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蒸餾和分餾的產物
常壓分餾
用泵將從初餾塔底得到的拔頂油送入加熱爐中加熱到360 ℃~370 ℃後,再送入常壓分餾塔中。經分餾,在塔頂可得到低沸點汽油餾分,經冷凝和冷卻到30 ℃~40 ℃時,一部分作為塔頂迴流液,另一部分作為汽油產品。此外,還設有1~2個中段迴流。在常壓塔中一般有3~4個側線,分別餾出煤油、輕柴油。側線產品是按人們的不同需要而取的不同沸點范圍的產品,在不同的流程中並不相同。有的側線產品僅為煤油和輕柴油,而重油為塔底產品;有的側線為煤油、輕柴油和重柴油,而塔底產品為常壓渣油。
減壓分餾
原油在常壓分餾塔中只能分餾出沸點較低的餾分。要分餾出沸點約在500 ℃以上的裂化原料和潤滑油原料,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因為這些餾分所含有的大分子烴類在450 ℃以上就會發生裂解反應,使餾出的油品變質,並生成焦炭,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減壓下進行蒸餾。因此,將從常壓塔底出來的重油經加熱爐加熱到410 ℃左右後,送入減壓分餾塔中。為了使塔頂殘壓保持在2.7 kPa~10.7 kPa,需要用真空設備抽出不凝性氣體。同時在減壓塔底吹入過熱蒸氣以降低塔內的油氣分壓,增加餾分的拔出率。在減壓蒸餾塔的塔頂得到的是重柴油;在側線分別得到輕潤滑油、中潤滑油、重潤滑油;經汽提塔汽提後,在塔底得渣油。
⑵ 兩種互溶的有機溶劑用精餾分離的話沸點最少相差多少度
關鍵是你的成本和要求生產效率是多少
我們廠的45m塔可以分離差3度的回,用的整規填料,大概答500多塊理論板
從理論上說,只要兩者沸點有差別,且精餾塔的高度足夠高、操作條件又可以實現,就是可以分離的。但是,實際生產中,沸點溫度差低於5K時,普通精餾就難以實現了。可以採用特殊精餾實現。
一般普通精餾,有共沸的話就非常難了。一般是要求相差15度以上。當然你要考慮經濟問題。減壓蒸餾用於沸點比較高的。
常壓下沸點 四氫呋喃 67 甲醇 64.7 你可以考慮萃取精餾
⑶ 常壓蒸餾及沸點的測定
常壓蒸餾及沸點的測定如下:
取1~2滴待測液體樣品於沸點管的外管中,將內管插入。外管中,然後用小橡皮圈把沸點附於溫度計旁,再把該溫度計的水銀球位於b形管兩支管中間,然後加熱。加熱時由於氣體膨脹,內管中會有小氣泡緩緩逸出,當溫度升到比沸點稍高時,管內會有一連串的小氣泡快速逸出。
此時停止加熱,使液體自行冷卻,氣泡逸出的速度即漸漸減慢,至氣泡不再冒出並要縮回內管的瞬間記錄溫度,此時的溫度即為該液體的沸點,待溫度下降15~20℃後,可重新加熱再重復幾次,每次溫度計讀數相差不超過1℃。
蒸餾的速度不應過慢,否則易使水銀球周圍的蒸氣短時間中斷,致使溫度計上的讀數有不規則的變動;蒸餾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則易使溫度計上的讀數不正確。在蒸餾過程中,溫度計的水銀球上應始終附有冷凝的液滴,以保持氣液兩相的平衡。
⑷ 蒸餾法的條件
一、蒸餾法應具備條件: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
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
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二、蒸餾法介紹;
蒸餾是分離、純化液態混合物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測定液態化合物的沸點,因此對鑒定純液態化合物有一定的意義。
基於兩種同位素分子的揮發性(沸點)的差異,藉助於加熱液態同位素混合物來實現同位素分離的方法.當同位素混合物被加熱並同時存在於氣液兩相時,易揮發的同位素分子又較多地存在於氣相內,而難揮發的同位素分子則較多地存在於液相內.這樣,在氣相中就濃集了易揮發的同位素,而在液相中濃集了較難揮發的同位素.例如,輕水(H20)的沸點在常壓下為100℃,而重水易揮發,在氣相中氫較多,而在液相中氘較多.這種方法設備和操作工藝較簡單,但能量消耗較大,.蒸餾法仍是工業規模分離輕同位素的主要方法之一。
⑸ 什麼叫蒸餾利用蒸餾可將沸點相差多少的物質分開
蒸餾指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性的差異而將組分分離的傳質過程。將液體沸騰產專生的蒸氣導屬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
蒸餾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即蒸餾條件:液體是混合物,各組分沸點不同。
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過濾結晶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利用蒸餾分離物質一般沸點要求相差較大,至少相差30°。
(5)常壓蒸餾要求兩種物質沸點相差不少於多少擴展閱讀:
一、蒸餾的分類:
1.按方式分:簡單蒸餾、平衡蒸餾、精餾、特殊精餾
2.按操作壓強分:常壓、加壓、減壓
3.按混合物中組分:雙組分蒸餾、多組分蒸餾
4.按操作方式分:間歇蒸餾、連續蒸餾
