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疆力蒸餾酒

疆力蒸餾酒

發布時間:2025-02-09 15:14:43

1. 想問問大家,醬香型白酒都有哪些牌子

醬香型白酒的牌子有很多,比如家大業大酒、郎酒等。感興趣的請點一下,免費了解:【點擊了解貴州庄之酒產品信息與報價】

醬香酒發源地和主產區就是貴州仁懷及其所屬地茅台鎮。茅台鎮具有醬香酒生產的必要條件,包括醬香酒生產的地理條件——北緯27°51′、東經106°22′,海拔415米,屬典型的河谷地帶;地質條件——赤水河的水和紅土壤;氣候條件——冬暖、夏熱、少雨;原料條件——「紅糧」高粱和釀造技術條件——古法傳統釀酒工藝等。沒有茅台鎮當地得天獨厚的上述基本條件,醬香酒是釀制不出來的。換言之,離開了茅台鎮就釀造不出純真的醬香型白酒,因而,醬香酒只能是原產地酒、原生態酒,不可異地仿造、復制。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白酒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貴州庄之酒酒業。貴州庄之酒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庄之酒)位於貴州茅台鎮7.5平方公里核心產區,是一家專業從事醬香型白酒生產、銷售的規模化企業,庄之酒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自然健康,以酒為媒,共創共享」的核心價值,傳遞釀好酒,品人生的品牌理念。

2. 古時候喝什麼酒

古人對飲酒與養生保健的關系早就有所認識。《詩經.豳風》中便載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稱彼兕觥,萬事無疆"的詩句。上句的意思是說用酒幫助壽嘉,下旬的意思是說舉杯敬酒祝長壽,都把酒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

古人飲酒養生的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常飲質量好、度數低的酒



古人對酒的品質十分講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齊》、《三酒》之分。《周禮.天官冢宰》裁:"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 ,四曰緹齊 ,五曰沉齊。""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齊是按酒的情獨及味的厚落分為五等,三酒是依據酒的釀造時間和長短而劃分的。《呂氏春秋》說"聖人蔡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長焉。長也者,非短而績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何謂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則生害矣;……凡養生,莫若知本,……凡食,無(勿)強厚味,無(勿)以烈味重酒。"認為不應該飲用那些度數高而質量低的烈性酒,而應該適量飲用一點味淡而質量較好的酒,這一觀點深為後世注重養生的人所重視。

究竟什麼樣的酒算是好酒呢?清人顧仲在《養心錄》中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


以陳者為上,愈睞愈妙。暴酒(指倉促釀成的酒)切不可飲,飲必傷人。此為第一。酒戒酸,戒獨,戒生,戒狠暴,戒冷;務清,務潔,務中和之氣。或謂余論酒太嚴矣。然則當以何者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為真正的好酒。又問何以不言戒淡也?日:淡則非酒,不在戒例。又間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雲,清烈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豈可飲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無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種味道都不突出一飲,是酒之難也。……蓋苦、甜、成、酸、煉者必不能陳也。如能陳即變而為好酒矣。是故陳之一字,可以作酒之性矣。


由於條件所限,古人雖然無法准確地測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種成分,但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得出的經驗卻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根據現代科學測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餾酒和發酵酒比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於蒸餾酒中,而發酵酒中都相對較少。高度的蒸餾酒中除合有較高的乙醇外,還合有雜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異丁醇、丙醇等)、醛類(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氫氧酸、鉛、黃麴黴毒素等多種有害成分。人長期或過量飲用這種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質酒,就會中毒。輕者會出現頭暈、頭痛、胃病、咳嗽、胸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嚴重的則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發酵酒、配製酒、如黃酒、果露酒、葯酒、奶等,有害成分極少,卻富合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開始的時候,古人認為質量較高,有利於延年益壽的酒主要有黃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後來才發展到白酒及以白酒為原料的各種葯酒。


