排放,農葯、化肥的過量使用,所以防內止水體的污染容的方法是:「工業三廢」經處理後再排放;生活污水應先集中處理後排放;農業上要合理施用農葯、化肥.
故答案為:「工業三廢」經處理後再排放;生活污水應先集中處理後排放;農業上要合理施用農葯、化肥.
⑵ 為綜合治理長江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1 退田還湖、修建大壩 ,植樹造林、建造水庫
2 把沿江的污染企業關閉或者嚴格控制污水排放量,且要處理污水.
⑶ 請教大家污水的合理化建議
常見污水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分離、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壯的污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常用的設施是:重力分離法使用沉砂池、沉澱池、除油池、氣浮池及其附屬設施;離心分離法使用離心分離機和水旋分離器;篩濾截流法使用隔柵、篩網、砂濾池和微孔濾池等設施。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污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成無害物質的處理方法。例如:混凝、中和、氧化還原以及萃取、汽提、吹脫、離子交換等。常用的設施為相應的池、罐、塔及其附屬設備。
物理化學處理法:
用物理和化學作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萃取法、氣提法和吹脫法。用來處理含無機溶解物的工業污水
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代謝作用,使污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細微懸浮狀態的有機性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物質。根據起作用微生物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將生物處理法與物化處理法相結合用來處理含有機物的工業污水。
考核污水處理設施的布點原則
驗收監測要緊緊圍繞著檢驗這些環保設施是否符合初步設計指標、能否正常有效地運轉來進行布點。
因此處理裝置的進、出口是驗收監測的必測點位。
在環評階段和初步設計的資料中,對於這些處理設施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都是有要求的
沿廠界的污水外排口,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污水,無論水量大小都是我們驗收監測的必測點位(包括雨水口);。
第一類污染物在其產生車間、裝置或單獨的處理設施排口布點,不得與其他類型的污水混合;
填埋場滲濾液不能漏與達標排放監測的點位基本上一致。。
注意:
後期工程產生的污水排入前期或其他工程處理設施的,盡管前期工程早已通過驗收,還是要對前期工程的處理設施進行復核性監測。考察水量增加、污染物負荷加大後,設施的處理效果如何。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環評批復中有要求;
試運行階段發現問題;
要考慮背景點
監測頻次 38號文件規定
對有明顯生產周期、污染物排放穩定的建設項目,污染物的采樣和測試頻次一般為2~3個周期,每個周期3~5次(不應少於執行標准中規定的次數)。
生產周期在8小時以內者,至少1~2小時采一次樣;
生產周期大於8小時者,至少每2~4小時采一次樣
連續穩態排放的點位,監測頻次以4次/日,連續監測3天為宜;
對非穩定排放的點位,加大頻次;
環境水質變化幅度小,減少頻次。
沒有工況的設施,進行模擬水質監測。
⑷ 治污行動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地方的河流污染嚴重,請你為當地政府提出兩條治污的合理化,建議。
整治地方企業,減少企業污染物得排放。完善城市污水處理體系,建立統一污水處理工廠;堅決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法律,完善對工業污染企業及責任人的處罰要有文字文件或法規,不能以罰代法。
即使罰,只能按污染程度(所以要有文字法規)進行處罰,還可以反推污染程度進行處罰,不能按企業好壞處罰,特別是小企業、小作坊。
(4)提出兩條治理污水的合理化建議擴展閱讀:
區域經濟的發展要充分考慮水資源保護。限制缺水地區發展耗水型產業,調整缺水地區的產業結構,嚴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設項目。應重點調整北方缺水地區的產業結構,防止水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
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經濟發展應考慮為生態用水留有餘地,防止因過度開發導致下游地區河湖萎縮、土地沙化、生態退化。在水源地區,引導和組織水源地生態經濟體系建設,避免水源地區經濟發展導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大力開展節水活動,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水消耗。有組織地推行節水、高效的農灌技術;完善科學的農業用水管理措施,盡快改變農業生產大量耗水的局面。
制定單位產品用水定額和水重復利用率考核指標,建立工業用水考核制度;明確規定冷卻水及工藝用水等工業廢水必須循環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發展水的閉路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水排放量。
⑸ 提出兩條防止水體污染的方法
防止水體污染的方法有:
1、工業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內少污染物的產生,容 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
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准。
2、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葯。
3、生活污水應實現集中處理和排放。
⑹ 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地方的河流污染嚴重,請你為當地政府提出四條治污的合理化建議。語文!謝謝,麻煩了
1、讓當地市民減少在河流邊洗衣服的現象、減少將臟水倒入河水、減少將垃回圾扔到河水裡;答
2、嚴查沿河污染源,如工廠排污管等。查到重處企業並對第一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
3、完善城市污水處理體系,建立統一污水處理工廠;
4、堅決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法律,完善對工業污染企業及責任人的處罰要有文字文件或法規,不能以罰代法。即使罰,只能按污染程度(所以要有文字法規)進行處罰,還可以反推污染程度進行處罰,不能按企業好壞處罰,特別是小企業、小作坊。
希望能幫到你。
⑺ 水處理合理化建議
你想要合理的處理這些污水,那麼就應該根據當地法律法規。然後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情況去執行。
⑻ 環境污染治理的合理化建議
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諸如:成立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政策法規;制定科技標准;控制、治理污染;保護自然生態;進行環境評價;開展宣傳教育;發展國際合作;進行環境監察等等。政府有關部門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象財政部、化工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都頒發過相關法規和規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1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行為,規定了 「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罰。再如:2008年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頒發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加強防範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環境保護部向各有關地區省環境保護(廳)局頒發了:《關於防範和應對地震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通知》。