二、主要儀器:
蒸餾燒瓶(帶支管的),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支口錐形瓶,橡膠塞。
⑹ 分餾實驗報告_分餾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篇一:分餾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 了解分餾的原理與意義,分餾柱的種類和選用方法。
2. 學習實驗室里常用分餾的操作方法。
二、分餾原理
1. 分餾(fractional distillation)利用普通蒸餾法分離液態有機化合物時,要求其組分的沸點至少相差30℃,且只有當組分間的沸點相差110℃以上時,才能用蒸餾法充分分離。
2. 分餾過程:沸騰著的混合物蒸汽進行一系列的熱交換而將沸點不同的物質分離出來。
3. 影響分餾效率的因素:理論塔板、迴流比、柱的保溫。
三、實驗儀器與葯品
1. 電熱套、圓底燒瓶、分餾柱、溫度計、冷凝管、接液管、丙酮。
2. 丙酮:能與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混溶;能溶解油脂肪、樹脂和橡膠。
四、實驗步驟
1. 填表及作圖:在圓底燒瓶內放置40ml混合液(丙酮與水體積比1:1),2粒沸石,安裝儀器。
2. 開始加熱,控制加熱程度,使餾出液以1-2s/d的速度蒸出。
3. 記錄每增加1ml餾出液時的溫度及總體積,觀察溫度突變時的位置。
4. 收集56~62℃以下的餾液為純丙酮。
5. 觀察62~98℃的餾液。
五、實驗結果與討論
1. 純化丙酮:收集56~62℃以下的餾液,此餾液為純丙酮。
2. 討論:分餾過程中影響因素、分餾效率、操作注意事項等。
篇二:蒸餾與分餾實驗預習報告
一、實驗目的
1. 掌握普通蒸餾、分餾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其意義。
2. 學習安裝儀器的基本方法。
3. 學會用常量法測定液態物質的沸點。
二、基本原理
1. 蒸餾:分離和提純液態有機物,測出某純液態物質的沸程,判斷液態有機物的純度。
2. 分餾:分離和提純沸點接近的液體混合物,利用分餾柱實現多次重復的蒸餾過程。
三、實驗准備
1. 儀器:圓底燒瓶、直形冷凝管、接引管、錐形瓶、蒸餾頭、溫度計套管、100℃溫度計、分餾柱、量筒。
2. 葯品:丙酮、丙酮-水溶液。
四、儀器安裝要點
1. 蒸餾燒瓶大小的選擇:視待蒸餾液體的體積而定。
2. 冷凝管的選擇:直形冷凝管或空氣冷凝管。
3. 儀器安裝順序: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4. 溫度計水銀球的正確位置:與蒸餾頭支管下側在同一水平面。
5. 冷凝管通冷卻水的方向:下端進水,上端出水。
6. 儀器軸線應在同一平面內,鐵架台整齊地放在儀器的背部。
7. 常壓蒸餾必須與大氣相通,接引管的支管口不能堵塞。
8. 接受瓶:錐形瓶或梨形瓶、圓底瓶,不能用燒杯等敞口的器皿。
五、實驗操作
1. 通冷卻水,加熱前在蒸餾燒瓶中加入2顆沸石。
2. 加熱速度先快後慢,控制加熱溫度,使溫度計水銀球上保持有液珠。
3. 觀察沸點及餾分的收集,記錄餾分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的溫度。
4. 蒸餾時,圓底燒瓶中的液體不許蒸干,殘留液至少0.5ml。
5. 實驗結束:先停止加熱,移開熱源,待冷卻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
六、實驗提問
1. 什麼是沸點?測沸點有何意義?
2. 蒸餾與分餾的原理、裝置、操作有何異同?蒸餾的意義?
3. 什麼是暴沸?如何防止暴沸?
4. 溫度計的位置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5. 蒸餾速度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6. 分餾柱的分餾效率取決於哪些因素?
⑺ 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的區別
1. 壓強差異:常壓蒸餾在標准大氣壓下進行,即1個大氣壓的環境中。而減壓蒸餾則在降低的壓強下進行,通常壓強低於常壓,介於0.1至0.8個標准大氣壓之間。
2. 操作溫度差異:由於減壓狀態下水的沸點降低,減壓蒸餾的操作溫度通常較低,一般在60至80°C范圍內。相比之下,常壓蒸餾的操作溫度接近水的正常沸點,即大約100°C。
3. 蒸發速率差異: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減壓狀態下水的蒸發速率高於常壓狀態,因此減壓蒸餾的蒸發效率和速度更為高效。
4. 產物差異:常壓蒸餾得到的蒸餾水與原水的成分相似。而減壓蒸餾能夠獲得更為純凈的蒸餾水,因為它去除了更多的礦物質和雜質。
5. 設備差異:常壓蒸餾所需設備相對簡單,通常包括基本的蒸餾裝置。減壓蒸餾則需要配備真空泵以實現系統的減壓,因此所需設備更為復雜且成本較高。
6. 用途差異:常壓蒸餾通常用於制備日常使用的蒸餾水和少量的實驗室用蒸餾水。減壓蒸餾則更適合生產高純度蒸餾水和進行精細的化學分離。
7. 能耗差異:減壓蒸餾中的真空泵需要額外的能源投入,因此相較於常壓蒸餾,其整體的能耗和成本都會更高。