發酵而成的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豐富的氨基酸、多種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發熱量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視為養生健身的"仙酒"、"珍漿",深受人們喜愛。這也是紹興等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為宮廷和國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氦基酸、檸檬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是古人喜愛的一種養生酒。三國時的魏文帝曹丕曾經盛贊它"甘於曲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十分喜愛飲用,而且還親自督造。大臣魏徵擅長釀制葡萄酒,他曾親自寫詩稱贊他釀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新修本草》已將葡萄酒列為補酒,認為它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稱它有;益氣調中,耐飢強志的作用。李時珍也說葡萄酒有駐顏色、耐飢寒的作用。高濂在《運生八箋》中也將它列為"養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為古人所飲用。屈原在《九歌》中說:"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種祭司儀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釀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漿等古人認為桂為百葯之長 ,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飲之嘉千歲"。《四民月今》載,漢代桂花酒是人們敬神祭祖的佳品,祭司完畢,晚輩向長輩敬此酒,長輩們飲此酒後便會長壽。除此而外,桂花酒還是人們宴賓待客的上品。《漢書.禮樂志》說:"尊桂酒,賓八鄉。"不少封建帝王還將桂花酒作為禮品賞賜給大臣。歷代文人士大夫對桂花酒也贊不絕口,白居易曾有"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的詩句來贊美桂花酒。宋代蘇軾更作有《桂酒頌》,可見古人對桂花酒的珍愛。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葯用和食用價值。魏文帝曹丕認為菊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蘇軾也認為菊花的花、葉、根、責"皆長生葯也"。漢代,人們已用菊花釀酒。劉款《西京雜記》裁:"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古人認為菊花是經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綱目》等醫書說菊花有去風、明目、平肝、清熱等功效,對老年人的聽覺、視覺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睞,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 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蓮花酒、人參酒、袂苓酒等等滋補酒,也均是養生益壽的好酒。做酒趟員節制飲酒,一向是古人極為重視的養生之道。他們認為飲酒的目的在於"借物以為養",而不能"身為物所役",飲酒必須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節制,也會損害身體的健康。鑒於獨飲濫飲的害處,古人一直致力於用法律的手段來禁酒,用道德訓誠來勸人們自覺節飲和戒酒。《易經》、《詩經》等懦家的經典里都有勸告人戒酒或節飲的箴規。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說"久飲酒者潰髓蒸筋,傷神損壽。"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稱"醉翁"的白居易,也說"佳餚與旨酒,信是腐腸膏。"宋代詩人蘇軾也十分強調節飲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雲:"飲酒過多,喪身之源。"貿銘在《飲食須知》中詳細闡述了飲酒與養生的關系,他認為,人要長壽,首先必須節制飲酒。他說:"酒類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澀不一,其性皆熱,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軟體,損筋骨,傷脾胃,耗肺氣,夭人壽。"《本草綱目》引邵堯夫詩雲:"美酒飲之微醉後。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若夫況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可勝言哉?此大禹所以疏儀鍬,周公所以著酒諧,為世范戒也,清人梁同書在《說酒二百四十字》一書中羅列了縱酒的諸多害處,勸人們要節制飲酒。現代科學已證實了古人的這些認識和說法是正確的。
飲法得當


也許有人認為,飲酒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其實則不然。飲酒實際上是一種境界頗高的享受,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在古代,人們不僅注重酒的質量,而且還十分講究飲酒的環境和方法,如什麼時候能飲、什麼時候不宜飲、在什麼地方飲酒、飲什麼酒、如何飲酒等,都有許多講究。比如關於飲酒的理想環境,昊彬就曾做過如下概括:

飲人:高雅、衰俠、直率、忘機、知己、故交、玉人、可兒。
飲地:花下、竹林、高間、畫舫、幽館、曲石間、平嘻、荷亭。另,春飲宜庭,夏飲宜效,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
飲候:春效、花時、情秋、瓣綠、寸霧、積雪、新月、晚涼。
飲趣:清淡、妙今、聯吟、焚香、傳花、度曲、返棹、圍爐。
飲禁:華誕、座宵、苦勸、爭執、避酒、惡譫、唷穢、佯醉。
飲闌: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釣、岸岸、煮泉、投壺(《檀幾叢書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則》)。
具體而言:
(一)飲時心境要好