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滯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櫸林一年中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凈化大氣的作用,特別是森林,凈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著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標的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將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葯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葯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土壤混合均勻,並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著,分別向兩組容器內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如圖)。污水經過凈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就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將這類食品叫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開發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儲運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減少污染。例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准;包裝時不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象徵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1999年,我國生產出七百多種綠色食品,有些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並且使一百多萬公頃的農田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總之,開發綠色食品,是我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⑼ 針對我國目前水資源現狀,請你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原因: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不足。專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屬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北方地區尤為嚴重。由於我國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水資源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發,往往容易形成南澇北旱的現象。加上人類不合理利用水資源,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近年來由於毀林開荒、濫砍濫現象不斷發生,致使水土流失加劇,部分地區河流斷流、湖泊水域面積萎縮,造成我國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匱乏,人畜飲水困難。
一、節約:1、適度提高家庭和企業用水標准;2、提倡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3、水資源循環利用;4、擴大綠色植被覆蓋度,涵養水源;5、擴大節約用水宣傳力度。
二、治理:1、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提高污水排放標准;2、積極研發海水淡化技術,降低淡化成本;3、修建水庫與蓄水池,跨流域調水。
⑽ 環境污染治理的合理化建議有什麼
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諸如:成立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政策法規;制定科技標准;控制、治理污染;保護自然生態;進行環境評價;開展宣傳教育;發展國際合作;進行環境監察等等。政府有關部門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象財政部、化工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都頒發過相關法規和規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1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行為,規定了 「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罰。再如:2008年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頒發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加強防範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環境保護部向各有關地區省環境保護(廳)局頒發了:《關於防範和應對地震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通知》。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滯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櫸林一年中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凈化大氣的作用,特別是森林,凈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著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標的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將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葯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葯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土壤混合均勻,並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著,分別向兩組容器內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如圖)。污水經過凈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就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將這類食品叫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開發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儲運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減少污染。例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准;包裝時不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象徵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1999年,我國生產出七百多種綠色食品,有些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並且使一百多萬公頃的農田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總之,開發綠色食品,是我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