古人認為,酒不能亂飲,只有在身體和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飲用。身體不適、過分憂愁或盛怒之時不能飲酒。否則會損害身體健康。按中醫的理論說,人在發怒時,肝氣上逆,面紅耳赤,頭痛頭暈,如再飲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勢如火上澆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古人為使飲酒時的情緒達到最佳狀態,也摸索出了至今看來仍可仿效的辦法: 選擇合適的時間:如涼月好風,袂雨時雪;花開滿庭,新釀初熟;舊地故友,久別重逢時飲酒,可達到賓主合歡的願望;而在日灸風燥,渡陰惡雨;近暮恩歸,心情煩燥,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時,則不宜飲酒。


選擇合適的場合:無論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場合,還是在宅舍酒樓,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暢,便是飲酒的最佳場合。


古人有"山飲"、"水飲"、"郊飲"、"野飲"之習,頗喜在游覽觀光中飲酒。因此,他們飲酒的處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鬧市之肆,而在山巒之巔、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內,置身於這秀麗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著新鮮空氣,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飲興自然倍增。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蘇軾赤壁江中暢飲竟夕,寫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賦》;李白也用"路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閉不去,爭拂酒筵飛"的詩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鷗拂筵翻飛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飲酒的歡樂。其情趣,確實是在高堂明燭下所難以領略到的。
(二)溫酒而喝


古人飲酒多溫熱了喝。商周時期的溫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證明。酒為什麼要溫了喝呢?元人賈銘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但喝冷酒也不好,認為"飲冷酒成手戰(即顫抖)。"明人陸容在《菽固雜記》中記裁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嘗聞一醫者雲:'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雲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致此醫治之,雲:'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雲:'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於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郎滯其氣。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 ,斯無患害。"


此二人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酒中除乙醇外,還合有甲醇、雜醇油、乙醛、鉛等有害物質。甲醇對視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會導致眼睛失明,攝入量再多會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點是六十四點七攝氏度,比乙醇的沸點七十八點三攝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熱,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成因素,過量吸人會出現頭暈等醉酒現象,而它的沸點只有二十一攝氏度,用稍熱一點的水即可使之揮發。同時,在酒加熱的過程中,酒精也會隨之揮發一些,這樣,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閏少丁許多,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
(三)"飲必小咽"


我們現代的許多人飲酒常講乾杯,似乎一杯杯的幹才覺得痛快,才顯得豪爽。其實這樣飲酒是不科學的。正確的飲法應該是輕酌慢飲。《呂氏春秋》說:"凡養生,……飲必小咽,端直無戾。"明龍遵釵在《飲食紳言》中說:"喝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則會損傷腸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腎、肺五臟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車子的車蓋,特別不能損傷。"清人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也說:"飲酒不宜氣粗及速,粗速傷肺。肺為五臟華蓋,尤不可傷。且粗速無品。"徐坷也認為:"急盥非所宜",吃飯、飲酒都應慢慢地來,這樣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於消化,不致於給脾胃造成過量的負擔。《調鼎集》中更明確地說:忌速飲流飲。
(四)勿混飲


元人貿銘在《飲食須知》中說:"飲食藉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己,叢然雜講,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是養生者亦未嘗不害生也。酒也是如此,各種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還含有其它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雜。多種酒混雜飲用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會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清升錄》曾告誡人們:"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善酒者亦醉,乃飲家所深。"並舉一例說:"宛葉書生胡適,冬至日延客,以諸家群遺之酒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適疑而問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漿。'"
另外,葯酒也不宜用作飲宴用酒。葯酒中一般合有多種中草葯成分,如作飲宴用酒,某些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發生矛盾,令人不適。
(五)空腹勿飲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酒"認為飲酒必佐佳餚。唐孫思邈《千金食治》中也提醒人們忌空腹飲酒。因為酒進入人體後,乙醇是靠肝臟分解的,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因此,飲酒時應佐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菜餚、水果,這也是飲酒養生的一個竅門。
(六)勿強飲


飲酒時不能強逼硬勸別人,自己也不能賭氣爭勝,不能喝硬要往肚裡灌。張潮在《酒社芻吉》小引中說?quot;飲酒之人,有三種,其善飲者不待勸,其絕飲者不能勸。惟有一種能飲而故不飲者宜用勸,然能飲而故不飲,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為勸之哉。故思謂不問作主作客,惟當率喜稱量而飲,人我皆不須勸。"清人阮葵生在所撰《茶餘客話》中引陳畿亭的話說:"飲宴苦勸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變意谷也。君子飲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僕役,以通為恭敬,以譫為慷慨,以大醉為歡樂。"言語中雖然含有輕侮勞動群眾之意,但他說的不要勸人醉酒是極為可取的。
(七)酒後少飲茶


自古以來,不少飲酒之人常常喜歡酒後喝茶,以為喝茶可以解酒。其實則不然。酒後喝茶對身體極為有害。李時珍說:"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消渴、孿痛之疾。"李彝尊也說:"酒後渴,不可飲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隨酒引入腎臟,為伴毒之水。今腰腳重墜、膀胱冷痛,為水腫、消渴、孿痛",現代科學已證實了他們所說的酒後飲茶對腎臟的損害。據古人的養生之道,酒後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與白蘿熬湯解酒。

3. 中國酒的起源和特色

蒸餾酒的起源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加熱,由於酒中所含的物質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
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

現代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蘭姆酒"等。

白酒:中國特有,穀物酒蒸餾而成

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

威士忌:是大麥等穀物發酵釀制後經蒸餾而成的

蘭姆酒: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是蒸餾器。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條件,但也可能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食神網,一個非常棒的美食網站哦~~

一、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在安徽滁洲也出土了一件類似的青銅蒸餾器。所以有人認為東漢已有蒸餾酒。

二、蒸餾酒起源於唐代

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中提到了燒酒。陶雍有"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的詩句。有些人認為這里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酒。

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記載了燒酒方法:"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不是蒸餾酒的操作,所以也很難判斷唐代的燒酒是否就是蒸餾酒。
三、蒸餾酒起源於宋代

宋代的《丹房須知》中描述了蒸餾器"抽汞器";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
的用具,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

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所以蒸餾酒也可能起源於宋代。

四、蒸餾酒起源於元代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麥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辛、甘、大熱、有大毒。過飲敗胃傷膽,喪心損壽,甚則黑腸腐胃而死。與姜、蒜同食,令人生痔。鹽、冷水、綠豆粉解其毒。"。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不管是自己的發明還是外國的傳入,蒸餾酒最遲應該起源於元代。

五、國外蒸餾酒(alcohol)的起源

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製成了蒸餾酒。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並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後來又用於葯品。國外的蒸餾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餾。從時間上來看,公元12世紀相當於我國南宋初期。

閱讀全文

與疆力蒸餾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鋁鍋內的水垢怎麼除掉 瀏覽:739
威樂提升泵代理商北京 瀏覽:445
凈化器的拼音怎麼寫的拼 瀏覽:363
北京多功能除垢劑 瀏覽:274
儀征農村污水處理 瀏覽:403
凈水器增壓泵無主板如何接線 瀏覽:9
污水池抽水用什麼泵好 瀏覽:15
水壺里的水垢能得什麼病 瀏覽:639
污水環保設備公司在哪裡 瀏覽:516
反滲透膜支撐管 瀏覽:232
大連高新企業污水處理 瀏覽:840
太陽能熱水器除水垢用檸檬酸可以嗎 瀏覽:170
過濾和反滲透哪個浪費水 瀏覽:862
用過濾器後水垢對人有影響嗎 瀏覽:684
01m超濾膜包 瀏覽:135
污水提升泵站有哪些 瀏覽:228
皮革廢水ao膜 瀏覽:225
水凈化器一升水多少錢 瀏覽:424
生活污水排入農田 瀏覽:931
新飛凈水器濾芯怎麼樣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